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变态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幻觉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咨询、变态名词解释

心理咨询、变态名词解释

2024-04-21 1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好久没有更新名词解释,你们也不说来催催我,搞的学姐都没动力啦

咨询心理学总结为两个版本

钱铭怡版本:华东师大 湖师大 陕师大

郑希付版本:华南师大

来跟更新啦啦啦啦啦啦~

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本:华东师范 陕西师范 湖师大

钱铭怡版

1.【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2.【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对来访者进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3.【治疗联盟】霍维茨强调人际关系中的那些支持性的因素会使来访者产生变化,而这种关系就叫做治疗联盟,这种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通过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4.【共情】指治疗者理解和体验来访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具体含义包括:通过来访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深刻理解来访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运用咨询技巧,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5.【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有选择的突出其言语或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与此同时,直接明确地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工作。6.【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个体只有在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标准的条下才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这里所说的他人主要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和教师。7.【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指个体在任何条件下,即便表现出弱点和错误的时候,都能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8.【尊重】尊重来访者要求治疗者要能接受对方,能容忍甚至接受对方的不同观点、习惯等,在治疗过程中,尊重还可以使积极关注的效果增强,具有鼓励来访者向前迈进的作用。9.【温暖】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主观态度的体现,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而是以某些人类交往中最基本的成分来表现的。比如语气、姿势、面部表情等。温暖要求治疗者把组成他自身态度的每一种成分都动员起来,以表现对来访者的关心。10.【真诚】真诚体现了一个人的态度,要开诚布公的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诚可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治疗者真实地对待自己;另一方面真诚地对待来访者。另外,真诚地对待来访者,要求治疗者有帮助他人的意愿,要求其尽可能达到共情的境界。但是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11.【具体化】具体化在治疗中指要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以及情感得以澄清。治疗者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具体实事,二是搞明白来访者所说的词汇的具体含义。12.【即时化】对会谈进程中当时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尤其是对涉及当事人对咨询师感受、双方对咨询关系的感受等,及时做出反应。即时化的表现有三,一是要求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治疗者需影响来访者,使之讲出他们当时的是非感觉;二是治疗者对来访者与自身的关系要敏感,对来访者指向自身的言语、行为、情感应予以必要的反应;三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情感体验及行为及时进行反馈。13.【对峙】也叫面质,又称质疑、对抗、正视现实等,就是指出存在于各种态度、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来访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14.【临床会谈】也称临床晤谈、临床访谈等 ,是访谈者与来访者之间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沟通的手段之一,是收集信息、诊断评估和治疗干预的重要方法。15.【结构性会谈】是指事先准备会谈框架,如会谈程序、内容、用于快速了解来访者的一种会谈形式。16.【非结构式会谈】是指事先未设定会谈结构,而是在会谈中根据谈话要求灵活地交谈的会话形式,比如澄清事实、进一步了解问题、引入新的问题、修改问题顺序等。17.【半结构会谈】是非结构式会谈和结构式会谈的结合,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标准化和可比性特点。18.【收集资料式会谈】收集材料式会谈是会谈的最基本形式。治疗者对每一位来访者都要做这步工作,这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前奏。这种会谈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收集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19.【诊断(或评估)式会谈】这种会谈的目的首先是要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其次是要分清来访者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此时,治疗者在收集对方资料的基础上检查各种假设,必要时可借助于心理测验或问卷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20.【心理治疗式会谈】其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这类会谈本身就可以起到影响来访者使之产生改变的作用。此时治疗者要运用不同的心理治疗和咨询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达到这一目的。21.【倾听】是在接纳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而是要用心听,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常用某些简单的词、句子或动作来鼓励来访者把会谈继续下来。22.【开放式提问】是指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收集来访者的相关资料信息。23.【封闭式提问】是指问题带有预设答案,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咨询师明确某些问题。24.【鼓励】咨询师通过语言等鼓励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25.【重复】咨询师直接重复来访者刚刚所陈述的某句话,引起来访者对自己某句话的重视或注意。以明确要表达的内容。在来访者表达出现疑问、不合理等情况下,可以使用重复技术澄清某些问题。26.【情感反应】把来访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来访者,以达到加强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27.【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来访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来访者,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28.【参与性概述】咨询师把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等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来访者表达出来,相当于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的整合。这种技术使来访者两次回顾自己的陈述,并使面谈有一个暂停调整的机会。29.【解释】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过程等进行解释。30.【指导】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来访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这是对来访者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术。31.【情感表达】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来访者的情绪情感等告知来访者,以影响来访者,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探索和改变32.【自我开放】也称自我暴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来访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的有关经历、体验、情感等。33.【内容表达】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来访者。34.【影响性概述】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相当于内容较多的内容表达。35.【逻辑推理】根据来访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36.【反馈】反馈是指治疗者为来访者提供自己或他人会怎样看待来访者的问题的特殊的信息。应用反馈技巧可以为对方提供与之不同的感知思维模式,以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37.【发展心理咨询】是指个体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为选择合适的职业、为个人事业的成功突破个人弱点等,需要使个人达到更佳状态,了解并开发潜能时,所进行的心理咨询。38.【健康心理咨询】是指当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因各类刺激引起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因各种挫折引起行为问题,并且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的发挥,即发现自己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时所要进行的心理咨询。39.【临床心理评估】对行为和行为模式的理解,通常属于临床评估的范畴。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当事人的资料,例如走访家庭成员﹑教师、工作单位的同事,调查当事人的作业(如工作绩效、课业成绩),实地观察当事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角色扮演,生理反应指标的测量,个人档案,催眠状态下的回忆,自由联想,行为记录,等等。不过,由于临床实践的条件所限,上述不少方法,较少被使用。实践中运用最多的还是两种传统的途径:会谈和心理测验。40.【领悟】指治疗者帮助来访者重新审视自己内心之中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并帮助对方达到某种程度的领悟。领悟的第一种作用,是可以达到一种能使其问题严重程度降低、并能使对方心理上真正强健起来的心理平衡;第二个作用是可以为他改变其外显行为提供心理依据。41.【支持】指治疗者通过给来访者以正强化,以及通过给对方指明在某一事件或情境中积极、有益的方面的方式,通过真诚地给予对方的好行为的表扬、鼓励和支持等方式来减轻对方的焦虑促进对方积极行为的增长。42.【反塑造】是指来访者也可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影响治疗者。43.【移情】是指来访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来访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44.【负移情】指来访者将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负性情绪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不配合一等 。45.【正移情】来访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情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虽然求助的问题逐渐解决,但前来咨询的次数却越来越多,特别是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咨询师出主意,表现出无限信任,甚至关心咨询师的衣食住行和家庭生活。46.【反移情】是指治疗者自己以不适当的行为来对待来访者在治疗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反移情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47.【阻抗】是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是来自于来访者的抵抗咨询的力量。48.【特质性阻抗】源于当事人执拗的性格,有时表现为固执、简单、冲动等行为。这种阻抗在治疗中很难改变。49.【动机性阻抗】依据精神分析理论,这种阻抗来自于治疗改变过程跟当事人习惯化的应对方式之间的冲突,当事人无意识地以抵抗来逃避改变。50.【一级获益(内部获益)】指某些心理症状本身就是病人解决心理冲突和满足无意识欲望的方式,症状的出现可使内心冲突得到缓解,使特殊愿望得到满足,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51.【二级获益(外部获益)】通过使用防御机制而解除焦虑,借助生病获得了外界的支持、同情、安慰,减轻应激压力,还可以免除一些义务和责任,这些好处似乎是对生病的“奖励”,它会使病人心甘情愿的继续扮演病人的角色而不愿康复。这种不愿放弃的好处,患者本人是意识不到的。52.【多话/赘言】是咨询中求助者或者咨询师大量叙述与咨询没有关系的内容,从而影响咨询效果,阻碍咨询进行的现象。53.【沉默】当需要求助者自我探索而回答问题时,求助者出现停止回答与探索的现象,阻碍了咨询的顺利进行。54.【创造性沉默】指来访者在会谈过程中,对自己刚才说过的话,所体验的感觉的一种内省反应,“凝视空间某一点”也许可以看做是沉默的一种标志,这往往是人们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特征。55.【自发性沉默】指来访者不知道下面说什么好,此时来访者目光不是盯着一点,而是更多的游离不定,从一处看另一处,也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待治疗者。56.【冲突型沉默】57.【依赖】指当咨询师引导,帮助求助者探索,解决自身问题时,求助者却依赖咨询师,企图由咨询师代替自己解决问题。58.【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1895年创造的一种治疗方法。他让病人很舒适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心理分析家的工作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无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59.【释梦】弗洛伊德在给神经症病人治疗时发现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意识幻想有着某种联系。他认为睡眠时自我的控制减弱,无意识中的欲望乘机向外表现。因此梦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梦是人愿望的迂回的满足。60.【解释】解释是心理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技术。要揭示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扰,使病人对其症 状的真正含义达到领悟,解释都是必不可少的。解释的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无意识之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61.【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既可以单独使用以克服一般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又可合并到其他技术,如系统脱敏、情绪想象中使用,以治疗有焦虑症状的障碍,包括躯体放松训练、想象放松、深呼吸放松等技术。最常见的放松训练形式是一种渐进式紧张-松弛法,即通过循序渐进的放松一组肌肉群最后达到全身放松。6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由沃尔朴创立发展,是一种通过放松有程序、有步骤、连续地抑制恐惧、焦虑反应,以减轻、摆脱对恐惧、焦虑刺激的敏感性,从而校正问题行为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各种恐怖症状。63.【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角色扮演多用于改变来访者不良行为和进行社会技能训练。角色扮演在个别治疗和小组治疗中都比较常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来访者学习改变旧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64.【肯定性训练】(或决断训练、自信训练、声明己见训练):适用于人际关系的情境,用于帮助来访者正确地和适当地与他人交往,使他们能够表达或敢于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和意见或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包括情境分析、实际练习和迁移巩固三个环节。肯定性训练与一定程度的认知矫正相结合,效果会更好。65.【冲击疗法】又称为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让来访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冲击疗法可治疗恐惧症,比如广场恐惧症、飞行恐惧、对特定动物的恐惧、乘电梯恐惧等,治疗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PTSD等 。包括现实冲击疗法和想象冲击疗法。66.【厌恶疗法】指通过拮抗条件作用(经典条件反射),设法使一个要消除的行为(这一行为受到某种愉快反应的强化)与一种厌恶反应建立联系,从而使行为人放弃或回避问题行为的治疗方法。67.【生物反馈法】由米勒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创立,通过学习和训练,人也可以学会随意地控制自己的内脏器官的活动,就像随意控制骨胳肌群那样。借助能实时监测人体生理指标的仪器来进行,来访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在治疗者的指导下有意识地通过呼吸、冥想等方法,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生物反馈和松弛反应训练相结合,可以使人更快、更有效地学会使用松弛反应来对抗并消除一般心理、情绪应激症状。该技术适用于治疗各种心身疾病、神经症、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68.【机体智慧】有机体本身具有一种判断一个事件、一个外部影响是积极的、符合实现趋向的,还是消极的,阻碍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能力。69.【机体评估过程】把经验与自我实现趋向相协调的反馈机制。70.【不合理信念】就是个体内心中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站不住脚的信念。即那些绝对化的、过分概括化的、极端化的思想认识。71.【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72.【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它是人体对自己或别人的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73.【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非理性信念。74.【共同感受】: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75.【自动化思维】:指人们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某些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反应。76.【规则】: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规则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来指导现在的行为。77.【认识领悟疗法】认识领悟疗法是由我国精神科医生钟友彬先生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力图切合中国心理治疗的实际的一套体系。钟友斌认为,心理分析治疗中起作用的机制是“领悟”,而领悟的关键在于相信。领悟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病人相信它,即坚信不疑地接受治疗者的解释,这就是领悟的本质。78.【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由日本森田正马创立的以“顺应自然”为指导思想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治疗理念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森田疗法的特点:不问过去,注重现在;不问症状,重视行动;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陶冶性格,扬长避短。79.【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疗是一种整合的治疗模式。80.【价值的功能干预】是引导当事人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由咨询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判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加诸当事人,这是一个相当现实而又明智的处置,它既有效地避免了直接干预当事人的价值选择权利,又满足了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之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要求。81.【当事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则,指对当事人负责、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82.【知情同意】是指在与当事人确立咨询关系之前,咨询师有责任向当事人说明自己的专业资格理论取向、工作经验咨询或治疗过程、治疗的潜在风险且标及技术的运用以及保密原则与咨询收费等,以利于当事人自由决定是否接受咨询或治疗。83.【双重关系】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既是咨询关系,同时或相继存在其他关系,诸如上下级、师生、恋人(常见)等。咨询伦理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与当事人保持适当的界限。

郑希付版本

第一篇:概述★★★1.【心理咨询】P5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助人自助的过程。(1)心理咨询的卷入者为咨询者和来访者;(2)心理咨询是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过程;(3)心理咨询的目的是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3.【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来访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首先引导来访者进入放松状态,再让他想象一个引起轻微焦虑的刺激,反复多次,直到来访者不焦虑,进入下一个想象训练,直到来访者对刺激不再感到焦虑为止。4.【非理性观念】(17M)即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第二篇:心理诊断【★★★】1.【心理诊断】P87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行为表现,判断其性质和程度的过程。换言之,心里诊断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诊断,以确定其性质和原因的方法。2.【心理健康】P156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法则:众数原则和精英原则。3.【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指的是个体在某个时间段内部心理活动失调和外部社会适应不良且已影响或损害社会功能的心理状态。4.【恐怖症】P48/P180指患者非理性、持续性地害怕客观外界某一特定的物体、情景或场所,这种恐惧相对于实际威胁来说是夸大的、不必要的。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5.【强迫症】P49/P180(16M)。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简称强迫症。其症状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二者同时存在。6.【创伤后应激障碍】P181(简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在经历过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或被人袭击、强奸,目击车祸、杀人等非常事件后,通过回忆、梦境、幻觉等重新体验这些事件所体验的焦虑、失眠、情感麻木、躁动不安。7.【焦虑症】P50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来访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8.【抑郁障碍】P194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表现为体重明显增加或下降,睡眠模式改变(嗜睡或失眠),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无能、悲观、自责、内疚、通常想自杀。情绪沮丧、压抑、痛苦,活动兴趣减少,经常性的疲乏无力同时还伴有焦虑出现。9.【双相障碍】P195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二者反复循环、交替出现或混合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特点是至少伴有一种躁狂状态,又称作躁狂抑郁障碍。躁狂时的表现为情绪高涨、夸张的,易激怒的;当躁狂减退时,紧接着是抑郁阶段,情绪低落哀伤。10.【躁狂症】P196以情绪高涨、易激怒为主要特征,且至少持续一周,表现为思维奔逸、活动性增高、夸大自尊、话语增多、睡眠减少、性欲亢进。11.【精神分裂症】P197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语言和交流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其特征包括思维和情感的分裂、突出的妄想或幻觉、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12.【妄想型障碍】P200以持续的、非古怪的妄想、错觉出现为特征,这些妄想并不是精神分裂症或情绪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类型及表现:(1)痴情型(2)自我夸大型(3)嫉妒型(4)受迫害型(5)躯体不适型。13.【自闭症】P203又称孤独症。其基本特征是在社交中表现出明显的不正常或交流技能受损,活动和兴趣十分狭窄。社会交往缺陷是其明显标志。发病于童年早期。第三篇:临床会谈【★★★】【临床会谈】P220临床会谈是在心理咨询这种职业性的人际关系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进行沟通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来访者感到心理不适主动上门求助咨询者,咨询者通过倾听等技术来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作出评估并提供有效帮助,使来访者减轻或消除痛苦,来访者为这种服务付出相应的酬金。第四篇:心理咨询的方法【★★★】1.【倾听】P392指咨询者要学会认真聆听来访者的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纳其思维方式,以便设身处地的理解,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和沟通。倾听分为三个过程: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2.【反应性倾听】(21M)指的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在接受了来访者输入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以后,去了解他们外显的或内隐的思想和情感。3.【解释】P425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晤谈技术,解释是指咨询者将来访者的倾诉加以分析整理之后,对其问题的性质、症结、归因和解决方法给予简洁而明确的说明或启示。4.【移情】P444(16M、19M)指来访者把咨询者当作早年生活环境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感情置换给了咨询者。移情是一种心理退行的表现,又是无意识阻抗的一种特殊形式。移情的特点包括重现性、不适当性、双向性、易变性和持久性。5.【正向移情】【★★】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早年生活中某个给其快乐、幸福或好感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好感、喜欢、依恋等正向情感。6.【负向移情】【★★】来访者将咨询者作为早年生活中某个给其带来挫折、痛苦和压抑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不满、厌恶、敌意等负面的情绪。7.【反移情】P455指咨询者受到来访者的刺激而引起的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反移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咨询者在生活中未解决的事件、无意识冲突、文化偏见。反移情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8.【面质】P464(18M)面质是直接通过语言质询的方式深入来访者深层和敏感的问题,以获得更加有效的信息,特别是获得来访者矛盾和冲突方面的信息。面质的特点是咨询者从自己的资料或知觉出发作出反应,更为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等待。9.【澄清】P478(20M)指咨询者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来访者谈话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认来访者的意思而使用的一种反应技巧。咨询者就某个主要问题向来访者提出疑问,请其详作说明,以明确来访者眼中的事实和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他的体验、情绪和观点等。10.【阻抗】P489阻抗是来访者或咨询者干扰治疗过程和结果,或降低其成功可能性的任何行为。它包括来自来访者的阻抗,也包括来自咨询者的阻抗。11.【自由联想】P506让来访者躺在睡椅上,全身放松,鼓励来访者摆脱意识的束缚,把自己脑中想到的东西不加掩饰地说出来,不管说出来的东西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合乎逻辑或幼稚可笑。12.【同理反应】P545指咨询者设身处地从来访者的参照标准去体会其内心感受,领悟其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达到对来访者情况的准确理解的一种态度和能力。同理反应不同于普通的了解,同理不仅要对来访者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能体会他的感受、思想,了解他如何看自己和周围的世界。13.【建议】P557(★★)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谈话方式,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特点,对其行为提出具体办法和意见。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谈话方式,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特点,对其行为提出具体办法和意见。建议不同于命令,它是用比较委婉的态度和协商的语气向来访者说明克服其心理障碍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来访者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情况。14.【角色扮演】P566指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疏解情堵、体验相关任务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语言,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重演或预演事件,来达到以上目的的技术。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主要受到三种治疗方法的影响,分为心理剧、固定角色疗法、行为演练。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钱铭怡版本

1.【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心理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与患者的现实处境并不相称,但患者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3.【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注意与神经症相鉴别。4.【神经病】(neuropathy):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neurology)研究的范畴。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例如美国的著名影星史泰龙,其面部神经受损,因此面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所以不会笑,反而被认为是一个很“酷”的硬汉形象。5.【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有时也译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的含义大致相同(梁宝勇,2002),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psychiatry)的研究范畴。精神疾病内容包括了精神障碍的所有内容,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neuro-ses)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也包括了脑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例如老年性痴呆,这一类障碍是因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了异常的心理与行为而归类于精神疾病的范畴的。6.【精神病】(psychoses):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此概念分广义和狭义的用法,广义的精神病概念类似于精神疾病的概念;但人们提及此词汇时更多的是应用其狭义的概念。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梁宝勇,2002)。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7.【心理障碍】(湖师大 16M)(psychological disorders);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此词广义的概念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所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狭义的概念,即更偏重于说明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外的那些更多地由心理原因所致的障碍。8.【临床心理评估】是指通过观察、会谈和测验等手段对来访者的心理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分析描述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判断来访者的心理是否异常,分析和评价异常的性质和程度,辅助诊断。9.【观察法】是临床心理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还可以在标准情境下进行。观察内容主要包括:外表和行为;言语和思维;情绪;动作行为。如有无特殊的奇异姿势或行为动作?10.【心理测验】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定量描述的一类方法。目前流行的心理测验量表很多。据调查统计,每年都有新的量表出现,目前仅以英语发表的就已达5000多种。常用心理测验可以按功能归纳为以下几类: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11.【心理评估】由访谈、观察、调查等方法搜集评估对象的所有相关资料,包括定性的或者定量的、现在的或者历史的资料,将这些资料整合并解释资料的意义。12.【心理测量】借助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将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进行量化。13.【神经心理测量】主要通过心理行为的测量来评估大脑功能的状况及大脑功能受损的性质和程度。14.【临床评估】是指通过观察、会谈和测验等手段对来访者的心理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分析描述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判断来访者的心理是否异常,分析和评价异常的性质和程度,辅助诊断。15.【预测效度】诊断工具能在多大程度上告诉我们疾病的原因、预后和治疗情况。16.【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但某些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这里的“分裂”是指人的心理机能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分离与不一致,而不是指任何器质性的分裂样病变。17.【思维障碍】特点是交替性,即健康与异常的思维特性是并存的。常见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思维形式、思维内容和思维体验上。18.【思维形式障碍】,又称言语紊乱,指患者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使人难以理解,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19.思维形式障碍的表现形式很多,较常见的有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等。20.【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是精神障碍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21.【原发性妄想】是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分裂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22.【继发性妄想】指以错觉、幻觉、情绪高涨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在诊断分裂症时,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3.【思维体验障碍】主要为异己体验。异己体验具有不可理解性,是指病人体验到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发动或中止思考,却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24.【幻觉】是当没有实际的外部刺激存在时,类似感觉的体验。这种感觉清晰又生动,具备正常感觉所有的一切因素,并不受自主控制。25.【情感平淡】精神分裂症病人并非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智力良好),但缺乏与人交流的动机,当他人试图与之交流时会有一种特殊的受挫感,因此难于接触。他们的情感并未消失,坚持与之接触,会发现在冷漠的外表后依然存在着活力,甚至具有敏感的情绪活动(但他们的表达是受阻的)。26.【紧张症】包括运动、姿势和行为等症状,共同特征是其自身的自主性,包括木僵、违拗症、紧张性自动症、作态、刻板动作、精神运动性兴奋。它是本能内驱力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出现的障碍。紧张症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常伴有名种躯体异常表现,如肢端冰凉、低血压等。27.【Ⅰ型精神分裂症】是阳性症状亚型,其原发症状是幻觉和妄想。药物治疗好,预后较好,有治愈的可能,可无智能缺损。28.【Ⅱ型精神分裂症】是阴性症状亚型,其原发症状是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等.药物治疗差,预后较差,容易衰退,可有智能缺损。29.【阳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偏移。以知觉障碍和思维障碍为主。30.【阴性症状】指正常的心理功能缺失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障碍。例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抑郁,意志减退,紧张综合征等。31.【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现称“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或高涨或低落交替,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从而造成适应不良。32.【单相情感障碍】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被称为抑郁症,也被称为单相障碍。可以分为重性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33.【重性抑郁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是严重的并且以个体从先前的状态相对突然地发生改变为标志。终生患病率高达16%,女性是男性的2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平均会有4次发作,但有1/3的人只有一次发作。一次发作后,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恢复期,恢复期越长,其复发的风险越低。季节性抑郁(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和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往往也符合重性抑郁的诊断。34.【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c disorder):心境恶劣障碍较为温和,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有些患者在发病早期被诊断成“抑郁性人格”。其病情相对较轻,但持续甚至可达数年,主要症状为心境不高,兴趣低下、愉快感缺乏。心境恶劣障碍是重性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90%的心境恶劣者最终发展成重性抑郁(湖师大 21M)。35.【双相(bipolar)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均以躁狂抑郁交替发作为特点。躁狂的发作一般持续数周到数月。Ⅰ型障碍中,个体至少有一次充分的躁狂发作。Ⅱ型中,躁狂的发作比较温和(即不够充分),但抑郁发作更频繁。男性的双相Ⅰ型一般以躁狂发作开始,而女性则以重性抑郁发作开始。女性更多见Ⅱ型发作。36.【环性心境障碍】(cyclithymic disorder)的病人可以在数年内一直处于轻躁狂或抑郁状态中,症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较轻微,以致其成为了病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他们的轻躁狂期,他们不知疲倦地工作直至进入正常期或抑郁期。有人认为在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中,环性心境障碍和双相心境障碍特别常见,这可能有助于他们做好工作。37.【情感高涨】(elevated)的典型表现是,患者感觉极好,将世界看得十分美好,对他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都充满了热情(湖师大 17M)。38.【思维奔逸】(flight of ideas)。躁狂发作者总是不停地思考,这是为什么他们说话如此之快的一个原因—他们只有这样讲话才能跟得上自己思考的速度。而他们的思路也总是飞快地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39.【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是记忆障碍的一种,指患者对病前不能够回忆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40.【自知力】也称为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的。41.【焦虑障碍】是指过分地、没有理由地担忧为主要症状的一类心理障碍,它包括恐怖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主要类型。42.【焦虑】通常用来概括担心或不详感觉的状态,这是一种激发状态,包含躯体的、生理的和情绪的激发状态。人们所关注的对象,都可能成为焦虑的原因。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Freud认为焦虑是一种自我机能,使人警惕即将到来的威胁,并对其做出适应性反应。对自我造成威胁的根源包括外部环境、本我与超3个方面。43.【恐怖症】又称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44.【广场恐怖症】,又称场所恐怖症,最初用来描述对聚会的场所感到恐惧的综合征,目前已不限于广场。主要特点:焦虑症状、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回避行为。45.【社交恐怖症】也称社交焦虑障碍,表现为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所有的人。46.【特殊恐怖症】又称单纯恐怖症,表现为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最常见的恐惧对象可分为三类:动物恐惧、非生物性恐惧、伤害或疾病恐惧。47.【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又称惊恐症,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48.【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指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49.【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是焦虑中障碍最糟糕的极点。50.【强迫观念】是OCD的核心症状,是指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需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极力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和焦虑。51.【强迫思维】是指一些字句、话语、观念或信条反复进入意识领域,没有现实意义,但干扰了正常的思维过程,又无法摆脱。①强迫怀疑:对言行正确性的怀疑,伴有焦虑。②强迫性穷思竭虑:对事物追根问底,但无现实意义。③强迫联想(对立思维)。④强迫回忆:对过去经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52.【强迫表象】是反复呈现逼真、形象的内容,出现的表象通常是令患者难堪或厌恶的,多见的是生殖器或性行为的表象。少数患者的表象外向投射,形成假性幻觉。53.【强迫恐惧】(又叫做强迫情绪)。是指对某些事物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摆脱。与恐怖症不同的是,并非对特殊环境和物体的害怕,而是对自己情绪的恐惧,害怕自己失去控制、会发疯、会做出什么违反社会规范,甚至是伤天害理的事。54.【强迫意向】是指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冲动。明确知道这样做是荒谬的。55.【强迫行为】又称强迫动作,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化动作,患者感觉到这样做不合理,别人也不会做,但不能不做。强迫行为的常见形式:①强迫检查;②强迫清洗;③强迫询问;④强迫计数;⑤强迫整理;⑥强迫性仪式动作;⑦强迫性迟缓。56.【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57.【反应性依恋障碍】表现为显著紊乱和与发育不符的依恋行为,儿童罕见或极少有倾向性地转向一个依恋对象以寻求安慰、支持、保护和抚育。基本特征是儿童和暂时性成年人照料者之间的缺乏依恋或依恋总体不足。有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儿童在与照料者的常规互动中表现出正性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失。此外,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也是受损的,表现出难以解释的恐惧﹑悲伤或易激惹等负性情绪的发作。反应性依恋障碍不应在那些发育上还不能形成选择性依恋的儿童中诊断,因此儿童的发育年龄必须至少为9个月。58.【急性应激障碍】在接触一个或多个创伤性事件之后的3天到一个月之间发展出特征性的症状。直接经历的创伤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作为战士或平民接触战争,被威胁或实际对个体的暴力攻击(例如,性暴力,躯体攻击,积极作战、抢劫、儿童躯体和/或性暴力、绑架、作为人质、恐怖袭击酷刑),自然或人为灾难(例如,地震、飓风、飞机失事),以及严重的事故(例如,严重的交通、工业事故)。对于儿童,性暴力事件可能包括那些没有躯体暴力或损伤的、与发育不匹配的性经历。威胁生命的疾病或致残的躯体疾病不一定被考虑为创伤性事件。可以作为创伤性事件的医疗事故包括突然的灾难性事件(例如,在手术过程中醒来﹑过敏性休克)。59.【适应障碍】针对可确定的应激源出现的情绪或行为上的症状。该应激源可以是单一事件(例如,一段浪漫关系的结束),或多个应激源(例如,显著的商业上的困难以及婚姻问题)。应激源可以是反复的(例如,与季节性商业危机有关,不能令人满足的性关系)或持续的(例如,致残性的持续疼痛疾病;居住在高犯罪率社区)。应激源可以影响个体﹑整个家庭或更大的群体或社区(例如,自然灾难)。有些应激源可能伴随着特定的发育性事件(例如,上学、离开父母家.重回父母家﹑结婚、生子、无法达到职业目标、退休)。60.【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它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61.【躯体形式障碍】指心理冲突或者心理障碍以身体障碍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实际上无器质性病变,而与心理因素相关。62.【癔症】也译歇斯底里,它是这样一种状态,它所呈现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并不源于器质因素,产生和维持的动机不完全自觉,这些症状旨在获得某种实际的幻想和利益。包括转换性障碍和分离性障碍。(湖师大 13J) 63.【分离障碍】的特征是意识、记忆、身份﹑情感﹑感知﹑躯体表现、运动控制和行为的正常整合的破坏和/或中断。分离症状可以潜在地破坏心理功能的每一个方面。64.【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特征是有临床意义的持续的或反复的人格解体(即非现实感的体验,或与自己的思想﹑自我或躯体脱离)和/或现实解体(即非现实感的体验,或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分离)。这些体验的改变伴有完整的现实检验能力。尚无证据表明在主要是人格解体症状的个体与主要是现实解体症状的个体之间存在区别。因此,有该障碍的个体可以发生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或两者兼具。65.【分离性遗忘症】的特征是无法回想起个人经历的信息。这种遗忘可能是局部的(即某个事件或某个时间段的经历),选择性的(即某个事件的特定方面),或广泛性的(即身份和生活史)。从根本上看,分离性遗忘症指的是无法回想起个人经历的信息,它不同于正常的健忘。它可能涉及或不涉及有目的的旅行或漫无目标的游荡(即漫游)。尽管一些有遗忘症的个体迅速注意到他们已经“失去了时间”或在记忆中出现了缺口,但大多数有分离障碍的个体最初并未觉察到他们的遗忘症。66.【DID】就是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通常被称作子人格或者交替人格。每个子人格都有独特的一组记忆、行为、思想以及情感。这些不同的子人格交替,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中--个子人格占据中心位置,并控制此人的功能。通常有一个出现得比其他人格更频繁的子人格,称为主人格。而且DID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问题,并且太广泛以致不能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67.【进食障碍】主要表现为紊乱的饮食习惯和不适当地控制体重的行为,经常与其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物质依赖并发。不良饮食习惯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进食障碍往往开始于青少年期,患者大部分为女性。进食障碍中,最主要的是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两种。68.【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进食障碍的一种,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以及具有对身体形象的歪曲知觉,一般病于青春期,分为限制型和暴食—导泻型。69.【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这是进食障碍中的一种,具有以下特征:有阵发性暴食行为,且伴有进食失控感;为防止体重增加,采取不适当的行为,如催吐、导泻、大量运动;发作性的暴食和补偿性的防止发胖行为每周至少2次,持续最少3个月;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和体重。70.【物质滥用】是一种因重复使用或利用物质而导致损害性后果的行为模式(社会功能、人际关系、躯体功能、法律)。物质滥用如果持续可发展成物质依赖,此时伴有戒断症状、耐药症状和强迫性觅药冲动。物质滥用的种类包括药物、烟草、酒精和网络。71.【物质依赖】指对物质以强迫性的方式使用,且从生理和心理上对人均造成了损害,随着使用物质而使人体产生耐受性和戒断反应,人就从生理上产生了对物质的依赖。72.【耐受性】由于重复使用某种药物,机体产生适应,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取得与用药初期同等的效力的现象。73.【戒断症状】 依赖者长期大量使用某种物质后突然停用而出现的一组症候,包括口干、恶心、焦虑、头痛等不适感。(湖师大 20M)74.【冲动性使用行为】物质滥用标准主要指物质使用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非适应性行为。75.【物质戒断】指的是当物质依赖个体在突然停止使用物质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症状。76.【物质中毒】指的是摄食物质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影响人的认知、躯体动作等。77.【成瘾】用于描述过度依赖能获得乐趣和缓解紧张的药物所带来的有害效应。它意味着个体将不择手段的使用该物质,另外一层含义是指该药物具有让人上瘾的生物因素。78.【物质使用障碍】指的是与使用或滥用包括酒精、可卡因、海洛因等能够改变人们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的物质相关问题。物质使用障碍有两个类型:物质依赖和物质滥用。79.【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orders),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是指那些主要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有时,一些疾病的起因仍可能主要是心理上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80.【应激】(stress)是指当刺激改变了心身平衡状态之后,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改变了有机体心身平衡状态的刺激,称为应激源(stressor),而有机体对应激源所做出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又叫作攻击或逃跑反应。这是身体为了帮助个体应对压力所做出的反应。81.【躯体性应激源】也称生物性应激源,是指直接作用于躯体的理化与生物学刺激物,直接影响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82.【心理性应激源】也称精神性应激源,是一组直接影响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人际关系的冲突、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83.【社会性应激源】指一组直接影响社会需求的事件。可分为两类:①纯社会性的应激源,例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②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社交不良)等社会性应激源。84.【文化性应激源】指因评议、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引起应激的刺激或情境。如迁居异国他乡;语言环境改变等。85.【生物反馈训练】(biofeedback training, BFT)是使用敏感的仪器设备,将躯体不易察觉的信息(如血压、心律、皮肤电反应和脑电波等),通过仪器的“翻译”,表达为可以被人的感官感觉到的信息(如视觉形象或听觉信息)而反馈给个体,结合诸如放松等技术使个体达到自我调节。BFT目的是训练人们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BFT包括:(1)对生理反应的觉察(监测生理指标):(2)对生理反应的控制(放松练习);(3)将习得的反应应用到日常生活。BFT目前已经被应用到许多心身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如高血压、哮喘、紧张性头痛、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癫痫等。86.【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偏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社会交往方面,从而影响社会功能,产生适应不良(ICD)。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模式(CCMD-3)。87.【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s)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异己性别的身份认同(不仅仅是想作为另一性别而获得社会文化上的好处)。患者为自己的性别感到特别不舒服,或者认为自己目前的性别角色很不合适,性别认同与自己生理上的性别不一致,强烈地希望成为异性,常常寻求各种方法试图改变他们的身体和性征。包括儿童性别认同障碍和易性症(青少年或成人期)。易性症和异性装扮症不同,穿异性服装并不是为了获得性唤起,没有手淫现象,而是为了感觉更像异性,为了获得与自己愿望相符的异性一样完整的生活。88.【异装症】(transvestism)属于性身份障碍,其特征是具有正常异性恋者反复出现穿戴异性装饰的强烈愿望并付诸实施,通过穿戴异性装饰可引起性兴奋,抑制此种行为可引起明显不安。主要见于男性,多始于童年或青春期。有手淫活动,不要求改变自身性征,通常强烈地体验到一种难以遏制的紧张感和痛苦感。89.【同性恋】(homosexuality)的特征是指向同性的、情爱的思想和情感,伴有或不伴有性行为。可见于各种年龄,但以未婚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目前认为,同性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陷入个人或社会冲突时,才作为心理障碍处理。对同性恋的干预倾向于帮助来访者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性取向;然后帮助其学习在同性恋取向的前提下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现实问题。90.【性功能失调】包括延迟射精﹑勃起障碍、女性性高潮障碍、女性性兴趣/唤起障碍﹑生殖器-盆腔痛/插人障碍、男性性欲低下障碍、早泄、物质/药物所致的性功能失调、其他特定的性功能失调和未特定的性功能失调。性功能失调是一组异质性的精神障碍,通常以个体在做出性反应或体验性愉悦的能力上具有临床意义的紊乱为特征。个体可能会同时有数种性功能失调。在这样的案例中,所有的性功能失调都应被诊断。91.【性功能障碍】指男性正常性兴趣和性能力的反复缺损;女性反复地对性交体验不满意,往往性交可以完成,但是得不到乐趣。92.【性偏好障碍】又称性变态,是指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地形式,并将这种偏离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获得性兴奋、性满足的方式。93.【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又称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 PDD)是起病于婴儿时期,(具有严重和广泛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等发育性缺陷。其特征是对自己周遭环境表现出顽强的冷漠、无动于衷和缺乏感应性。在几个重要的发展领域中表现出严重的和广泛性的损害,比如社会互动交往技能、沟通技能等的损害。通常在个体生命的最初几年就有所显现,通常可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94.【多动症】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简称,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所以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多动症的高峰就诊年龄为8~10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患儿的症状虽然都有注意缺陷,但男孩多伴有多动,属注意障碍伴多动型,而女孩则以注意障碍不伴多动为主。ADHD主要分为3种类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特点是高度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分好动与冲动)。95.【学习障碍】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迟滞状态,可以表现为在阅读、言语、数学(数字)、运算、运动等不同方面的显著落后。学习障碍不是因为生理缺陷或者神经障碍缺陷造成的,也不存在智力障碍。阅读障碍最为常见。学习障碍在DSM-Ⅳ下的一个诊断类别,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和非特定学习障碍。96.【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的核心特征是持续和重复的不顾他人权利,违反社会规则。在品行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说谎、偷窃以及大发脾气是比较常见的。并非偷窃行为或者某些逆反性行为的儿童和青少年就一定有品行障碍。对品行障碍的诊断需要符合两点标准:①持续反复发生;②不符合相应年龄和发展阶段的通常行为。有品行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经常是攻击性的,并且对他人十分残酷。97.【精神发育迟滞】以智力较低、适应功能较差为主要特征的障碍。依据智商水平,精神发育迟滞可以划分为4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其中,轻度、中毒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训练后能独立,需要的社会帮助相对较少;重度、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严重缺乏交流能力,日常生活需要很大的帮助。98.【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特点是在几个重要的发展领域中表现出严重的和广泛的损害性,比如社会互动交往技能、沟通技能等的损害。99.【儿童焦虑障碍】其共同特征是过度敏感、不现实的恐惧、害羞、无能感、存在睡眠困扰等,通常他们应对恐惧的方式是过度依赖他人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小可爱们不点赞,学姐可是会伤心的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