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的260余张麦积山石窟老照片,超高清出版面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川崎照片超清 半个多世纪前的260余张麦积山石窟老照片,超高清出版面世!

半个多世纪前的260余张麦积山石窟老照片,超高清出版面世!

2023-12-07 0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麦积山石窟正射影像

麦积山艺术研究所供图

注:该图为1984年麦积山石窟加固工程后钢筋水泥栈道效果

麦积山风光秀丽,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

麦积山石窟是甘肃石窟之中非常重要、价值极高的一处 。

这里最具独特优势的,是泥塑。

因此,麦积山石窟被称为“泥塑陈列馆”“东方雕塑馆”。

麦积石窟开凿在山体三面的峭壁上,窟室门口以栈道相连,重叠十余层的栈道通向距地面七米高的窟室,险峻异常。

崖窟群分为东崖与西崖两部分,现在所存洞窟有205个,泥塑造像和岩刻碑像共存7800余躯。

这里的岩质为砂石加红土砾岩,不易雕塑。

于是,施泥为塑或凿成石胎加敷薄泥再塑,变成了塑像的主要手段。

麦积山石窟远望

庐江草堂藏本

麦积山石窟 仰视西崖栈道

庐江草堂藏本

困难还没有完。

麦积山所处之处森林多,气候远比敦煌湿润,想要长久保存泥塑上的彩绘色层,非常难。

所以,现存的彩塑,基本都是后世重装。

好在,这里泥料配方特别讲究,泥像保存良好,甚至,有的坚致光亮,如新的一般。

唐代塑、明代妆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五窟 外廊左龛

三世佛,倚坐弥勒佛和胁侍菩萨像

庐江草堂藏本

宋代塑、明代妆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四窟第三龛

右壁内侧胁侍菩萨立像(手部)

庐江草堂藏

自十六国时期,麦积山已有佛教流传。

跨度延续至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1600多年不断开凿、修缮,开凿、修缮。

如今,遗存龛窟最早造像在五世纪中期。

但窟龛开凿最多的还是北魏时期,唐以后几乎没有新开洞窟。

宋代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四窟

窟左端 金刚力士像头部(仰视局部)

庐江草堂藏

早 期

麦积山早期佛像主要塑三世佛、交脚弥勒和思惟菩萨。

佛像形体粗壮坚实、造型敦厚,面相长圆、口小唇薄,神情庄严,身着半披袈裟。

北魏早期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七〇窟

本尊如来坐像和胁侍菩萨立像

庐江草堂藏本

北魏早期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七四窟

右壁如来坐像头部

庐江草堂藏本

北 魏

北魏后期龛窟数量增加很多,造像大多是秀骨清像。

尤其是菩萨像,身材袖长清癯。

北魏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八一窟

正龛本尊如来坐像

庐江草堂藏

北魏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八五窟

左胁侍菩萨和阿难弟子立像

庐江草堂藏本

北魏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八七窟

正壁右侧胁侍菩萨立像(局部)

庐江草堂藏本

西 魏

西魏时期开窟造像势头不减,大同元年(535)再修崖阁,重兴寺宇。

此时的佛像承袭了魏晋高逸通脱、清俊潇洒的风格,并有所发展。

人物造型更自然清圆,衣着多褒衣博带或交领儒袍。

西魏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一〇〇窟 菩萨坐像(残缺)

此塑像现存一〇二窟 年代为西魏

庐江草堂藏本

西魏 塑像

麦积山石窟 第一〇〇窟

菩萨立像(残缺)

此塑像现存一〇二窟 年代为西魏

庐江草堂藏本

西魏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一二〇窟

本尊释迦如来坐像(局部)

庐江草堂藏本

北 周

北周龛窟较多,特别是开凿一批规模宏大的崖阁式大窟。

造型也一改西魏的清秀感,开始出现饱满浑圆的身体,和低平肉髻。

北周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一四一窟

正壁龛内佛像

庐江草堂藏本

北周 塑像

麦积山石窟 第六二窟

右龛本尊如来坐像(正面)

庐江草堂藏本

北周 绘塑结合

麦积山石窟 第四窟

第四龛外上方 薄肉塑飞天

庐江草堂藏本

隋 代

隋代仅有八窟。

造像手法朴实,简洁,并向圆雕过渡。

隋代窟、宋代塑 石胎泥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一三窟

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大势至菩萨、右为观世音菩萨

庐江草堂藏本

隋代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五窟中龛

本尊释迦牟尼坐像(局部)

庐江草堂藏本

隋代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一四窟

左胁侍菩萨和金刚力士像

庐江草堂藏本

宋 代

宋代开窟极少,但是对许多早期造像进行了重修。

其中不乏高水准制之作。

宋代修、明代妆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一五窟

正壁坐佛左尊头部

庐江草堂藏本

北周窟,隋、唐代塑,宋代修 彩塑

麦积山石窟 第二六窟

右胁侍菩萨和供养比丘像

庐江草堂藏本

总体看来,麦积山最好的作品,可以说在西魏、北周。

仔细考察,每一尊、每一组、每一像,都是那么有个性,出彩。

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麦积山石窟早期原版照片。

庐江草堂保存了二百六十余幅,今日被重新编辑出版,呈现为《麦积山佛影》,由庐江草堂主人何鸿主编。

这些震撼的旧照,是对麦积山历史面貌最真实的回眸——其中涵盖麦积山石窟风景、石窟窟龛造像、散落造像、豆积山风景、瑞应寺造像等。

庐江草堂所藏麦积山石窟旧影,包含两部分:一是原版底片,均为120大片;二是原版照片。

其中,有不少照片是同一版底片,清晰度非常高!

南 | 山 | 新 | 书

《麦积山佛影》

何鸿主编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编

这些照片的价值:

►这些照片是在西北勘察团和中央勘察团成麦积山石窟的勘察之后,比较早的以个人名义对麦积山石窟所做的照片记录,这些资料都是对两次有组织的考察图片资料的补充。虽然洞窟内的塑像图片有重复现象,但是由于拍摄者的理解不同,拍摄的角度也各自不同,所以这些照片可以相互印证,从多个角度反映洞窟内塑像的面貌和保存状态。

►敦煌研究院保存有1952年西北勘察团拍摄的照片。但是从提供的照片看,在中央勘察团搭设完东西崖栈道之后,又拍摄了一些照片,两次或者是多次的照片存放在一起,批次已无法分辨;时过境迁,也无法确定之后拍摄的时间和人员。在庐江草堂保存的94窟的照片中,塑像背后的一块壁画尚有保存,而在敦煌研究院保存的照片中,94塑像背后的壁画已经脱落,说明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在1952年的勘察之后再一次拍摄了麦积山石窟的照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庐江草堂所藏的照片拍摄时间不会太晚。

►麦积山下的瑞应寺是一组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群,各个殿内保存了部分明代的塑像,因为年代相对较晚,所以多次考察都很少拍摄寺院中的塑像。而在庐江草堂保存的照片中,却有瑞应寺天王殿内的多张天王和菩萨像。这些塑像现在已经不存,这些珍贵的照片使我们得以了解明代麦积山石窟寺院中的造像艺术。

►在麦积山石窟西侧,直线距离约两公里的位置,有一处北宋时期开凿的石窟,依据其位置被称为豆积山石窟或者是罗汉崖石窟。该石窟仅保存一个摩崖窟龛、三尊宋代塑像,规模较小。因位置较为偏僻,所以少有人涉足,在早期的勘察中都没有学者对这一处石窟进行考察。但是在庐江草堂所藏的图片中就有多张罗汉崖石窟的照片,这应该是最早反映罗汉崖石窟的照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麦积山石窟是处于早期勘察时期,除了西北勘察团和中央勘察团,一些从事于美术工作的学者,或是在单位的支持下或是自己独立考察,都不远千里来到麦积山石窟考察。当时交通条件很差,需要从城区步行或者是雇佣骡马车到麦积山;住宿都是在简陋的寺院里,条件都非常艰苦;简易栈道安全性也存在隐患。但是正是在这种条下,许多美术界的学者为麦积山石窟积累了大量的早期资料。这些考察对麦积山石窟文化影响向外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许多学者通过这些照片了解到麦积山石窟,而这些照片也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期麦积山石窟文物保状态的直接资料。

再来细细翻看这本《麦积山佛影》,整本书的编排经过了极为精心的策划,极具研究与收藏价值。

书中收录的麦积山石窟洞窟分布图和麦积山石窟正射影像图,有利于读者了解麦积山石窟的窟龛分布,两种图均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提供。

该书编排体例上先采用外景,然后按麦积山石窟当前编号顺序排列。比如,瑞应寺造像置于麦积山石窟造像之后——此书不按朝代而按窟号顺序编排就是为了便于学者们研究。

在选片上,对同一角度的图片,若不完全相同则尽可能收录。近七十年的时光流转保存起来比较艰难,也比较珍贵难得!这既是对前辈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敬畏! 庐江草堂对所有图片均曾做过编目考证,但因缺乏更全面的麦积山石窟知识和学术洞察力,后交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在庐江草堂编目基础上逐个对照、校勘,为保留研究的延续性,特附录保留庐江草堂原始编目和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勘定修改对照表,或许是有意义的。

石窟造像图注内容,基本按照年代、窟号、位置、名称、类别等编排,年代中若有后修补者,基本列出,如宋修明妆。 鉴于雕塑造像的立体性,部分精彩图像从正面、侧面等多个角度展示,这也为研究提供了方便。但遗憾的是雕像的长度、高度、宽度、深度等数据难以测绘。

书中附有多篇学术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先生通过比较和梳理学界对麦积山石窟的文献出版,谈论了本书的重要性;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董广强先生从这批原版照片的考证、价值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何鸿先生则从二十世纪西部文化保护的脉络谈及国家层面保护古老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拘泥于交代这些照片来历的琐事,而在后记中说明本书的来龙去脉。

收藏《麦积山佛影》

复制以下淘口令 直接打开手机淘宝购买

¥UFRmb6a0zKa¥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