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在国外遭遇抵制,到底是思维的冲突,还是文化的偏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学院在哪儿 孔子学院在国外遭遇抵制,到底是思维的冲突,还是文化的偏见?

孔子学院在国外遭遇抵制,到底是思维的冲突,还是文化的偏见?

2023-03-21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有教化意义,在当代,就是类鸡汤性的处事哲理,且不合时宜,欧美人从学习汉语的角度觉得有趣,从实用角度考虑太复杂,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年代孔子文化会脱颖而出被推崇至今,就是因为他最为符合统治阶层的统治管理利益,他界定了每个阶层的服从(君臣、父子),从学习的过程就限制了人的精神开拓。

01

学习儒家文化的过程不知不觉被层层包裹,让人服从阶层,服从权威,不敢不能挑战(当然这唯一的好处能让社会处于暂时安定),但每个人的思想就此被束缚。你是愿意跟随他人的意愿而活,还是自己的意愿?在现代社会的各种框架里人唯一能有足够自由的就只有思想。

当今世界西方文化是强势的主流,中华文化要在西方主流社会中传播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在中国,要保存自己的文化传统免受西方文化的淹没也非易事。我们不能把对方是否接受中华文化,来判断孔子学院的成败。

孔子学院使中国可以在西方有一种声音,有一定影响,否则某些西方政府也不会那么紧张,而要求关闭。孔子学院从认字开始,让西方的儿童和青少年有机会了解中国,这正是西方反华势力所最害怕的。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的地位上升,才历史上第一次能在这么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困难很大,孔子学院任重道远意义也很大。

采用新颖的理念,创造性地塑造让人喜闻乐见的现代作品,是西方进行文化输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与成功经验。而用孔子学院来进行文化传播输出,显然是机械地照搬传统文化,由于缺乏新意与时代性,因而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效果自然难以如愿。

02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打造是一个要求极高的系统传播工程,并非只是靠砸钱与简单的教育就能成事的,首先需要进行多方参与策划、精心论证方案,并通过创造形成与时代接轨及外国人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才能达到更好效果。现在当孔子学院受挫,正是需要对如何打造文化软实力进行反思改进之时。

在文化输出问题上,其实是中国在单挑西方一群国家,虽然现在讲究和平,可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与盛世帝王,哪一个不懂得只有拳头硬,才能征服任何你想征服的地方的道理。儒家治国思想里有个讲究叫内圣外王,对内部或者修养自身实行圣道(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对外施行王道(比如帝王权术,通过打仗威震天下海外,对于所谓蛮夷还要恩威并施),说明古人其实早就弄明白了这个道理。不要说古人认识狭隘,实际上如果只比较对各自时代知识了解的透彻程度,如今的教授都不一定比得上一个四品三品的文臣武将有真才实学。

而且如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是大不如从前(论国际影响力估计唐朝都能甩出现在的中国十几里地都不止了,就连徽宗时期的北宋,要是只看国家财政实力也顶得上现在的几倍不止)。

在外国人眼中,孔子就是儒教创始人,推广孔子学院似乎推广儒教。汉语不是孔子创造的,为何取这么个古怪的学名,别说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也很难弄清孔子学院是学汉语还是专攻儒学

03

目前所做的孔子学院项目是花钱不讨好,原因是目标不明确或者是目标明确但做法欠妥,没有及时检讨和修正。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以及非洲、拉美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他们没有知恩图报的概念,你无偿支援帮助他们,他们不会感恩,还怀疑你背后有什么企图。

大部分国人确实做不到孔子弘扬的精神,但一直没有停止弘扬,孔子弘扬的精神其实很空虚,放在现代,孔子弘扬的治国没有了多大意义,更看重的是精神代表。

孔子学院,是弘扬中国文化的,孔子只不过是中国最有名的思想家,归根结底还是对中国古文化的不认可和偏见。而国人的素质因为那么长时间的落后并不会在短时内提升,但随着经济复苏,人均经济增长,教育的发达,终归是会再度成为礼仪之邦,真正的雄狮永远不会睡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