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涂色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班幼儿涂色作品 《小班幼儿涂色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幼儿涂色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23-10-27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班幼儿涂色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人:曹颖

研究起始时间:2018.3——2018.12

一、课题名称:《小班幼儿涂色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小班幼儿

三、指导思想:

美术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一也应游戏优化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老师已经认可到了它的可行性,但是如何将这一思想真正运用到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去呢?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由此可见,画画是幼儿与生具有的技能。画画,是小年龄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特殊语言。年龄越小,孩子越敢表达。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区域情境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事实上,大班的幼儿不管上什么课兴趣都很高,尤其是美术课,幼儿一画就收不住尾。而在小班,却发现孩子们不爱画画,甚至有的孩子一参与绘画活动就哭。为此,我作了调查分析,发现一来小班幼儿刚入园,对涂色的方法还不了解,二来我们对小班绘画方法的教学策略有待改进。对美术教学的教学策略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美术教育目的认识不清,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

(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3)形式单一化。有部分教师在执教小班的美术活动是,常常只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情景,而缺少生活情景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情景,单一游戏情景创设不能很好有效地整合学习的目标。

(4)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于是我确定了《幼儿园小班涂色方法的教学研究》课题。

我提出幼儿园小班涂色方法的教学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小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丰富小班涂色方法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探索小班幼儿涂色方法的有效指导策略。同时又为幼儿提供了宽松,平等的评价机制,激励幼儿“敢画”。让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四、采取措施

(一)创设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情境,再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敢”动

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创设让孩子身临起境、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倍感亲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新《纲要》中也明确的提出课程的生活化,充分地表明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孩子们对选材的内容理解越深刻,经验积累的越丰富,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

(二)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在“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使幼儿“善”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越小的幼儿越是如此,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游戏,孩子对美术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这属于心理学上的“儿童泛灵论”。只有当孩子愉快的或宣泄的在画纸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游戏的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我们必须要顺应孩子的这一需求,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案例:小班美术活动《变色龙》

小班的美术活动《变色龙》其实是我们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涂色的活动。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如何将涂色活动融于游戏情境之中,让孩子在玩中自然习得涂色的正确的方法,积累涂色的经验、取消涂色给幼儿带来的枯燥和单调的乏味,使我们在设计活动前一支西靠的问题。将涂色活动融于躲猫猫的游戏中,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围绕着和变色龙躲猫猫的游戏情景,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场景颜色来为变色龙涂色,这不单对幼儿来说是种很新鲜的尝试,对于我们老师而言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幼儿在选择、对应、涂色再对应的游戏活动中,积累涂色经验,更感受着游戏的快乐。在设计活动时,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的“躲猫猫”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涂色的练习。美术活动《变色龙》共有四个环节。其中,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以游戏《躲猫猫》的方式展开,老师试想让幼儿游戏的场景中的互动中,寻找变色龙,对变色龙产生兴趣。这个游戏,孩子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和自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游戏的需求,躲猫猫时出示的各种颜色的变色龙时,让小班幼儿对变色龙各种好看的颜色产生了兴趣。将幼儿生活知觉经验中增经已有的对颜色的认识,通过游戏来表达,融合着形与情,充盈着生命的活力。第二个游戏开始前,老师首先让幼儿进行了讨论,变色龙身上的颜色为什么一会儿变绿色,一会儿变红色,从而让幼儿发现变色龙的颜色会随着场景颜色的变化而变化,颜色变化的越多,参见躲猫猫的活动次数也会越多。也许就是在这种游戏情节的感染下,我们的孩子们在与游戏的互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本次的涂色活动。

从本次活动来看,幼儿基本能达成活动目标。大多幼儿在涂色过程中也能在老师的提示或激发下饶有兴趣地反复着“变色龙,变变变”的朗朗上口的指导语。而选择与场景相同的活动场景的设计,从我们的观察角度来看,非常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三)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勤”动

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没有目的性,不能持续保持作画的积极状态。这时,教师如果采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形象具体的语言,将本质抽象的创造意图,演绎成幼儿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使之产生创造动机,那么,活动就能持续,达到意想不到的完美境界。运用趣味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涂色方法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六、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8.3——2018.4)

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

2.撰写课题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8.4——2018.11)

1.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

2.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

3.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8.11——2018.12)

1.撰写课题研究总结。

2.整理课题得奖论文;汇总课题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汇总优秀课件、学件和电子教材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