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120213317]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审计的基本知识 审计学原理[120213317]

审计学原理[120213317]

2024-07-12 1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审计环境是如何影响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的?

答案:(1)审计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审计环境主要从企业组织形式、资本市场和法律法规等三个方面影响审计需求。首先合伙制企业中的两权分离催生了合伙人对审计师提供查账和公证服务的需求。随后股份制公司带米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了企业中各相关方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使企业接受审计服务的诉求。商业发展的资本流转需求催生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审计信息的使用群体,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国家的外部投资者对审计提供的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法律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审计需求,法律法规在审计师是否对合同外的第三方承担责任和责任的界限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法律的强制力确立了审计师的责任,使审计除鉴正功能外,也具有了风险转嫁功能。

(2)审计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

审计环境主要从事务所规模、法律法规和监管等三个方面影响审计供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扩张引起其决策方式、工作方式等的改变,进而影响着审计供给的方式和质量。此外,为了保护股东权利且督促审计执业界永担适能的责任。供前的规对审计失败中审计师的处罚力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作了规定和干预,影响着审计供给的质量和内涵。最后,行业自律组织和监管机构对审计供给的内容和形式给予了更细致的规定,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同时使审计供给具有规范性的产出。

2.什么是审计理论结构?有哪些代表性的审计理论结构观点?

  答案:审计理论结构是对审计理论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关系的整合。继《审计哲学》以来,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在规范式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方面,茨和夏拉夫、尚德尔、蒙哥马利、安德森、汤姆·李、大卫弗林特等学者以及美国会计学会(AAA)所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最具代表性。其中,在《审计哲学》一书中,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展望”一章,依次论述了由基本哲学、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应用标准和实务应用领域五部分组成的审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其中,基本哲学设计审计决策的科学方法;审计假设是一种信念,是指导行动的根据;审批概念是把理论组织起来的中心,可帮助人们对理论要素加以归类;应用标准,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为审计行为提供指南。1978年,尚德尔在其《审计理论——评价、 调查和判断》中提出了“假设定理一结构—原则—准则”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1977年,安德森在其《外部审计学》中提出“目标—准则—概念—假设一方法一过程”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1984年,汤姆·李在其《公司审计》中提出了“本质与目标一假设一概念”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1988年大卫.弗林特则在其《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中建构了“本质与目标一假设—概念—标准” 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美国会计学会(AAA) 1972年发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则大致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职能、审计师属性、审计调查过程和审计报告过程。

规范式审计理论结构的主要方法论是研究审计“应该是什么”,从而指明最优化审计实践。自20 世纪80年代开始,审计理论界在上述规范式审计理论研究的基础开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审计理论研究基本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不是逻辑实证主义,而是证伪主义。实证审计研究是描述关于审计现象“是什么”的方法论。近30年米,实证审计理论研究以信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建构于代理(监督)假说、信息假说和保险假说三大假说之上。基于华莱士实证审计理论结构,近30余年,实证审计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计的产品属性、审计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审计的供给及其生产过程、审计行业的管制问题。

3.信息化下审计的变与不变?

答案:(1)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基本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信息系统对控制的影响,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活动般由一系列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所组成。自动控制程度愈高,信息系统对控制的影响愈大。

(2)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其流程和信息系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时据此包含不同的信息技术审计内容,而且在计划依赖自动控制或自动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适当扩大信息技术审计的范围。

信息技术审计的范围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的复杂度成正比,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策略时,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复杂度、信息系统复杂度、系统生成的交易数量、信息和复杂计算的数量、信息技术环境规模和复杂度等五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审计范围进行适当考虑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手工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在信息环境下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注册会计师仍需要按照审计准则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而对于自动控制,需要从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测试与信息技术应用控制测试两方面进行考虑。审计人员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授权及访问限制”等四个方面。

4.审计三方关系人及其关系?

    答案: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和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三方之间的关系是,注册会计师对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负责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发表审计意见(提出结论),以增强除管理层(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

    注意:第一,管理层(责任方)与预期使用者有时可能是同一方,或是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第二,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该业务不构成一项鉴证业务。

5.怎样理解企业经营资金的按比例并存?

答案:对于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来说,这些资金形态中的每一种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其存在比例也必须适当。比如,生产产品过程需要材料500 000元。那么,作为储备资金也要与其大体相当,如果储备过少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储备过多又会造成积压浪费。再比如企业正常的材料储备为500 000元,为满足需要,要求必须筹集相应数额的货币资金,如果货币资金不足,也不能正常的进行材料筹备业务。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资金的按比例并存是非常重要的。

6.企业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

答案: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不同的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这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性质、所处行业、外部监管环境、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管理层有责任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

企业经营失败是指由产业不景气、管理决策失误或出现非预期的竞争因素等导致企业无法达到投资人的期望或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企业经营失败的极端情况是破产。

关于审计失败的理解有多种观点,比较恰当的是“审计失败指在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

关于审计风险的解释也有几种不同版本,比较恰当的是“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经营风险与经营失败均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密切相关。许多经营风险与经营失败最终都会有财务后果,并影响到财务报表,进而对财务报表审计产生影响。如果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则产生了审计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7.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答案: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相辅相成。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可能被判负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这三种责任可单处,也可并处。

8.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避免法律诉讼?

答案:避免法律诉讼的应对策略可以分为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三个方面。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应采取加强行业监管、弥补社会公众期望差距等政策。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取建立质量控制制度,招收合格人员,并予以适当的培训和督导等措施。注册会计师个人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等。

9.怎样理解收入要素的组成内容?

答案:对于收入要素的组成内容的理解应注意:收入要素的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收入的组成内容指的是狭义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实现的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而广义的收入除以上内容外,还应包括企业对其他企业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等。按照以上思路理解收入要素的组成内容比较容易把握。 

10.如何理解审计目标?

答案: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业务包括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工作期望达到的结果,分为审计的一般目标(也称为总体目标)、审计的具体目标和特殊审计目标。

    审计的总体目标既 是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和归宿,决定着审计的基本方向、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工作范围。《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 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十五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做了规定:(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对财务报表整体没有重大错报(即其合法性和公允性)以积极的方式提供合理保证。

    审计总体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历史演变,从最初的查错防弊,到企业的资信证明,再到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的鉴证。

    审计的具体目标也称为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每项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整体性,以及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等方面,就管理当局的认定是否合理可靠发表意见。与审计期间的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有发生、完整性、 准确性、截止、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有存在、权利与义务、完整性、估价与分摊;与列报和披算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有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估价。

审计的特殊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历史财务 信息审圆中,对审阅后的历史财务信息在某方面的可接受程度(也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以消极的方式提供有限保证。

11.如何理解明显微小错报?

答案:(1) 低于某一金额,该金额一般等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3%~5%,通常不超过10%,若不能确定是否微小,则不微小。

 (2)汇总数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不需要累积。

   (3)明显微小不等于不重大。不重大是指小于重要性水平,明显微小,则更小,例如,重要性等于50万,明显微小通常不超过50万×5%,20万不重大但不是明显微小。

12.如何把握分析性程序?

答案: 分析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审计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13.如何理解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答案: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应具备三个特征: 一是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二是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不一定机会均等);三是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14.怎样理解货币单元抽样的特点?

答案:货币单元抽样是一种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它是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的分支,有时也被称为金额单元抽样、累计货币金额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等。货币单元抽样以货币单元作为抽样单元,项目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这样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重点放在较大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

优点:①货币单元抽样以属抽样理为基础,注册会计师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因而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②货单抽样在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时无需直接考虑体的特征(如变异性),因为总体中的每个货币单元都有相同的规模,而传统变量抽样的样本规模是在总体项目共有特征的变异性或标准差的基础上计算的;③货币单元抽样中,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因而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而传统变量抽样通常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以减小样本规模;④在货币单元抽样中使用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时,如果项目金额等于或大于选样间距,货币单元抽样将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即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⑤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不存在错报,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⑥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最终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

缺点:①货币单元抽样不适用于测试总体的低估,因为账面金额小但被严重低估的项目被选中的概率低,如果在货币单元抽样中发现低估,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样本时需要特别考虑;②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予以特别考虑;③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④在货币单元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以确定总体是否完整并与财务报表一致,不过如果相关会计数据以电子形式储存,就不会额外增加大量的审计成本;⑤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这种情况下.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规模。

15.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在控制测试中,影响因素有: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反向变动;可容忍偏差率/反向变动;预计总体偏差率/同向变动;总体规模/影响很小,几乎为0。在细节测试中,影响因素有: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反向变动;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预计总体错报/同向变动;总体变异性/同向变动;总体规模/影响很小,几乎为0。

16.怎样理解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答案: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因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2)控制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串通或管理层不当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3)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4)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也会影响其效能;(5)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

17.怎样理解双重目的的审计测试?

答案:控制测试的目的是评价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细节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尽管两者目的不同,但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检查某笔交易的发票可以确定其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也可以获取关于该交易的金额、发生时间等细节证据。当然,如果拟实施双重目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设计和评价测试程序。

18.注册会计师如何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答案: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拟实施审计程序做出总体修改以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年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19.怎样理解舞弊三要素?

答案: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1.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2.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3.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自我合理化),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20.怎样理解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事项的考虑?

答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但可能存在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且被审计单位没有改善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的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而被审计单位仍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21.怎样理解注册会计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答案:一般是首次接受委托,CPA需要进行期初余额的审计。比如说被审计单位也是首次接受审计,或者说是被审计单位更换了注册会计师,也就是说不管对谁来说,彼此都是新的,陌生的。CPA就需要进行期初余额的审计,注意虽然说是对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但是CPA无须专门针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注意不要把期初余额简单的理解成上期的期末余额,因为许多时候会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个调整,CPA看期初余额,一看金额结转,二看会计政策的运用和反映,看看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否得到一贯执行,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已经进行了恰当的列示和披露。针对期初余额实施的审计程序是针对审计目标来的,所以针对金额,CPA看有无正确结转或者做适当的重述,针对会计政策,CPA看前后各期是否一致,不一致有变更有无作出披露;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审计程序,比如如果上期是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底稿,评价本期实施的审计程序能否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针对一些特殊的资产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比如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本期实施的审计程序能获取部分审计证据,针对非流动资产,由于变动比较小,CPA可以检查形成期初余额的一些记录,或者是向第三方实施函证等程序,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CPA还需要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2.怎样理解制定存货监盘计划的基本要求?

答案: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特点、盘存制度和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情况,在评价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对存货监盘做出合理安排。存货存在与完整性的认定具有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而且注册会计师通常只有一次机会通过存货的实地监盘对有关认定做出评价。根据计划过程所搜集到的信息,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参与监盘的地点以及存货监盘的程序。在编制存货监盘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①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存放场所。②了解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③评估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④查阅以前年度的存货监盘工作底稿。⑤考虑实地察看存货的存放场所,特别是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存货。⑥考虑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或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⑦复核或与管理层讨论其存货盘点计划。

23.怎样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答案: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保护其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保证货币资金收付的真实和合法,在分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有效的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控制;②职务分离控制;③凭证稽核控制;④货币资金定期盘点与核对控制;钱账分管、收支分管制度等。

24.怎样理解应收账款函证程序?

答案:应收账款函证就是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函证的目的是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有关证明债务的存在和记录的可靠性,防止或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销售业务中发生的差错或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

25.怎样理解比较信息的概念?

答案:比较信息,是指包含于财务报表中的、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与一个或多个以前期间相关的金额和披露。比较信息包括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对应数据属于比较信息,是指作为本期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上期金额和相关披露,这些金额和披露只能和与本期相关的金额和披露(称为“本期数据”)联系起来阅读。对应数据列报的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其与本期数据的相关程度。比较财务报表属于比较信息,是指为了与本期财务报表相比较而包含的上期金额和相关披露。比较财务报表包含信息的详细程度与本期财务报表包含信息的详细程度相似。如果上期金额和相关披露已经审计,则将在审计意见中提及。

26.怎样理解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答案: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对于适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单设一部分,以“关键审计事项”为标题,并在该部分使用恰当的子标题逐项描述关键审计事项。关键审计事项部分包括引言和对关键审计事项的逐项描述。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旨在通过提高已执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增加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描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明、不偏颇的解释,以使预期使用者能够了解为何该事项是对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以及这些事项是如何在审计中加以应对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