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扬泰为何“分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姜堰桥头镇合并最新消息公布了吗 1996年,扬泰为何“分家”?

1996年,扬泰为何“分家”?

2024-07-13 06: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扬州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有过历史性繁华。扬州府、道的核心內涵分为三个部分:以高邮州为核心的高宝兴里下河地区;以泰州为核心的三泰地区;以广陵为核心的扬州老城区。就扬州本土而言,扬州确实是个好地方,但因为它的区位原因(西与省会南京太靠近,东有泰州、南通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故很难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城市行列,所以经济发展上任重道远。

二、两淮盐运司署从泰州移往扬州,形成近、现代扬州的繁荣

近代人说到淮盐,首先想到是扬州,忽视历史上生产与管理淮盐的泰州。历代封建政府为强化泰州域内的盐政管理,都曾在泰州设有专门的盐业管理机构。唐代时全国六大盐区,泰州为两淮区之首。唐代的海陵监为全国十大盐监之首,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位宋朝宰相都曾在泰州担任过盐官。在唐宋时期,泰州盐税一度占国家税收的一半。

发达的盐业使泰州成为苏中中东部地区行政和经济中心,带来的繁华一直延续到明清。从南唐褚仁规任海陵监开始,四百多年时间两淮盐业管理衙门一直设在泰州。(两淮运盐使司是一座庞大的盐务管理机构,运使的职权很大。所有两淮盐务的产、供、销,包括行政、业务及司法等全归其管辖)。明洪武三年两淮盐运司署移往扬州,泰州退出相沿两千多年海盐生产、转运的历史舞台。扬州成为盐政管理中心,促进了近现代扬州的繁荣。

盐税在泰州,拥有超过2000年的悠久历史。泰州自古就是海盐的重要产地,古泰州(海陵)地域濒临黄海,辖地广阔,所属兴化、大丰、东台、南通,官家盐场分布广而多,盐税资源十分丰富。汉时吴王刘濞是古泰州盐场的开拓者。他召集被流放人员在黄海边“煮海水为盐”,为了把古泰州盐场的盐迅速运往扬州,通过大运河运销往不产盐的北方地区,他下令开挖了从扬州湾头到泰州蟠溪(今属如皋)的邗沟,也就是古老的运盐河,即现在的老通扬运河。

三、泰州历史悠久,在苏中地区具有自身历史地位

泰州具有2100多年历史,古称海阳、海陵,西汉初设海陵县,东晋设海陵郡,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齐名华夏。南唐(公元937年)置州,始名泰州。作为苏中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泰州东临南通,西接扬州,南临长江,北部与盐城毗邻。无论是置州前的海陵县、海陵郡,还是937年置州后,泰州在苏中地区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自己在苏中地区的重要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历史上的泰州附郭之地很大,今泰州周边兴化、泰县(姜堰)、泰兴、东台、海安、如皋、如东等地,均为史上从海陵县、海陵郡、泰州陆续分析所置。

苏北行署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一个省级行政区。1949年4月21日设立苏北行署区,行署驻泰州市。苏北行署区辖5个专区(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阴5专区),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南通),35个县,包括今天的苏中苏北大部分地区。

1953年1月,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为江苏省,南京市为江苏省辖市为省会所在地。此时,江苏省共辖6省辖市、8专区,而专区所辖县级市也有6座,分别为新海连市、清江市、扬州市、泰州市、镇江市及常熟市。

四、剪不断理还乱的扬泰关系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以前泰州属扬州,是上下级的关系。持这种观点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建国后1953年至1983年期间,泰州和扬州都是江苏省的县级市,同属江苏省扬州行政公署/专区督导。从地位上讲这一时期的泰州和扬州是平级关系,所以不存在县级扬州市管辖县级泰州市的情况。

八十年代泰州市区图

1954年内务部批准,11月22日实施,泰州市、扬州市等改由省直辖、受扬州专署督导。1962年5月24日,泰州市为省辖市,受扬州专署督导。1971年5月12日,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扬州市同为扬州地区地辖市。1975年江苏区划变更,扬州地区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行政公署(简称行署)也称为“专员公署”,是我国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在具体地区设置的派出机关,代表上级人民政府指导工作,其性质不属于一级政府。1970年后“专区”改称“地区”,其性质未变。

1983年 2月江苏实行市管县,将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县级扬州市升格成为地级市,这时的泰州成为地级扬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成为上下级关系。

1978年10月1日,“江苏省扬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式改为“江苏省扬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2月28日,扬州地委、地区行署和新成立的中共扬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大会,宣布省政府决定,撤销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成立省辖扬州市。

五、县级泰州经济发展区位作用突出

1949年1月泰州市建市后,其性质定位为工商业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名列苏中地区前茅。但1983年以前,在长达20多年时间內行政区划变动频繁,特别是1964时年为符合当时城市的农村人口不得超过全市总人口的 20%的规定,陆续将寺巷、鲍徐、野徐、塘湾、白马、港口、朱庄、淤溪、马庄、里华十个公社的全部,郊区泰东、泰西、西郊(现九龙)三个公社的部分地区划归泰县。县级泰州市几乎成了弹丸之地,完全处于泰县四面包围之中。1983年泰州市辖区仅局限在东至斜桥、北至老漁行、西起九里沟老通扬运河、南到灌溉总渠这个范围,总面积只有 37.92 平方公里,泰州成为全国 10个最小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50 人,建成区密度高达12312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即使“在这样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县级泰州市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靠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了机械冶金,电子仪器,纺织印染,化工轻工,食品医药,服装鞋帽,民用物品,船舶制造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工厂企业达二百多家,获国家、省金、银奖,优质奖的产品内燃机、发电机、柴油机、空调、电焊条、船舶机械、漁网等在全国占有一定市场。按1980年不变价统计1979年泰州工业总产值完成达5.41亿,1996年时,县级泰州的GDP就已112亿,因为幅员较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狭窄,水电再布局已到无地可用境况,严重束缚了其经济发展。

县级泰州市工商业经济,对周边各县村镇影响较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县、镇、村办厂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的同步发展充分说明,历史上泰州在苏中中部地区延续千年的地区副中心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中更是得到明显提高。

六、扬州市在经济上带不动它属下的泰州市及下辖9县

建国初期我国的“市”很小,只是单指城市化程度高、人口聚集、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地方,往往是从县中划一块地方为市。当年扬州市、泰州市两市分别被邗江县和泰县完全包在中间就是最好的说明。毫不客气地说,原来的扬州,泰州就是两个发展得还算可以的小城市,其周边9县可说是更小的城市。实施市管县,新的地级市代管周围辖县,这时的市就是很大一块地方了,很多方面就值得去探讨去研究去解决。

上世纪90年代,扬州文昌中路与泰州路路口。

实行市管县以前,城市的发展在重点项目的定点、物资和资金的分配等方面,原扬州地委行署在扬泰两个地辖市和其它几县之间,会更多考虑共同发展协调平衡。

随着1983年扬州由地辖市升地级市以后,扬泰两市变为上下级关系,这种平衡被打破。泰州的城市地位下降,造成行政区与泰州的经济地位不相一致,阻碍了泰州城市作用的发挥,经济发展受到很多的制约,对泰州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扬州市所属泰州市及所辖9县的区划格局,持续了10多年时间。一直存在发展布局,城市规划等诸多问题,县级扬州市成为地级扬州市后,其工作中心一门心思放在自身建设上,对所辖1市9县在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上考虑安排极少,边远的县几乎都不在考虑安排之內。

上世纪80年代,扬州汽车站位于渡江桥路27号,候车室不到1000平方米。

1984年地级扬州市公布的“六五”后两年和“七五”期间的规划,可见一斑。1984年(地级扬州计划在)全市拟组建42条专业协作“龙”(项目),扬州市区占48%;规划形成的63个拳头产品,扬州市区有33 个,占52.4%;准备集中力量着重抓好在行业中有影响的42个项目,扬州市区有21项占50%,而泰州只有8 项,仅占 19%。扬州市1984年第一批更新改造措施计划,共计24个项目,投资额为1847万元,国家拨款312万元:其中扬州市区10项(其中上年结转2项),投资额为1064万元,国家拨款 175 万元;而泰州市仅有2项(均为上年结转),投资额为140万元,国家拨款40万元。

扬州市个别领导曾讲:(其它市县)“有的产品,(扬州)都要有;(扬州)已经生产的产品,(其它地方)不能重复上”。厚此薄彼,已显而易见。在非正式场合的交谈中,扬州市的同志也流露了他们的真实思想:“你们不是说‘小马拉大车’吗?这是为了把马养肥了好拉车呀!”上述1984年地级扬州市公布的“六五”后两年和“七五”期间的规划内容引自《十年磨一剑记地级市诞生的历程》。

80年代,扬州最高的建筑是44米的扬州大厦。

1989年2月1日,22层、76米高的琼花大厦建成,是当时扬州最高建筑物。

1985年开始,泰州市成为江苏省计划单列市。在财政、规划、统筹等各个方面,不再经过扬州市。个中原因应该说与1984年扬州市公布的“六五”后两年和“七五”期间的规划有很大关系。

从地理角度看,扬州位置偏西,对东部地区影响力历来一直较小。从规模上看扬州辖1市9县有点力不从心。从经济发展看上扬州带不动它属下的泰州市及所辖9县,人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小马拉大车’所以才会有将扬泰分拆的考虑。

说实话,县级扬州市升为地级市以后,领导的眼界高一点,胸怀宽广一点,多点领导艺术,少点小鸡肚肠,少点故意打压泰州及其它所辖9县的做派,正确引领泰州及其它所辖9县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布局和利益上吃相稍微好一点,可以说就不会引发下辖市县的反感,也就不会引发后来泰州、泰县、泰兴等地纷纷谋求自立发展的情况。是否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扬州升地后的所作所为造成了地级扬州市在1996年被拆分,这恐怕是当初的始作俑者至死也想不到的结果。

1983年调整,全省当时12个市只有泰州没有合并为地级。从1983年至1996年的13年中,省里面也就优化区划进行过多个区域的升级讨论,涉及的有常熟、江阴、东台、宿迁、新沂等地,每次讨论,泰州升级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所以说,泰州的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泰州的升级是对1983年市管县后,各方情况综合后,及时对不足方面的补救。

来源:人文泰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