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第一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第一节思维导图 第一章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第一节

第一章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第一节

2024-07-09 2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节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介绍

关键词:◆课程性质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价值   ◆课程管理

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基础地理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在地理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地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本身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回顾和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进程,对于揭示其发展规律,前瞻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走向,明确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科学地位,更好地推进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深入发展,在指导和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卡片1-1】

学科教学论要研究分析一门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把它组织成一门学科,是一次理论上的飞跃。

摘自:顾明远.学科现代教学理论书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对象问题是一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一般问题。一门学科如果没有恰当的理论框架和不解决自己的一般问题,那么它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往往被迫回到这个一般问题上。”[1] 讨论和确定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提。“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2]。“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3]。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可见,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4]。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特定的研究对象,有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特殊矛盾性。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基础地理教育“教什么”及“为什么教” ,“怎样教”和 “如何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矛盾,也推动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

概括而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研究组成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地理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地理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认识组成因素及其主要功能对于理解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表1-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发展、地理课程改革

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分析与运用

学生

现代地理学习理论

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的教学素养、专业化发展等

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的系统规划

地理教学实施

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技能与方法

地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

地理教学环境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

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地理课程主要探索 “教什么”及“为什么教”等问题。其基本形式主要有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音像教材、地图册)等。因此,地理课程是最有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而进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没有地理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所以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随堂讨论】

地理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学 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地理教学也就没有意义,没有学生也就不存在地理教学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根本要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面对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学习资源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引领学生去认识地理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导”。教师对地理教育目标的贯彻是通过“教”的过程才得以进行,并以学生学习质量为其评价标准。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是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是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要素。由于学生具有极大的能动性,教师的“教”应根据学生要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通过地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地理教师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不可替代的因素,而且还要依靠教师来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这个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思想和地理专业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教师不仅是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中介,而且是教学和社会联系的中介。教师教是为学生服务的,但又起主导作用。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等,并且对它的结果和质量负责”(5)。

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教学设施条件和教师所具有的素养。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活跃性很强的因素。地理教学的实践表明,地理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创造符合地理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推动地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地理教学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载体。没有媒体教学信息就不能传播,也就不能形成地理教学活动,所以媒体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要素。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进入地理课堂,大大增强了地理教学过程的情景性、生动性、互动性和生成性,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发展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如何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需要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地理教学评价 有教学就有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教师推进教学进程的主要依据是就是教学评价。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重选拔、重甄别,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倡导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运用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积极的教学评价方法手段,改革地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这种空间条件既有有形的教学物质环境,包括校园的内外是否美化,教学设备和布置是否齐全、合理与整洁,以及实验室、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等。又有无形的人文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课堂上的学习气氛等。所有这些环境条件既然是地理教学活动必须依靠的,因此它就必然是构成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要素。优化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地理活动室等,能为地理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提供便利。不利的环境场所如拥挤、嘈杂的教学空间,必然影响师生的教学心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负面作用。

地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因素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又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更重要是促进能力与个性发展的过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能进行观念的转化,能力的形成。地理教师只有注意协调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发挥地理教学过程因素的整体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要分析组成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揭示地理教学的本质,揭示地理教学的规律,形成地理教学理论体系,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随堂讨论】

1.地理教学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设计绘制组成地理教学要素相互关系图。

   2.根据“关系图”,讨论说明组成地理教学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3.简要说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学习卡片1-2】

地理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 教师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资源,所以——同时,也由于地理学的复杂性, 受过大学教育并且受到地理学专业教育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摘自: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著,冯以浤译.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4).

(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系统,是研究地理课程和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规律,是研究地理教育现象的,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领域。因此,在学科门类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隶属于教育科学,从纵向关系上看,是教育科学学科体系中教育学的下位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从横向关系上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生物教学论……等并列于分科教学论领域。

科学研究的历史表明,学科的性质也取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要从理论上研究地理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形成地理教学理论,具有理论学科性质的特点。如地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论、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理论、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理论,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等;另一方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又特别重视研究地理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如系统科学原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等。因此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6)。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方向),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上位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实践。隶属于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下位学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上位学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一方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要从理论上研究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地理教学理论,具有理论学科性质的特点。另一方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又特别重视研究地理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内容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对于培养优秀中学地理教师、指导地理教师职后学习和地理教育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引,《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为参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帮助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掌握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培养优秀中学地理教师和未来地理教育家必备的地理教学素养与能力为总目标。以《地理教学论》(白文新主编)、《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主编)为基础教材,并加以改编和扩充,共10单元,由课程篇、教材篇、教学篇和教师篇4个模块组成。

课程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中学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必备的背景性知识和统领性观念,包括绪论、中学地理课程发展、地理课程改革等;教材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中学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必备的本体性知识,包括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等;教学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中学地理教学必备的教学策略的知识和效果反馈的知识,包括地理教学设计、地理说课、地理学习动力激发、地理教学实施技能等;教师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中学地理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包括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地理教育实践教学等。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使《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既具有理论系统性,又具有实践指导性,既可让地理本科生深入研究和解读本课程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也可对中学地理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 教的怎样”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索和实践。

 

三、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1.掌握地理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教师论等基本理论;

2.学会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地理教学媒体的操作、地理教学过程的实施等基本技能;

3.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课堂模拟教学;

4.初步学会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树立崇尚的教师职业理想,具备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四、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管理

(一)课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

1.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有机结合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现实课堂以导师大面积讲授为主,学生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相辅,学习方式有讲授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地理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模拟教学、地理教育见习实习等。网络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为主,学生学习活动包括“网上自学—在线交流—专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环节;与之相对应,教师活动系列则由“提供学习资源—学情调研—在线答疑—活动协调—学习评价”等环节组成,导师或助教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多向互动,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全过程参与。

2.全过程参与式学习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注重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式学习。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循序渐进地创建了一个由“教学情境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资源准备”、“大班课堂教学”、“网络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相互承递的完整教学过程,每个典型环节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优化。

3.突出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以培养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卓越地理教师为主,同时又兼顾为部分本科生攻读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作理论奠基。这两方面均需要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因此,本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与安排几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课题既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二)课程考评方式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共4学分,每周4学时,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课54学时,实践课18学时。课程考评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现实课堂中,除了通过点名等方式监控学生的学习外,教师更主要地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写作、网上讨论、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对于那些上课能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表现优秀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与表扬,并做出记录,作为期末成绩考评的权重之一。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课程讨论”、“网络作业”等活动的检查与批阅,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即时评价,并作出公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与不足,知道自己学习进步情况在班级中的位次,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与进步矫正方向、端正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 教学论研究二十年[М].人民出版社,2001:23.

2.教育大辞典[М].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89.

3.教育大辞典[М].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744.

4.毛泽东选集第1卷[М].人民出版社,1965:309.

5.王策三. 教学认识论[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6.陈 澄.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М].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