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朱秋利:对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再思考(深度好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特点 【智库观点】朱秋利:对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再思考(深度好文)

【智库观点】朱秋利:对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再思考(深度好文)

2024-07-13 1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组织开展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申报范围主要包括1980年前建成的厂房、车间、矿区等生产和储运设施,以及其他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通知指出,申请国家工业遗产需工业特色鲜明、工业文化价值突出、遗产主体保存状况良好、产权关系明晰。今天推出 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朱秋利 关于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的文章,期待这一话题能够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广州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工业生产的城市,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一百多年来,广州一直是我国轻工业重要的引领城市,在国家工业文明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州又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护传承岭南文化核心区工业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和创意经济融合,是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特征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时指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工业遗产是广州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也是让广州城市留下记忆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广州工业文明与工业遗产价值保护利用的思路从三个方面,指出对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一、广州工业文明与工业遗产的价值。

广州是中国最早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早在远古时期,广州就出现了传统造船和航运交通行业。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使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传统航运贸易兴旺发达,为广州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世界工业革命以来,广州凭借千年商都美誉和珠江航运便利条件,成为我国最早引入西方国家投资工业的城市,成为我国民族工业发祥地。现存在国家工业遗产排名第一的“柯拜船坞旧址”是我国引进西方第一家机械化船舶制造企业。清末民初,广州民族工业已涵盖了航运、航空、铁路、纺织、机械、水泥、造纸、印刷、副食品加工等领域,工业规模和技术设备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广州工业文明在全国工业文明进程中,一直处于重要和领先地位。

广州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两岸的黄埔、员村、西村、工业大道、白鹅潭等区域。工业大道曾是广州工业最集中的区域。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先后有三十多家企业陆续在工业大道西开厂经营,1952年在拓宽马路时取名“工业大道”,至今有近百年工业历史。广州的工人和广州人都知道,工业大道是广州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当年集聚在工业大道的企业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创造了许多国内名优产品。万宝冰箱、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洁银药物牙膏等都产自于工业大道。随着广州城市更新发展,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工业大道一些企业逐步迁出中心城区,有些企业分化重组、轻型升级或关停并转,工业大道留下的工业厂房、空间,有些盖起了商务商品房,有些转为创意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造纸厂,1938年在工业大道建成,曾是全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造纸企业,2007年迁至南沙,至今仍是国家重点造纸企业。1956年5月毛主席视察了广州造纸厂,当时闻名全国,曾是广州工人引以为豪的记忆。在广州第三批历史建筑公布名录中,广州造纸厂有6处工业遗产列入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工业大道的工业遗存是广州工业文明的主要记忆,是城市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工业大道在商业化、商务化发展中,广州市政府也重视对有价值的工业遗产保护。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际上开始关注工业遗产保护问题。我国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近二十年开始的,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无锡举办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使工业遗产保护走向了全国。根据国内外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价值、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工业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经济和艺术等方面。

1、技术价值,也可以是科学技术价值:主要指代表地域当时工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进步、专利、标准、贡献,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力,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等。

2、历史价值:包括创办年代、行业地位、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

3、文化价值:包括企业文化、社会情感、传承教育、企业与城市、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等。

4、经济价值:包括在利用资源、利用成本、投资效益、长远利益等。

5、艺术价值:包括厂房设计、布局特点、材料结构、景观色彩、设备工艺等。

工业遗产具有与其他文化遗产相同的内容,也有与其他文化遗产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自身独特性。

广州工业遗产主要由近代殖民工业遗产、近代民族工业遗产和现代工业遗产组成,轻工业占主体地位,创业园工业遗产数量居多。广州已开展对工业遗产的文物认定、历史建筑认定工作,对工业遗产认定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广州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需要价值认定,广州工业遗产认定不仅包括文物、历史建筑认定,还包括对大量现存工业遗产的认定,这些是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价值,已逐渐成为社会的认同和共识。广州工业遗产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方面也有成功范例。如“太古仓整体保护利用”。太古仓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珠江北岸太古仓码头,1904年至1908年由英国太古洋行修建,它是由七幢砖木结构为主的仓库组成。早在2005年就被广州市政府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至2010年先后对屋面外墙和室内进行了修缮。由于仓库室内空间高大,为了充分利用室内空间,采用了钢结构可逆性改造修饰。

太古仓修复后,变成了商业、娱乐、美食、文化、体验等多功能场所,每天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体验和消费。现在已成为广州市民一个热门打卡地,是广州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一个成功案例。太古仓老厂房激发了活力,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明对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好,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拆除重建更有意义。

像太古仓这样比较完整的工业遗产,广州还有不少。如羊城创意园、红专厂、TIT 创意园等。创意园区使广州保留了许多工业厂房和建筑,也是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方式。这些创意园大多数在拆的老城区,改革开放40多年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从广州工业文明历史和工业遗产的价值来看,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十分重要 ,也非常需要。广州的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让城市留下记忆,也包括留下工业遗产的物证和记忆,我们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是为了留下记忆,激发活力,传承文明,共享价值。

二、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模式和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世界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世界各国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主要由以下四种模式:

1、博物馆模式。在工业遗产中展示工业文明历史和相关商业、文化、文创等内容。

2、景观公园模式。利用工业遗产厂房、设备、构件等作为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注入休闲、娱乐、商业、体验服务等内容,作为景观公园式保护利用。

3、物业开发模式。有整体保护的,也有部分保护的,作为商业商务、文化娱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4、创意园模式。利用工业遗产厂房建筑和环境,开展科技、文创、文化、艺术、时尚服务等创意产业。

以上四种模式广州都有。广州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更多的是商业开发模式和创业园区两种模式。过去对商业开发模式,一般是采取推倒重建的方式,搞房地产、商务商业开发,缺少保护利用意识,使一些有价值的工业资源丢失或利用不足。近年来,广州对工业资源商业开发比较慎重,重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近年来,广州连续公布了六批历史建筑,其中有40多处工业遗产列入历史建筑。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利用工业遗产的创意园有近30个,这些创意园区既保留了大量工业厂房建筑资源,又利用工业资源和环境创造新兴创意产业。创意园模式使广州保留了大量工业遗存,不少创意园在新兴创意产业中取得了较好效益。如广州TIT创意园、羊城创意园、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等都是年产值在100亿以上,其中TIT创意园年产值达到150亿以上,羊城创意产业园年产值近150亿。2017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800亿,占全市GDP比重13%,利用工业遗存资源的创意园贡献近千亿。

工业遗存创意园大都是开放式的,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如红专厂创意园是原广州罐头厂旧址,五十年代广州罐头厂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罐头厂,产品畅销东南亚,在亚洲享有盛名。2008年广州罐头厂迁至从化,旧址改为红专厂创业园,整体保留了原厂房主体建筑和历史环境。每到傍晚和周末,红专厂吸引了大量市民特别是青年人前来休闲游览。

人们喜欢这里的工业遗存和环境,主要是红专厂的老厂房、老环境有历史感、艺术感、情感和灵感。这也充分说明工业遗存对当代人和后人具有记忆价值、情感价值和共享价值。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和利用工业资源创造经济财富,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广州像红专厂这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案例还是太少了,工业遗存创意园普遍缺少公共交通、休闲旅游服务设施。一些创意园工业资源利用仍停留在博物馆式或物业开发租赁方式,没有充分利用工业遗存资源多样化利用,开展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不足,创意园发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由此可见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也有喜有忧。喜的是广州包容务实的文化精神,具有特色创意园模式,使广州保留了大量工业遗存,有些工业遗存已列入了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忧的是对工业遗产认定工作还不全面,大量工业遗存未被列入工业遗存保护名录,存在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因城市规划建设而被拆除。利用工业遗存的创意园,主要依靠中短期租赁方式经营,这些创意园因规划政策、经营周期、发展方式等因素,在投入预期和经营发展等方面受到制约,存在无保障、不可持续等困境。

如果广州对工业遗存保护认定范围再大些,市场环境再开放一些,规划政策再稳定一些,经营周期再长一些,这些工业遗存创意园将会吸引更多新兴科技、创意企业和资本投入,更有活力和创造力,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798艺术区具有全球影响力,主要还是依靠国际国内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广州是千年商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具有对外贸易、营商环境和改革创新优势,只要政府重视、社会参与,老广州工业资源就能激发新的活力,留下更多的记忆,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

1、创意产业独具特色的启示。

广州利用工业遗存的创意园经营发展的比较好的都是创意产业独具特色。TIT创意园是利用原广州纺织机械厂旧址,开展相关的时尚、服饰、艺术设计为特色。羊城创意园前身是广州化学纤维厂,由羊城报业集团经营,以文化传媒、信息科技、艺术设计为特色。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在原中轨道交通设备企业基础上,改造成人工智能、物联网创意的新兴企业创业园。

这些独具特色的创意园每年产值都在两位数增长。而有些创意园由于定位不清,没有特色,仅依靠旧厂房景观和租赁方式经营,其中有不少是模仿别人的模式,缺少创意活动和集聚整合效益,经营发展陷入困境。

通过对比可以看清,创意园利用工业资源经营,不仅需要政策规划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在自身经营特色和创意产业上下功夫。这些创意园不可持续发展必将影响到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前景。今后对创意园经营者还需要在经营内容、整体实力和创意能力上把好关,建立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让创意园真正成为新兴产业的创业园区。

2、工业大道商业开发的启示。

广州工业大道曾是广州工业最集中、从业人员最多的区域,长5.5公里的工业大道曾集中了数十家大中型企业。这里曾有广州重型机械厂、造纸厂、橡胶厂、电池厂、冰箱厂、自行车厂……。每一家企业都是广州工业历史文化的记忆,工业大道见证了广州城市工业历史发展,寄托了广州数十万工人和数百万市民的情感和记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工业大道两边逐渐商业化、商务化,工业遗存逐渐消失。

对老城区传统工业用地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势在必行,无可厚非。只是希望在商业化发展中,仍需保护和利用一些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工业大道需要有保护利用的规划和政策。对已排除重建地段,可以结合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塑造工业记忆的景观和碑文,留住记忆。对未改造或正在改造地段,尽可能保留一些工业遗存,如有代表性、象征性的厂门、厂房和标志性建筑等。与未来的商业商务建设结合起来,对未开发作为创意园的厂区,先做好保护利用规划,放慢拆除重建的步伐,多留一些保护利用思考的时间,多留一些历史遗存空间,让后人处理,相信后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建立完善工业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鼓励社会参与,对拆除有价值工业遗产需要追究责任。

3、广钢公园的启示。

2013年6月广钢新城在规划建设中,保留了14处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后列入历史建筑),2019年11月《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区)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珠江南岸将建设广钢工业遗址公园,以广钢保留的工业遗产为载体,打造广钢国际时尚创意中心。规划中明确指出“依托广钢厂区建筑物及文化遗产,营造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文化休闲服务轴,融合滨水文化艺术的广钢之路遗址公园”,这个规划对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好思路。

广钢时尚创意中心和广钢公园,不仅能惠及广钢新城周边居民,给广钢人和广州城市留下工业文明的记忆,还能为市民休闲、游客观光提供了新的选择,规划如能实施落地,对广州其他老工业区具有示范作用。广州黄埔、员村、西村、工业大道、白鹅潭及利用工业遗存的创意园区,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也可以与周边环境、区域复兴、社区生活、公共建设等社会领域紧密结合,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发展有机融合,成为老广州新活力的一大特色。

4、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启示。

纵观西方后工业时代发达国家,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保护,再发展到工业遗产旅游,经历了三十多年时间。工业旅游已成为欧洲国家最受欢迎的新兴旅游线路和景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工业逐渐退出中心城市或消失,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怀旧情感和对过去的兴趣普遍增长,追忆和了解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成为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广州太古仓、红专厂等工业遗产对市民和游客的吸引力来看,工业旅游产业大有作为。

广州利用工业资源作为创意园和已确定的文物、历史建筑的工业遗产,也可以作为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如太古仓、TIT创意园、红专厂创意园、羊城创意园、琶醍啤酒文化创意园、1850创意园、广钢、广纸工业遗产等。广州现存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分散,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旅游规划和政策,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共同建设和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及体验服务内容,使工业旅游带动广州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更有成效。

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型智库。

理论: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定位: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与落地实践。

服务:以大数据为依托,深耕大湾区“9+2”城市和100多个市属区,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决策、投资和招商引资提供咨询。

业务:主办或承接各级政府和企业各类粵港澳大湾区相关 课题研究与成果输出、高端论坛与专业沙龙,教育培训与校企合作 等活动业务。

商务合作请致电:13676264787 13318851730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原标题:《【智库观点】朱秋利:对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再思考(深度好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