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Steam上好玩的大战场游戏推荐一下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射击类网游推荐 有没有Steam上好玩的大战场游戏推荐一下啊?

有没有Steam上好玩的大战场游戏推荐一下啊?

2024-02-05 0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战背景战术拟真射击Beyond the Wire

“The War to End All Wars”

BTW于去年十月在steam悄然上架。作为世外的战术小队(Squad) 和战争附言(Post Scriptum) 的精神续作,本作将视角转向了“the war to end all wars"——第一次世界大战。笔者早在该游戏公布steam商店界面时就以及关注了,在发售后100+小时的游玩时间里,也经历了BTW的四次大更新和各种小更新。现在正是时候来分享一下我对BTW的看法和游玩经历。

游戏名:越过壕沟(Beyond the Wire)出版商:Offworld价格:国区原价103元,20日其65折优惠游玩方式:多人联机,团队合作为主,需要开麦,最好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服务器:亚服几乎没有,欧服和美服有玩家,需要加速器类型:战术拟真射击状态:仍处于A测阶段Steam评价:多半好评(mostly positive: 79%)体量:目前约40GBSteam配置要求: (最低配置:4核处理器,8G内存,GTX970);(推荐配置:6核处理器,16G内存,GTX1060)语言状态:支持简中界面

“地狱在海的另一边”

不同于“战地1”中人手一把自动/半自动武器的魔幻一战,BTW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的一战战场氛围。一战背景的FPS在市场上并不多见,除了娱乐向的“战地1”以外,另有不温不火的“凡尔登”和“坦能堡”两作。BTW的游戏环境包含了一战的典型要素:铁丝网,重机枪,刺刀冲锋,炮击,化学武器等。当玩家跃出战壕向敌方阵地冲锋时,枪声,炮声,冲锋哨的音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真实战场。BTW的数张地图横跨比利时和法国,包含了著名的两次马恩河战役,伊普尔斯会战,索姆河会战,阿尔贡森林战役,和皇帝会战。地图中包括了战壕,碉堡,无人区等一战元素。这些内容均已较真实的面貌展现在玩家眼前。对于熟悉一战历史的玩家来说,这些细节设置给游戏增添了不少乐趣。而不熟悉一战的玩家也能较快地上手这款游戏,笔者在后文中会有详细解释。尽管BTW目前的地图和武器选择还比较少,不过游戏仍处于A测阶段,后续的更新即将带来更多的地图和阵营。

拟真与游戏性的结合

BTW与前作“战术小队”和“战争附言”有一点最明显的区别:其游戏节奏非常快。玩家复活后,最多只需几十秒就能到达前线。较小且线性的地图也提供了更多的作战机会。如果你是拟真射击游戏的新玩家,也不必忍受“跑路十分钟,对枪三秒钟”(战术小队),或者“一钻林子什么都看不见”(战争附言)。从游戏玩法上来说,BTW更近似于“红色管弦乐队2" 和 "战术小队" UI的结合。本作目前有两种游戏模式:前线模式和突击模式。在前线模式中,玩家需要抢占区域内的一系列战略据点,获得足够分数后攻击下一区域,而失利方则需要撤退。在突击模式中,玩家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需要进攻区域内的一至三个据点,全部夺取后继续向下一区域推进;而防守方只能被动防守,不能夺回已经失去的据点。该模式中的玩家活动区域更加集中,因此火力密集,进攻方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类似于“红馆2”的节奏,BTW中玩家“杀的快死的快”。作为战术拟真射击游戏,本作仍保留了拟真游戏的许多要素:一枪致死,巨大后座,晃动的准星,极简UI, 友军伤害等。玩家需要小心地在掩体间快速移动,适时停下观察四周,并在交火时时刻寻找掩体。对于拟真游戏的老玩家来说,这些因素都不陌生。不过刚上手的新玩家可能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因此,本作中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拟真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交流部分在本作中同样适用。笔者推荐玩家开麦,与队友积极沟通。由于BTW的背景是一战,对局中的自动武器数量极少。每个班只有一台轻机枪,而对局双方各有一个重机枪组。自动武器的威力也远高于娱乐性FPS:一整个班被一台重机枪压制是家常便饭。类似“红馆2”和“红馆越南”,本作的玩家也能选择不同兵种。包括无数量限制的步枪兵,和有数量限制的突击兵,机枪手,掷弹兵等。小队长能使用望远镜标记火力支援坐标,而指挥官可以呼叫炮击,烟幕,和毒气(氯气)三种支援。玩家在毒气中需要带上防毒面具,炮击和手榴弹则能造成断肢效果,爆炸后的战壕往往是一地的腿和手臂。

对比前作“战术小队”和“战争附言”,本作有几处明显的玩法区别。笔者刚上手BTW时,第一感受就是游戏的耐力条设计上的不同。在“战争附言中”,即使耐力耗尽,瞄准时也能保证准星不会大幅晃动。BTW的瞄准则更贴近真实:当耐力条即将耗尽时,屏息瞄准会出现大幅晃动;跑步后突然停下时,玩家也无法准确地瞄准目标。开火会造成压制效果,具体体现在玩家视野出现模糊。而炮弹飞过头顶会让玩家视角大幅晃动。这些设计使玩家不得不在战斗中更多关注耐力条,利用掩体作战,并谨慎地使用屏息瞄准。尽管增加了真实性,但笔者也有过无法命中近在咫尺的敌人的糟糕经历。

BTW有别于前作的另一点则是取消了兵力限制。在“战术小队”和“战争附言”中,兵力耗尽的一方会被自动判负。笔者认为这一改进非常关键。一来由于一战背景下较大的伤亡率,无兵力限制使得对局的有效时间延长;二来鼓励玩家积极进攻/防守,而不是躲在远处打黑枪。尤其在突击模式中,进攻方通常需要付出巨大伤亡才能突破重机枪和野战炮把守的敌军阵地。

此外,BTW还提供了独特的近战系统。本作中的近战武器大致能分为两类:一是挥砍型的武器,例如小刀,战壕锤,工兵铲,海军弯刀,这类武器装备在副武器栏;另一类是刺刀,可以装备在步枪上/或卸下。由于游戏中自动武器的稀少和栓动步枪较慢的射速,近战武器使用的频率很高(笔者每局基本上都能捅死/砍死两三个)。挥砍型武器在使用时有一个大后摇,可以被格挡,但有效范围较大。刺刀无法被格挡,且使用方便,不过前提是要刺得准。本作中有着独特的格挡系统,近战武器可被用来格挡敌人的挥砍。不过在紧张的战斗中,玩家通常很难有效使用格挡。笔者在100小时的游戏体验中也仅仅碰到过一次有效的格挡。

上手容易精通难

由于本作中的瞄准难度较大,因此打不中敌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笔者说BTW上手容易,主要是因为:本作的核心玩法并不是击杀敌人。类似于“战术小队”和“战争附言”,BTW的核心玩法是占点。加上取消了兵力限制,更加弱化了击杀敌人的反馈。即使不擅长瞄准射击的玩家也能加入工兵小组,为友军搭设掩体和障碍物;或是作为指挥官的通讯兵,协助呼叫炮击支援。作为一款拟真游戏,玩家的枪法也被置于次要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对战局的理解能力。处于好的位置能让玩家轻松击杀十几人。反之,没有策略地乱跑只会把你一次次送回复活点。

本作并没有详细的新手引导机制。尽管有训练场供玩家熟悉不同枪械,打靶子和在线回合中对抗其他玩家还是两码事。好在BTW的玩家群体都比较友好。笔者在美服和欧服的100小时游戏时间中,时常碰到小队内战友帮助新玩家的情况。如果读者朋友们在游戏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开麦询问队友,或是在公屏中打字,基本上都能获得积极回应。笔者认为,BTW的上手时间应短于10小时,远远小于前作的新手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战场环境,BTW中的武器威力接近真实。被冷枪打死/炮弹炸死/刺刀捅死等情况屡见不鲜。对不熟悉拟真射击的新手玩家来说可能会有较强的挫败感。笔者推荐玩家放平心态,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尽管本作是严肃的拟真射击,笔者也在美服和欧服中见过不少幽默的玩家。有用厚重英音高喊“Get on the top lads, for King and country!”的小队长,也有准备阶段说了一堆德语的“德军士兵”,或是在战壕里开麦播放军乐的玩家。BTW的整体游戏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

笔者在之前提到了BTW的“精通难”。玩家在尝试除步枪兵之外的兵种时,学习成本会相对高一些。本作中的突击兵装备半自动手枪(德军)/自动装填步枪或左轮枪(法军)/霰弹枪或半自动手枪(美军)/左轮枪或栓动步枪(英军)。突击兵需要快速通过无人区,用烟雾手榴弹掩护友军进攻。并尽量靠近敌军,以发挥手枪的最大优势。医疗兵需要活跃在最前线,为受伤战友包扎绷带,并复活死亡的友军。轻机枪手作为班组中唯一的自动火力,则需要寻找优势位置,为友军提供火力掩护。被玩家戏称为“mini arty" (小榴弹炮) 的掷弹兵,则装备了步枪上的榴弹发射器,担负摧毁敌军火力点的重要任务。笔者至今仍无法把榴弹准确打入碉堡射击孔,不过基本上可以做到远距离精确命中敌军火炮等大型火力点。班组中的小队长需要为友军放置小队复活点(rally point),并为指挥官提供火力支援坐标。除了步兵班组以外,游戏中还有不同的特殊班组:重机枪组由两人组成,需要合作搭设机枪阵地。一人负责开火,另一人用望远镜查找目标。野战炮组的分工也是类似的。而工兵组则需要为友军搭设掩体和铁丝网等障碍物。指挥官需要协调各步兵班的进攻,并呼叫火力支援。

作为一款拟真射击游戏,本作在对局结束的结算界面前,并没有击杀数量的显示,以此让玩家更好地专注于团队合作的攻防战中。与前作类似,BTW目前还没有等级系统。不过开发者在最新公布的线路图(roadmap) 中提到了未来可能加入等级系统。

写实色调下的一战

与“战地5”中的鲜艳色调不同。BTW整体的美术风格较为灰暗。从泥泞的战壕到布满铁丝网和烧焦树木的无人区,本作无不在体现堑壕战的残酷。爆炸后升起的烟雾较为真实,而在烟幕和毒气中,玩家的视野也会受到极大限制。在高画质和最高画质下,游戏的细节与整体观感相当优秀。而中画质与低画质则略逊一筹。不同阵营的设计辨识度非常明显:法军鲜艳的蓝色军装;德军的灰色军装和M1916钢盔;以及英国远征军和美国远征军的土黄色军装。而美军第369步兵团的黑人士兵则着英军的土黄色军装和法军的蓝色钢盔,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场景。

真实战场音效

与前作“战术小队”和“战争附言”类似,本作的对局过程中没有背景音乐,而游戏的原声OST仅在主界面播放。原生配乐仍由“战术小队”的配乐师,Scott Tobin创作。15首配乐中,既有密集紧张的鼓点,也有舒缓的提琴独奏。而“Light After Darkness"中的渐进旋律与电影 “1917”中主角穿越燃烧小镇的配乐颇有几分相似。

BTW作为一款拟真射击游戏,除爆头有清脆的“叮”声外,无命中反馈和任何打击音效。玩家仅能凭肉眼判断是否命中目标。因此,本作无任何娱乐向FPS中的“打击感”,BTW更侧重于反映武器的音效。本作的枪声较为写实,但有经验的玩家仍能从部分武器的射速和音效上分辨敌我:刘易斯轻机枪沉闷密集的开火声,绍沙轻机枪缓慢有节奏的枪声,重机枪清脆响亮的枪声,以及M1897霰弹枪的爆裂声等等。

开发组后续更新

对于BTW的老玩家来说,笔者还要带来一个好消息:开发BTW的Redstone工作室最近更新了游戏的未来开发线路图。包含新阵营,新地图,武器,以及其他更新。

从这张线路图中可以看出:BTW在今年春季已经更新了第二章,并带来英国远征军阵营。本作在今年夏天还将更新加拿大远征军阵营,新地图(包括著名的“维米山脊”)和武器,可能的等级系统,以及基于真实性的可解锁装饰品。在未来的更新中,开发组还将带来澳新军团阵营,坦克,火焰喷射器,以及多人战役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优化调整,服务器优化,音效调整,和玩家互动。

游戏优化

BTW的优化是本作的一大缺点。笔者使用9代i7,双通道16G内存,SSD,1660Ti笔记本,在高画质下帧数在35-70之间浮动。激烈交火时会有偶尔掉帧。尽管降低画质能略微提高帧数,但会导致游戏细节明显缺失。好在开发组在几次更新中都在逐步调整游戏优化,我们也可以期待游戏在未来正式发售时,优化会接近于“战争附言”的水准。

总结:

Beyond the wire (越过壕沟)

优点:独特的一战氛围拟真与快节奏的平衡拟真战场,枪械细节,真实作战体验写实音效高画质下的优秀画面友好的玩家群体后续内容更新为期4天的免费周

缺点:A测阶段玩家数量极少服务器很少略显生硬的交互优化不足

评分:8/10分,瑕不掩瑜的佳作

欢迎关注公众号:回声游戏营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