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巧手赋无声诗 咫尺千里绘立体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岭南花草树木图片欣赏 岭南巧手赋无声诗 咫尺千里绘立体画

岭南巧手赋无声诗 咫尺千里绘立体画

2024-07-15 0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岭南盆景屡屡化身国礼 又走进寻常百姓家 成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后起之秀

  中国盆景源远流长。岭南独特的气候风物与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相结合,诞生了以蓄枝截干为独特技法的岭南盆景。一代代文人雅士、奇工巧匠,道法自然、缩龙成寸,将时间与天地凝练于盆景中,缔造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的后起之秀,在当代屡屡被选为国礼,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如今,岭南盆景“飞”进寻常百姓家,盛誉传播海内外。广州人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咫尺之地、方寸之间,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萌嫩芽

  “咫尺千里”蕴画理 岭南风貌见盆中

  中国盆景源远流长

  百年前现岭南盆景

  12月5日,广州风和日丽,流花湖公园内,湖面波光粼粼。流花西苑中,树影婆娑,亭台楼阁间错落分布着约300盆岭南盆景。盆景班班长赵毅超正在给一盆名为“福建茶”的岭南盆景剪枝,准备裁剪出秀雅造型,参加即将于春节前开幕的盆景展。咔嚓咔嚓的剪枝声里,行人纷纷驻足,争相欣赏。

  岭南盆景何以自成一派?这既与中国盆景的悠久历史息息相关,又与岭南独特的风物与开放包容的风气一脉相连。据考证,新石器时期,我国已有草本盆栽。东汉年间(25年~220年)的墓壁画中已出现盆栽形象,画中,植物、盆器、几架融于一体,赏心悦目。

  中国盆景艺术自唐代开始成形,章怀太子李贤墓内就有壁画清晰描绘了侍者手捧盆景的情形。广州盆景协会原会长谢荣耀在《岭南盆景》一书中称,受中原文化熏陶,宋代岭南已有人从山野挖来小树,栽在盆中,供在案头,欣赏把玩。宋代文人多喜两类盆景: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与岭南颇有渊源的文豪苏东坡喜欢制作盆景,还曾津津有味地吟咏道:“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明代的广州人传承北方技艺,广种九里香,制作盆景。九里香是常绿灌木,株姿优美、枝叶秀丽、花香浓郁,又有“千里香”之称。清初大儒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写道:“九里香……叶细如黄杨……广人多以最小者制为古树……作盘盂之玩。有数百年者。予诗‘风俗家家九里香’。”可见当时人们以九里香制作盆景的风气之盛。

  清代,盆景艺术更普及到岭南民间。《岭南盆景》一书称,在清代广州画家绘制的外销画中,海幢寺的大殿与庭院中摆放着不少盆景。有意思的是,这些盆景的摆放场景与当下颇为相似。彼时,每逢中秋、冬至等节庆,芳村花埭都要摆花局(又称斗花局),盆景是参赛主角之一。不过,当时广州人制作的盆景大多模仿外地样式,依植物自然形态稍加修剪造型,且程式比较单一,比如树干必呈“之”字形,主树有几个弯曲;树形为“田螺头”“宝鸭头”;主树旁有一两棵小树,为“三曲”“三托”“一顶”等;有的盆景还绑成福、禄、寿、禧等字样,或扎成鸟兽状吉庆造型,人看多了就会觉得刻板,生机和灵气不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岭南开风气之先,广州的西关、芳村、海幢寺、三元宫,佛山的梁园、叶家庄等地聚集了一批盆景艺人。他们勇于冲破传统样式,经常求新求变。其中,一代大家孔泰初借鉴岭南画派写意的画理和笔法,独创适应岭南气候的盆景营造技艺——截干蓄枝法,标志着岭南盆景作为中国盆景一个独立流派的正式诞生。

  孔泰初的创作师法自然,盆景充满自然野趣,难觅人为痕迹,正是“天工人可作,人工天不知”。1933年3月,数十盆盆景在广州展出,大多构图自然,形态生动,取向自然的盆景创作已成主流。采用截干蓄枝法制作的盆景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的特色,实现了“缩龙成寸”“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再现了岭南自然风貌。

  发新枝

  天人合一含蓄曲折 宛若天开方为上品

  “盆景三杰”勇于创新

  道法自然蕴诗画韵味

  岭南盆景何以在广州诞生?除了孔泰初,素仁、莫珉府亦功不可没,三人被称为“盆景三杰”,是岭南盆景的奠基人。

  多元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特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盆景艺人与时俱进、兼容创新。他们发现,岭南气候温暖湿润,可孕育出更多适合制作盆景的树种,如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榆树、红果、朴树、山橘、紫薇、罗汉松、山格木、榕树、满天星、石榴、忍冬、紫檀、黄杨、两面针、米仔兰、水松、杜鹃花、木棉树等。

  当时岭南画派风靡,孔泰初出身西关商贾世家,自幼喜爱书画、热爱大自然,具备深厚的文化与美学素养。他从10来岁开始就醉心盆景艺术,一生孜孜以求,深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终成“一代宗师”。据说,他为了捕捉灵感,经常到山野中临摹树桩百态,回家再贴满门窗朝夕揣度。

  抗战时,孔泰初迁居芳村花埭,与盆景世家之后陆学明切磋技艺。荔枝是岭南代表性植物,孔泰初发现,荔枝树每年摘果后都要修剪枝条,年复一年,枝条蟠扎曲折,颇有美感。他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截干蓄枝”法。

  所谓“截干蓄枝”,是指树木的第一节枝(即主干上的侧枝)长到所需粗度时,创作者进行强度剪截;同时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给第二节枝(或芽),待第二节枝蓄养到所需要的粗度时,又加剪截,以下第三节、第四节……都按此法进行。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左右的小枝(或芽)一长一短,经多年修剪后,枝干比例匀称,曲折有力,枝托“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爪”,古拙入画,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会逐渐减细,分布均匀。此后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孔泰初最擅长创作雄伟苍劲的“大树型”盆景,树干嶙峋苍劲,枝条疏密有致,旷野风姿蕴于盆中。

  素仁曾是海幢寺主持,他因树取势,不求枝茂,形成扶疏挺拔的“高耸型”盆景,多一枝为多,少一枝为少,达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艺术效果。岭南盆景通过蓄枝截干法制作的枝条,委婉曲折,遒劲有力,十分符合中国传统“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审美标准。

  莫珉府是“自然型”盆景的创建者,他善于借鉴国画构图创作盆景,构图活泼多样,野趣盎然,虚虚实实,对比鲜明。其作品有的一边完全空出,只留一边支托,甚至整体重心偏移,人们乍一看会觉出乎意料,再一想又觉合乎情理。

  如果把盆景比作绘画,孔泰初的盆景是工笔画,素仁和莫珉府的盆景就是写意画。他们创作的盆景崇尚自然又高于自然,符合画意又高于画意,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后来,盆景大师陆学明以蓄枝截干法为基础,增添技法。他在主干上安排一条顺势的大飘枝或逆势回伸的摊手枝,至今仍是盆景界模仿的典范。

  声名起

  道法自然多意趣 岭南派自成一家

  岭南盆景屡化身国礼

  九里香盆景赠英女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蓄枝截干法”日趋成熟,岭南盆景形成自然、雄浑、苍劲、飘逸的风格。彼时,广州、佛山、顺德等地观赏盆景的风气已很流行,西关、海幢寺、芳村、佛山中山公园常有许多盆景爱好者聚集交流、切磋技艺。

  20世纪50年代,首届岭南盆景展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当时展馆设备颇为简陋,孔泰初还从自家茶庄借出茶叶箱来垫放展品。20世纪60年代初,广州举办第二届岭南盆景展。孔泰初的雀梅《春复春》等作品被评为一等奖。彼时,在时任副市长林西倡导下,广州盆景艺术研究会成立,并在越秀山听雨轩办起了盆景栽培交流基地。

  1962年,广州从展览中选出85件作品,编辑出版《广州盆景》一书。这本书是全国最早的岭南盆景专集。此后,《岭南盆景艺术与技法》《岭南盆景佳作赏析》等专著陆续出炉,标志着岭南盆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建立。

  1964年,广州市政府拨出专款,在流花湖畔划出3.7万多平方米,建立流花西苑,用于岭南盆景的栽培、创作、研究、展示和交流。自此,流花西苑成为“岭南盆景之家”,孔泰初成为首任“家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盆景艺术》出版,提出中国有五大盆景流派,即苏派、扬派、海派、川派、岭南派,这一说法沿用至今。

  在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中,岭南盆景可以说是后起之秀,因其道法自然、千姿百态、造型幽雅,很快声名鹊起,还频频成为国礼。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孔泰初的雀梅《春复春》等四件盆景作品首次被选为国礼,岭南盆景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1986年、1991年,岭南盆景又被选为国礼,先后赠送给英国女王与摩洛哥王储。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访华期间到访广州。10月18日下午,英女王撑着伞,顶着蒙蒙细雨来到流花西苑,参观了黑松、罗汉松、九里香等岭南盆景,她十分欣赏岭南盆景的艺术风格,还亲手种下一棵橡树。当时,英女王刚过完60岁大寿。中方工作人员决定送一棵树给英女王。最终,时任广东省省长叶选平送给英女王一盆刚好栽种了60年、与其同岁的九里香盆栽作为贺礼。如今,广州流花西苑的橡树和英国温莎公园的“九里香”依然枝繁叶茂。

1986年10月18日,英女王在流花西苑欣赏盆景

  岭南盆景由此开始走向世界,并屡屡获奖。意大利热那亚于1986年举办了第五届国际花卉博览会,岭南盆景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展。博览会上,我国盆景共获“四金四银”,居各国之首,其中岭南盆景就拿了“三金一银”。接着,岭南盆景先后去往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德国、美国、印尼、日本等国参展,所到之处,均令人刮目相看。

  岭南盆景在国内亦广受追捧。1987年,在北京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广东送展的岭南盆景获得佳作奖和表现奖各九个,列各省前茅。

  1990年10月,《广州日报》以《葱茏方寸间 意逸万壑外》为题,报道了首届“省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幕的消息。这次博览会开创了粤港澳台盆景界联袂展出的先河。当时有26个单位参展,参展作品达300多盆,吸引了粤港澳台四地众多盆景爱好者参观,在岭南各地城乡引发了一阵盆景栽培创作的热潮。岭南盆景拉近了人们的心灵距离。

  满庭芳

  改革春风催盛盆景业 热爱刻进大师血脉里

  逛遍墟市淘“树仔头”

  大师新秀携手擦亮招牌

  改革开放后,大潮起珠江,广州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岭南盆景的产业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起先,不少港澳商人回到内地采购盆景,栽种盆景成了一条“致富路”。在广州,不少年轻人兴致勃勃地玩起了盆景,甚至转行做起了盆景生意。去清平路买棵“树仔头”,在自家阳台、客厅拿着剪钳摆弄盆景,一时成了风气。

  谢荣耀回忆,20世纪八十年代,他才20多岁,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家里没有小天台可以侍弄花草,他只能把盆景养在瓦顶上。谢荣耀爱上盆景,有个缘由:参加工作后,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心理压力大,整夜睡不着觉。为了缓解失眠,他试过打太极拳,但没有效果,直到种植盆景,失眠症状才开始缓解。

  “躺在床上睡不着时,我就默默构想盆景造型,哪处该拐弯,哪处该修剪掉,想了又想,神思专注,一疲劳就可以顺利入眠了。”如今,谢荣耀在天台上摆了不少盆景,四季景色,无所不有。“玩盆景这么多年,性格慢慢变得温和,看事情也更全面了。”

  盆景大师陆志伟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带他去文德路陈家巷买树胚。窄窄的小巷里,各式各样的“树仔头”摆了一地。一群爱好者在石条凳上一坐就是半天。陆志伟说,盆景可以解闷解忧,他常站在树旁,为了一个细节思考半天。烦恼时,他还会拿着锤子去凿树,凿着凿着,烦恼的情绪就无影无踪了。

  谢荣耀记得,20世纪八十年代,从惠福路到陈家祠,从朝天路、玉带濠到清平路,几乎每天都有类似“天光墟”一样的“树墟”。外地农民带着一捆捆树桩树头,坐火车来到广州,从清晨四五点开始沿街摆卖。为了抢到好树头,谢荣耀会跟一帮年轻朋友一大早骑车赶到清平路,带着手电,在一个个摊位上“淘宝”。如果去晚了,好的树头就都被别人挑走了。当时,谢荣耀一个月的工资是几十元,买一个树头要花几块钱,几乎是一天的生活费,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经常说一个树头只要几毛钱,也算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岭南盆景基地在广州荔湾、番禺,在佛山南海、顺德,在中山、东莞、深圳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岭南花卉市场、广州花卉博览园等一批专业市场也陆续出现。

  业内同样人才辈出,大师与新秀切磋技艺、教学相长。早期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有孔泰初、素仁、莫珉府、谭其芝、陆学明、黄磊昌、唐信、吴培德、江词、陈金璞、赵青俊等;此后,苏伦、陆志伟、吴成发、陆志泉、黄就伟等陆续被评为中国盆景大师;劳秉衡、叶铭煊被评为中国高级盆景师;2009年,岭南盆景被列入第三批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陆志伟、周炳鉴被评为岭南盆景省级非遗传承人。

  今年9月28日,盆景大师陈昌高票当选新一届国际盆景协会主席。“我家就在珠江口的莲花山下,对山水的热爱刻在骨子里。”1946年,陈昌生于番禺。16岁时,他成了一名木工学徒,把第一份薪水全部交给家里,母亲给回一元让他零花,陈昌立刻买了一棵山橘,喜滋滋地开始栽种,一爱就是大半生。

  米芾言:“无垂不缩,无往不收。”陈昌觉得盆景也要当争当让、有收有放。在盆景栽培上,陈昌有着惊人的耐心。“一个盆景,从选桩材、因树造形,到勾勒设计蓝图,再到剪截桩材,引导其生长方向,特别耗费光阴,可谓‘一枝育就三五载,全景育就不知年’。”陈昌引以为傲的山松盆景《鹿鸣呦呦》,起初以1万元购得桩材,花了20余年,才塑造出生动、优美的造型。

盆景大师陈昌在创作上有着惊人的耐心

品种:山松 1999年盆景艺术汇展获佳作奖

  陈昌的盆景作品获奖无数。《王者至尊(香楠)》2016年获评中国首棵“树王”。2019年,这棵“树王”又夺得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特等奖、全场总冠军。目前,陈昌的宝文园内有各式盆景8000多盆,他计划着开辟新的盆景园、博物馆,策划更多展览活动,擦亮岭南盆景的金字招牌。

陈昌创作的《王者至尊(香楠)》曾获评中国首棵“树王”

  誉全球

  花都小镇“一步一盆景” 精品佳作畅销海内外

  大师扎根乡村传授绝艺

  百万街坊流花湖赏盆景

  进入21世纪,岭南盆景“飞”进百姓家,畅销海内外。流花西苑的300盆岭南盆景长期向公众开放,其以树桩盆景为主,造型奇特、妙趣横生,其中不乏名贵作品,如黑松、老罗汉松、雀梅等,树龄最老的达160多年。著名画家关山月曾到流花湖观赏一株百龄盆景树。2010年,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在广东省的第一个交流中心落户流花西苑,“岭南盆景之家”成为世界盆景传播交流和提升盆景艺术的基地。

1999年10月,著名画家关山月等在观赏一株百龄盆景树

  每逢春节、国庆假期,流花湖公园都会举办盆景展,吸引众多盆景大师、爱好者参与,其中,迎春盆景展是省内盆景界一年一度的盛事。近三年共展出846盆获奖精品,涵盖近50个树种,包括相思《丛林叠翠》、雀梅《腾云》、山橘《长相依》等,让近百万受众叹为观止,表现了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每年,流花湖公园会举办多场盆景体验活动,吸引众多盆景爱好者和青少年参加,孕育盆景艺术的星星之火。2023年,第三十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流花盆景会场中,雅景园内展出了60盆盆景作品,既有盆景大师的获奖佳作,也有海珠区培红小学30位小学生们在岭南盆景非遗传承人陈建成指导下创作的作品。大师与少年的作品相互映照,用“传承”对话岭南盆景艺术,为岭南盆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素有“岭南盆景之乡”美誉。赤坭人早在清末就深入山里寻找树苗、树桩,加工后出口赚“外快”。如今,沿着花都区山前旅游大道转入古树大道,一路上古树和盆景间次分布,奇石点缀其中,自然飘逸之感扑面而来。5公里长的道路两旁分布着50多家盆景园,可谓“一步一盆景”。走进瑞岭,村头路口与家家房前屋后都摆放着造型各异的盆景,赏心悦目。

  广州市岭南盆景非遗传承人姚金海出自瑞岭村,他从17岁开始栽培盆景,至今已40多年。他说,有一次参加盆景爱好者聚会“看到有一个盆景好漂亮,就去问主人是在哪儿买的,结果对方说是从瑞岭买的树胚,买回来后再造型,树胚外观就完全不一样,自然卖得起价。这让姚金海下决心自己做盆景,在考虑市场的同时兼顾艺术性。

  瑞岭村的盆景手艺人奋起直追,很快摸索出了一条路,形成了完整的盆景产业链:树胚、基本造型、盆景成品、精品,样样都有,既能规模化生产,又能保证质量与艺术性。对现在的成绩,姚金海心怀感恩。他说:“改革开放后,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盆景园;二十年前,许多人家通过栽种盆景,盖起了新房。”

  2020年,瑞岭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到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50万元。当前,赤坭镇形成了以岭南盆景小镇为核心,瑞岭、竹洞等13个专业村连成一片的盆景产区,盆景种植面积超5万亩,从业人员超2万人。

  广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市花都地区盆景出口货值达1023.8万元,同比增长23.8%。2022年,赤坭盆景销售量超3360万盆,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盆景产业欣欣向荣,形成了“古、灵、精、秀”的赤坭盆景艺术风格。

  盆景大师也来到了乡村。近几年来,赤坭镇建起了5间大师工作室,引入6批54名国家级大师,连续举办3届盆景技能大赛。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宋志华改良推出了微景观盆景,现在已有6款微景观产品系列,产值数百万元。

  岭南盆景声名远播,美国西雅图博物馆、华盛顿国家树木园、加拿大满地可植物园等收藏了一批岭南盆景精品。盆景大师黄就伟是岭南盆景出口的第一人,他介绍,中国盆景出口最高峰达到600多万盆,其中岭南盆景占九成,而其能占据1/3。过去10多年,盆景更是国内外均畅销,销售总额稳步攀升。

  当下,岭南盆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11月30日上午,在广州增埗公园,由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新建成的岭南盆景科普园正式开园,众多盆景界艺术大师、盆景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打卡”。

  过去三年来,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合作,大师走进象牙塔,给大学生介绍岭南盆景的欣赏与制作,5期共培育了约250名学生。

  2019年,财富论坛在广州举办期间,部分外国政要参观了陈家祠的岭南盆景;2023年,中法领导人在松园会晤时,同样有岭南盆景相伴。“世界盆景看中国,中国盆景看岭南”的佳话一直在广州延续着。

  岭南盆景的世界里,四季满园,五彩缤纷,给人带来醉人秀色;广州人的阳台上,摆上一些盆景,忙碌中瞥一眼盆景,焦灼的情绪就可以平复。

  小小的阳台,成了慰藉心灵的小天地。就这样,广州人把对自然的情怀寄托在咫尺千里的方寸间,续写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盆景五大流派

  岭南自成一家

  扬州盆景:技艺以缚扎为主,以观叶类松、柏、榆、黄杨等自幼加工整型。

  苏派盆景:树桩盆景为主,以前苏州盆景每株树往往要扎成“六台三托一顶”;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主张自然美,以扎为主以剪为辅。

  川派盆景:用棕丝缚扎造型,创造了以弯、拐为特色的干型格式和多种蟠扎方法。树桩盆景古朴典雅,虬曲多姿;山水盆景体现巴山蜀水自然风貌。

  海派盆景:在布局上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技法上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细修细剪,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岭南盆景:枝法多种多样,有鹿角枝、鸡爪枝、蟹爪枝、跌枝、垂枝、风吹枝、自然枝、回头枝、风车枝等。有单干式、双干式、一头多干式、悬崖式、水影式、附石式、卧盆式、水旱式、丛林式等外观。近年来,又创造出闪电式、风洞式等死曲式枝法,出现先剪半枝后压枝的新造型技艺。

  技法独特

  截干蓄枝:

  岭南盆景的独有技法,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念,对天然胚芽“截”树干、“蓄”枝条进行深加工。

  师承画理:

  崇尚自然又高于自然,符合画意又高于画意,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翠崖红栈郁参差,小盆初程景最奇。

  谁向豪端收拾得,李将军画少陵诗?

  ——宋·陆游

  彷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

  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元·丁鹤年

相关附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