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青:艺术家应该用哲学家的方式去思考|“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进行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工作坊的作用 马树青:艺术家应该用哲学家的方式去思考|“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进行时

马树青:艺术家应该用哲学家的方式去思考|“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进行时

2023-06-07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导师马树青课题实践现场

春夏之交,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筹备,“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第二期)于北京成功举办。在长达10天的时间中,围绕如何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理解“色彩”与如何结合到“创作”之中两大核心问题,马树青、英格丽·弗洛斯(Ingrid Floss)与苗妙三位导师从各自的研究和创作方向出发,通过渐进深入的课题分析和实践,在对每位成员面对面的创作指导中,帮助大家打破对色彩的固有认知,探索绘画中更多新的可能性。而成员们则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相互学习,共同交流,开展了一系列乌托邦式的艺术创作和实验。现在,我们就将这次创研工作坊各位导师教学的精华提取出来分享给大家。 

马树青 / Day 4 - Day 6

艺术家应该用哲学家的方式去思考

导师马树青进行课题讲授

作为“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的主持导师,马树青老师这次带来了“视觉节奏”与“建立与空间之上的色彩”两大课题,在他看来对绘画理解上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观念,因此希望充分利用这三天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多多地探讨交流,更多从观念上来谈谈绘画和色彩,让大家在理解绘画的角度上发生一些改变。

导师马树青进行课题讲授

第一天以交流为主,马老师将重点放在了绘画的切入点——色彩和空间,这也一直是马老师所强调的重要课题。他谈起多年前曾在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看到过康定斯基写的《点线面》(Point and Line to Plane)一书,令他吃惊的是从原文的意思来看书名并不是“点线面”,而是“点线在面上”,点线面三者并不是并列关系。这让马老师至今印象深刻,他发现作为思维的载体,语言稍微改变原本的观念就有可能发生改变。

成员进行“拼贴”课题实践

从这个话题展开,马老师又从诸如时间、空间、限定、自由、边界、在场等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来探讨什么是绘画:

·关于时间和空间,萨特在《看不见的人》中探讨了存在主义,即什么是“看不见的存在”,所有看不见的存在其实都依赖于看得见的部分,时间和空间也是如此;

·关于限定,绘画首先要找到自己的“限定”,有了自己的限定就有了自己的绘画;

·关于感性和理性,艺术家的创作需要感性,但理性才能让艺术家走得更远;

·关于材料,所有的材料都是载体,使用它们只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思考;

·关于过程,绘画和生命一样是一个过程,最有意义的也是过程,绘画给人看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关于观念,今天的绘画越来越独立,它不在依附于本体,思想观念也不再依附于文学而是哲学。

导师马树青与成员交流

马老师分享了自己多年创作的思考、实践、经验和感悟,真诚又干货满满。成员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也认真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了很多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讨论。

比如:限定是主观给自己设定的还是在绘画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是否在翻译理解上存在误解?对于这些问题马老师在给出自己的见解的同时强调自我思考的重要性——艺术家应该用哲学家的方式去思考,但不要想成为哲学家,因为哲学是有系统的。

成员进行课题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马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帮助大家理解某些概念的书籍。比如德勒兹的《感觉的逻辑》,书中谈到培根作品时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是“存在”和“在场”。即一幅绘画作品特别重要的是过程,比结果重要,如果在创作过程艺术家就充分在场了,过程中每一分钟艺术家都在,那么就是永恒。这就是存在主义的核心。

马老师分享杰瑞·翟纽克(Jerry Zeniuk)教授的电影《超越色彩的空间》

并与成员展开讨论

下午马老师播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德国著名抽象艺术家

杰瑞·翟纽克(Jerry Zeniuk)

教授的电影《超越色彩的空间》。这个纪录片常看常新,每一次观看都让马老师对绘画和色彩有新的理解和感受。因此他希望通过这部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纪录片和面对面的创作交流,帮助成员们从观念上重新理解绘画,寻找绘画新的可能性。

作为德国颇具影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翟纽克教授是一直避免在作品中有叙述性的意象,他追求自己的作品完全摆脱说明、叙述和一切与心理学有关的东西。这部纪录片完整地体现了翟纽克教授的创作方法、艺术观点、思想观念、生活状态等等,其一生对艺术的领悟都凝聚在片中的画面上和对白上。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马老师也不时对其中的一些时间、背景、观念等进行讲解。看完后成员们都陷入了思考,对于上午马老师分享的关于时间、空间、边界和在场等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成员与导师交流课题创作

回到绘画本身,马老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感悟提醒大家,绘画本身是无目的性的,抽象与具体其实都是哲学上的概念,而绘画是很具体的,不只是一些想法或概念。真正面对一块画布和色彩,它们都是具体的,它就是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所以要热爱自己正在画的画,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能在绘画和生活中有了很多的思考和经历,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因为所有走过的路都不是错路,而是前路。

成员用色卡进行拼贴训练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马老师安排了拼贴和自由绘画两个课题的实践,他希望大家结合第一天谈到的诸多概念和方法在实践中重视画面的空间体系关系,同时反复强调“第一笔”的重要性,以及“第一笔”与“第二笔”之间的差异,这是判断个人风格、能力、审美的一种方式。在认真实践这两个课题的过程中,成员们放慢速度去体会什么是艺术家的“在场”,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绘画具有开放性,如何在更多的观看中推进自己的创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大家也更深地理解了色彩这种具体可视的材料是如何诠释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抽象概念,是如何展现艺术创作“结果”之外的“过程”的。

导师简介

职业艺术家。1976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就读于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绘画专业,1994年移居法国巴黎普罗旺斯,2002年回到北京于798艺术区建立工作室,2015-2018年任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教授。现居北京、巴黎。

马树青的绘画行为造就了一个独立的以色彩和时间构建的二维视觉空间。从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开始,马树青便执着于抽象绘画的探索研究。他的绘画体现了自我和精神性渗透于绘画过程的真实还原,呈现出纯粹极简的色彩与视觉感官空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