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 科普图文 补上一堂传染病的入门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艾滋病易感的唯一动物是什么 中华医学会 科普图文 补上一堂传染病的入门课

中华医学会 科普图文 补上一堂传染病的入门课

2024-07-15 0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冠疫情让很多关于传染病的专业名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例如上面问题中提到的病原体。但人们对于传染病(不限于新冠肺炎)基本情况的了解也许还尚不充分。

下面就来为大家补上一堂讲解传染病的入门课,相信这对于大家日后理解防疫政策和加强自身的传染病预防都有很大帮助。

病原体和传染源傻傻分不清?

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一般包括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而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所以人只有可能成为传染源,不可能成为病原体。开头的小测试你答对了吗?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是什么关系?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通过不同方式引起人体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大范围传播流行的疾病。

 

简单来说,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关键就是传染病可通过某种方式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传染。感染性疾病比传染病包括的范围更广,涉及的病种更多,但是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并流行。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具体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大多数传染病中,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一般自潜伏期至恢复期,患者均具有传染性,不同的时期其传染强度可有不同,多数疾病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大。

隐性感染者携带病原体,具有传染性,但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只有通过病原学检查才能发现。

隐性感染者可能面临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不仅感染的病原体被人体清除了,人体还获得了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第二种不幸的情况是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人体内,使人成为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长期携带并排出病原体,人体的免疫力与病原体处于一个“旗鼓相当”“互不侵犯”的状态。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健康人体内,这种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或体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同一种传染病可有多种传播途径。

 

3、易感者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即该类人群容易感染某种传染病。如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就属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易感者;而因为所有人缺乏对艾滋病的特异性免疫,故所有人群均为艾滋病的易感者。

当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疫苗接种就是通过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减少易感性,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的。

作者:陈典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审核:张洁利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副主任护师

   张   昕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