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的起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的故事书籍图片 游学的起源

游学的起源

2024-07-11 2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渊源

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游学概念的是先秦的诸子百家,古代游学标志性人物是先秦时的孔子,可以说孔子开了中国游学风气之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各诸侯国长达14年之久,一生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现在好多地方都有孔子遗迹,就是这个原因。不只孔子,先秦时期的“子”级人物无一不是“游”出来的,墨子、庄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全都是著名“游士”。

游学博闻

孔子是最早意识到游学对一个人性格养成和知识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于是他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开阔视野,增进学识,培养他们的毅力、品质及世界观。他让弟子们边走边学,边学边消化,边消化边实践。故有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了游学这项活动。史学家吕思勉曾经考证过游学的历史记录:“游学”二字见《史记·春申君列传》,曰:“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

研学旅行

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进行治学,庄周更是自由自在地逍遥游,游学一方面作为他们通晓经术、拜访名师乃至学而优则仕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强调道德教化、修齐治平。主张德育以“行”为其出发点,靠“行”来检验。儒家把人的优良品格归结为忠、孝、廉、节、仁、义、礼、智、信等几个方面。《大学》提出:“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儒家的明德、新民、止善和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始至终把伦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研学旅行要联系实际,对青少年因人施教,从情感投资到以理服人,使他们将自己的道德目标追求变成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文化的交流

那么古代学子远游为了什么?与现代学生暑期游学目的不同,古代学子在科举取士确立以后,大多是为了功名前程而离乡远行,遍访名师。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进行治学,庄周更是自由自在地逍遥游,游学一方面作为他们通晓经术、拜访名师乃至学而优则仕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如今的游学已经成为了现代青少年认知社会、增长见闻、扩大知识面的一种学习途径,不仅如此,游学还可以开阔胸襟,调节心境,增强体质,结交天下朋友,培养青少年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佳鑫诺“游学”,为孩子打开一片新天地!

Hello,伙伴们

加好友,预约0元课程!

QQ:3043418618、2551256004

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