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两会首场“代表委员通道”开启,听听委员们都说些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委员通道开启体现了什么 洛阳市两会首场“代表委员通道”开启,听听委员们都说些啥?

洛阳市两会首场“代表委员通道”开启,听听委员们都说些啥?

2023-10-25 0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回应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讲述代表委员心声,展现代表委员风采……在洛阳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之前,洛阳首场“代表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开启。12名政协委员陆续走上前台,就市民关心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问题,现场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首场集中采访活动内容精彩、干货满满,记者为您带来现场内容摘要。

洛阳网记者:

我给武晓军委员提个问题。我市科研院所、大型厂矿、大专院校众多,在先进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作为长期从事技术研发的工作人员,请问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洛阳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谢谢。

武晓军(市政协委员,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研究员):

谢谢您的提问。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市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无论从高空还是深海,处处可见“洛阳创新”的身影,“洛阳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中。

洛阳科研院所多,综合实力强,创新要素集聚,充分发挥好这些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和科研人才的引领作用,能够大幅提升我市的综合科研水平。就如何利用好我市大院大所的优势资源,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大院大所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吸纳就业、人才培育、提高洛阳知名度等方面。“十三五”末,依托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洛阳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

其次,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去年,我市通过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健全完善“微成长、科升高、高企提升”梯次培育机制,造就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创新龙头企业达到20家、占全省20%,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5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80家。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洛阳的大院大所距离融入洛阳经济发展大潮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首先要制定好规划,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梳理明确科研院所带给洛阳的重要创新方向和重大创新项目;其次以产学研多层次合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形成效益;三是科研院所要用好用活洛阳在高新企业、金融、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推进资本和科研紧密结合,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来洛创业。

我相信,“十四五”期间,洛阳的科研院所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抢抓洛阳发展新机遇,实现企业新作为,一定会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线洛阳客户端记者:

我给郭长君委员提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就您了解,我市在知识产权保护、运营方面的现状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谢谢。

郭长君(市政协委员,洛阳华和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谢您的提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新发展阶段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乃至国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是保护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

目前,我市拥有各类创新主体3647家,高新技术企业755家,不断涌现出的高层次创新平台、核心技术、关键产业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令人鼓舞。依托“双倍增”行动,我市鼓励相关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建设任务。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洛阳正在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创新成果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容易被仿造和复制,给创新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既要保护企业自有知识产权,又要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既要发掘自身潜力,创造自有知识产权,又要通过运营、联盟、标准等做必要的合作促进下一轮技术创新资金收入,进入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在专利转让许可、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贯标、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许可实施、知识产权产业联盟、质押融资、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均有明显增幅,并积极引入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联合本地机构参与洛阳运营中心的运用工作,在知识产权服务经济发展、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一步,我建议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营平台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驻洛高校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挖掘企业专利技术需求,培育本地品牌服务机构,开展专利运营经验交流和共享活动。“为技术创新指路,为企业发展护航”,努力形成公共服务完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把控能力提升、校企专利技术供需方对接便利、转化与运用成效明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的高质量发展趋势。

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我给李松涛委员提个问题。当前,我市正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请谈一谈我市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资源惠民便民效率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同时,我市在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城市设计方面的新导向、新实践有哪些?谢谢。

李松涛(市政协委员,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谢谢您的提问。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涉及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自然资源规划系统来说,如何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责任是至为重要的。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首先,抓好统筹规划。我们编制了“十四五”生态修复规划,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综合化治理,同时我们还抓了一些大的项目特别是基础性的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主。

其次,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近年,我们一共修复了4.5万亩矿山,在对这些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对在产的矿山进行了要求提升,我们创建了一个绿色矿业示范区,同时我们有40家企业和矿山通过了绿色矿山标准的验收。有35家已经列入项目库之中,6家是国家级的绿色矿山,初步在基础性生态保护方面做出了一些效果。我们通过拆旧、复垦、对城乡用地的增减挂钩等手段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指标在城乡间有序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城市形态和城市设计方面,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工作为中心,在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同时,已经和相关单位就教育、医疗、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正在进行深入研究,推进城市功能未来的均衡化、高效化、特色化、社区化,进而推动整个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

在城市风貌方面,我们依托城市风貌导则对整个城市区域进行规划管控,精细化地做好城市各类空间的规划管控工作。在营造城市风格方面,我们注重文脉传承,突出新唐风,着力构建古都风貌,留下城市记忆,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洛阳味道和品质。

《洛阳日报》记者:

我给王小波委员提个问题。中色科技在我市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中都得到了哪些帮助?作为驻洛央企,中色科技在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进程中有什么打算?谢谢。

王小波(市政协委员、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色科技前身是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是中铝集团的成员企业,自1964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了我市的铜、铝、钛、钼等产业的规划建设;近年来,面对行业发展瓶颈,中色科技积极转型发展,利用人才和资源优势,大力开拓民用建筑业务,积极参与了我市的学校、医院、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能效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

去年9月16日,省委书记楼阳生批示要求洛阳要支持中色科技做大。市委书记江凌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和部门走进中色科技,调研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形成了《关于支持中色科技做大做强有关情况的报告》。

2021年,中色科技真正感受到了“万人助万企”活动带来的帮助和实惠。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方面,享受到来自科技局、工信局各项奖励、补贴累计260余万元。在市工信局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中色科技搭建的“有色金属加工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河南省2022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以上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作为驻洛央企代表,我为他们点赞。

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对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一年里,中色科技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尽全力为我市有色金属加工、风口产业以及民生工程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好的质量”,进一步深化地企合作,助力洛阳加快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

老贾播报记者:

我给赵站伟委员提个问题。产业发展是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请您谈谈我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尤其是抓“风口”产业方面的创新举措?谢谢。

赵站伟(市政协委员,洛阳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企业如果站在了风口,那么就会抢占先机”。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把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确定为“风口”产业。市工信局根据会议精神,从现有的产业基础梳理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6大领域,确定了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材料等13个重点领域,作为下一步“风口”产业的主攻方向。

在具体推进上,一方面抓好现有传统产业观念转型,比如洛玻集团要由平板玻璃,向光伏玻璃、电子显示玻璃进行转型,中硅高科要向电子功能材料转型,来实现原有产业的“有中生新”。同时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无中生新”。力争到2025年全市“风口”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助力万亿级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抓“风口”产业,要着重抓高成长性的“风口”产业企业。一手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优化服务保障要素,使这些企业在“十四五”期间能够实现倍增发展,成为我市“风口”产业的四梁八柱。同时也要支持一些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努力使他们成为细分行业领跑者。

抓“风口”产业,说到底要抓项目建设。一方面要抓好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并尽早投产达产,为洛阳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瞄准国内外一些新的“风口”产业链头部企业,加大招商引资,争取引进一些有支撑性的重大企业重大项目,为我市“风口”产业提供新的保障。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相信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乘势而上,一定能够抢占“风口”产业的先机,实现洛阳的重振辉煌。

洛阳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给余杰委员提个问题。请介绍一下我市下一阶段文物工作将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如何把我市文物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谢谢。

余杰(市政协委员,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

洛阳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几年,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想做好两方面文章。

第一方面,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

第二方面,按照市委提出的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式传播这种方式,把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用起来,成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的重要方式。

下一步,重点做好5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围绕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保护,让考古遗址活起来、立起来,同时以二里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推动二里头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利用。

第二,加强博物馆建设,建成开放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牡丹博物馆、万里茶道博物馆,同时启动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实现“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质量双提升,进一步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

第三,加强考古研究,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继续实施栾川旧石器、苏羊遗址、二里头遗址等考古发掘,进一步彰显洛阳作为最早中国、华夏之源的地位。

第四,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特别是老城历史街区、涧西工业遗产等重大历史街区,用现代的科技技术真正实现活化利用。

最后,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的传播,办好世界古都论坛,让河洛文化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河洛文化国际化表达,让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河南日报》记者:

我给张伊猛委员提个问题。在洛阳着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过程中,作为青年人或者青年创业者,您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您觉得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力”?谢谢。

张伊猛(市政协委员,洛阳正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感谢您的提问。我市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出台的《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指出,要更多的关注青年的需求、青年的体验、青年的特点,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人的契合度,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来到洛阳,与洛阳共同发展、共赢未来,作为洛阳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我深受鼓舞。

行动方案指出,通过产业平台聚才工程、青年就业创业工程等“五大工程”项目建设,这些工程的建设,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洛阳各项工作的实施,是站在我们青年的角度来思考和开展的。这为新时代洛阳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洛阳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我自2015年毕业回国后积极参加地方的各项团体组织,与洛阳的青年创业者和青年企业家有深度的接触交流。以我担任执行会长的伊川青年企业家协会为例,协会共有会员90余人,平均年龄均在33岁以下,企业类型涵盖了机械加工、新材料、耐火材料、零售服务、教育餐饮等多个行业。会员所属企业在营业收入、纳税、解决就业等领域都处于伊川县第一阵营。我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重视青年人才的发展、着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我们能够看到,随着政策的出台及方案的实施落地,洛阳的青年企业家获得了更大更高的发展平台。这些政策的出台落地,为洛阳的青年企业家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他们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结合我自身的留学经历以及身边接触到的洛阳的海外就业创业者,我认为海外国际优秀青年人才来洛创新创业大有可为,我真诚希望市里能够为优秀的国际青年人才来洛创业就业,在出入境、就业、指导、创新、住房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同时希望能够通过产业园区、科创小镇、智慧岛创新社区的建设及人才公寓的配套完善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洛阳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青年人才的支持,完善的制度与设施将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国际青年人才来洛、留洛、聚洛、兴洛。

谢谢!

《洛阳晚报》记者:

我给刘志恒委员提个问题。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来洛创业创新,我市专门印发了《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提出要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作为洛阳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请您谈一谈如何提升教育水平,满足青年人才子女教育需求?谢谢。

刘志恒(市政协委员,洛阳幼儿师范学校教师):

谢谢您的提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青年在选择就业安家的城市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的学生们都是幼儿园的教师,作为幼师之师,我对此深有感受。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扩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范围。截至2020年年底,我们已经消除了乡镇公办幼儿园的“零空白”,公办幼儿园学童入学达到50%,普惠制幼儿园达到了85%,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为进一步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为我市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服务,我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第一是要重视专科层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选拔。要支持高校搞好学前教育专业,由我们洛阳幼儿师范学校为主体筹办的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就是从中专层次提升到大专层次的尝试。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特别希望我的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学生能够留在洛阳,为洛阳学前教育工作服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选拔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和专科阶段幼儿师范学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和联系,建立长效机制,对幼儿园园长和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建设更多符合幼儿特点的功能室和实践课程。

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幼儿园布局,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比如在青年公寓、青年人才集聚区附近建设合适的幼儿园。

总而言之,发展好学前教育,吸引更多的青年来洛阳工作、居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欢迎五湖四海的青年来到洛阳,参与城市建设,我们相信,在更多的青年的建设之下,洛阳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洛阳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给仝宇鹏委员提个问题。市委提出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下一步如何推动“151”工作举措进一步落地生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谢谢。

仝宇鹏(市政协委员,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市委提出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主要是指守住“一条底线”,即防止返贫的底线;突出“五个抓手”,分别是“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和“三变”改革;强化“一项保障”,即加强党的领导。

这是洛阳市委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探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操性。开展以来,四个多月时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守住了底线,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特别是村集体资产清收8亿多元,打击村霸超过260人,化解矛盾1.8万多条。围绕乡贤返乡创业,谋划了1188个项目,引进乡村运营团队37个;34个集镇建设示范镇谋划项目233个;312个“三变”改革示范村量化集体资产达到28.8亿元;土地流转达到20万亩。

下一步,要压实推进责任,围绕乡村振兴“151”,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大专班协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加强党的领导两个专项工作组分项负责,形成合力,县乡村要担起主体责任。

要突出推进重点。紧盯乡村振兴“151”,细化量化为8大类37个具体事项,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落实落细落具体。

要完善推进机制。坚持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观摩、一年一总结”,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职督导组作用,使乡村振兴取得督导效果。

我们将按照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及市两会精神,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

洛报融媒记者:

我给郭可悫(què)委员提个问题。以洛阳地区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驻洛高校如何在弘扬河洛文化、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中发挥作用?谢谢!

郭可悫(市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信息化中心副主任):

谢谢您的提问。洛阳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以这里为中心孕育出的河洛文化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和主脉!2021年,河洛文化元素从年初“红”到年末,无论是春节的《唐宫夜宴》、端午的《洛神水赋》、七夕的《龙门金刚》,还是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洛阳》,以及前不久热播的《风起洛阳》,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洛阳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从洛阳历史文化优势出发,对河洛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深入挖掘精神内涵,并将之贯穿于“立德树人”教育全过程,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积极向全社会传播传统文化。

随着学校整体向伊滨区搬迁,我们创新载体,以“根在河洛”为核心主题,以汉魏建筑风格为基调,按照“以人为本,以水为韵,以文为魂,功能合理,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将河洛文化中的德育和人文元素融入环境,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建在大学校园里的主题文化园,让一砖一瓦皆能布施教化,使一花一草都可陶铸性情。去年10月,学校“河洛文化主题园区”入选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12月,获批教育部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基地,为我们进一步弘扬河洛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积极与国内外文化机构、学术机构交流互动,深入挖掘和研究河洛文化的丰富内涵、精神特质,尤其是时代价值,在传承和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同时,我们将以河洛文化主题园区为载体,积极承办海外华人后裔“寻根之旅”研学活动,使华裔青少年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自觉成为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更好地提升河洛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河南广播电视台洛阳融媒体记者:

我给侯文邦委员提个问题。请您以红薯产业为例,谈一谈如何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谢谢。

侯文邦(市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院长):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人人有责!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秉持“用产业链思维、让种植户赚钱”的理念,致力于甘薯全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我们以“汝阳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打造了集育苗、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甘薯全产业链。我们依托伊川富硒土壤优势,培育建设功能农业核心区,构建甘薯产业核心种植区,打造“老鸦岭”等甘薯商标。我们在烟草种植基地,实施“薯-烟-菜”轮作,打造“河洛红瓤”高端品牌。我们将洛阳优质甘薯及其加工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使洛阳成为特点鲜明、品牌突出的甘薯种植基地。

近年来,我们为5个县级政府、15个乡级政府、80个行政村等进行技术指导,撬动红薯产业资金2.5亿元,在洛阳市巩固脱贫解困1.3万人,累计带动经济效益17.5亿元。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长期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驻洛高校必须有所作为,更能大有可为。河南科技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有12个学院、上百名专家参与甘薯研究与推广,下一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继续开展工作:

一要继续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强科研创新力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真正使科技成果实实在在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二要依托学校科技人才优势,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用人才培育、教育扶贫、产业引领等来武装农民朋友的头脑,变输血为造血,使他们成为增收致富的行家里手。

三要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聚焦甘薯产业集群建设,把洛阳打造成为全国甘薯产业发展高地,成为产业振兴的领航者。

《东方今报》记者:

我给卢铁军委员提个问题。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于今年在洛阳举行。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运动会的筹备情况,以及我市的备战情况?谢谢。

卢铁军(市政协委员,洛阳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我市举行。举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精心办好省运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把省运会办成一届精彩的省运会,更重要的是要把省运会办成一届惠民的省运会。

为此,我们在筹备省运会中不但重视推进比赛场馆的建设和提升改造,还全力以赴推进社区健身中心、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省运会比赛场地的安排上,除了主城区以外,我们还把一些比赛项目特别是群众性的比赛项目安排在县区、农村,使更多的人民群众知晓省运会、参与省运会、享受省运会。我们还征集、确定、公布了省运会的吉祥物和会徽,充分显示了洛阳历史文化特点,扩大洛阳影响力。

在省运会的备战参战方面、运动员的培养方面,我们狠抓体育传统学校的培育,在全市建设了一批运动员训练基地,狠抓市属各个体校的管理。这些年,我们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去年,我市有4名运动员参加东京奥运会,其中汝阳县运动员鲍珊菊为国家队争得场地自行车赛的一枚金牌,也圆了洛阳人民的奥运金牌梦。前不久举行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中,我市涧西区运动员王珊珊作为中国女足队长,带领队友顽强拼搏,勇夺桂冠,国人沸腾,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河南、洛阳增添了光彩。

备战今年省运会,我们要抓住冬训夏训机会,狠抓训练做好后勤保障,争取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重振洛阳辉煌而奋斗,作为体育人,我们将努力做到出彩洛阳、体育先行,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作出体育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孙小蕊 王博东 余子愚 吕百营/文 李卫超/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