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实时估值”功能下线,你怎么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看基金实时估值数据图 基金“实时估值”功能下线,你怎么看?

基金“实时估值”功能下线,你怎么看?

2024-06-29 1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许多把基金当股票一样“炒”、热衷于“低吸高抛”的小伙伴,最近可能感觉少了点儿什么,因为帮助大家在交易时间辨别当天基金净值是涨是跌的基金“实时估值”功能,正在陆续下线。

据媒体报道,多家银行APP已经下线了基金“实时估值”展示功能,大部分公募基金的直销APP也下线了这个功能。(参考来源:华夏时报,2023.06.20)

基金「“实时估值”」为什么要下线,对大家的投资决策又有什么影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基金“实时估值”的由来

早在几年前,小夏就跟大家科普过“基金估值”这个概念。

我们常见的基金净值,是基金每日买卖结算的基准价格,通俗理解就是基金的“单价”,代表买卖一份基金需要花多少钱。一只基金一天只有一个净值,这个净值是在每天收盘后,由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的专业人员根据基金当天最新的资产、盈亏情况计算得出的。基金净值具有权威性,能够准确衡量基金每天的价格变动。

而基金估值重在一个“估”字,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准确指标,而是基金公司以外的机构,通常是基金第三方平台,参照基金最近一个季度末的重仓股、持仓比例、仓位数据等指标,综合估算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理解成“基金净值的一个估算值”。比如天天基金就在官网上提示,“净值估算数据按照基金历史披露持仓和指数走势估算,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实际以基金公司披露净值为准。

由于在交易时间区间内,股票价格是上下变动的,所以基金估值也会随着持仓股价格的变动而实时变化,这就是基金“实时估值”的由来。

02

为什么要下线“实时估值”功能?

在交易时间段内看到自己基金的估值变化情况不好吗?为什么要下线呢?

当然,“实时估值”设计的初衷,是希望为投资者提供时效性更高的参考信息,满足投资者对市场行情高度关注的需求。但是慢慢地,这个功能却慢慢浮现出几个问题——

一是偏差过大。刚刚说了,基金估值是参照基金最近一个季度末的重仓股、持仓比例,仓位数据等指标综合估算出来的结果,这也导致了基金实时估值和实际净值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且存在明显的时滞性和片面性。比如说,某基金一季度末持有A、B、C、D四只股票各占25%,到了4月份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判断全部卖出这四只股票,并新买入了E、F、G、H四只股票各占25%。但是由于定期报告披露的时间还没有到,而平台和投资者都不知道这件事,于是实时估值还是按照上一个季度末的持仓来计算的,这就会导致交易时间公布的实时估值和当晚披露的基金当日净值之间可能存在很大误差,比如实时估值显示基金当天净值下跌2%,但当晚披露的基金净值却上涨了2%。

二是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沿着刚刚的逻辑往下延伸,部分投资者可能看到实时估值当天下跌2%时,就选择“割肉离场”,然后晚上看到基金净值实际是上涨的,所以通常可能比较懊恼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反过来也是这样。长期以往,甚至还会引发基金投资者对管理人的质疑,“白天显示的基金估值明明是上涨的,怎么晚上净值反而是跌的?”

展开全文

三是弱化投资者“追涨杀跌”的行为,引导长期投资。过于关注盘中的实时估值,很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短线操作频繁,而这和我们一直倡导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是相悖的。这也是基金实时估值功能逐渐下线的一个重要因素。

03

对投资者有哪些影响?

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实时估值功能的下线并不是一件坏事儿。

首先,基金本就是理财产品中透明度比较高的一类,除了QDII基金、处于封闭建仓期的新基金等品种在净值公布上有所延迟之外,大部分开放式基金在盘后都会公布当天的实际净值,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个指标了解到基金的涨跌情况。

更重要的是,基金也不是一个“短炒”工具,长期持有才是更理想的投资方式。对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来说,实时功能并不构成决定性因素;对于部分密切关注基金当日涨跌的投资者来说,短期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长期来看,或许可能改变大家的投资习惯,从“实时关注涨跌”变成“等待长期持有的结果”。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