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民主制 “窑洞对话”的鞭策和警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延安窑洞历史背景资料 光明网:民主制 “窑洞对话”的鞭策和警示

光明网:民主制 “窑洞对话”的鞭策和警示

2024-07-16 1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昨天(12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通讯。据报道,在走访民建联时,习近平说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话”,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史中一段让所有人都要注目深思的文字。

1945年,正是中国共产党处于最困难的时期。走访延安的黄炎培在同毛泽东谈话时讲到了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以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对此,毛泽东信心满满地对黄炎培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对毛泽东的话甚为满意,认定“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毛泽东的这个宣示,让处于彷徨之中的民主势力与尚未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具有了同属感,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了重要的同盟资源,也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国家政权争得了人心和舆论。60多年后的今天,新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表示60多年前的“窑洞对话”至今仍对中国共产党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正说明习近平对目前国家与中共党的现状有着明确的认识。

从中国朝代更替的历史看,60多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言定有关周期率的结论。因为以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政权更替的时段看,“忽焉”的时间跨度,远非几十年可以涵盖。这也正是“窑洞对话”在21世纪的当下中国仍具有“鞭策和警示”意义的原因。

实际上,毛泽东60多年前在“窑洞对话”中所谓“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和“人人起来负责”,仍是解决中国目前许多政治问题的关键;毛泽东所说的民主“新路”,仍然有不近的路途需要中国去跋涉;民主化、民主制仍是中国的“在建”项目……“窑洞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正说明对话中的“周期率问题”仍有现实意义。显然,要“跳出周期率”,就必须在民主“新路”上大踏步前行,舍此无他。60多年前的认识如此,60多年以后的结论也仍然如此。

在当今世代,民主制度是一个国家有序发展和稳定的根本国家制度,这已经成为通行的常识。如果60多年前毛泽东与黄炎培在“窑洞对话”中有关民主“新路”的说法,还有夺取政权方面的策略考虑的话,那么,今天中国的现实已经从各个方面印证了“窑洞对话”的正确性。昔日黄炎培所谓“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这些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不是可以找到众多例证吗?

“窑洞对话”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夺取了全国政权,其兴确也勃焉。不过,即使这段不长的历史,却也从各个方面证实了“窑洞对话”的历史预见性。只有走民主“新路”,才能打破“周期率”,这个60多年前的结论,现在仍不过时。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