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猜数游戏》创作心得及专家评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学英语微课制作创作思路简述 小学数学微课《猜数游戏》创作心得及专家评析

小学数学微课《猜数游戏》创作心得及专家评析

2024-07-09 0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如在“淘气也在和老师玩这个游戏,我们来看看吧。。。。”这里的第二幕中,“淘气”的形象、以及老师的形象,都是是万彩动画大师内置里的人物。

在配音方面,由于只有笔者一个人录制,因此老师的配音是笔者自己配的,而淘气的配音则是由机器自动合成出来的,带有较浓重的“机器味”。

4) 问题与困惑

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方面,当初这个微课制作的目标是还原真实课堂生成的全部过程。把一个课堂环节扩展为完整的课堂实“实录”,作品完成后,笔者自己也感觉别扭,但找不到原因。

在技术实现方面,PPT处理的还有点生硬,视觉表现力不够;几部分动画之间的衔接还不够流畅,有明显瑕疵。

二、专家点评(王珏)

该微课有两大优点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

其一是该微课在总体设计方面采用了故事化、游戏化的设计方法,将本来比较枯燥的知识,包在一个有悬念感、有趣味性的故事和游戏之中,更容易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在问题提出、复习旧知、讲解新知、知识应用等这些教学环节方面,该微课的教学设计也是比较合理的。

其二是该微课为了营造更强的情境感、提高视觉化水平,采用了万彩动画大师来制作学生讲解以及师生互动的动态形象。人物形象对于故事的开展、场景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用动态的人物形象相比纯静态的人物图片,显然场景要更加真实、有注意力。

不过,该微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提高之处。

1)对微课作用的定位偏差

首先,根据对微课的观摩、并结合作者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微课作用的定位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作者制作这一微课的意图是“还原课堂”,这显然偏离了微课作为一种“以学为中心”的资源的定位。

也许作者是希望通过还原课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当时课堂发生的事情,进而帮助学生的学习。但即使如此,也无需纠结于当时课堂发生了什么,而应直指“知识学习”这一本质,作出更直接、更有帮助的设计。

由于这一定位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产生了不严谨的情况。比如,在下图中,按照解题规范,应在第二步(“2x+20=80”后面一步),在等式两边同时写上“-20”,然后才得出“2x=60”。

而由于此时微课中呈现的是课堂中第一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因而出现了这种不规范的情况。而且在微课中,老师也并没有指出这一问题(老师后来的讲解中是完全符合规范的)。这可能会给观看者带来一个误导:这样的书写步骤也是可以的,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作者对微课作用的定位偏差,也导致了微课中经常会出现: “同学们讲一想、分组讨论”、“评一次课堂明星”之类的语言。这非常不利于学习使用微课进行学习,与作者所认为的“微课有利于构建情境”的观点也背道而驰。——或者说,这些语言的目的是为现场的学生营造情境、而不是为自学者营造情境!

2)PPT呈现方式不适合逻辑推理

由于PPT可以减少板书时间、高效呈现信息、甚至可以营造良好的情境感,因此深受老师们的喜爱。

但对于逻辑和推理的过程来说,其核心过程是要清晰地展示如何从上一步、过渡到下一步的,因此需要配合老师的语音讲解,在上一步指指点点、在下一步写写画画。这一过程是学生根据讲解的线索来理解内在逻辑所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该PPT中,作者把全部解题步骤一次性全面呈现出来,然后照着屏幕上的步骤念出来,这很难调动学习者对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能看懂的学生本来就会,不会的学生很可能仍然跟不上)。

所以,MIT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出的结论“对于逻辑推演类知识来说,可汗式的写写画画要比PPT更能吸引学习者参与”,还是有其深刻的心理学原理的。

如果一定要使用PPT的话,也需要尽量模仿手写的效果:一句一句出,一字一字出(或鼠标指示),并明显指示出上下步之间的关联在哪里。

3)配音与语速

声音,是情境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注意到老师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配音,这是很好的策略。

不过,在该微课中,“淘气”采用的是机器合成语言的方式进行配音。由于机器合成语言在技术上还不成熟,显得比较生硬,听起来明显有别于人的正常声音,声音中更是缺乏“情感”信息,因此严重影响了微课的整体情境感,一般不建议使用机器合成语音的方法。(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可以使用“配音阁”网站试一下,详见《需要找人帮忙配音?就找它!——一个专业级的配音网站》)

此外,在讲解的节奏感方面,老师讲解的部分还比较好,讲得较慢,也经常有停顿,可以给学生留下一点反应、思考的时间。但机器合成的语言则语速过快,且几乎没有停顿,观看者思考的时间严重不足,这也是影响微课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实,完全可以考虑请学生来参与配音。不少老师在制作微课时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事实证明:学生非常愿意参与微课的录音之中(比如下面两个微课):

4)微课使用场景

微课作为一种典型的面向“学”的资源,其最大的效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按需观看。

在课堂中由老师来播放微课,当然也能发挥微课“情境感强”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过,此时微课仍然是用于“教”的资源。“教”的效果再好,也不能替代“学”,因此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有限的。

由于新知识对于学习者是陌生的、复杂的、甚至是抽象的,因此学习者要吸收知识、充分理解知识,很难是一两次课堂讲解就能实现的。他们需要经常观摩老师的讲解,以便建立起自己对知识更深入的认知。因此,无论是课前学习、还是课后复习,只有把学习的时机交给学习者,微课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