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库存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危害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2024-07-13 0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王皖鑫 户莹

    

  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纳入法治轨道。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优化和提升的空间。通过推进资产管理体系的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提高机关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管理职能划分不统一,一些单位的资产管理职能被拆分到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资产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不利于资产管理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全面动态管理的转变。各业务部门作为主要的资产使用和保管人,资产管理意识有待提高,存在重用轻管的情况。

 

  资产管理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是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但目前针对资产管理体系的法治建设仍较为薄弱,对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对违反资产管理制度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在日常资产管理方面,资产管理部门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业务部门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与资产部门缺乏协调沟通,导致无法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项目资产的验收、审核、登记等流程,造成国有资产安全风险。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外部专家支持,资产管理部门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设备等资产难以做出有效判断,资产验收往往停留在核对品牌型号的基础层面。机关单位资产流动速度缓慢,难以形成有效的调剂利用机制,降低了资产利用率。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对 资产临时借用时限没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使用部门缺乏主动交回闲置及借用资产的意识,造成这部分资产往往由临时借用变成长期占用,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

 

  库房管理不完善。一些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不重视库房管理,资产库房杂乱无章,对库存资产没有定期清查盘点,一些历史遗留资产长期占用库房空间,造成资源和空间浪费。资产库房普遍只有最基础的存储功能,对不同类型资产所适宜的存储条件和存储方式缺乏考量,对库存资产没有做到定期维护保养,可能造成资产因存储不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

 

  跨部门沟通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 时掌握单位人事变动信息,无法对资产移交手续的办理进行控制和监督。业务部门在实施涉及资产的项目时,缺乏与资产管理部门沟通协作的意识,致使资产管理部门处于被动状态,对资产的验收、登记等流程无法实施有效控制。

 

  近年来,机关单位办公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而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部分工作仍依赖经验管理。以生态环境部为例,资产管理系统仅限于资产管理人员使用,无法让更多人参与资产管理。资产的查询、配置申请、报修、交接、报废等针对使用人的功能尚未开发,线下管理流程较为复杂,管理效率较低,距离实现科学管理、精细化管控尚有空间。资产、财务、采购3个部门使用的系统相对独立,数据无法实现互联共享,缺乏全方位资产管理理念,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库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尚为空白。入库、分拣、出库、盘点等工作依赖人工手动进行,对库房的环境指标没有实施控制。

 

    

加强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全员资产管理意识。将资产责任制度纳入培训,牢固树立资产管理意识,明确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岗位责任。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加强人事、财务、采购等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作,注重资产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 整体性,从制度上为资产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提供基础。

 

  构建资产管理标准化流程,通过梳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标准,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内控机制,完善追责机制。建立报批方便、流程快捷、账目清晰、责任明确的资产全方位管理模式。对资产的计划申请、资产登记、领用、维修、盘点、交接、报废、处置等各项资产活动进行流程控制,实现资产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控与准确反映,为机关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以通用办公家具设备管理为例,通用办公家具设备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配置申请、编制资产配置计划、实施采购、验收调试、登记 入账、维修维护、调剂利用、报废处置8个阶段。提出固定资产配置申请应强化预算意识,严格把控通用资产配置的计划性,坚持“无计划,不采购”,实现计划与实际配置相统一。资产管理部门应对配置需求是否符合标准、能否调剂解决等方面提出建议或审核意见。同时,有效利用信息数据,根据人员调动情况、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状况等,对下一年度需要报废更新的资产提出合理预期。对于经审批纳入资产配置计划的固定资产需求,由采购部门按照有关配置标准和使用人具体需求实施资产采购,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购买。单位购置、接受捐赠或是无偿划拨取得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必须在第一时间办理固定资产的验收手续。由采购部门组织固定资产验收工作,验收小组至少应由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组成,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资产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资产验收。资产验收后,采购和申请配置部门及时提供登记入账所需的完整资料,由资产部门登记入账,明确资产使用人及其岗位责任。资产使用人和资产管理部门承担资产维修维护的职责,对各类设备定期检测、保养,确保正常使用,发挥最大效能。各部门闲置资产应及时交回资产管理部门,纳入公物仓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总体调配工作,凡能通过调剂方式解决的,原则上不得购置,做到物尽其用,减少闲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成立资产鉴定小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拟报废资产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进入国有资产处置流程。在此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做好敏感信息的处理工作。

 

  专用资产管理则有所不同。专用资产以采用建设方式配置的资产为主,涉及资产专业性较强、金额较大,针对这一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把握关键风险点,明确管理责任,规范使用流程,加强对这部分资产的有效管理。使用部门与采购部门分离,由使用人提出资产需求后,采购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实施采购流程。验收阶段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聘请外部专家,会同使用部门、采购部门和供货方,进行实地验收,出具验收报告。督促采购部门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资产投入使用后,应持续监督其使用、管理状况,对于价值较高的大型资产可采用大型资产卫星定位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监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出报废处置申请时,应由资产部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鉴定,出具鉴定报告,确认资产达到处置标准。

 

  为实现资产的精益管理,需要在引进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实施流程控制,采集更多数据信息,有效利用数据,实现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对资产计划申请、登记、领用、维修、盘点、交接、报废、处置等各项资产活动进行流程控制,所有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支持多功能查询,做到资产管理到物、责任到人,全过程管控。确保资产、财务、采购、人事等部门数据共享,资产部门及时掌握资产采购、人员变动等相关信息,以便在关键节点有效实施流程控制,更好地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将采集运行状况、故障维修情况、损耗情况等信息纳入信息系统。

 

  对库房进行分区管理,分类制定存储标准,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实施控制和监测,确保适宜的存储条件,降低因储存不当造成的资产损耗。加强库房智能化建设,运用自动分拣、射频识别(RFID)等先进科技手段,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储、盘点等进行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

 

  建立资产共享机制,提高资产有效利用率。跟踪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采用回收再调剂的方式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资产长期闲置造成的浪费。加强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资产在使用期间发挥

 

  最优性能。树立资产共享观念,建立公务仓,合理利用规模效益,统筹管理,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寻求机关单位资产管理的最优方案。

 

  信息系统和各类技术的引进是辅助资产管理的手段,加强资产管理的内核仍在于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加强管理技能的培训,包括管理理论、数据应用分析方法等,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有效利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