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回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就是爱你原唱陶喆吉他教学 胜利的回响

胜利的回响

2022-03-24 0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志愿军一日》

  央广网10月20日消息(记者宋康飞)记者见到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丁晓平时,他正在和同事们一起积极筹备军事纪实散文集――《志愿军一日》的再版工作。丁晓平介绍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向所有参战部队发起了“志愿军一日”群众性征文活动。这次征文,志愿军官兵实际写稿量超过10万篇,汇总到编辑部的共13615篇。1956年,四卷本的《志愿军一日》正式出版,书中收录了志愿军战地日记426篇。可以说,这是一部志愿军集体创作的、记录真人真事的战争史,是一座镌刻着抗美援朝英雄壮举的丰碑。

  丁晓平:“时任总政文化部部长的陈沂将军,在抗美援朝前线跟战士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志愿军官兵喜欢写东西。大家都感觉到,经历过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到谈判桌前,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胜利来之不易。陈沂觉得,应该发起一次群众性的写作运动。上至杨得志副司令员、秦基伟军长,下至普通的战士,还有各类的英雄模范人物都投来稿件,参与的人员很有广泛性,也很有代表性。”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游行活动

  70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边境。中国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在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志愿军将士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志愿军一日》就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生动记述了这场战争的始末。

  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郑起是志愿军39军116师钢铁7连的一名司号员,也是《志愿军一日》这本书中《釜谷里的号声》一文的作者。在这篇日记中,郑起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故事。

郑起《釜谷里的号声》原文

  1951年1月2日晚上10时,郑起所在的连队接到上级命令:在天亮前占领釜谷里,切断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当时釜谷里由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守备,这是英国陆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在二战时曾参加过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狂妄的英军扬言,他们这个团的战斗力能顶得上中国的一个师或一个军。

  1月3日凌晨,郑起和战友们借助夜色掩护迅速抢占了釜谷里。但很快,敌军就出动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发起了猛烈反击,企图打通撤退的道路。

  郑起回忆说,当时敌人疯狂地向阵地倾泻炮弹,阵地上一尺多厚的积雪被炸成了泥水,碗口粗的松树被炸成了光杆。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敌军王牌部队,全连官兵毫不畏惧,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

  郑起:“上午9时左右,我们连长厉凤堂在指挥第三次反击敌人的时候,站立的姿势过高,我赶紧就喊:‘连长,注意……’话刚说出口,连长厉凤堂同志就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我连忙说,‘连长,你赶快下去吧,伤势太重了’。”

  说到这里,今年已经88岁的郑起老人伤心地哽咽起来。

  郑起:“连长负了重伤之后,就把他的手枪交给我,叮嘱我要负起指挥的责任,他说‘我们钢铁连还没打过败仗,今天你们一定要坚决把阵地守住’!”

志愿军战士坚持战斗(影视截图)

  在这次激烈的釜谷里战斗中,7连的所有干部全都壮烈牺牲,只剩下13名战士。当时,19岁的司号员郑起临危受命,指挥着战友们继续血战到底。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攻势,他们寸土不让,顽强抗击,连续打退了敌人的4次进攻。弹药快要打光时,郑起带领几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滚下山坡,把敌人尸体上的弹药搜集起来带回阵地,坚持战斗下去。

  郑起:“就在这时,敌人集中了一个连的兵力,大约120到130人,分成两批涌了上来。在距离我们60、70米的时候,他们就开枪进攻。到距离我们只有40米左右的时候,我们开始反击。第一步扔手榴弹,第二步用冲锋枪、机关枪扫射,这样一来,敌人就被我们打得纷纷往山下跑。”

  看到这种情况,气急败坏的敌军集结了几百人的兵力,在6辆坦克的掩护下,发起最后一次猛攻。敌人越逼越近,这时候,连同郑起在内,阵地上只剩下7名战士,而且所有的武器弹药都用尽了。阵地眼看就要落到敌人手中,形势万分危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郑起在身边四处摸索着,希望能够找到一件可以迎战的武器。他的手无意间碰到了心爱的军号,就一把抄起来,奋力吹响了冲锋号。刹那间,嘹亮的号声穿透弥漫于天地间的硝烟,响彻整个阵地!

志愿军战士吹响军号(影视截图)

  司号员郑起在《釜谷里的号声》这篇日记中这样写道:嘹亮的号声在釜谷里的上空震荡着。可就在这一刹那间,稀奇的事情在战场上出现了:很快就能爬上山顶的敌人,一听见号声,马上惊慌地停止了射击,倒回头去像兔子似的没命地往山下跑。我一口气吹了三遍,把敌人一直“送”到山下。

  郑起:“冲锋号的声音由低到高。它的特点是鼓舞军心,振奋人心,吓退敌人,震撼敌胆。”

  一把军号吓退敌军王牌部队,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却不是偶然发生的传奇。在《志愿军一日》这部书中,像这样不畏强敌,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很多。滴滴答答的军号声,在首战云山、血战长津湖、突破临津江、守卫上甘岭等一次次战斗中吹响,这是志愿军向着胜利冲锋的号角,也是侵略者走向穷途末路的挽歌。

1953年5月,志愿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在朝鲜停战谈判过程中,美方代表屡次提出无理要求,让谈判陷入了僵局。为了“以打促谈”,志愿军在当年5月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反击战役。志愿军老战士任志明参加了这场战役中攻克十字架山的战斗,并写下战地日记《踏平“京畿保垒”》。

  任志明:“能不能完成任务,与整个十字架山的战斗有很大关系。因为主峰对下面的阵地来说,是居高临下。如果主峰打不下来,其他的阵地即使拿下来,也守不住。”

  任志明《踏平“京畿保垒”》原文

  1953年6月12日,任志明所在的志愿军第67军200师600团5连向十字架山主峰发起进攻。当时,十字架山上盘踞着南朝鲜军队21团5000多人。他们构筑了长长的坑道、交通壕、掩蔽部,设置了铁丝网、地雷区,打造了固若金汤的环形防御体系,号称“突不破的防线”。但让敌军没想到的是,在战斗打响之前,身为突击排排长的任志明,已经带领战士把敌人的火力分布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任志明:“我们按照毛主席说的,决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战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打下十字架山,仅仅摸地形就去摸了7次,甚至连敌人火力点的射孔都被我们摸清楚了。经过侦察,我们发现,敌人的火力点一共是12或13个。”

  发起进攻的那天晚上,随着一道红光撕裂黑夜,信号弹升空了,志愿军的大炮霎时间发出怒吼,将成吨成吨的炮弹砸向敌军阵地,而敌人的炮火也开始反制,一时间,漫天炮火将黑夜化为了白昼。任志明等突击队员借助火力掩护,快速机动到敌军的前沿阵地,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任志明:“我当时指挥部队说,‘赶快贴近地面,你如果不贴近,敌人的炮火就会打到我们了’。我那时的想法是,宁可被自己的炮火打中,也不能叫敌人打到我,不能错过战机。”

  就在这时,我方连部突然遭到敌军的炮火打击,并很快失去了指挥能力。千钧一发之际,突击排长任志明接过指挥权,命令部队迅速发起冲锋。

  任志明:“我说,‘同志们,跟我冲’。战士们很勇敢,没有一个怕死的孬种,把敌人都打蒙了。因为我们动作快,冲上去时,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我们就射过去了。我们占领阵地以后马上打敌人的火力点,打完就拿手电筒照残敌,让他投降。我们也学了两句朝鲜语,‘投降不杀你’、‘宽待俘虏’。”

总台央广记者宋康飞采访志愿军老兵任志明

  6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天再次回忆起那场激烈的战斗,任志明老人仍然很激动,他说,主峰上的敌人有一个营、几百人,远远多于我方突击队的人数。但他和战友们却毫不畏惧、越战越勇,打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攻坚战。

  任志明:“就这样,打了12个火力点、4条坑道,同时,在坑洞里抓了五六十个敌人。主峰上有多少敌人呢?实际上加起来是一个营,主峰除了一个加强连以外,还有炮兵观察所、营指挥所,都在那里。”

  被任志明写在日记中,并被《志愿军一日》这本书收录的这个故事,实际上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战例的一个缩影。著名诗人、文学家郭沫若在《志愿军一日》序言中这样写道:“这是一部伟大的集体创作。这里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但这些真人的可歌可泣,真事的惊心动魄,比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伟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还要超越,出人意外。”的确,和这部书一样,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让太多人始料不及、惊奇不已。

  在抗美援朝战争开战之前,有人曾预言,中国必败。因为美军牢牢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有着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海陆空联合作战能力;有着能将“上甘岭主峰削去两米”的强大火力;有着能让士兵在战地吃上“烤火鸡”的后勤保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进行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即使后期有一些参战的空军力量也仅仅能在局部地区进行空中作战。然而,就是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迫使敌方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丁伟:“在惨痛的失败面前,美国和南朝鲜政府不得不做出服软的表示,对中朝方面在谈判中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答复和保证,并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傲慢骄横、“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击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那么,中国军队制胜的密码是什么?国防大学教授王传宝说,习主席曾对这个问题作出过响亮的回答。

  王传宝:“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基辛格博士的一次会面中,曾讨论起抗美援朝战争。基辛格说,当年中国军队缺乏后勤保障、空中支援,装备如此之差,居然没有‘打输’。习主席告诉他,‘我们靠的是一种革命的战斗精神,我们的战士是不怕你们的,无论拿什么武器,都敢与你们较量’。”

歼-20战斗机振翅空天

新时代中国军队风采

  山河为碑,历史作证。70年岁月变迁,今天,当《志愿军一日》这本书准备再版时,那些曾为这部书提供战地日记的志愿军将士们,大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所记载的战斗经历,传承下来的战斗故事,特别是充盈其中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仍然深深地感动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精神,仍然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子弟兵赓续传承着。

  70年栉风沐雨,70年沧桑巨变。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志愿军官兵以弱胜强,用“气”弥补了“钢”的不足,彰显了“气”的威力 。如今,一批批新武器、新装备相继列装我军部队,人民军队“钢”多“气”更足,骨头更硬。不论是在局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万里海空,还是在高寒缺氧、荒无人烟的边陲前哨,作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奋进,用忠诚和担当继续证明――“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