张文宏被批:从一碗粥的营养到一个人的立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文宏遭批评 张文宏被批:从一碗粥的营养到一个人的立场

张文宏被批:从一碗粥的营养到一个人的立场

2023-04-07 2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并不是张文宏第一次对粥发表自己的意见。4月2日,在上海举办的面向海外华人的抗疫讲座上,张文宏就指出: “生病感冒的人不要喝粥,这个东西没有用,营养第一重要”。彼时就因为颠覆国人“病后喝粥养胃”、“清淡饮食”的常识激起了一些反对的意见,而在4月15日,“不许喝粥”被广泛传播后,对张文宏的批评直接上升到了 民族国家的层面。

一碗粥引发的争议,并没有停留在营养和科学的讨论上,而是拐向了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爱国”与崇洋的立场攻讦。

在疫情间多次发表诸如“党员带头上一线”,“不要欺负老实人”等硬核言论的医生张文宏凭借直接、专业的画风成为了众人所熟知的“抗疫网红”,也无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个“网红”在网络空间中经常遇到的情感暴力,而这次,甚至还假借了 “爱国”之名。

被符号化的粥和牛奶

当食物被无限上升后

在许多攻击张文宏的言论中,粥、蛋、奶似乎不再只是简单的食物,而成为了 民族和国家的象征。

有评论指责张文宏多次反对喝粥是跟 “中国粥较劲”,与此相对应地,则是牛奶鸡蛋被视作 “西方人的饮食”。

在这部分网友的逻辑体系中,两种不同的早餐和饮食习惯背后有强烈的 文化传统和国别意识。

你不让喝粥,就是对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的鄙夷,而“鼓吹”牛奶鸡蛋,则包藏了 “为西方文化站队”的邪恶心思。至于张文宏提到的三明治,因为具有更为明显的“异域色彩”而被直接打成 “崇洋媚外”的典型标志大肆批判。

依照这样的符号逻辑,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就应该坚守喝粥“正道”,而对牛奶、鸡蛋等避之不及。但事实是, 历史上的牛奶和鸡蛋作为高营养的食品从来没有被国人排斥在餐桌外。

白居易就曾在诗句里写自己在冬日起床之后“融雪煎香茗,调酥煮 乳糜”;到宋朝,乳制品和蛋制品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至于杨万里在除夕时因为等不到牛奶和糕点,直接在诗中抒发愁绪:“雪韭霜菘酌岁除,也无 牛乳也无酥”;清代的《红楼梦》里,李奶妈擅自吃了宝玉为袭人准备的“好东西”—— 一碗“ 酥酪”,足见牛奶、鸡蛋作为食物的价值从古至今都被国人认同。

▲ 《红楼梦》中就有对以乳制品为食的记载

它不是 西方文化渗透下的武器,也不是和 “祖宗传统”相背离的饮食中的 “他者”,而是一早就存在,并且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越来越常被端上餐桌的日常餐食。而即使是外国人的饮食体系,也有 “粥”这样的 流质食物的存在。

这些如今无论是在海内外都可以算作日常饮食的食物, 被迫拖入了符号化的战场,成为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进行批驳和自卫的利器。

此种情形下,粥、牛奶、鸡蛋、三明治已经被高度上升为 意识形态的工具,在批评者的眼中,这还是“早餐选择吃什么"的问题吗? 不,这关系到你的 民族感情、国家认同和政治站位。

专业话语和单薄情绪的对立

无关营养,只谈立场

回归到早餐选择的本质, “粥与牛奶孰佳?”是一个仅凭借简单的营养学知识就可以回答的问题。

不少人对此给出了专业的解释:传统白粥主要由 升糖指数较高的淀粉构成,多为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远不敌高蛋白的蛋、奶。尽管和大多数人的常识相悖,但 “粥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垃圾食品”。

▲ 专业人士证明白粥的营养价值并不高(CR:丁香医生、@萨尔茨堡的鱼)

而张文宏在几次“反对粥”的场景中,也并非是在主张所有人 “绝不喝粥”,只吃“肉蛋奶”。即使是此次争议最大的“不许喝粥”的视频中,也能发现,他所面对的对象是滞留海外的留学生,强调的是要给 “这一阶段”的孩子规划好高营养的膳食,以抵抗感染风险。

这是一个医学专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饮食建议,其中“不许喝粥”可以算作一种 过于绝对的表达失当,但是距离 “崇洋媚外”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客观来看,如果要对张文宏的观点进行批驳,也理应从科学的领域找出证据。

例如有人在评论中提到:“许多小孩是乳糖不耐受体质,不适合推广牛奶”的理由还可以说是科学和逻辑上的正当交锋。

但大多数反对的人,却很难主动站上科学的辩论台。有人把粥和蛋奶的选择解读成 民族象征,有人说这是 平民和精英之间的阶级对抗,甚至有人从中读出 中医和西医之争,似乎这样能更精确地狙击张文宏和他的“异心”。

发现没有?一方在讲科学饮食,一方在讲民族感情,讲个人体验,讲艰苦奋斗的传统,却始终缺少数据的佐证。

无法在专业领域里去战胜医生,就站在民族主义和道德的高度去批判对方,怀疑对方的动机和立场。

这一做法已经是部分人的习惯,此前的几次风波中,网友分别质疑了张文宏的百万年薪是否够格,他个人的婚姻史是否混乱。此外,钟南山儿子用名牌皮带,李兰娟被传推广儿子的药物都被当成质疑这些医学专家的证据。

▲ 李兰娟、钟南山等医学专家都曾面临过专业领域外的质疑

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对 公共意见领袖和 “非典型英雄”的天然的质疑乃至愤恨情绪,无关你的科学成就与观点正确与否,而只谈论价值立场的差异。

狭隘民族主义的网络审判

讨伐喧哗,而理性失声

在批评张文宏的声音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网络骂战中的高频词汇: “歪屁股”、“利益集团代言人”、“公知”、“崇洋狗”......

这些并无证据傍身的标签,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被当做有力的批判武器。好像有了它们,所有的讨伐就被赋予了 为民族、为国家利益而战的正义性。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 贴标签、扣帽子式的批判,正在逐渐走向一个危险的方向,即 用民族情绪的喷发去掩盖理性的讨论。

此次吃粥言论激起的批评中,有不少人都提起了张文宏的“黑历史”。他在早期曾经表示“不用太担心美国疫情”,还对上海的“归零”过早出现表露过担忧,因此被怀疑为 “亲美恨国”的代表。

而在几天前,诗人北岛在豆瓣里分享了一首旧作。有人怀疑其中有批评意蕴而破口大骂,北岛被迫 “从此 关闭诗和诗的评论区”。

更早些时候,因为一位泰国明星的女友的个人言论,中国网友大规模 “出征”推特,最终上升为与泰国网友的群体骂战,网络脏话被刷上热搜。此前,泰国还可以说是疫情期间对中国国民最为友好的国家,但这次的争端明显影响到了两国之间的舆论关系。

▲ 泰国国家旅游局的官方微博被群情激奋的网友骂到关评

弗洛伊德曾经用 “对于微小差异的自恋”来描述民族主义,在上述的争端中,讨伐者们所执著的也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

如果我们自我代入那些热衷于讨伐和出征的网友们,就能发现,在他们心中,那些 与常识、规矩有所出入的声音, 没有按照固定的模式表明自己的立场、属性的人都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这种直觉的确能够排斥出一些威胁社会稳定、安全的言论和人物,但过犹不及的敏感却使得民族主义越来越成为一种打压“异见”和宣泄不满的工具。

很多运用科学知识和稍微全面、深入的思考就能理解的观点,反而因为触及到了 “民族感情”的敏感神经会令人们失去冷静,转而用一些 恶意揣测和定性批判的话语就轻易地扇动起情绪的小型风暴。

正如在此次张文宏医生的争议中,表达上的错漏和不当引发了对其“不爱国”的争论。关于粥的小小建议成了批判的源头,但随意质疑的人们却迅速忽略了张文宏本人在带队抗疫、传递专业意见和进行科普上的贡献和努力,立刻盖章了他本人的好恶属性。

就是在这些二元对立的情绪和以点带面的激烈批评中,网络平台越来越远离原本“开放、积极的公共讨论空间”的属性,简单代替了多元、粗暴取代了慎重,情绪试图压倒专业。而在这其间,理性逐渐失声。

在张文宏事件中,留给大众的专业理解门槛还并不高,主流的反应还是以相信科学为主,但令我们不得不担忧的是,在其他更需要深入理解和本身就有多重解读空间的话题上,大众又是否还能保持不被这种狭隘的情绪暴力所裹挟的冷静呢?

参考资料:

1.中文互联网吵架高频词汇,看到第几个你生气了? - Vista看天下

2.张文宏建议孩子早上不吃粥,怎么就“崇洋媚外”了?-新京报

3.那些打着爱国旗号,却给中国招黑的人,你们够了 - 书单

4.古代牛奶饮用史趣谈-历史新知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