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说红字中人物代表着什么 浅析《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浅析《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2023-12-23 0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

珠儿是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形象,其特殊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及其圣洁美好的人性特征构成她别具一格的整体形象。珠儿身上带有的“罪孽”“救赎”“挚爱”的象征意义令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形象。因为珠儿的存在,海斯特得到内心的救赎,重获希望。珠儿对于小说主题和对其他三位主要人物具有象征和反衬作用,体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的鲜明特点

关键字:《红字》;珠儿;象征;作用

一 、引 言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不被世俗所接受的爱情故事,赞美了海斯特为爱付出一切的态度,从海斯特追求自由爱情却受尽耻辱的过程中体现的善与恶,美与丑。小说细腻传神,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象征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使其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深刻饱满。整部小说都以象征手法为主,而“红字”本身的象征意义最为重要,最突出的意义主要是女主人公海斯特胸前缝制的字母“A”,称为“有形的红字”、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给自己戴上的精神枷锁,称为“无形的红字”及他们罪孽的显现——珠儿,称为“活的红字”。这些红字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特别是珠儿这个人物形象,她在文中有着复杂的象征意义,对其他几位主要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霍桑的《红字》受到当时各国研究者的关注,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因为《红字》的问世,世界文坛对霍桑的研究更加频繁和深入。国内开始系统地研究《红字》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一,研究作品中的道德沦丧和救赎问题,如张小钢、刘爱真发表的《超越新教伦理的艺术真实—兼述《红字》的宗教救赎观》,主要分析了作者矛盾的宗教观以及原罪及救赎的思想。二,研究霍桑的清教主义思想,由于霍桑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使他对清教主义思想表现出既遵从又批判的复杂情感。这类研究的代表作者是陈了在《红字》中创作的清教主义伦理道德倾向。三,研究小说中主人公的姓名寓意,从而了解霍桑表达的宗教思想,如田俊武.霍桑《红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是研究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这些学者从这个角度分析作品的原因是由于《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反叛独立的个性,追求自由和解放的人物形象引人深思。例如程树华《在海斯特.白兰个性上的体现》一文通过分析海斯特的个性,指出霍桑在《红字》中体现出的女性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去赢得妇女平等和自由的权利一个社会问题。

但是在这些评论文献中主角大多是其他三位主要人物,对于珠儿的分析却不多。然而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人物,作者虽然没有对珠儿进行大篇幅的渲染,但她在文中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背负着特殊的身份,是海斯特罪孽的显现,也是救赎的化身,是丁梅斯代尔罪行的警醒物,也是作者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态度的化身,她代表了红字真正的秘密。

文学界越来越重视《红字》的研究,但大多数的研究方向都是对作品中海斯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沃尔斯等人物形象,对于珠儿形象探究较少,但是可以在《红字》中发现珠儿是不可或缺的,她的存在更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本文通过对珠儿圣洁完美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珠儿对于小说中其他三位主要人物体现的作用,以及作者塑造珠儿形象的内涵和用意。同时深入体会珠儿的多重象征意义,从而能为《红字》的解读提供一个新方向。

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红字》这部作品的研究缘起以及研究方向。主要对于文中的珠儿形象进行分析,介绍分析珠儿形象的作用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从珠儿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出发,从分析珠儿生而有罪,是一朵鲜活的“罪恶之花”的形象,使得珠儿因被摒弃在世俗之中从而形成的野性叛逆的性格特点。以及没有被世俗沾染而特有的自然天成的纯净灵魂和圣洁美好的人性特征。第三部分是从珠儿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珠儿特殊的人物形象使她带有复杂的象征意义,她是海斯特罪孽的显现,也是她救赎的化身,更是她追求真挚爱情的象征。第四部分是珠儿对于小说主题及其主要人物的作用。珠儿带有的象征意义对于深化作品主题和对文中三位主要人物形象的反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部分是结语,霍桑笔下的珠儿形象是他对于清教思想,原罪以及救赎意义的全部思想观,珠儿也是文学史上一株开而不谢的美好之花。

二、 珠儿的形象与特点

(一)生长于牢门的罪恶之花

从珠儿的身世上看,她是海斯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违反“通奸罪”而生下的孩子,因此她的出生不被世俗接纳,甚至被称为“罪恶的象征和产儿”以及“邪恶的小鬼”,是海斯特罪恶的本源,是生长于牢门的罪恶之花。

从作品开篇描写海斯特怀抱着三个月大的珠儿走出狱门的这个场景来看,珠儿的出生是不被世俗接纳和期待的,就如同生长在狱门旁边的那株野玫瑰一样,虽然生机勃勃,鲜艳美丽,却无人欣赏和爱护,带着父母的罪恶出生的珠儿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朵“罪恶之花”。她的存在是海斯特罪恶活生生的证据,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海斯特和其他人。

同时也让珠儿自己从出生就与寻常孩子不同,她的出生不被世俗接纳,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同她的母亲一起忍受人们的耻辱与冷落,这样一个如精灵般美丽的小女孩,本该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却因为父母短暂的激情犯下罪恶的处境中出生,因为父亲的懦弱成为一个“父不详”的孩子,鲜艳灿烂的生命被迫套上了罪恶的枷锁。珠儿是海斯特罪孽的显现,她的出生暴露了海斯特犯罪的事实,她的存在时时刻刻在体现着海斯特的罪行,同时无法逃脱自己作为“罪恶的象征”的身份,并且这个身份一直跟随着她的成长,如影随形。

珠儿带着无法摒弃的罪行出生,与母亲海斯特一起走出牢门,接受清教徒的审判和凌辱,这些轻视和孤立本不是她该承受和背负的,由于父母的沉沦,她从一出生就必须背负这些罪恶,正如文中所说的这个小女婴从刚刚降生在这片土地上时就不属于婴儿世界之中,她的身份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婴儿,更多的是作为父母通奸而来的孽种,作为罪恶的产物和象征。她没有资格同接受过洗礼的婴儿共处。并且这个孩子自己也承认了自己不一样的身份,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婴儿有一个无法逾越的圈子,她生来就与别人的地位有所不同。珠儿敏感的知道自己不同寻常的身份,过早的就学会了孤独和独立,特殊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她独特的个性和形象。

(二)野性叛逆的性格

小说中的珠儿的美丽是不可置疑的,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珠儿”如同珍珠那样充满柔和、洁白和平静的光泽,但这并不是她全部的特性,珠儿的性格是复杂的,正如文中写道“那个小家伙是秉承着高深莫测的天意而诞生的一个清白无辜的生命,是在一次罪恶的情欲泛滥中开放的一株可爱而不谢的花朵。”①

《红字》中珠儿最为明显的性格特征就是野性叛逆。主要体现为野性中的独立性,珠儿的成长是孤独的又是独立的,她的身份使她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朋友和玩伴,她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她并没有对这种孤独感到为难,因为在她的世界里,这种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如一朵不令人喜爱的小花、丢弃的一根木棍和沾满灰尘的破布,都可以成为珠儿的玩偶,不需要任何的人为加工,就可以在她内心世界的舞台派上用场,从这里可以看出珠儿是孤独的,也是独立的。珠儿性格中的野性还可以体现在森林中动物、植物仿佛能知晓她的情绪,甚至于连一只狼都朝她走去,嗅它的衣服,并且仰起它的头让她拍,它们在这个人类的孩子身上分辨出一种亲切的野味。

珠儿叛逆的性格在文中也较为突出,这一点从海斯特对珠儿的管教可以明显体现出来,在那个时代,家庭的管束相比现在来说严格多了,严厉的训斥以及经书上主张的动用棍子进行管教,不仅可以惩罚孩子的过错,还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和上进。而作为单身母亲的海斯特极少对珠儿动用这么过分的严厉措施。对于珠儿她通常使用温情却不失严厉的管教,但这种方式对于珠儿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因为从珠儿还是怀抱中的婴儿时,海斯特就渐渐熟悉她身上带有的一种特别的神情,那是一种富有才智的神情,当海斯特一看到这种神情,就明白她都规劝和祈求都是徒劳的,是没有用的,这是珠儿性格中特有的叛逆。珠儿野性叛逆的性格使她充满活力又不缺真实,也使得她的形象更加饱满。

(三)圣洁美好的人性特征

珠儿在《红字》中的形象与其他几位主要人物有所不同,无论是外形或是人性特征都比他们更加完美。她不仅有美好的外在,内心更是单纯,纯净。珠儿虽是母亲海斯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所生的孩子,但她却是《红字》中思想最为纯净的人。可以说珠儿是这部小说中光洁希望的美好化身,她给压抑阴暗的气氛带来些许放松,给忍受罪行折磨的人带来希望,照亮隐藏在人最深处的罪恶,让人鼓起直面罪行的勇气。

珠儿这个人物形象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光洁,透亮和带有光泽。她虽然在清教主义的社会中得不到人们的接纳,但她却是自然和阳光的宠儿,在自然的大森林里快乐玩耍的珠儿就像一个神秘迷人的精灵,她与生俱来的优雅使她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珠儿的大多数出场都有温暖耀眼的阳光笼罩在她的身上,如在海斯特抱着三个月大的她走出监狱,走上绞刑台接受众人审判的那个场景,夺目耀眼的阳光笼罩她,即使人们不欢迎她的到来,但阳光却慈爱的抚摸着她。阳光只偏爱珠儿一人,她与海斯特一同出门时,阳光只照耀在她的身上,在温暖的阳光的笼罩下的珠儿就如慈爱的圣母怀中的圣婴那样美好,带给人希望。

珠儿是小说中灵魂最纯净的人。由于海斯特的罪行,她们母女生活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小茅屋,在那里珠儿没有与其他人接触,所以她的宗教意识浅薄,沾染的社会恶俗比较少,是这部作品中受清教思想束缚最浅的一个人。从珠儿身上可以看出她对清教思想的反叛,因为她对于教义人士较为抵触。文中写到海斯特带着珠儿去总督府时,德高望重的老牧师想要把珠儿拉到他的双膝,珠儿却从窗门间逃出去,拒绝了老牧师的亲近,珠儿反抗着一切清教主义的清规限令。当老牧师用人们都读的清教教义考她时,她缄口不言甚至是故意答错。这些行为表现出她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请教教义的束缚。

珠儿寄托着海斯特对女儿能够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也体现出她的反叛精神,她用昂贵的衣料把珠儿打扮得光彩夺目,表现出她对生活还存在美好的希望。同时珠儿美丽的外貌,充满生命力的活力体现了海斯特虽然因为追求自由爱情而遭受罪行的折磨,也没后悔她因此失去的一切。作者霍桑给这么一个“父不详”的孩子取了一个如珍珠一样珍贵的名字,表现出他认为珠儿是清白无辜的,更是珍贵无比的,她不是上一辈人罪行的承担者,这些罪行也无法沾染到她,她的美丽,纯净是无法被上辈人的罪恶抹去。她的存在对于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都是光洁美好的希望,使他们直面罪行,获得救赎,重获新生。

三、珠儿的多重象征意义

(一)罪孽的显现

小说中珠儿的出生象征着女主人公海斯特罪刑昭告天下,无处隐藏。小说中海斯特对自己与齐灵沃尔斯的婚姻感到不满,她在她的丈夫齐灵沃尔斯身上没有感受到爱情的美好,所以当她遇到牧师丁梅斯代尔时,她觉得自己的激情得以释放。然而他们之间的结合却是背离社会道德的“通奸”之罪,是无法被世俗承认的。通奸罪在清教思想的社会中无疑是巨大的耻辱,但霍桑并没有对其进行批判,而是赞扬了她对旧的束缚的反抗。

作者对于清教思想是非常矛盾的,他一方面赞扬海斯特追求自由爱情的反叛精神,一方面也让海斯特的罪行无处隐藏。作者的这种矛盾性从珠儿这个人物形象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珠儿与海斯特如影随形,她的存在给海斯特带来心灵上的慰藉,支撑着她勇敢生存,同时也在提醒她与丁梅斯代尔因为罪恶带来的痛苦与折磨,从而促使他们自我救赎。

然而珠儿的存在一方面是在提醒着海斯特的罪行,更多的是让海斯特获得精神上的慰籍。小说中海斯特虽然打扮得简单朴素,但她却把她对于美的全部感受和认知在珠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把她装扮鲜艳美丽。尽管作为单身母亲抚养孩子的生活非常艰难,但海斯特对于珠儿的穿着打扮从不吝啬,当她还很小的时候,海斯特就用“鲜红色天鹅绒裁剪成束腰裙衫,并用金丝线在上面绣满各种新奇的花样”②打扮她。从这可以看出,带着罪恶出生的珠儿不是海斯特的耻辱,而是美的本质的体现,更是她犹如珍珠一般珍贵的宝贝。

珠儿体现了母亲对美的追求和对清教礼制的反叛,但作者对于珠儿形象的用意不止于此。在霍桑看来,珠儿本身就是红字的一种体现形式,是“活的红字”。她的存在活生生的揭露出海斯特的罪孽。珠儿对母亲胸前缝制的红字 A 体现出非同寻常的关注,当她还是婴儿时,总是用明亮的眼睛盯着母亲胸前的红字,并用小手去触摸。儿童时的珠儿更是用鲜花往母亲胸口投掷,珠儿在做这些行为时,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当海斯特摘下红字企图与丁梅斯代尔出逃时·珠儿用哭声来表示她的不满,直到母亲重新将红字带回去时,珠儿对于母亲的态度才重新转变。从珠儿对于母亲身上佩戴的红字的态度来看,珠儿只认识佩戴着红字的母亲,因为戴着红字的母亲是在正视自己的罪孽,从而也体现了珠儿存在的意义。珠儿时刻在提醒着母亲所犯下的罪行,是她罪孽活生生的证据。从这种角度来看珠儿就是活着的红字“A”。她的出生暴露了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通奸罪行,她渐渐的成长也让这些罪恶的参与者无处遁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救赎的化身

《圣经》③里说过,上帝像人间的商人一样费尽千辛万苦的探寻美丽纯洁的珍珠,并倾其所有买下它。由此可以看出珍珠的珍贵,而作者为一个带着罪恶出生的婴儿选择珠儿这个名字,一方面表现出了作者对这个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海斯特对珠儿深厚的爱意,和她对挚爱的理解。虽然珠儿给海斯特带来沉重代价,但是珠儿确实她生活在这个带给她耻辱及冷漠的世界的唯一的依靠,是她受尽侮辱仍旧努力生活的精神源泉。从某一方面来说,丁梅斯代尔给了海斯特自由真挚的爱情,而她的女儿珠儿却给了她新的生命。

珠儿是海斯特救赎的化身,她的美丽、纯洁以及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给海斯特黑暗的人生带来光亮,如果没有珠儿,也就没有这个勇敢为真爱,为自由拼搏的海斯特。从整部小说当时的宗教环境和阴暗压抑社会背景来看,美丽阳光的珠儿显得格格不入。这也体现出了作者塑造珠儿这一形象的用意,在珠儿身上体现了海斯特的反叛,是海斯特不顾世俗礼教勇敢追求真爱的结果。

海斯特的美丽和优雅全部体现在珠儿身上,她没有因为父母的罪恶而变得阴沉,相反她的身上永远带有源源不断的,旺盛的生命力。对于海斯特来说,珠儿是她唯一的朋友、伴侣,是支撑她活在世上的精神支柱。她给海斯特黑暗痛苦的人生带来希望,把她从撒旦的手中拯救出来,净化她被侵蚀的灵魂。如果没有珠儿,海斯特也许会与牧师一起远走他乡,逃避现实。也许会在罪行暴露时选择死亡。正是因为珠儿让海斯特选择正视罪恶,在小说中写到,海斯特想要去见黑衣人,他告诉海斯特只有遵从他的命令她就可以洗刷身上的罪恶。但是海斯特以照顾珠儿为由拒绝了诱惑,因为罪恶,海斯特没有陷入罪恶的圈套。珠儿的存在使海斯特无法逃避自己的罪恶,而且她与必须与珠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小说中清教企图将珠儿送到能够给她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基督教家庭,而海斯特为了索要珠儿的抚养权不惜向牧师请求帮助。事实证明海斯特与珠儿要紧紧连在一起的,珠儿是她的救赎,是她生存下来的依靠,是提醒她的罪孽无法隐藏的证明。一旦她和珠儿分开,海斯特就会陷入罪恶的圈套,走向堕落的深渊,并且无法自拔。

(三)挚爱的象征

作者赋予珠儿“pearl”这个名字与小溪的流水声“purl”同音异义,大自然因为有潺潺流水的小溪显得更加生动活泼,珠儿也如同小溪一样,给《红字》这部小说带来了光亮与生命力。珠儿的诞生就如同成天然珍珠的形成过程一样,沙子进入牡蛎的身体,牡蛎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不断的流出汁液,不断的重复这种过程,最终才能形成珍珠。牡蛎孕育珍珠的过程就如海斯特孕育珠儿一样,因为不被接受的爱情结下种子,这份感情给双方带来了痛苦与折磨,但在这种痛苦之中又隐含着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珠儿带着母亲的爱和反叛出生,她就如同牡蛎孕育珍珠一样,虽然痛苦但却美丽,作者对于这种象征手法的作用融会贯通。虽然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的结合是罪孽的,但在他们共同孕育下的珠儿却是美丽的、珍贵的,珠儿的存在就是海斯特追求真挚爱情的象征。

珠儿也体现了自由真挚的爱情。在小说中描写到海斯特觉得珠儿不属于这个世界,甚至不像她的孩子,因为珠儿就像森林里的神秘迷人的小精灵,总是会突然消失不见,所以她会害怕失去珠儿,总是很惊慌的冲向珠儿并且紧紧的抱住她。珠儿是她与牧师追求真挚爱情的结晶,抓住珠儿也就象征着抓住了她的爱情。在《红字》这部小说中,珠儿独树一帜,与小说背景及氛围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矛盾的存在,但正是这个神秘迷人的小精灵,象征着“活着的红字”,海斯特救赎的化身和对挚爱的追求,将文章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使文中人物的罪与恶,美与善都毫无保留的显现出来,同时也给全文灰暗悲剧的色彩增添了点点彩色的生机。

四、珠儿的作用

《红字》中作者对于珠儿的描写不多,对于珠儿是否是小说的主要角色这一个观点,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许多评论认为她只能算小说中的次要角色,然而在文中的许多重要场景的描写中都有珠儿的身影。珠儿的多重象征意义使得她在小说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象征作用以及对其他三位主要人物形象的反衬作用。她的存在让小说中的主要角色所犯下的罪孽都清晰的暴露在阳光下,让一切美丑,善恶都无法掩藏,所以她算是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与其他三位主要人物处于同等地位。

(一)珠儿的象征作用

象征的作用是将作品的主题表现得深刻有力, 而霍桑最擅长和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运用象征主义的极端方式,把道德寓意作为实现罪恶忏悔与保持秘密急切需要的最优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既可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同时又可以藏在象征之后而不露。”④珠儿这个人物形象就是霍桑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塑造的。她的多重象征意义不仅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红字”是整部小说表达的主题,珠儿象征着“活的红字”,她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海斯特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在提醒她与丁梅斯代尔的罪孽的同时又指引他们去净化被罪恶侵蚀的灵魂。珠儿不仅仅是海斯特罪恶的显现,更是丁梅斯代尔罪恶的象征,就如同他胸口上隐形的红字一样,刺激他去赎清罪恶,以此来获得灵魂的安定。

珠儿是财富与珠宝的象征,同时也是纯洁与美好的象征,带有天然的灵性和人性中的善意。她身上特有的纯真、敏锐、好奇反射出成人世界的善恶、虚伪、阴险,从而促使“善”的萌生。小说中对于珠儿的描写仅仅只写到了她的童年就止笔,但霍桑却为她安排了一个不同于其他三位主要人物的美好结局。她继承了齐灵沃尔斯留给她的一大笔财产长大成人,后来甚至是嫁给一位欧洲贵族,这对于带着罪恶出生的珠儿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从珠儿的结局来看,她身上蕴含的象征意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牢门出生的象征着罪恶的婴儿变成了美丽幸福的贵妇。她就如同海斯特胸前的红字一样,从开始的“通奸”转变成“有能力的”甚至是“天使”,珠儿也由一朵牢门出生的罪恶之花变成了幸福之花。从抽象意义上来看,珠儿是父母来自于罪恶之源,象征着来自父母激情热烈的罪恶之花,但从珠儿这个独立的个体上看,她美丽,优雅,神秘,象征着美好、纯洁和自由。她的存在体现了罪恶的无处遁形,她的纯洁美好体现了追求真正的爱情都是自由,美好的,而她的幸福结局则体现出了从恶到善,从丑到美的罪恶灵魂得以新生的动力。

(二)珠儿的反衬作用

珠儿形象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反衬小说中其他三位主要人物,对于海斯特而言,珠儿既是她罪孽的活生生的标志,也是她努力生活的希望源泉。珠儿的存在让海斯特不仅承受了世人的侮辱和驱逐,而且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珠儿是海斯特的罪恶无法隐藏的一面镜子,随时随地显现她的罪恶。正如小说中海斯特站在狱门前接受众人侮辱时,那些异样的眼光让海斯特本能地抱住孩子来遮住她胸口的红字,但是她马上领悟到“用一个耻辱标志来遮掩另一个耻辱标志只不过是一种徒劳。”⑤ 小说中的海斯特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心理成长历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珠儿的存在最为关键。最开始海斯特对于自己的情感和罪行,采用干脆果断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抗议。这是她反叛精神的外在体现,也是她内心自我保护的方式。事实上海斯特的这些行为的做法不够自信和理性,只是凭借反叛意识把红字金光闪闪的缝制在胸前,却本能的用珠儿来遮掩。,

“父不详”的珠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被世俗接纳,但海斯特还是义无反顾的生下她,忍辱负重的养育她,只因海斯特知道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是无法掩藏和逃避的,如果没有珠儿,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私通也许不会被公众发现。但是罪孽是存在的,她无法欺骗自己,逃避自己。相反,珠儿的存在给她面对罪孽的勇气,支撑她忍辱生存。她邪恶的行为使她成了撒旦一半的参与者,而且不断的受到撒旦的邪恶诱惑。正是由于珠儿,才使得海斯特以要照顾珠儿为由拒绝了诱惑。珠儿从撒旦手中拯救了海斯特,阻止了她走向罪恶的深渊。珠儿与海斯特紧密相连,是海斯特永远不能割舍的珍宝。正如海斯特自己所说,珠儿是她的苦难,是她的惩罚,也是她的一切和她的幸福。珠儿的身上寄托了她所有的感情和希望。

珠儿的生父丁梅斯代尔,是受人爱戴的牧师,却在珠儿的坦率和真诚的反衬下显得虚伪和自私。作为代表纯洁高尚,深受众人爱戴的牧师,因为一时的激情犯下了罪孽,并且没有勇气将自己的罪行公之于众。丁梅斯代尔是备受煎熬的。一方面,他犯下的罪孽是违背他所终身追求的宗教信仰,所以他深受精神和思想上的摧残。另一方面,他没有勇气与海斯特共同面对自己身上的罪恶,深受良心上的折磨。

小说中珠儿与牧师的正面接触深意为数不多,虽然短暂,但蕴含深意,他两次亲吻珠儿,珠儿的态度截然不同。第一次在总督府,海斯特为抚养珠儿向他寻求帮助,他为海斯特说情,珠儿从中感受到了牧师的善意,对他表示亲热。然而牧师却只是慌张的四处张望后才迅速的亲吻了她。第二次在森林,珠儿要求他们三人一起回镇上,他由于懦弱拒绝了珠儿,珠儿对此表示失望,于是他企图用亲吻来改变珠儿,但珠儿却快速的跑到小溪重复擦洗额头上的吻。珠儿对于牧师态度的变化,明显的体现了牧师的自私与虚伪。深夜在示众台上,珠儿问丁梅斯代尔明天白天可以一起站在这里的时候,他却被吓得颤抖不已,拒绝了珠儿的请求。单纯直率的珠儿把手从牧师的手里抽出来,指责他没胆量,不诚实。珠儿彻底揭开牧师的伪装,揭露了一个表面高尚圣洁,实则自私虚伪,不敢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牧师形象。

珠儿的诚实坦率反衬出了一个虚伪胆怯的牧师,他虽然在与海斯特的爱情中获得了愉悦和活力,但万人景仰的神圣的牧师职位对他更有吸引力。他只能以高尚的牧师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情人与父亲的角色只能封锁在森林之中。他宁愿忍受自己内心的矛盾,灵魂的折磨,也不愿意勇敢的同她们一起面对,这些自私虚伪的形象被珠儿的真诚坦率原原本本的暴露出来。

珠儿天真无邪的任性影射出齐灵沃尔斯随心所欲的邪恶。珠儿身上带有叛逆野性的特征,是公认的任性的野孩子,她自然天成的野性使她不受任何约束,不受清教主义的礼教限制,无论在什么场合,她都自己的情绪为主,依据自己的心情大笑大闹,从不压抑自己的天性。但是她不被清教戒规束缚的任性叛逆的性格却从来不会伤害其他人。她无拘无束的任性的行为只是她天真、纯粹的童心的表现。

而“红字的制造者”齐灵沃尔斯与珠儿截然不同,他是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犯下的通奸罪行的被背叛者,从这个方面来看他算是这部小说中的受害者,但是他为了报复,坠入恶魔的深渊,他暗地里窥视着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对他实行邪恶的精神折磨,摧残他的灵魂,丁梅斯代尔因精神崩溃死在示众台上的这一结局最大的原因就是齐灵沃尔斯对他的精神折磨。在霍桑看来,人类最重的罪恶就是对灵魂的摧残,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灵魂的神圣性,同时违背了上帝的法则,这比海斯特犯下的“通奸罪”更邪恶,比牧师的自私虚伪更加令人厌恶。作者借用珠儿天真无邪的任性反衬出齐灵沃尔斯的丑陋和邪恶,更加鲜明的体现了齐灵沃尔斯邪恶丑陋的人物形象。珠儿与齐灵沃尔斯同为海斯特追求爱情而犯下罪孽的受害者,他们之间的结局却迥然不同,一个是幸福的结局,一个却是坠入地狱。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自身存在的善恶与美丑,珠儿虽然带着父母的罪孽出生,因而被摒弃于世俗之外,但她的美丽与善良却使她慢慢的不被世俗冷落,甚至还收获了幸福的结局,而齐灵沃尔斯却把善良丢掉,不计后果的报复使他最终坠入地狱。

五、结语

《红字》中的珠儿是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那不被世俗接纳的爱情结晶。她有着纯真、叛逆的性格,像珍珠般纯洁、天使般善良,她时刻提醒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曾犯下的“罪行”,督促他们道德自新,灵魂净化。珠儿形象已经超越了一个纯粹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对对清教社会具有现实性和深刻性的批判意义,对于小说中的其他三位主要人物具有反衬和救赎意义。霍桑笔下的珠儿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象征,一曲赞美自然人性的颂歌,一面高扬自由爱情的旗帜,一种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珠儿如同照亮成人世界善与恶、美与丑的一面镜子,击退邪恶,带来圣洁美好。她是《红字》这部小说中一株美丽鲜艳,永远不会凋谢的花朵。

参 考 文 献

[1] [美]纳撒尼尔·霍桑.红字[M].侍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陈素英.浅谈《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福建外语,1997,(4):84-85.

[3]高淑兰.《红字》人物形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 (4):63-64.

[4]贾妍,王莉娟.试论《红字》中主要人物姓名的象征意义[ 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1):102.

[5]王丽丽,王向辉.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76-77.

[6]田俊武.霍桑《红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9(1):74-75.

[7]杨首一.霍桑小说《红字》的象征意义及人物的矛盾性[J].理论观察,200(6):66-68.

[8] 史小妹, 姬晓媛.试论《红字》中奇林沃思和珠儿的形象起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77-79.

致 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最重要的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叶蔚春老师。叶老师从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论文的完成,都非常认真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叶蔚春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在此我对我的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浅析《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浅析《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VIP月卡¥免费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3日 已付费?登录 或 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85018.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