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天首发!个人如何购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查询国债利率 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天首发!个人如何购买?

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天首发!个人如何购买?

2024-06-17 06: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财政部今天(14日)首次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总额350亿元,票面利率由承销团进行竞争性招标后确定。

根据发行安排,本期国债将通过财政部北京证券交易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进行招标发行,为5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总额350亿元。本息兑付日期方面,从2024年6月15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2074年6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罗志恒: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科技创新、美丽中国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它会带动我们相应的总需求的扩大,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专家表示,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有助于优化我国债券期限品种结构,满足不同投资者对投资期限和投资收益的偏好。此外,首次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更有利于匹配不同期限的项目需求。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罗志恒:它实现了融资和投资之间的匹配,就是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资金是明确的。不同项目的期限是不同的,就需要不同的资金跟它去匹配,有利于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风险。

根据财政部通知,这次发行的50年期国债招标结束到6月17日进行分销,6月19日起上市交易。

属于记账式国债

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

这次发行的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但投资要坚持谨慎原则。

目前我国的国债类型主要包括两种,按照不同的发售对象,可以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大类:储蓄国债直接面向个人销售;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都属于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也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罗志恒:超长期特别国债还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它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相对变化,就是一方面我们得到的是利息,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价格的差异。有价格差异有涨有跌,对于我们的投资人来讲,也要注意到市场波动风险,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要注意理性投资。

整体供给较均匀

发行节奏较缓和

包括今天(14日)发行的3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内,我国今年会发行一共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这其中有“首发”也有“续发”,一共发行22次。专家表示,这样的发行节奏较为缓和,有助于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根据安排,目前已经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0年期400亿元,30年期首发400亿元、续发450亿元,加上此次发行的50年期350亿元,共发行金额1600亿元。今年,我国共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三种期限共发行22次。

从发行安排表中可以看到,三种期限国债都涉及“首发”和“续发”。这又是什么呢?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罗志恒:“首发”主要是第一次发行某个期限品种的国债,“续发”是在已经存续的国债的基础之上,再次发行同一期限的国债。

专家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今年5到11月陆续发行,从发行节奏来看,整体供给较为均匀,节奏比较缓和,主要是为了平衡市场供需,通过分散发行时间,更好地平衡国债市场的供需关系,避免集中发行对流动性造成冲击。

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

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

关于国债的品种和期限

问:国债主要有哪些品种分类?

答:国债按照不同的发售对象划分,可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大类。

储蓄国债直接面向个人销售,按照不同的债权记录方式,可分为以纸质凭证记录为特征的凭证式储蓄国债和以电子记录为特征的电子式储蓄国债。

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如持有到期,均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两者区别主要为: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问:国债主要期限有哪些?

答:统筹考虑财政筹资需求、市场投资者资产配置多样化、国债收益率曲线建设等因素,国债划分为短期国债、关键期限国债、超长期国债三类。

其中,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包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四个期限品种;

关键期限国债是指发行期限为1—10年的国债,包括1年、2年、3年、5年、7年和10年六个期限品种,是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关键期限点;

超长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包括20年、30年、50年三个期限品种。

目前发售的储蓄国债包括3年期和5年期两个期限品种;记账式国债涵盖了上述短期、关键期限、超长期等全部13个期限品种。

关于购买电子式储蓄国债

问:电子式储蓄国债可以从什么渠道购买?

答: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网点柜台和部分成员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个人投资者购买电子式储蓄国债,首先需通过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按有关要求开立个人国债账户和资金账户,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在发售期内,前往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任一网点柜台购买,也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

问:如何查询发行的相关信息?

答:每期电子式储蓄国债发售前,财政部会提前在财政部网站“政府债券管理”专题栏发行公告中公布发行日期、发行利率、发行规模等,个人投资者可登录查询。

问:如何安排还本付息?

答:电子式储蓄国债按年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在付息日和还本日,利息、本金会自动划入投资者资金账户。

问:如何提前兑取?

答:发售期结束后至国债到期日前,如投资者需要提前兑取,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和资金账户,到购买该国债的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任一网点柜台按规定办理。持有国债不满半年的,提前兑取时不计付利息,只偿付本金;持有国债满半年及以上的,提前兑取时按照实际持有时间和有关发行公告中明确的计息方式计付利息并偿付本金。

关于购买凭证式储蓄国债

问:凭证式储蓄国债可以从什么渠道购买?

答: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网点柜台购买。发售期内,个人投资者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前往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网点柜台,通过现金支付或转账方式认购,并取得纸质认购凭证。

问:如何查询发行的相关信息?

答:每期凭证式储蓄国债发售前,财政部会提前在财政部网站“政府债券管理”专题栏发行公告中公布发行日期、发行利率、发行规模等,个人投资者可登录查询。

问:如何安排还本付息?

答:凭证式储蓄国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逾期办理兑付不加计利息。凭证式储蓄国债到期后,投资者需持纸质认购凭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到购买该国债的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任一网点柜台办理到期还本付息业务。如纸质认购凭证丢失,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到购买该国债的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任一网点柜台挂失补办。

问:如何提前兑取?

答:发售期结束后至国债到期日前,如投资者需要提前兑取,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和纸质认购凭证,到购买该国债的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任一网点柜台按规定办理。持有国债不满半年的,提前兑取时不计付利息,只偿付本金;持有国债满半年及以上的,提前兑取时按照实际持有时间和有关发行公告中明确的计息方式计付利息并偿付本金。

关于购买记账式国债

问:记账式国债可以从什么渠道购买?

答: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也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

个人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可以提前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任一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个人债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并开通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也可以提前在证券公司开立普通A股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一定债券品种供投资者购买,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其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证券公司网点或证券公司App购买。

问:如何查询发行的相关信息?

答:每期记账式国债发行前,财政部会提前在财政部网站“政府债券管理”专题栏发行公告中公布发行日期、发行规模等,发行利率于招标结束后当日公布,个人投资者可登录查询。

问:如何安排还本付息?

答:1年期以下的记账式国债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贴现发行,到期一次性按面值还本,贴现发行的价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体现为利息。1年期(含)—10年期(不含)记账式国债每年付息一次,10年期及以上期限记账式国债每半年付息一次。在付息日,当期利息会自动划入投资者账户,但如果于记账式国债付息日前卖出将无法获得最近一个付息周期的利息。如果投资者持有到期,债券本金及最后一个付息周期的利息于到期日划入个人投资者资金账户。

关于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

问: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从什么渠道购买?

答: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记账式国债,有20年、30年、50年三个期限品种,具体购买操作按上述记账式国债购买流程办理。

▲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更多详细报道请下载 ➤时刻新闻来源:央视新闻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红网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天首发!个人如何购买?》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