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也体现了男女社会地位的转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家庭的历史演变图 中国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也体现了男女社会地位的转变

中国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也体现了男女社会地位的转变

2023-07-16 09: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婚姻关系都是维护家庭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的男女可以通过互相爱慕,然后进行了解,继而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相比于过去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说要幸福得多。那么中国这漫长的历史中,又出现过哪先婚姻制度?它又经过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其实是出现过一段母系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女子一般从事较为稳定的工作,比如采集食物、缝制衣服,这就使得女子的地位比较稳定。当时的社会实行族外婚制,禁止内婚,子女跟随母亲,所以存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重视礼节的发展,婚姻制度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婚姻关系涉及到繁衍后代的宗族大事,所以我们一度极为重视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所措。”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待婚姻关系的态度,他们认为一切人际关系都是基于婚姻所发展出来的。

随着对于劳动力需求的上升,男子开始在社会关系中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男性来完成,继而男性社会地位上升,也由此逐渐建立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秩序。这种社会关系的转变在婚姻制度上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一夫多妻制”或者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其中体现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子在这种婚姻关系中很多时候充当开枝散叶,延续香火的生育工具。

一夫一妻制实际上代表的是一妻一夫制,就是一个女性只能有一个丈夫,在这其中女子要遵循三从四德,不可犯七出之条,男子有权休妻,而女子却迫于社会的压力难以做出合离的决定,休夫就更是大逆不道,亏对祖先,所以封建社会的女性很难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利,更多时候一言一行皆以夫家为准。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封建社会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信奉近亲结婚,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婚姻关系双方都是表亲的关系,这就导致他们生育的子女极难养活,不仅是因为当时社会医疗条件的限制,还有就是近亲结婚本身所具有的危害。

在谈及达成婚姻关系的程序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三媒、三书、六礼和六聘。三媒,通常指的是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还有就是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三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娉则指的是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

古代婚姻还有浓厚的等级色彩,我们在戏文中见到的穷秀才与俏小姐的故事很难在当时的社会中出现,首先女子待嫁时并不能轻易出门,其次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也使得这两者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门当户对往往是建立婚姻关系的第一要素。

此后经过时代变迁与社会关系的变革,女性的话语权与社会地位逐渐上升,女子开始有意的争取平等人权,一夫多妻制度也逐渐被废除,到如今社会,我们提倡男女平等,在权利的享有中男女都保持平等的社会地位,当然,也要去履行必要的社会义务。

因此,婚姻制度也转变为真正地一夫一妻制度,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如果在婚姻中有任何一方失去对婚姻的忠诚,另外一方都有权利终止这种婚姻关系。婚姻制度的发展演变,不仅反映了男女的社会地位变化,也代表了时代的文化发展程度。

文章分享结束,欢迎评论留言。

举报/反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