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檀之美及其文化内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庙会是干嘛 青檀之美及其文化内涵

青檀之美及其文化内涵

2023-08-12 2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高气爽,云淡风轻。青檀树叶主导着一山的颜色渐渐趋于金黄,银杏叶率先铺满禅院,山坡上间或几株丹枫酡红如醉,红透了的柿子挂满枝头,山上松柏苍翠,山下溪水碧澈,悬崖上半挂的酸枣展现秋的成熟。“相看衰草犹凝绿,更喜黄花满涧明”,密密集集的枯草地上点缀着几朵山菊花,积聚着三春再荣的生命力。各种色彩争奇斗艳,给山野涂抹了一层绚烂迷人的色调。九九重阳节,城里的士绅居民倾城而出,到这里登高览胜,赏菊饮酒,佩戴茱萸,更有文人雅士诗酬唱和、抒情壮怀、歌以咏志……

据《峄县志》记载:“青檀秋色”自宋朝时就被人们列为古峄县八景之首,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及平民百姓观光览胜之地。金秋时节,青檀寺景区色彩斑澜、层林尽染、丹霞流光、秋水如镜,游人徜徉于檀树下、清泉畔,乐而忘归。古人留下的“黄花围蔓草,红叶点霜枫”、“鹤唳青霄吟落叶,龙蟠碧树挂古藤”等佳句,描写了当时的美丽秋色,令人遐想不已。

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

黄叶拍天丹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

幽人到处鸟鸣谷,樵子归时鹿饮溪。

尽日烟霞看不足,买田结社此山西。

这首《青檀山》诗作,出自明代峄县人贾三近之手。贾三近官至兵部右侍郎,隆庆年间曾在家闲居,此间和其父贾梦龙鹿车载酒,啸咏山林,发起成立了“青檀诗社”,和峄县的同年好友、文人墨客于重阳节雅集青檀寺吟诗唱和时,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人以清丽明快的笔调描绘了“青檀秋色”的迷人景致,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乡的依依眷恋之情。

“青檀秋色”醉游人!曾任峄知县的何允济“风轻策马问青檀”后,直叹“扶醉归来月色好。菊花插满夜将阑。”贾三近的恩师、桃源县丞、峄县宿儒王用贤更是“白石清樽留客久,归来明月满霜林。”曾任泽州知州的峄县人潘愚邀约“春暖榴园风景别,莫忘载酒此盘桓。”

山东省政协原主席李子超赞曰:“千年古檀峭壁生,树奇石怪两峥嵘。盘根错节虬龙舞,不怕湍洪不畏风。”

现在,“青檀秋色”更加绚丽多彩,浪漫多姿。“青檀秋色”已成为青檀文化的一个标志。

二、青檀文化的内涵

(一)青檀庙会

庙会是真正活着的民俗。青檀庙会历史悠久,始于唐宋,人们习惯上叫“青檀寺会”,是鲁南苏北规模比较大的古庙会。是融宗教、民俗、文化、旅游和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集会活动。每逢青檀庙会,这里便人山人海,人们或游春踏青、或焚香礼佛、或凭吊先贤、或缅怀先烈、或体味民俗、或登高聚会、或购物美餐。好不热闹。

青檀庙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对其历史演变及民俗文化资源加以发掘,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庙会文化,培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意义重大。

(二)青檀诗社

青檀寺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来此赏景抒怀、吟酒赋诗。由明朝兵部右侍郎、大文学家贾三近发起成立于隆庆年间的峄县“青檀诗社”,开创了古峄县仕宦文人重阳节雅集结社、登高览胜、抒情壮怀、歌以咏志的先河。青檀寺内的一座石碑上刻有“青檀诗社”文士的二十多篇诗作,从不同角度吟咏了青檀寺的环境之美,今人读来,有如临其境、其时之感。

“青檀诗社”留下了许多壮丽诗篇,其诗脉绵延至今仍活力四射,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地文学爱好者歌咏青檀及青檀寺景点的诗作不下百首。

(三)书法艺术

青檀寺景区丰富的碑刻、石刻、题字,使景区墨香四溢。楚王山上的国际友谊书法碑廊集中国诗词艺术和书法艺术之大成,是收藏国内外著名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宝库。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的“青檀精神万岁”,浙江省原副省长刘亦夫所题的景区大门横匾“青檀秋色”,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的青檀寺庙门匾额“青檀寺”,日本友人本田耕堂先生题写的“生命赞”,以及“忘归”“龙’“还我河山”等石刻,还有青檀寺内的数座碑刻等,给人们带来了多层次的审美享受。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书法是中华传统艺术之瑰宝,这些书法作品,在展现艺术美的同时,更展露出力透石背的“青檀文化”信息。

(四)传说故事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峄县人民围绕青檀寺景区的“一草一木”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并通过这些传说故事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些传说故事有:《庄靖王三进青檀寺》《银杏与青檀》《青檀古井》《青檀寺岳飞传奇》《汉王山上毒女坟》《千年银杏树的传说》《刘墉私访》《“跑堂井”名称的由来》《岳飞治眼疾法聪和尚未卜先知的传说》等。

这些传说故事生动鲜活,兼具文学美与思想美,是进行各种文艺创作的良好素材。

(五)青檀精神

青檀精神是青檀文化的灵魂。“青檀精神”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它早已植根于枣庄人民的精神气质之中。从狭义上说,“青檀精神”应是“青檀”本身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比如坚忍不拔、愈老愈壮、奋发有为、与时(石)俱进、和谐共存等。从相对广义上说,“青檀精神”应是青檀寺景区人文风貌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精神。比如应包括爱国精神、生命精神、佛教精神等。

巍巍报国塔、雄壮养眼楼,时时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等彩画及刻字,时时生发出壮怀激烈的爱国豪情。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当为青檀精神的重要成分。

千年古檀群、千年“夫妻”银杏都是“健康长寿”“美好和谐”的见证与象征,时时散发着生之力、寿之美、和之声。其愈老愈壮、愈久愈坚的生命写照,豁达从容、平淡自然的生命之态,已浑然融入“青檀精神”之中。

(六)和谐文化

在青檀寺景区,许多看似矛盾的事物却又和谐共存着,释放出强烈的和谐文化信息。楚王山与汉王山两山对峙,是相传的刘邦、项羽陈兵交战之地,在此却诞生了“与世无争”的青檀寺;在四大皆空地的青檀寺内却有着昭示人间爱情的千年“夫妻”银杏;多生长于南方潮湿多雨之地的青檀树,在我们枣庄的一隅却自成群落,千年不衰;在草木不生的岩壁上,青檀树却长势旺盛,描绘出“檀石一家”的绝美图画;最后,青檀树又与银杏、红枫、黄连木、枣、石榴、翠竹等数十种植物和谐共生,与湖光山色相映,共同演绎出美轮美奂的“青檀秋色”。而所有这些,又和谐同构了美丽的青檀寺风景区。或许这就是青檀文化对和谐文化的最好诠释:“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青檀寺每一棵古老檀树,像饱经风吹雨打、历经沧桑的一位位老人,向游人展示着和谐的文化内涵。道路一侧,一棵青檀将手臂伸出路边,颇似华山的“迎客松”,人们称为“迎客檀”。再前行,遇到一棵枝叶繁茂、其形如伞的檀树,像一个志愿者,成年累月地站在这里,为旅游者遮风挡雨,竭诚服务。再向前行,见到道路两旁一老一幼两棵树。这棵幼树,是大树的根系穿过坚硬的石板路,独立成长为树,被称为“母子连心树”,幼树虽然离开母体,独立生活,老树依然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营养,呵护其成长,表达了“母爱如海,守护一生”的主题。

在青檀寺景区游览,人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得到的更多的是青檀文化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强烈震撼与美好享受。一景一物、一草一木背后所流露出的文化信息,无不是对人们灵魂的抚慰、净化与提醒,无不是对世道苍生的注视与关怀。

三、青檀与中华宣纸

青檀树皮是制作宣纸的上好材料,一俟成熟便会爆裂脱落,灰绿色的树干便从鲜活到老去。用青檀皮做的宣纸因吸附力强、寿命长,而素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雏形。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自唐初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宣纸的加工制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出来的宣纸驰名中外。从青檀树皮到中华宣纸大约要用一年多的时间,经过浸、晒、洗等100多道工序。中华宣纸具柔韧洁白、纹理美观、质地缜密、吸墨性强、渗透和润濡的特点。用它写绘,形神兼备,墨韵清晰,轮廓分明。耐老化,不变色,不虫蛀,存放千年完好如新,是它著称于世的另一特色。几百年来,它不仅是名家用于绘画、书写的珍品,而且是外交照会、历史档案、贵重史料复印、高级包装、医药工业的绝好用纸。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华宣纸作为中华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已飘洋过海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大奖。

1964年,郭沫若在参观安徽泾县宣纸厂时挥毫题词:“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以表达艺术的妙味”,对宣纸给予了崇高的评价。1995年,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采用印制宣纸国画仿真系列,该发明被专家们誉为中国画印刷“第四次革命”。古老的宣纸依然光彩照人,对整个中国画复制品的制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系枣庄市林业局原副局长、林业高级工程师)

精彩不错过

悠久灿烂的枣庄石榴文化

没有森林的世界

暖心!枣庄90后老师亲手给每个学生写走心寄语获网友好评

38℃,你在干嘛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作者:王家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