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海南陵水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屯昌怎么去陵水 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海南陵水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海南陵水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海南陵水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01:35)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在北回归线以南,东濒南海,山海秀美,景色绮丽,被誉为“珍珠海岸”。这里年平均气温25.2℃,降水充沛,阳光充足。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于肥田沃地,近年来,陵水的热带高效农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这里是全国少有的天然温室,是我国热作种植宝地、冬季瓜菜种植基地、南繁育种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现如今,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不仅成为了陵水的产业招牌,也成为了陵水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基石。

陵水气候资源得天独厚

2021年6月3日,陵水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陵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正式拉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帷幕,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今年以来,陵水县共投入约2.8亿元,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策划实施产业项目52个,累计投入资金12972.77万元,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扩量增产,带动农业经济显著提升,全陵水县11个乡镇实现产业分红372.39万元。

巩固拓展乡村振兴项目库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

得利于陵水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10416户42440人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均已脱贫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其中,农业帮扶成为了陵水黎族自治县脱贫的主要生力军。陵水围绕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生猪复养、菜篮子工程等“三农”领域,做精特色种植业、做大优势养殖业,利用产业提升脱贫质量。依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扩大产业覆盖面建立完善巩固拓展乡村振兴项目库,在库项目100个,投入资金规模达到4.72亿元。高效的农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的转换,也高效地实现了扶贫的目标。如今,这样的农村产业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了陵水县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发展根基。

火龙果种植基地采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增产

在陵水县本号镇的什巴村,2019年12月火龙果种植基地成为这里的专项帮扶项目,位列2020年陵水县第二大重点扶贫项目,据悉,什巴火龙果种植基地总面积203亩,是本号镇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示范点。基地种植火龙果约190亩,品种有蜜玄龙红心果和燕窝果两种,其中,种植蜜玄龙红心果约140亩,种植燕窝果约50亩。种植基地采用双排单株的种植方式,运用现代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在昼长夜短的冬季时节,基地还会利用电灯补充光照。据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余祥泉介绍,这里种植的火龙果,一年可实现六次收成,气候理想的情况下,年亩产可达到8000斤。而这样的火龙果种植地在陵水黎族自治县还有3块。

“有政府帮忙,有工干,有钱拿,当然开心啊!”在火龙果基地劳作的黄大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她内心的欣喜。据了解,大多数什巴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在城市里务工,留守的只有妇女和儿童,如今这里的妇女也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兼顾家庭,实质性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这里的种植工人经过专业的业务培训后,采用划片责任制上岗,除了每个月的3800元的底薪外,还可以享受每年亩产的劳动分红。

菜篮子工程鼓起农户的钱袋子

同样的农忙场景,在新村桐海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陵水菜篮子反季节瓜果蔬菜种植基地给予了这里生气和活力。陵水菜篮子工程在这里播撒了致富的种子,同时也让市民吃上了放心菜、平价菜。而以企业牵头,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办法也行之有效,这里由陵水菜篮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初开始划片种植的73.3亩种植基地,后来村民以村集体、个人、合作社等方式参与进了反季节瓜果蔬菜的种植行列。如今,桐海村的反季节瓜果蔬菜规模化种植已经达到了700多亩,截至11月底,产自这里蔬菜产量累计已达到119吨。

桐海菜篮子基地负责人陈国诏介绍蔬果的种植

我们从桐海菜篮子基地的负责人陈国诏那里了解到,陵水菜篮子基地种植的瓜菜种类有“15+N”种,除了15种基本种植的瓜菜外,根据市场需求加种另外种类的瓜菜。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设有灌溉、温控和辅助照明等设施,配备系统完备,功能齐全。菜篮子基地免费将土地提供给农户种植,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免费给予种植指导,陵水县政府每年还免费提供种植户15吨的种植化肥,菜篮子种植基地仅仅从农户种植收获的瓜菜中收取每一斤1角钱的费用,用以种植基地的日常维护。在采收的农忙的时候,陵水菜篮子基地还会以150元的日薪雇用周边村镇村民进行帮忙采收,增加村民的收益,最多的时候,能雇佣到2000多人。

大棚蔬菜长势喜人

据统计,陵水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1.5万亩,产量24万吨,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6%。2021年前三季度,陵水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3元,同比增幅15.9%,全省增速排名第一。陵水县建设常年蔬菜基地8283.47亩,产量5.4万吨,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7%;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截至2021年10月,“15+N”种基本蔬菜比去年全年均价降0.77元/斤,降幅位居全省第一;其他蔬菜比去年全年均价降0.44元/斤,降幅位居全省第一;蔬菜自给率达89.88%。

菜篮子工程关乎民生,也切实发挥了企业带头发展的作用,陵水县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模式为百姓扫清了产业的认知障碍,也为当地的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2021年冬交会上陵水菜篮子项目展出的蔬果受到众人喜欢

金丝燕助力乡村振兴

燕窝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作为食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的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带。随着国人对燕窝需求量的增长,燕窝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燕窝生产条件苛刻,但经济效益显著。陵水县本号镇格择村以自身自然条件与产业发展为考量,经有关专家评估,决定引进金丝燕燕窝产业。2021年9月海南大洲金丝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海南陵水,与以往的引进单一生产线不同,格择村大洲金丝燕生产基地预备进驻一条完整的金丝燕燕窝产业链,从金丝燕人工孵化繁育到燕窝的生产加工再到燕窝产品的包装销售,三线启动,确保燕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溯源性,也大大降低了燕窝的生产成本,让金丝燕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产业振兴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大洲金丝燕项目以海南省陵水县本号镇为核心规划范围,以格择村为轴带动周边村落,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据了解,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筛选,目前大洲金丝燕项目已经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四十多个就业岗位,上岗的普通工人可以因此拿到每月2000元的基本工资,加上多劳多得的工作制度,每个工人都能得到不错的待遇。

工人正接受毛燕分拣培训

目前,格择村的大洲金丝燕项目正处于起步阶段,一所已被废弃的小学经过改造,重换生机,这里便是这个项目最初的模样,毛燕分拣车间、产品展示厅、燕子养殖屋、职业培训室,区域划分清楚,生产配备齐全,生产过程严谨。据格择村第一书记张重辉介绍,从进车间的消毒,穿戴卫生,生产操作,这里采用都是全国最为严格的生产标准。

格择村第一书记张重辉(中间)介绍燕窝产品

金丝燕燕窝生产只是这个项目走的第一步,通过了解,大洲金丝燕项目未来还计划将金丝燕生态旅游、燕窝立业、黎族文化、中医康养与特色民宿融为一体,以金丝燕生态种群恢复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理念,打造世界燕窝全产业链展示、交易和体验中心、全国范围内唯一具有燕窝产业主题特色的国家5A级景区,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提供真实场景。总体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和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全年产值。

结合自身,迎进来,走出去,新进产业给予陵水乡村振兴建设更加多样性的方向,也拓展了更加宽广的产业领域。

美丽乡村让村民端起了旅游饭碗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距陵水县城35公里本号镇大里片区的村民也在用着他们的方式讴歌着美好生活。大里四面环山,是一片山间盆地,位于千峰竟秀的吊罗山脉与牛岭山脉交界处,是我国乃至世界极为珍惜的原始热带雨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6.2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米12.5万个,在国内同类森林的测定结果中排在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绿色之肺”。原始的热带雨林、恢弘的山石地貌,因山体自然形成的瀑布更是蔚为壮观,飘忽不定的山间云海,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宽阔整洁的村路两边整齐地站列着成排的紫荆树,紫色的花朵在骄阳之下尽情地绽放,散发着幽幽香气,黎族村落淳朴而幽静,这里入画的每一帧都如同一张艳丽的风景明信片。

大里片区什坡村委会的村干部李南告诉我们,在山间公路修路之前,大里基本上是外人罕至,村民种植的作物时常也因为山路不好走而滞销。2016年,大里片区的小妹村被列为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村,政府先后投入6500万元用于村庄道路、排水排污、民房改造、教育环境、瀑布景观等基础设施改造。以旅游扶贫为思路,围绕保护生态和弘扬黎族文化的主题打造旅游业态。如今,通了路也就打开了销路,村民在山上种植的益智茶,田间的稻米也很快就能运到城里去,也能让山外面的游客能到什坡感受大山的美景。这几年,村里的村集体还成立益智茶生产工厂和旅游公司,村民也根据自家条件在村里开设了饭馆和民宿,终于也吃上了旅游饭。

大里瀑布成为游客打卡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里片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创造的不仅是生态宜居,也为青山绿水创造了平台和价值,给当地百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乡村旅游产业树立起了新的范本。据统计,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大里片区的小妹村一年要接待的游客有30多万人次,节假日接待游客最多的是一天12000多人,2019年小妹村旅游实现营收近50万元。

南繁育种成为农业发展的加速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乡村产业高效发展的根本。2013年,海南省陵水县南繁育种基地建立,“育种陵水”,国家“南繁硅谷”成为了陵水重点打造的金名片。资料显示,目前,南繁育种基地拥有保护区面积8万亩,核心区1.5万亩,聚集了全国15个省、市120多家南繁科研育种单位,150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农作物品种选育、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工作。据统计,陵水南繁2021年累计育制种面积达2.35万亩,产量940多万斤。

除此以外,陵水还积极推进南繁重点项目建设,以晨海、青利水产为龙头,打造集科研创新、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保育繁推、产、供、销、休闲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花园式水产南繁苗种产业基地,现已被纳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

南繁科研育种就地转化,成为了陵水农业发展的加速器,也成为了陵水科技兴农,产业兴旺的原动力。

2021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陵水黎族自治县以规模化、现代化、多样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也为我们注释了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真正意涵,发展与繁荣,未来可期。

撰文:林平

摄影:林平   符敦孝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