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密集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带有然字的诗词名句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密集解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密集解析

2023-03-17 07: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在体裁上它属于杂言的古体诗,形式不受格律的束缚,它可以长短句并用,换韵也是非常灵活的。李白在这首诗里描绘了一个绚丽的梦境,诗句之间处处透着飘逸的仙气,所以它往往被定义为游仙诗。诗的结构是非常精巧灵动的,梦因、梦幻、梦醒,主要是由这三部分组成了全篇。文字主要集中在梦幻这一部分,这跟李白当的境况有关。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往往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感觉,他的诗歌是天生的浪漫雄奇,好像根本不需要普通人那种成长的过程,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超凡的文学天赋与生俱来,并且一直持续到他告别世界的那一刻,这么豪放特异的诗人,那自然是有着宏大的理想抱负。

从少年时在蜀中跟名士往来学习,到出川的时候拜见司马承祯得到了认可,再到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游历,都是他为实现理想而做的准备。到唐玄宗开元后期,李白把家搬到了山东鲁郡,就是剑舞大师裴旻的家乡。裴旻的侄孙裴敬给李白写墓碑的时候,提到李白特别喜欢剑舞,他希望能得到裴将军的指点。于是他写信给裴将军说,如白愿出将军门下。李白在搬家的过程中写过一首诗,《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这里面就有一句诗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意思就是我还没有来得及去做官,就先跑到山东来学习击剑,所以后人就常说裴旻是李白的老师,我们也乐于相信这种历史明星人物碰撞。至少李白的心里面是认可裴旻能指导自己的。

李白搬家到山东之后,结交了当地大量的名人异士,浏览了大量的风景名胜,此时的李白还是心怀理想的,对未来的憧憬正在处于上升期,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他被推荐到长安面见皇帝,无数的史料都记录了他这段闪光岁月。可是命运捉弄李白,李白也不肯向命运妥协,他得罪杨贵妃和高力士,在天宝三载被赐金放还,李白约了杜甫和高适,到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拜访司马承祯,可是已经物是人非。

司马道长这时候早已经羽化,于是李白在那里写了《上阳台帖》。几番周折之后,他又回到了山东鲁郡的家,此时的李白经历了命运的起伏,心态又慢慢转回到舒放的仙道状态。他平生受道士的影响是最深的,他想去游览南方越州的天姥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的多了就先在梦中完成了游览,算是演习了一遍。毕竟梦是现实欲望在精神上的延伸,于是李白在临行前写了这首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名字经历过修改,它最初的名字是: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这种标题的含义就非常明确,就是说李白自己梦游了天姥山,临行前写梦成诗,送给山东鲁郡的友人,所以这首诗也被称为记梦诗,李白后期应该是修订过这首诗,诗的题目从梦游天姥山变成梦游天姥吟, 他用吟字确定了这首诗的体裁。歌、行、引、吟,这些都是古体诗的体裁, 白居易也曾经修正过琵琶行的标题,他一开始写的是琵琶引,后来被他修正为琵琶行。

梦游天姥吟,是这首诗的一级标题,原本在后面还有一个副标题:别东鲁诸公。说明这首诗的实际性质是离别诗,离别诗是唐诗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它突出在一个别字,南朝文学家江淹曾经说过:别虽一绪,事乃万族。别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送别是送亲友离开,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寄别是在异地向亲友道别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留别是将要离开的自己向留在原地的亲友告别,原来的别东鲁诸公,被他修正为留别东鲁诸公,就更具体一些。

于是这首诗的完整名字就变成: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标题,带了一个完整的副标题。并排写出来的话,就显得字非常多,实际上这并不奇怪,我们翻阅古代诗文集的时候,就会看很多诗的标题都很长,能详细说明写作的目的,甚至包括具体的地点和人名,当然也有少数人喜欢写那种无题诗。李白这首游仙诗的题目原本就是这样的,是非常明确的题目,不过他的文集是经过不同的人整理, 在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版本中,副标题中的东鲁诸公就被剪掉了,于是就变成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古文现在毕竟不是一个主流的科目,减字之后的标题又恰好是七个字,有一点像七言诗的格式,所以有些朋友可能会读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像这种断句是不正确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本后面是有留别的具体对象,这个题目本身很好理解。梦游就是在睡梦之中游览,天姥是指位于越州剡县的天姥山,这个姥字同姆, 天姥就是传说中的神仙西王母,是中国道教神话中地位最高的女神仙 ,天姥山是一座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山,它位于今天浙江省新昌县境内,新昌县就是由古剡县分出来的。李白在梦中梦见了这座仙山,把自己的梦游经历写成诗,送给了留在山东鲁郡的友人,就是临行前向大家告别,给大家写首诗留个念想。

他并没有直接写梦境,而是先写了一段实景,李白写诗的时候人还在山东,他从山东的实景向浙江的实景进行转换。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yǔ)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古代传说东海之外有三座仙山,瀛洲、方丈、蓬莱,拥有长生不死药的神仙就住在那,这三座仙山经常出现在古诗词当中,在山东居住的李白用瀛洲起首。

海客谈瀛洲。 海客就是指那些乘船出海的人,这些人往往具有神秘色彩,李白的诗里面也经常给他们安排一些角色,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他们在理论上是能接近那些仙山的,所以当这些人谈起海外的瀛洲,就会反馈给你一个很秘的描述。

烟涛微茫信难求。 微茫是影影绰绰模糊不清的样子,信就是实在或者的确,他们说瀛洲这座传说中的海外仙山,谁不想亲自去看看,何况这座山上有长生不死药。可是这座山隔着无边无际的大海,那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海面上烟波浩渺使人辨不清方向,更不知道前方的山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实在是难以寻找它的踪迹。这些人真的没有说谎,当年秦始皇可是斥巨资出海也没有找到。李白用凡人难以寻找的瀛洲开头就给全诗挂上了一层仙气,接着就向另一座可以触及的山进行切换。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切换过程,人物也从海客切换到了越人。

越人语天姥。 这里的语字是动词议论的意思,这是一个多音字,表示告诉别人的时候读四声yù,《左传》里说郑庄公的故事,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这个时候读yù,表示没有固定传达对象的议论时读三声yǔ,《史记》里面说陈胜半夜找人学狐狸叫,旦日卒中往往语,就是有很多人议论的意思。越人语天姥,就是当越州人谈论起天姥山的时候,也会反馈给你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信息,不过他们反馈是带有希望之光的。

云霞明灭或可睹。 越州人说天姥山还是有希望看到的,明灭就是忽明忽暗时隐时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面写溪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就这个意思。这个算是给了机会也给了希望,他们说天姥山隐身于云霞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看得真切,不过自然物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在云霞产生明暗动态变化的瞬间,有时候还是可以看到这座山的,那么究竟会看到何种壮观的景象,越州人给李白描述了天姥山的雄奇。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像这种气势可以说是达到极致了,杜甫写泰山也只说一览众山小,李白这里在维度上又拔高一节。

天姥连天向天横。 这简直是突破天际的描写,天横是天上的星官名称,也称为天潢,有一个形容贵族的词叫天潢贵胄,他说高大的天姥山连绵无际,向着天横星的方向直与河汉相接。到了这样的宇宙级高度,那么其他参照物肯定会显得非常小,谁有名气就会被拿来做背景板。

势拔五岳掩赤城。 这是把五岳名山都拿来跑龙套了,说梦中的天姥山气势陡然高涨,竟然凌驾于五岳之上,梦中的李白可能就站在山顶高喊:泰山上的杜子美你看到我了吗?看看这气势,看看这梦幻,魏晋竹林里的那帮名士,吃五石散都不敢这么想。天姥山在李白笔下直插星空气凌五岳,那别的物象自然也被他遮掩。天姥山在越州境内,他隔壁的天台山和赤城山在台州境内,李白说高大的天姥山藐视五岳,并且将赤城山全部遮掩,这听起来已经是非常夸张了,赤城山被笼罩在了天姥山的身影之下,这是普遍的解释。

其实这个并不算夸张,因为赤城山的海拔是非常低的,实际上台州的旧称是赤城郡,而天台县的旧称就是赤城,前面说天横星是指天上的星宿,那么赤城也可能是指地上的州郡,一般我们古人写星空和地面对应是这样的,高大的天姥山遮蔽了整个台州,因为有这样极其强大的压迫感。

天台四万八千丈。 天台山是天台县的标志,天姥山的东南方向就是天台山,这两座山之间就是越州和台州的分界,台州也就是临海郡,《伯远帖》里的王穆就是在这个地方做太守,李白对天姥山的向往可以说是狂热,天姥山在他的笔下也变得异常高大。他先给天台山定了一个高度,四万八千丈。有的注本根据道教的典籍,如《云笈七签》等,给修正为一万四千丈,其实像这种夸张并没有必要修改,《蜀道难》里也说:尔来四万八千岁,这是李白惯用的一个超级夸张的手法,就是说明天台山是非常高大的,北宋的沈括曾经杠过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他在《梦溪笔谈·讥谑》里面指出,四十围的直径差不多是七尺,而这棵树高二千尺,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棵树太细长了吗,其实文学作品不需要过于较真。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那可是够吓人了,但是面对李白心目中的天姥山,气势顿时就消减得不行。

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句应该是稍微复杂一些的倒装句式,东南对此欲倾倒。倾倒就是指甘拜下风被折服,就是说东南方那座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面对着天姥山也会被其气势所折服,毕竟天姥山背后站着王母娘娘,至高无上的神仙,她只要一发话,天台山的道士们,让你们看看本尊的真面目,那哪有不折服的道理。像这样气势强大又神秘的天姥山,李白早就想去了,而且已经等不及了。于是在临行前从梦里浏览了一次。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是顺着的意思,庄子《庖丁解牛》:因其自然。之就是指前面越州人讲述天姥山的状况。我将顺着越州人说的神秘气息梦游到吴越,李白是一个说走就走的行动派,东极沧海,西涉流沙。南极潇湘,北越雁门。足迹遍布了大唐帝国的版图。这回他是以山东半岛为跳板,来了一个超级横跳。衣带飘飘的诗仙李白,披着满身月光飞跃了东海,但是他没有直接飞到了天姥山,而是先经过了越州的镜湖。

一夜飞度镜湖月。 这句诗也是倒装句,一月夜飞度镜湖。唐人写诗惯用各种各样的倒装句,著名的倒装大师杜甫就是李白的朋友。镜湖就在浙江绍兴,绍兴就是越州,宋高宗赵构逃到这里之后改元绍兴,并且将越州升级为绍兴府,绍祚中兴重整河山的意思,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现在。李白先飞到了越州的镜湖,在王羲之写《兰亭序》的地方打了个转,然后来了个蜻蜓点水,向天姥山所在的剡县飞去。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说月光下的镜湖水面映照着我的身影,咻地一声开启了时空传送门,把我传送到了剡溪,剡溪就是位于剡县的一条溪流,剡县的历史背景是非常强大的,有很多高人逸士曾经隐居在这里,那自然就会有更多有能量的人慕名前来,奠定了这个地方的人文基础。李白当年在《秋下荆门》的诗中也说: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所引用的都是跟古剡县相关的历史人物典故。他很早就向往剡中的名山,并且他在开元年间就已经到台越地去游览,只不过因故没有到天姥山,所以对这座山是念念不忘。南朝著名的诗人谢灵运,也曾游览过天姥山,他可以说是李白的偶像,李白常在自己的诗里提到他,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所以李白梦游过来之后,最先观察的就是谢灵运的故居,看完了之后就发出了感慨。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灵运当年跑来登天姥山,曾经住宿的地方至今还在,山间荡漾着清澈的溪水,四周传来阵阵的猿啼,这场景的氛围有点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是紧跟谢灵运的节奏,还换上了谢灵运同款的登山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偶像、行动、美景、神话,被集中在这几句诗里面,虽然这几句写得非常短。

谢灵运是著名的登山爱好者,他还自主制作了专用的登山鞋,也就是这里说的谢公屐。木屐的底部前后有两个活动的齿,上山的时候摘掉前齿,下山的时候摘掉后齿,这还是充分考虑了摩擦力的关系,还是一个榫卯结构的简易人体工程学,李白也换上了跟谢灵运同款的鞋,开始攀登神秘的天姥山。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青云梯就是用来形容登天的路径,用以形容天姥山的高峻,这个词也来自他的偶像谢灵运,惜无同怀者,共登青云梯。当年谢灵运登山的时候可是没有人陪的,两位大诗人没有生活在同一时代,李白隔着时空用行动向偶像致敬,他很快就登上了天姥山半山腰,还没有到顶就看到奇丽的景观。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他站在天姥山的中间,遥望大海之上红日初升,汹涌的碧波之中托起了一轮红日。谢灵运的偶像曹植也曾写过这种景象,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而且东方破晓同时还伴随着天鸡的鸣叫,神话传说中有一座桃都山,这座山上的桃树绵延千里,树上栖息着天鸡,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这棵树上,天鸡就会鸣叫,继而引发天下的雄鸡都跟着鸣叫,有一个连锁反应,就是此处说的空中闻天鸡。话说李白在登泰山的时候其实也听到了,海色动山远,天鸡已先鸣。看来这可能跟攀登的高度有关,我们住在乡村里面听到的鸡鸣,都是从桃都山基站接收到的信号,李白就在天鸡的鸣叫声中继续登山,终于遇到了一处错综复杂的地形。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他走到了山石重叠道路盘曲的地带,突然感觉有点辨不清方向。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太白先生这是要迷路的节奏,可是又感觉周围的景色不错,想欣赏美景却又找不到出路,虽然找不到出路却能欣赏美景,也说不清是好的体验还是坏的体验,倚在大石头上看四周的花朵入了迷,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傍晚。暝就是指日落,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面说:云归而岩穴暝。登山爱好者李白被困在了天姥山里,清晨听到天鸡报晓那是嘹亮的声音,天黑以后山林中同样会传来响声,但这次可就不那么美妙了。

熊咆龙吟殷岩泉。 发声的动物变成了熊和龙这种巨兽,山间的泉水在熊和龙的咆哮声中不断震荡,殷就是巨大而深沉的响声,它常用于形容天上的雷声,这种声音太恐怖了,实际上到了今天仍然有人害怕打雷。

栗深林兮惊层巅。 这里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熊和龙发出的高分贝咆哮声,使深林战栗,使山峦惊惧,从登山时的仙气飘飘,半山腰听到天鸡鸣叫,看海上红日初生,直到在重峦叠嶂中迷路,时间不知不觉逝去,各种猛兽的咆哮声伴着萧萧的风声,此时此刻仿佛整座天姥山都在摇晃,再极目向远方的天水交接处看去,连天象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再也没有了碧波红日,而是聚起了压抑感非常强的云团,后来有一位少年诗人形容这种情况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李白则描写了云水变化的先兆。

“云青青兮欲雨(yǔ),水澹澹兮生烟。”

青这个字是古代颜色的万金油,用来写松树就是绿,用来写天空就是蓝,用来写眼珠就是黑,用来写云团就是乌,云青青是乌黑的云团,水澹澹是摇晃不停的水面。这句诗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云团呈现出黑压压的状态将要下雨了,而摇晃不停的水面已经生腾起了雾气,这是即将下雨之前的自然特征。

稍有争议的是这里有一个多音字,云青青兮欲雨,因为欲是一个能愿动词,通常它后面会跟一个动词的宾语,而雨是一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yù就是代表降雨的动词,不过这两句诗是对偶句式,云青青对水澹澹,欲雨对生烟,生烟是动词生加名词烟,原则上欲雨也应该是动词加名词,那么就可以读成三声的雨,因为前面的欲字,能愿动词普遍有一个功能,就是它本身可以兼任普通动词,欲本身就是动词,将要降下的意思,而与它相对的动词生,是已经出现的意思。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列缺就是指闪电,电光从云层中绝裂而出,所以称为列缺。霹雳就是指惊雷,天上电闪雷鸣,地上的山峦承受不住就要崩塌。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一道仙府石门在电闪雷鸣之中轰然开启,就像《西游记》中石头堆里面突然冒烟,然后出现一个妖怪的洞府,当然这个洞是神仙道场。訇字是形容声音非常大。原来电闪雷鸣是开启仙门的一个仪式,李白被震惊在当场,虽然自己也号称酒中仙,但是这种全自动的石门系统没见过,他正在惊诧之中,又在开启的石门之中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是真正的神仙世界。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金银台是特指神仙居住的宫殿,晋代郭景纯的游仙诗里说: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李白之前登泰山时还说过:登高望蓬莱,想象金银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看这不就见到了,虽然被吓得不轻。毕竟这个阵势跟外面的景色不一样。透过石门往里面的神仙世界看去,只看见一片没有尽头的青冥空间,分不清到底是天空还是云海,四周也没有边界,无法知道这里有多深,日月交辉使宫殿里的金银台闪耀无比。

李白站在石门之外,犹豫着要不要走进这个世界,不进去吧,错过了这个金碧辉煌的神仙世界,贸然进去吧,那可是青冥浩荡不见底,谁知道自己会掉到什么地方,传送回山东的家里还行,万一传错了地方怎么办,传到高力士的府上怎么办。人站在仙府门前,脑子里面天人交战,他最终决定进去看看。于是他进入了这个异次元世界,马就感知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这里是非常空旷的,但是突然间就变得热闹起来,因为来了很多人。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段描写了各路神仙驾临的场面,云之君就是云中的神仙,有的版本直接写的云中君。这些仙人穿着用虹霓制作的衣服,骑着仙风幻化成的马。呼啦啦的就有大群彩衣仙人降临,李白应该也是适应了这个情况,他仔细观察了这些神仙人物,除了虹霓彩衣和风幻化的坐骑,竟然还有猛虎弹奏着琴瑟,鸾凤驾驭着仙车,排场是越来越大,出场的仙人也是越来越重量级,直到密密麻麻挤满了整个空间。

李白这时才发现自己扎进神仙堆里了,其实这是他很早就想看到的画面,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对神仙的憧憬是从小就有的,长大了又跟各种道士在一块玩,所以在梦境当中他真的来到了仙界,肯定心里面还是非常激动的,这天姥山果然是内有乾坤,他想跟真正的神仙人物进一步交流,但可惜好梦易碎。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醒了。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jiào)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这句诗是梦境的结尾,他说自己忽然心惊肉跳,魂魄不安,猛然间从梦中惊醒坐起,随之发出了长长叹息,睡醒的时候身边只有枕席,却不见了梦境之中的神仙世界。向来,就是此前,也就是梦境。烟霞是回扣住前面越人说的那句,云霞明灭或可睹,引申为梦境中的奇幻世界。

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惟觉(jiào)时之枕席,睡觉的觉是多音字,在最开始的时候,睡是表示开始睡眠状态,觉(jiào)是表示结束睡眠状态,就是你晚上躺下休息准备做梦叫睡,清晨起床了叫做觉(jiào),这是两个字的本义。而觉(jué)是表示人对外界的感知体验,察觉、发觉、感觉等等,所以跟睡眠相关的时候都读(jiào),可是后来这个觉(jiào)字出现了一些问题,大概是因为起床就代表你完成了一次睡眠,而起床了原本就是觉(jiào),于是觉(jiào)字就被当作了量词使用,一觉到天亮,十年一觉扬州梦。觉(jiào)字可以表示一次完整的睡眠过程,于是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原本独立的睡觉两个字变成了一个短语,睡觉就专门用来指开始睡眠,而单字的觉(jiào)既可以表示开始睡眠,也可以表示结束睡眠。后来把跟醉相对的醒借过来,用它来表示结束睡眠,结束睡眠就不再用觉来表示。

在这首梦游天姥吟当中,诗人的意思是非常清晰的,就是从梦中惊醒之后,只看到身边的枕席还在,梦中的幻境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才知道这是一场大梦,总以为是自己没有抓住,原来这些终究还是虚幻。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这是李白结束梦境之后发出的感慨,世间的欢乐事就像刚才的梦境,如梦如幻,使人惊喜,使人癫狂,但无论如何最终都会消失,古往今来的所有事都像大江东流,无论如何汹涌澎湃,最终都是一去不回头,直至消失在茫茫的天际。

很多人猜李白写这首诗的意义,往往也会把梦境中的那个神仙世界跟他在长安皇宫里的待遇相对比,以为他是用梦境来影射现实发泄不满。有人认为李白是很讨厌这个梦的,也有人认为李白是喜欢这个梦的,这就是永远辨不清的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不过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的表达往往是比较直接的,比较少有那种十分晦涩难懂的作品,这首诗应该还是正常的留别诗,只不过他使用了记梦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奇幻的神仙世界,所以我们读起来有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他如果想影射某些事的话,在风格上可能不会这么绕,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像这种直接露锋芒的诗更像他的风格。李白本来就是道士圈的人,写道教相关的游仙诗是非常自然的,也是写得非常好的,而且这还是赠给在山东的朋友的,所以不太可能是具有很强的阴暗的内容,他在后面就直接有说明。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这属于是回答友人的问询,自己要离开鲁郡南下,有很多人会问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于是他先用了一个问句,别君去兮何时还?后面就给了一个非常潇洒的回答,这个是典型的李白诗风格,李白写律诗是怎么写不过杜甫的,但是写这种自由浪漫浑然天成的诗,没有人能写得过他。大家说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并没有给一个确定的时间,而是提出了一个非常自由的解决方案。

且放白鹿青崖间。白鹿可是神仙的坐骑标配,他说暂且把白鹿放在青山之中。等我什么时候决定出行,就会骑着白鹿便访于天下名山,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全看我的心情如何。如果我玩得开心,也许会晚些回来,如果突然想家了,也许我马上就会回来,潇洒的人生态度,这个不要说是古人,就是今天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喜欢出去旅游的人可能都会知道,没有固定归期的漫游是最舒适的,如果去的时候就买好的回程票,往往都是玩得不踏实。可是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支配自己的时间,但是李太白可以,因为人家是谪仙人。最后他强调式的咆哮了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属于是陶渊明附体了,陶隐士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李太白让高力士折了腰,难度其实还有更大的,两个人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严谨的杜子美,却把李白的形象刻画得如此传神。

诗的深刻含义历年以来有多种观点,有认为是托言寄梦的主旨,有认为是暗藏讽刺的主旨,也有认为就是纯粹的浪漫游仙诗。千年之后我们看到一个潇洒的李白,看到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者,看到一个渴望进取又敢藐视权贵的谪仙人,愿更多的人在人生中找到自我价值。

关于内容有疑问,可以加V:lilingxi808

喜欢本文,长按下方赞赏码赞赏,感谢您的支持。

(注:来源于百度、古文网、b站、抖音等平台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动动小手 赞完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