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生前连续两次北伐,为何均以失败告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孙中山亲自领导 孙中山生前连续两次北伐,为何均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生前连续两次北伐,为何均以失败告终

2023-05-21 2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孙中山生前连续两次北伐,为何均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清朝末年就多次发动起义,最终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清朝灭亡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胜利果实,孙中山先生又连续发起护国战争、二次革命等,与袁世凯及其继任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17年7月,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虽然由于军阀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曾被迫离开广州,但每次都能东山再起,建立广州革命政权,并以此为基地,一次次组织军队北伐,希望彻底消灭北洋军阀势力,统一全国。但直到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别说统一全国了,即使连紧邻广东的湖南省都没能拿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后方根据地并不巩固,连番动乱迫使北伐途中的军队回师

北伐战争前的广州革命政权,虽然有孙中山这样一块儿金字招牌,但控制的地盘并不大。最大的威胁在西面,老牌桂系军阀陆荣廷在护国战争期间曾假意支持孙中山,占据了广东省全境,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税源,肆意搜刮,激起了公愤。后来,孙中山全力扶持驻扎福建的粤军陈炯明部,成功将陆荣廷赶回了广西境内,但陆氏并不甘心失败,时刻盘算反攻。

后来,陈炯明在北洋军阀和英帝国主义的拉拢下,背叛革命,炮轰孙中山大总统府,被击退后依然盘踞东江地区,常年未能肃清,为了集中力量北伐,孙中山不得曾发电招降:只要陈炯明放弃割据、服从政府、参加北伐,即可不咎既往,但一直未果。此外,在广东南部还有叛军邓本殷部,尽管孙中山派粤军前往征剿,并相继收复了高州、雷州、钦州、廉州等地,但并未将其彻底铲除。

展开全文

此外,在广州市区还盘踞着由英帝国主义操纵支持的广州商团,这是一支与大地主、大买办相勾结的武装,势力遍及广东省内许多县镇,念念不忘妄图推翻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权,建立所谓商人政府。1923年,广州商团频频在国外进口机枪、步枪等武器,并由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把持的北京政府陆军部发给入口护照,英国人把持的海关沿途放行,使得商团短期内就扩充到10个团4千余人,连同后备力量,近6千人枪。

没有一支真正愿意革命、听命于孙中山的革命武装

孙中山深知要实现北上讨伐控制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的目标,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黄埔军校直到1924年6月16日才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尚未形成战力。孙中山名义上统辖的部队虽然很多,包括了粤军许崇智、李济深、陈铭枢等部,湘军谭延闿、程潜等部,赣军朱培德、桂军刘振寰、滇军杨希闵等部数万之众,但内部情况十分复杂,真正能够死心塌地听命于孙中山的少之又少,其中实力最强的桂军刘振寰后来甚至发生了叛乱,企图颠覆革命政权、独霸广州。

因此,虽然孙中山生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使广东大元帅府统辖的各军和周边乃至全国军队齐集到同一旗帜下,实现反直力量联合北伐,共同打击把持北京政权的直系军阀。可惜,直系等北洋军阀的实力毕竟处于明显优势,革命力量的仓促联合未能壮大革命队伍,反而加速了军阀势力的联合。如孙中山第二次北伐期间,刚刚在广东韶关誓师出发,立即遭到了湘、赣、粤三省的联合夹击,连陈炯明也派出麾下最精锐的林虎部从东江出发,袭击北伐军后路,导致北伐军腹背受敌、粮弹断绝,只能再次放弃北伐计划,重新撤回广东大岭、南安、南雄一带坚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