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旅”级编制出现和消亡过程,以及现代美军“师改旅”之得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师和旅的关系 简述“旅”级编制出现和消亡过程,以及现代美军“师改旅”之得失

简述“旅”级编制出现和消亡过程,以及现代美军“师改旅”之得失

2024-07-13 07: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此从1940年以后,中国军队里已经没有了“旅”级建制,它一般只存在于地方部队、杂牌部队、特种兵部队之中,比如什么警备旅、炮兵旅、独立旅等等。不过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情况特殊,仍然保持着旅级番号,到抗战末期各大军区成立野战纵队时,基本以“旅”为重要构成,兵力从4000到6000人不等,类同于一个小“师”。

士兵训练

1948年11月全军统一整编的命令下达,要求各野战军将原纵队改制称为“军”,原纵队下辖的师、旅级建制统一改制为“师”,标志着我军旅级正式编制的取消。而蒋军在1948年5月也将所有的“整编旅”恢复为师,变成了剿总(或绥署)、兵团、军、师、团的作战序列,因此也正式取消了旅级编制。此时中外军队的主要最小战役单位编成基本都是“师”,并且在二战期间,都逐步完成了从“方块师”(比如辖两旅四团)到“三角师”(直辖三团)的改制。

随着军事科技和作战理念的不断发展,从2005年起美军又开始着手进行“师改旅”的建设,即将原有的大型作战师(一般14000人至18000人)改制成为诸兵种合成的若干“合成旅”,其改制理念在于:1、现代战争中纯粹的步兵作用降低,部队更趋于信息化、合成化、科技化。2、局部战争的快速反应和快速部署中,师级建制明显偏大,集结和投送不易。3、推崇装甲营和机械化营等营级建制为一线作战主力单元,进而弱化师、团两级的司令部功能。

机动部队

当然还有比较重要的第4点,那就是减少指挥层级后,更有利于部队的指挥和作战灵活性,“师改旅”形成的结果是:陆军师已经成为类似作训基地一样的后方单位,只有一个架子指挥部和师级番号存在,但丧失了全部直属支援单位,在实战中也不再起主导作用,各通讯、炮兵、后勤等分队则被直接下沉到旅,形成旅级的战斗群,在作战中可直接接受更高一级司令部的指挥。

美军的旅级战斗群遂开始编入支援炮兵、侦查和工程、电子战部队,以一个重型装甲旅为例,改制后下辖两个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混编的合成化作战营、一个机械化侦察营、一个炮营(自行化)和其他的后勤、支援单位,完全可独自投入作战。注意旅级战斗队已经没有了团级建制,是旅司令部直属各作战营,这就是所谓的“师改旅”。

部队训练

这种改制方式在21世纪初几乎成为了潮流,世界各国的军队纷纷进行了师改旅的调整,毕竟旅级战斗队十分灵活,数字化程度较高,也符合和平时期“精兵简政”的原则,在人员、经费、管理和装备等方面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是对传统步兵战术、甚至人海战术的一种否定。在海湾战争中,临时组成的旅级战斗群表现较好,恐怕也是促成美军实施“师改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近年来美军似乎有些后悔,自2015年起逐渐叫停了师改旅的深入进程,其原因在于旅级战斗队所辖兵力较小,应付局部战争和小规模冲突虽然绰绰有余,但不适合大规模的陆战要求(比如在欧洲大陆上开战),遂开始恢复大员额建制的陆军师级部队建设。

部队训练

曾经有美军高层宣称,之前十年过于急促而且彻底的“师改旅”是走错了路,应该重新强调师的作用,以应对大规模的地面战争,这显然有对俄军“隔空喊话”的意思。

美军再次进行调整的陆军编制,师和旅级司令部已经属于均衡发展:如果爆发大规模战争,则以师级作战单位投入,如果遭遇局部战争,拥有大量支援武器的旅级战斗队同样可以从师级建制调出,单独编成遂行作战任务,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两者兼顾,至于效果如何,只能是拭目以待了。

部队训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