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一个穷困读书人的死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乙己死亡的原因300字小作 《孔乙己》:一个穷困读书人的死亡

《孔乙己》:一个穷困读书人的死亡

2024-04-24 07: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怀左

国庆除了旅游,更有意思的事情,于我来讲就是读书。

今天我重读经典,和大家分享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

也许你想说早学过了,是的,我也学过,但我重读的时候发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以前没怎么看懂。在上学的过程中,提起鲁迅,我仅仅记住了几个关键词:

反封建、战斗精神、匕首投枪。

另外再记住的,就是鲁迅先生小时候在课桌上刻的早字(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模仿了一下,被老师打了一顿)和他的经典照片。照片上的鲁迅先生,发质让我羡慕,头发直立,胡须很黑,像铁一样,感觉也充满了战斗精神。

他是怎么保养的?我特别想知道!

算起来,这应该也是一种刻板印象。我特地去问了问其他年过三旬的老汉朋友们,他们以前对鲁迅先生的认知,和我其实也差不了太多。这直接导致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愿意读鲁迅的文章,老师也一次次告诉我们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让我们早早有了放弃心理。

中学时老师讲《孔乙己》,一方面讲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讲到了孔乙己的悲剧,另一方面也指出,鲁迅先生也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批判了和他一样麻木的人。

既然老师都这样说了,那我们自然也就瞧不起孔乙己,像文中的小伙计一样,不仅看不起他,而且打闹时也常常拿他的事迹作笑料。

比如:你是不是偷人家的书了……读书人的事,不算偷。

你一到教室,这里面就有了快活的气息。

茴香豆的茴,有四百种写法,你知道哪四百种吗?

孔乙己,在那时的我们眼里,他麻木无知,不知道反抗,没有觉醒,是一个笑话,也是一个失败者。

可是我昨天看的时候,感受和之前完全不同。

说句心里话,我现在觉得,孔乙己真的是个可怜人,可怜到让人心疼。

就像很多人说农民不觉醒,没有富人思维,他们应该拿钱去投资。其实我特别想问,他们的钱还不够家用,怎么去投资,投资什么?孔乙己连饭都吃不上,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反抗,如何觉醒,和短衣帮打一架,然后被人早点打断腿吗?

人类的不同处境,也很难共鸣。

咱们来认真看看小说吧。

一、孔乙己的真实处境

孔乙己是什么人?鲁迅先生用一句话给他定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在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站着喝酒”与“穿长衫”,而前文明明说,穿长衫的会要酒要菜,慢下来坐着喝。这就像人家穿西服的,到了酒店,喝五粮液吃猪头肉,而同样穿着西服的老孔,要了一瓶啤酒,站在门口对嘴吹。

老孔长什么样?

个挺高,脸色青白,皱纹间有伤痕,胡子灰白且乱,身上的长衫,又破又脏。

这个描述让我想起了《扫黑风暴》中吃大蒜的杀手老宁。但老孔明显不是那样的人,他开口和人说话,说的是之乎者也,而他孔乙己这个名,也是别人给他取的绰号。

老宁稍微黑了点

在别人眼里,他是个笑话。只要他一到店,人家就开始笑。好事者还会故意刺痛他,套路一层加一层,最后听他的那些“疯话”。

人家一般只需要三句话,就能让他崩掉。

第一句:“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试探句,看孔乙己的反应)

第二句:“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打痛点,伤自尊)

第三句:“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摆事实,退无可退)

三句话,层层递进。第一句话出现时,孔乙己故作镇定,排出九文钱,要酒要茴香豆;第二句话准备揭短,孔乙己就睁大眼睛争辩;第三句说了孔乙己偷书的事实,孔涨红了脸,说出了名句: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能急,说明他要脸;慌不择言,说明他拙于应变。以前我看到这里觉得很搞笑,现在我可以想象到孔乙己因为偷书,而被人家吊起来打的场面。

思考一个问题:他偷人两本书能干什么呢?是要准备回去继续考硕士吗?

明显不是,他偷书是因为吃不上饭,悄悄摸人两本书,准备拿去卖钱。

第二个问题:一本书能卖多少钱?

普通书,卖废纸可能就几毛钱,如果书质量不错,二手转让,也许卖个五块八块。

三四本下来,差不多也就是一瓶啤酒加一碟花生米的钱。

原来孔乙己的生活费,是这样来的。

喝了点酒,短衣帮的人,继续拿他寻开心,手法和上面差不多,还是层层递进。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试探)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进攻)

此话一出,孔乙己的防线已经破了,脸显颓色,再次用之乎者也来强行挽尊。

如果有第三句,应该是这样的,“你读书就是为了去偷书吗?”

店内外再次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可以看出,在别人的眼里,孔乙己是一个边缘人物,最大的价值是用来当别人的笑料,被歧视,被侮辱。没人招呼他,甚至都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因为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鲁迅先生再用一句话,给他定位: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确实,孔乙己可能好吃懒做一些,可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他好歹读过书,要放现在社会,好赖也能找个工作。可当时就是不行,没工作,为了吃饭,他不得不偷窃。你说你偷点钱或金银也算,偏偏是个死脑筋,偷人最不值钱的书。

他好不容易进了何家的屋,一点贵重东西不拿,翻箱倒柜,抱了一套四大名著。结果被人看监控查到,没报警,一大家子把老孔揪过去,用麻绳吊起来,打了半天。

何家人打得咬牙切齿,因为孔乙己不重要,打死也无所谓,反正警察也不管。

路人看见哈哈大笑,孔乙己终于又有新笑料了,好事,下次遇到肯定得好好说道说道。

三番五次,后来又一次因为偷书,孔乙己被丁举人家抓住,签字认栽,然后被打到大半夜,被打断了腿。

再往后,好久不见孔乙己。

终于有一天,他用手爬到了酒店门口,脸已经不成样子,长衫没了,穿一件破夹袄。掌柜和短衣帮的人再次调侃他,取笑他因偷书被人打断了腿,孔乙己仓皇应对,喝完酒,然后用手爬走了。

后来,江湖再无孔乙己,大概是已经死了。

也许是饿死了,也许是被人打死了,也许是被赵家的狗咬死了。不知道,但可以确定是死了。死了以后呢?

不重要。

二、孔乙己的孤独

孔乙己没有朋友,没有家人,离开这个世界时悄声无息,甚至连个葬礼也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一个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他读过书,会说“君子固穷”,会说之乎者也,也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可是他无法在当时的社会中立足。社会不接受他,有文化的长衫不接受他,没文化的短衣瞧不起他,甚至连酒店里的小伙计,围着他转的邻舍小孩,也笑他。

对于别人来讲,他最大的价值是笑料。

当然,在何家和丁举人家看来,孔乙己是小偷,是祸害,可以吊起来,可以把他的腿打折。

在著名的“茴字的四种写法”事件中,老师以前讲起时,说孔乙己是麻木的,被封建教育毒害,简单来说就是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要卖弄一些无用的知识。

可我们看一下原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按胡子估算,老孔应该是个中老年。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没有一个大人愿意和他正儿八经说句人话,他没办法,只能和小孩说话。

他有一回问小伙计:“你读过书吗?”

小伙计略略点一点头。

“点头”,在原文中是一个细节,表示肯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时的孔乙己,一直找不到第二个读过书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而且获得了肯定,心里一定是开心的,觉得可以聊几句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有共同语言的人,太难太难了。就像你回老家,家人都催着你找对象,这时候正在上大学的表妹和你说,表姐,别听他们的,他们不懂我们。

那种回家遇知音的欣喜,难以言表。

接着,孔乙己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

小伙计这时候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注意小伙计的想法,他最开始的时候是单纯而善良的,但这时已经变了,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他也开始瞧不起孔乙己。他自己也是个打杂的,但已经觉得比孔乙己身价高,觉得孔乙己不配考他。

因为小伙计没理孔乙己,孔乙己一直等着,然后很恳切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注意两个点:

第一,恳切。

恳切的语气,是想去卖弄吗?明显不是,而是实在没人可以说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想说几句话。小兄弟,我求你了,我给你跪下行不行,你就多和我说几句吧。

第二,这些字应该记着,你以后当掌柜了,写账要用。在这句话里,我看到了善良,老孔自身难保,还替人家着想。

后来小伙计说了写法后,原文这样写: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

这是炫耀吗?这明显是想继续搭话。炫耀者一般是旁若无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啊呀,你连茴字也不知道?来,茴字的一万种写法,我今天教给你,以后高考一定是要考的。我同学家孩子,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一万种写法,最后考上了宇宙第一的家里蹲大学,你必须得好好学……”

恳求,不是炫耀。但即便恳求了,小伙计依旧瞧不起他,不耐烦,走开了。

最后,孔乙己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也许他是在惋惜小伙计,但其实他是在惋惜自己,刚找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可只说了两句,就被人甩开了。就像孔乙己在黑暗中刚找到一点光亮,可走近时,光灭了。

在酒店的社交鄙视链中,小伙计处于底层中的底层,可在小伙计眼里,孔乙己是最底层。

最底层的人,连说话都不配。

可就是这样的孔乙己,被邻舍的小孩子们围住时,他会把自己仅有的茴香豆分给他们,可得到的也不是感谢,而是继续索取和哈哈大笑。

没有人愿意认真理一下他,即便最后他的腿真的断了,用手爬到酒店时,得到的还是嘲笑,一阵又一阵的笑。

最后他在孤独中死去,他在世界上仅留下的,就是酒店粉板上的“孔乙己欠十九个钱”。

字,也会消失。

三、我们也是孔乙己

有比孔乙己还好笑的人吗?

也许就是我们。

那年我考大学,终于上了自己喜欢的中文系。第一个学期结束,我坐火车回家。看到我背着书包,邻坐的阿姨问我:“小伙子,学的什么专业啊?”

听到别人和我搭话,我也挺开心,可当我说了文学之后,阿姨的脸色变了,有点嫌弃还有点窃喜。她下了定论:“学文没用啊,赚不了钱,浪费时间,我儿子学的金融,以后是要赚大钱的……”

后来就是她的个人秀,那一刻她化身大演说家,滔滔不绝说了半天,具体内容就是她儿子好,她好,她家好,怎么都好,一直说到她累了,才结束了那场演讲。

也可以套用《孔乙己》原文里的三段问法:

1、书包里背那么多无用的书做什么!

2、你为什么就选择了最没出息的文学呢!

3、你这孩子算是废了,你爹妈白养你了!

我也想说:读书是有用的,文学也是有用的,读书人的事,怎么能说无用呢?

但我终于没说出口,因为我知道,说完之后,是更多的嘲讽。

当我们在笑孔乙己的时候,身边有更多人在笑我们。他们觉得我们书生气、不现实、不懂事、没能力。读书读那么多,可出来还是找不到好工作,酒桌上连敬酒都不会,真的是脑子不灵光。

一把年纪了连对象都找不到,稍微说几句还吧还生气了,真的是又没能力又脾气大。明明没啥本事,非赖在一线城市不回家,心比天高可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实力。

在别人的哈哈大笑中,我们尴尬退场,算起来,其实也是爬着离开的。

越来越不想和人打交道,但是也无法忍受孤独,特别想在大城市立住脚,可看看自己的工资,只能长叹一声,显出极其惋惜的样子。

孔乙己用偷书糊口,我们用无数的加班糊口。

他被人吊起来打,我们被老板过度使用。

因过度劳累而住院,因害怕不幸而恐婚,因没有知音而拒绝社交,因兜里钱不够而数次搬家。偶尔大吃一顿,唱唱歌喝点酒,还能稍微开心一下,抖落抖落自己曾经的理想。

酒醒后,探口气,无奈回家。

原来如此。

从来如此。

「后记」

最近我一直在读鲁迅,买了全集,准备到年底读完。

以前读不懂鲁迅,现在刚读进去。推荐一下,鲁迅的作品很好,最好的地方还不只是批判,里面有悲悯。

生活不易,各自珍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