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灯塔”永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延安宝塔山好玩吗值得去吗 宝塔山“灯塔”永亮

宝塔山“灯塔”永亮

2024-01-26 2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宝塔山“灯塔”永亮

  

  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延河……铭记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光辉历程的延安,位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腹地,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在漫天的黄土、纵横的沟壑中,党中央艰苦战斗13年,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这片革命圣地,见证了延安人曾经的贫瘠和不屈,也见证了今天的安定和富足。山川葱茏、百年维新,红色圣地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鲜花掩映下的延安宝塔山宝塔 邵瑞/摄

  1

  窑洞印记越时空

  

  陕西省吴起县铁边城镇张湾子村,年近古稀的村民张瑞生至今引以为傲的,是自打记事起便从祖辈嘴里听到的故事: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红军到达陕北后,曾在他家的窑洞里住过一晚,还吃了他父母擀的一碗臊子剁荞面。

  长途跋涉后,这只红军队伍并没有在村子里多停留。“红军长征分了好几路,到我们村里住的是其中一路。这支红军队伍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鸡鸣时分,主席就动身走了。”老人回忆说。

  那时张瑞生的父母不会想到,发生在自家的这个插曲会写进中国革命史。1935年的延安只是陕北黄土高原腹地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这里的人们也没有想到,脚下繁衍生息的黄土地将会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地。

  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如今,这里留存着丰富的革命旧址和文物。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目前延安有革命旧址445处,仅延安市区内就有革命旧址168处,延安的42家A级景区中,有19家为红色旅游景区,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城市。

  在延安,无论是一处处革命旧址,还是一口口农家窑洞,都有着讲不完的革命故事。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坐落着一座静谧的园林式建筑,这就是枣园革命旧址。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枣园,游人们在各处参观、细听讲解后,更愿意在院子里漫步,在石凳上坐一坐。“延安有太多的红色记忆,这里的每一处窑洞、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是真实的,本身就凝聚着历史沧桑。”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贺冬梅说,“在延安,人们是和那段历史在进行超时空的接触,延续一场沉浸式的洗礼。”

拼接照片,上图为抗战时期的延安城(资料照片),下图为现今的延安城 刘潇/摄

  2

  梦里重回宝塔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青年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打断骨头连着筋,扒掉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1937年10月上海沦陷后,一批上海爱国青年,为了抗日救亡,辗转13个月,艰难跋涉一万多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延安。那时的延安是中国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宝塔山是引领革命的灯塔。

  如今的延安,依旧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圣地,红色记忆以新的方式在这里延续、创新。许多人数次踏访延安,在这座城中回味初心,寻求“精神给养”。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正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所写,宝塔山是圣地延安的标志,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象征。昼登宝塔山,绿树环绕、延河静波,太平美景尽收眼底;夜幕降临,宝塔山以音乐灯光秀的方式,描绘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宝塔山脚下,延安最繁华的街道上,一家红色门脸、金色门头的书店最为引人注目。这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延安红色书店。革命时期礼堂风格、五角星式样的吊灯、红旗式样的书架书台……处处彰显着红色主题。这家中国红色书店由延安市新华书店打造,于2017年4月23日开业。

  “我们希望书店成为延安的文化地标,把红色书籍传递到每个人手中。许多顾客从外地慕名而来,希望能从延安带走精神食粮。”延安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姚福明说。自开业以来,延安红色书店的销售额不断增长,2020年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500万元。

  如今的延安更加呈现国际化的开放姿态。近年来,延安连续推出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黄河大合唱》、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等游客体验类节目。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人士占观影人数的比例逐年攀高。

  为了让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延安始终坚持努力打造全国教育培训新高地,不断向全国人民输送“精神钙片”。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把延安革命历史变成思想教育的鲜活教材,把延安红色景点变成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延安市42处革命旧址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确定为现场教学点,每年承接红色教育培训逾25万人。

拼接照片,上图为抗战时期的延安南泥湾生产(资料图片),下图为游客在延安南泥湾稻田旁留影 刘潇/摄

  随着红色资源不断挖掘、创新,延安的游客量不断创出新高,游客接待人次从2014年的3145.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308.26万人。“延安将坚持以红色教育为核心,强化红色基因传承效果,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致敬。”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东坡说。

  3

  精神高地再冲锋

  

  历史上,由于偏远闭塞、生态环境恶劣,延安曾极端贫困。据《延安地区志》记载,从明初到新中国成立的580余年间,延安共发生干旱、洪涝等灾害200余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将陕北描述为“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延安带来巨大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支持下,延安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以“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的要求,打响脱贫攻坚战。

  由于多重因素,到2014年底时,延安仍有3个贫困县,693个贫困村。占全市人口近十分之一的7.62万户、20.5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白于山区、黄河沿岸,横亘着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

  为保证脱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延安选派了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驻村入户,精准施策,“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在洛川县,有劳动能力的2836户贫困户中有2604户建起苹果种植园。截至2020年底,延安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00.2万亩,成为中国种植苹果面积最大的地市。2018年,苹果种植业产值128.7亿元,果业收入占到延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陕北民俗文化也成了安塞区脱贫的名片,剪纸、民歌、腰鼓、农民画和曲艺,让当地上千名贫困群众从文化旅游产业中受益。

  今日的延安,村民已习惯互联网电商。很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把陕北土特产销往全球。在宜川县,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了所有贫困村。

  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带来新的增收契机。

  位于延安城区以东22公里的康坪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这里的村民将闲置窑洞打造成民宿,变成“乡村致富宝”。

  “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独特,近几年越来越好。许多游客来了就希望能体验陕北的窑洞生活,这一商机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延安德耀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建国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公司红色旅游收入仍在100万元以上,未来会有更多村民从中收益。

拼接照片,上图为1981年12月16日,延安宝塔山下新建的旱冰场,下图为2019年5月5日,延安宝塔山下的体育场 刘潇/摄

  作为革命圣地,延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人民的美丽幸福新家园。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巍巍宝塔山将继续见证革命圣地荣光再放。

  

  半月谈记者:姜辰蓉 | 编辑:张曦

  责编:秦黛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