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物流困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家港封城了没 疫情期间的物流困局

疫情期间的物流困局

2024-07-12 1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是,即便是具有强大供应链基础的京东也难逃物流困局。在发布会后的两三天时间内,由于京东物流车队被困于公路,多个京东物流仓库处于封控中,快递小哥也大量封闭在社区,社区居民下单的物资不得不延期配送,引发上海市民的失望情绪。所幸,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协调下,京东在上海的供应链资源逐步解封,同时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招募并调集共计3246名快递小哥、分拣员等一线抗疫保供人员在一周内前往上海增援,目前绝大多数已抵达上海,网络上甚至流传京东“自杀式”物流投入上海抗疫,确实悲壮,但也让人肃然起敬。据媒体报道,4月15日,京东在上海完成配送的订单数量较上一日提升了67%,已达到疫情前日均量的43%,本周总体有望达到80%左右;但鉴于上海各街道社区状态不一,具体地区的履约订单量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但总体履约量将明显提升。

以超大型国际都市上海为例,随着全域静态管理时间不断拉长,上海2500万常住人口的民生保障难题愈发凸显,尤其是物流供应链安全问题变得现实而紧要。据测算,全上海每天要保障5万吨的货物从产地运送到社区门口,若再换算成包裹,差不多有500万个;在运输前后,大概需要投入1250辆重卡、5万辆小货车和5万分拣配送人员。显而易见,当前疫情造成封控管理情势下的物流供应链已成为了民生保障的“生命线”。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打通物流“肠梗阻”,提高供给效率和安全。

二、亟需协同的统一大市场

众所周知,“疏”胜于“堵”。按照逻辑推论,即便受疫情影响,如果所有物流环节都能实现无缝对接,通过系统化的闭环管理,是能够做到“畅”其流的。当然,这里极大考验管理者的水平,尤其还取决于各割裂条块环节之间的系统兼容性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破除局部利益壁垒、盘活要素资源的统一大市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意见强调,“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虽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是针对疫情冲击而专门出台的,但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我国目前市场存在的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通、地方保护盛行等问题更显现了。特别是有些地方打着“内循环”旗号搞地区经济,甚至借防疫由头设置壁垒、限制物流,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背道而驰。

统一大市场建设是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需要稳步压茬推进。可以先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比如整治地方保护主义,清理阻碍市场融通和公平竞争的不利规定,打破封闭小市场、局域微循环。当然,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是要求整齐划一、量化统一,而是要在承认资源禀赋不同、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抓好底层规则和接口的统一。比如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重要一点,还要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市场由大到强。

“形成协同效应”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题中要义,也恰是物流困局的破解之道。我们注意到,在交通运输部的协调下以及国务院的统一要求下,全国关闭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目前都已开放运营,各地方还针对性推出了关爱货车司机保通畅的措施,比如提供快餐服务等,同时积极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民生保供运输畅通。

政出多门且层层加码,是政令不通、市场不畅的主要原因。针对物流“堵”点,需要各节点“开墙破院”进一步加强协同,确保通行管控政策一通到底。比如,为加速线下物流通关效率,对群众生产生活保供物资运输车辆以及疫情防控所需的救治、消毒药品、医疗救护设备等紧急车辆,可实行前端(发车)直达终端(卸货)的防疫检查策略,中途严格执行不停车、不检查、不测核酸、不收费政策。这样有利于优先保障重点物资运输有序通畅。

再比如,可在线建立全国统一的货运异地互认的机制,货运司机在全国各地检测的核酸报告都被一致认可,核酸检测信息及时互联互通,避免多地设卡重复做核酸。建议探索推出全国通行的类似“路路通”的通行码,可基于货运司机核酸及货物检疫信息,集成生产通行码。各行政区主管部门,要有一盘棋思维,不能人为层层加码增添通关阻力。另外,要发挥立体化交通网络的运力,比如铁路货运和水上运输等,加强市场保供效能,尽快缓解供求压力。

三、强“链”补“链”,抵御不确定性风险

本轮疫情令年初好于预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急剧放缓,供需两端全面受到冲击,未来一段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迄今为止,我国疫情尚未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溢出效应,但由此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却不容小觑。

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新时代的竞争越来越表征为供应链的竞争。从传统企业到新兴创业公司,从实体企业到互联网科技公司,从民生保障到社会治理,供应链已经渗透到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市场C端(消费者)而言,供应链本质上就是在特定时间,把需要的商品,以合适的价格,放到要求的地点。

两年前,疫情在武汉发生时,京东等众多以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为代表的电商和物流企业迅速行动,为抗疫物资保障和居民生活供应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让具备韧性的数字化供应链价值凸显,越来越多的行业及企业意识到数字化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性。据统计,近年来,包括美团、京东、饿了么、叮咚买菜等在内的数字型企业,在从产地到社区的供应链领域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成本,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不可否认,在疫情来袭之后,这些触达基层社区的市场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物流困局而论,提高运力只能解决短期问题。从中长期看,还是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供应链建设。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物流与数据流并行不悖,并且大数据平台能够基于分析研判,给物流行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比如,可以开设疫情保供物资援助专线,各地驰援抗疫的物流情况,包括司机、货品信息,行车路线等,完全可以在线实时查阅,这样有助于实现高效安全的闭环管理。物流行业数字新基建非一日之功,但加快数字化进程却是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毋庸讳言,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强“链”补“链”的任务还很艰巨。疫情期间,供应链堵塞严重影响了民众居家防疫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其所暴露的风险不仅在于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环节,也让数字化供应链的短板浮出水面。封控期间,人们疲于各种抢菜、团购和买药等等,线上下单之后还得看是否能顺利发货,即便货物已在物流途中了,还可能止步于“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派送。诚如京东 CEO 徐雷所言:供应链最重要的是“链”,一定要保证“链”上各环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保证供应的及时性、准确性。

随着商业竞争持续深化和细化,许多供应链逐渐走向分散化,供应链越分散,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就越多,链条中断、低效的潜在可能性就越大。此外,在供应链数字化过程中,新型的数字垄断和网络安全威胁也如影随形。未来,在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数字技术与供应链各个环节融合的同时,还应关注线下实体供应链的安全性运营问题,比如一旦线上“断网”,实体供应链需要有应急预案。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发展京东这样兼具数字化与实体供应链运营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政研室副主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