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眼中的山西优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西省的矿产有哪些 国务院副总理眼中的山西优势

国务院副总理眼中的山西优势

2024-07-14 2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年全国“两会”,中财办主任、“两会”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刘鹤谈山西发展,把脉出山西发展要抓住的“五个优势”。本文尝试解读,山西之外的山西未来。

“把巨大的资源存量和先进技术的突破有机结合,发挥好产业转型的战略优势”,这是刘鹤谈到山西的第一个优势。巨大的资源存量,当然说的是山西的煤炭,但实际上,山西已经不再是排名第一的煤炭大省。2017年,中国原煤产量34.45亿吨,山西产量8.54亿吨(占全国总产量比24.7%),排在内蒙的8.79亿吨之后。

这就是内蒙的“后发优势”效应,山西“玩煤”的时候,内蒙还在“玩土”,疲于治理荒沙荒漠。从2005年起,依靠先进的煤炭采掘技术,内蒙从年产2.5亿吨突飞猛进到10.3亿吨,从起步到赶超山西,用了不到10年时间。

山西产业转型的战略优势,就是不管怎么说,资源的存量在这,经过国家几十年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产业集群。无论煤机装备,还是煤转电、冶金、化工等产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规模效应”。

▉全球十大煤矿,美国占了三席。全球排名第一美国罗切斯特煤矿,可采煤炭超过23亿吨。

▉全球十大煤矿,美国占了三席。全球排名第一美国罗切斯特煤矿,可采煤炭超过23亿吨。

即使西方发达国家以金融业为主,但“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煤炭产能,先进采掘技术,煤机装备仍有着“刚性需求”。所以山西的产业转型,一是自身转,壮大“非煤”产业,二是要向外转,走出山西去。

刘鹤谈到山西的第二个优势,是“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发挥好企业家和各类人才优势”。谈到企业家,刘鹤的原话是:“自古以来,山西企业家不得了,晋商很有创新精神,这个优势其他地方很难比得上。”以前的晋商能获得后世的尊重,核心就体现在其创新精神,现在的“煤老板”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也不能称之为所谓的“新晋商”。

从历史上看,山西的“人才”数不胜数,从政治强人到文人武将,留下了狄仁杰、柳宗元、卫青、霍去病、关羽等一长串闪耀古今的名单。就是到现在,山西人才依然有着强劲的生长力,北上广深无数企业里的高管名单,也总能见到山西人的身影,“BAT”巨头时代,唯一北方代表还是山西人。

但山西人才在山西本土难以生长,不仅山西的营商环境,是整个山西的人才生态环境,都需要“努力改善”。于幼军在山西做省长时候,曾吐槽山西是“把外商打成内伤,把内商剥个精光”,之后山西出现“塌方式腐败”,中央才挑破了这个脓疮,从而实现由“乱”转“治”。

所以能在山西本土发展起来的“人才”,放到全国,一定能够所向披靡。别的地方是“重商主义”,山西是“重官主义”,最新公务员考试传出山西报考42万人的“假消息”,大学生也是没法了,干脆考进去更新一下官场基因吧。

山西的第三个优势是“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好邻近首都的地缘和生态优势”。这可能是让山西实现华丽转身也好,弯道超车也罢的最现实的机会了。山西是个小省,如同“小门小户”一样,想实现阶层跃升,一是得有“大户”带你玩,二是有拿得出去的独家绝活。

“京津冀经济圈”就是大户,雄安新区就是“千年大计”的大工程,山西要发展,就得“求带”。只要有富士康的地方,其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餐饮住宿,总是发展的最密集,生意做的也最好,这就是“地缘”,山西毗邻“京津冀”,这是老天爷赏饭吃。

生态也是,别人提起山西老觉得是“卖炭翁”的形象。但是别忘了,山西还有一座太行山,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生态屏障,400公里太行山有一多半在山西,且扼守山上之要冲;山西的5大河流,有两条(汾河、沁河)间接通过黄河流向华北,有3条(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直接输送给了京津冀;山西580万公顷的森林资源,是河北的1.02倍、河南的1.72倍、北京的8.16倍,天津的137.1倍。

山西下一步,就是利用地缘和生态优势,把自己建设成华北绿盾,北方之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来山西旅游,不仅是看古建人文,更是洗肺吸氧之旅。

历史文化,就是刘鹤看山西眼中的第四个优势,“抓住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需要多样化特点,发挥好山西历史文化优势”。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景点排名前十的有5个是古镇古村落,而在山西,这样的资源遍地都是。

平客公众号持续关注山西,曾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山西的转型异常艰难,因为中华上下五年前,山西牛X了4900年,拥有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深航在中华文明大海上的一艘巨轮。“巨轮”既是说山西历史文化的体量,也是其份量重量之说。

▉山西太行山、太行古堡、万里茶路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应积极申遗,会同已有的平遥、五台山、云冈石窟,将山西打造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密集区。

▉山西太行山、太行古堡、万里茶路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应积极申遗,会同已有的平遥、五台山、云冈石窟,将山西打造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密集区。

如何把这样大体量有份量的“历史文化”转化成“消费经济”,这可能是山西需要练的“斗转星移大法”。山西省长楼阳生为此提出山西发展旅游的“新三板”:黄河、长城、太行,就是想以此为载体,将山西灿烂的历史文化演绎成全域旅游的资源。

历史文化再悠久,也需要“活在当下”,变成时代的语言去“讲好山西故事”。山西的平遥、五台山、云冈石窟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但还不够,还不足以支撑外界对于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想象,下一步像太行山、太行古堡、万里茶路这样的历史文化还应积极申遗,将山西打造成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密集区。

刘鹤谈的最后一个,是要“把握住党中央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发挥好山西红色革命传统的优势”。但凡反映抗战题材的文艺作品,都离不开山西,《太行山上》、《平型关大捷》、《吕梁英雄传》等等,七十年前的抗日根据地,排在前面的,也几乎都以“晋”字打头,山西的红色文化之盛,确实是有渊源的。

山西的“红色革命传统优势”,一直到建国后,仍引领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全国闻名;“农业学大寨”,引来全国各地观摩,甚至还走出个陈永贵;改革开放后,山西的“红色传统”引领优势一下子消失了,安徽小岗村、江苏华西村、深圳等地成为了先行者。

这里的原因,就是山西人没能够“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落后了。红色革命的传统优势,核心就是“敢为人先”,就像解放初期的农业时代,山西引领全国一样,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先行区。

现在山西人要树立这种“红色文化自信”,在农业时代我们敢于尝试创新,为全国农业发展走出一条新路,那么在今天的新时代,山西人秉承红色文化基因,更要重拾初心,再次前行,奋斗出一条新时代下的山西发展之路。

▌来源:平客;如侵权联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