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技巧】家庭访视的“三大纪律”“五项注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家庭访视的时间一般在多少分钟以内 【实务技巧】家庭访视的“三大纪律”“五项注意”

【实务技巧】家庭访视的“三大纪律”“五项注意”

2024-03-01 0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实务技巧】家庭访视的“三大纪律”“五项注意”

在做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者家庭访视的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做法是禁忌的,还有一些做法要倍加小心,本文将其总结归纳为“三大纪律”和“五项注意”,以供实务者借鉴。

三大纪律:不记录、不争执、不收礼品

不当面做记录。做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对于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者(以下简称“康复者”)的入户访视,特别是首次访视,一般不当面做记录。康复者及其家属都比较敏感,看到访视人员手里拿着本子做记录,会不断提醒自己说话小心一点。康复者及家属的过度拘谨,会使得面谈氛围很严肃,甚至导致无法了解康复者及家属的真实想法。同时,记录也会分散访视人员部分注意力,由于不能及时观察到康复者及家属的表情变化,可能会给社会工作者现场判断带来误导。

不与患者及其家属争执。康复者在接受家访过程中,经常出现抱怨,情绪容易激惹,特别是偏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躁狂发作的患者较为常见。社会工作者只需要认真倾听,不时给予点头回应即可,不需要做一些澄清和解释,更不能与其辩论较真,避免出现不可控的场面。应对高情绪表达的家属,社会工作者需耐心倾听,表达同理心,认同家属的不容易,因为康复者能够持续康复和稳定,家属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不收受康复者及家属赠予的礼物。社区精神康复外展服务首先需要与康复者及家属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熟人关系,熟人关系的建立也容易掺杂人情。大部分家属会觉得接受了服务,获得政策上的支持,是因为得到专业团队人员的“礼待”,自己应该感恩图报。遇到这种情形,社会工作者需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提供服务是应尽的工作职责。一般情况下,家属都能理解。

五项注意:保障安全、平衡机会、适度提问、回应热情、洞察异常

加强安全意识。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进入康复者的家里进行访视,要选择一个离门口比较近的位置坐下,特别是第一次家庭访视,尽量不要进入康复者的房间。而且在访视的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康复者情绪的变化,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及时从门口离开现场。

平衡表达机会。家庭访视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康复者与家属两者之间的需求,最好能让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表明社会工作者是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位置来看待康复者和家属的需求,不偏向任何一方。这样做也是希望能够推动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

提问题适可而止。刚接触康复者时,要注意细节的观察。如果康复者对于所提问题不愿回答,切记不要追问,以防患者产生被拷问的感觉,无意之间增加他的抵触情绪。首次面访最重要的是学会走进康复者和家属的生活场景,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与康复者和家属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康复者及家属才有可能将一些深藏内心的话告知工作人员。当然,这需要时间的累积,不能操之过急。

回应热情招待。家庭随访时,有些家属比较好客,热情接待,一般会给社会工作者斟茶倒水,同时也会细致观察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热情表现的回应和接纳程度。遇到此种情况,建议大家不时端起茶杯,即使真不想喝,也需要抿一下以示回应。如果是一次性茶杯,离开时也可以带走,这样既不失礼貌,又照顾到康复者及家属的感受,不会伤害康复者及家属的热情。

注意异常行为。高风险康复者往往有一些外显的言语行为表现,例如扬言报复他人或藏匿刀具利器,说明康复者是有实施计划的,发生伤人概率很高,需要引起访视人员注意。从家属的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康复者住院治疗一段时间,而且一旦康复者真的实施报复,对社会普通居民也存在很大的危害。如果多次劝说无效,建议家属尽可能让患者遵照医嘱服药。另外需告知康复者的社区康复医生和民警,及时跟进患者情况。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编辑:谢霄

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