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44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讲解 23《孟子》三章《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44张PPT)

23《孟子》三章《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44张PPT)

2023-06-27 1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数英雄 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轻生死 重兴衰百年一梦多慷慨九州方圆在民心斩断情丝不萦怀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3.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 学 目 标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的写法。教 学 重 难 点同学们,看过电影《建国大业》吗?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反动政府就忙于进行消灭共产党的战争。当时国民党有军队有430多万人,还配备有美帝国主义资助的先进武器装备,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连同地方部分加在一起才120万人,军事力量的悬殊是如此之大!但这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战争,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即“人心所向”。举一例来说吧:淮海战役,光是支援前线的民夫都有50多万人,所以陈毅元帅这样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由此可见,民心所向的重要性。其实,这不是共产党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得道多助”的论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孟子的这一论断。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孟子受教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断织喻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的变革。孟子处于各国新兴封建势力先后进行变法的战国中期。据《史记·孟轲荀列传》载:“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孟子称颂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主张“法先王”,行“王道”、“仁政”。在列国纷争和人民斗争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的看法,强调统治者应重视人民的作用,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性。1 .重要词语城: 郭: 环: 夫:然: 池: 兵革:委: 去: 域: 固:威: 至: 畔: 顺: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内城外城包围发语词这样护城河兵器甲衣,泛指武器装备放弃离开限制使……巩固震慑极点同“叛”背叛归顺地理的优势。指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施行“仁政”2 .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3 .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4 .一词多义有利条件锋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利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5 .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新知讲解6.判断句式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新知讲解“是”表判断。1 .朗读课文,读出韵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pàn),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 .翻译课文,积累重点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内城包围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有提示作用。···的原因外城译 文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②(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虽然)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③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护城河地势,山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划定的疆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巩固放弃依靠、凭借国防威慑锐利离开译文③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和储备)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地理上的有利条件比不上内部人民团结一致。④所以说,(君王)统治人民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原文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⑥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⑦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⑧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归顺,服从。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极点同“叛”,背叛。所以译文⑤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⑥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⑦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⑧所以能施行仁政的人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把握 中心1.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人和。句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仁政”,一个国家若能做到“得道”,即“实施仁政”,便能得到许多人的帮 助,如果帮助它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就都归顺于它,这就是“人和”的最佳状态。反之,若是“失道”,不实施仁政,最终会导致自己众叛亲离。4. 试举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取得胜利的例子(1)“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①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②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2)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①抗日战争华北平原地区利用“地道战”取得抗战胜利。②城市中的“黄金地带”取得更好商业业绩等。(3)依靠“人和”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⑤2020年非典型肺炎疫情期间举国上下一致抗疫,取得胜利。分析 论证方法5.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然后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然后再对此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里的“得道者”就是指得到“人和”这一关键要素的人。天时而环攻之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不如胜败其一:攻城失利一事其二:守城失利一事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地利不如人和胜败不如合作探究5.本文结尾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深化全文主旨?对比论证。将“失道者”与“得道者”进行对比,再次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政”(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点范围分析 论证语言(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双重否定句排比,排比有力。(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用层递排比,更具气势。体现了孟子政论文的特点:气势磅礴,有很强说服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特色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阐发,明确欲得“人和”,必先“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进攻——天时不如地利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类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结论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施行仁政战争需要人和治国需要人和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