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这篇文章分析的很透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行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这篇文章分析的很透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这篇文章分析的很透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这篇文章分析的很透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种教学结构带来更多的师生、生生思维间的碰撞。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种碰撞可以打破时空局限,生成更多的学习资源。及时抓住这些资源,并借助评价与反馈,可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纵深。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整本书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设立一个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声的“乐园”。某学生在该论坛中发表了一篇《我看王满银》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师生对这篇帖子或点赞或反驳,以多元化的方式立论,如引用文学家评论、原著细节、影视文学形象辨析等。这样生成性较强的互动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串联”了原著中的众多情节和人物,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表观点,并非以教师的评价代替学生的自评,参与度的提升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实现良性循环。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丰富化提供可能,同时也为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走向提供借鉴,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

二、情境创设:从学科本位到实践取向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中就需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营造出更真实、更复杂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学习经验,并与社会生活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目的性强、对象明确的言语实践中获得更多体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营造生动的语文学习情境。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中学习,其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都是真实、可感的,整个学习和研究过程也是真实、可感的。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老人与海》整本书,课前在网络平台中上传有关“老人”形象的影视片段和名家评介。学生针对书中“老人”这一形象,在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老人”是乐观者、坚忍者、成功者等,也有的学生认为“老人”是失败者。对此,在课堂上,教师能生成课堂资源,针对失败者和成功者两个相互矛盾、来源于学生真实感受的形象设计活动,利用平板电脑组织学生投票,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围绕这一“矛盾点”展开研讨。持有相同观点的学生形成共研小组,在平台上找寻新的资源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并在课堂上通过合理的话语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对有争议话题的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老人与海》原著情节的梳理、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体验,进一步从评价人物形象的不同维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内容和探究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的,培养了学生不同维度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环节使人领略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益处:学生全员参与其中,且机会均等;数据统计高效、精准;从实名制的举手变为匿名制的投票,准确传递学生的真实想法;借力“矛盾”,激活课堂,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网络信息平台呈现并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随时重新组合学习过程记录,营造互动情境。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学习平台上交互共生,沟通听说读写,进行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这种融合式的学习通过情境介入,引导学生进行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进而实现高表现的学习结果,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语文问题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三、学习过程:从浅尝辄止到独辟蹊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优势之一,是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优化个性化学习路径,提高个性化学习效率,加深个性化学习深度。

首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我学科能力的精准把握。通过多元、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学生对语文学科能力进行自我测试。教师提供的丰富、信效度可靠的测试工具,可以对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进行诊断。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实现学生测评、诊断报告的同步输出,并根据语文学科内容领域和能力维度进行归类。比如,学生通过内容维度报告,详细了解自己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情况;通过能力维度报告,明确自身在解释推断、信息提取等语文学科能力方面的不足;通过在线诊断和测试,明确自身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起点和语文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其次,明确自我的独特学习起点之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也为进一步明确其独特的语文学习路径提供支撑。目前,由信息技术团队和语文学科团队合作开发的各类学习平台与工具日渐兴盛,这些平台和工具基于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各类数据统筹运算,将每名学生独具特色的学习路径以图式、文字等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教师明晰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路径走向,学生可以明确自己语文学习的短板及其原因,找到思维链条中的“断点”,进而解决问题,提高语文个性化学习效率,从而弥补以往个性化学习容易流于表面的严重缺陷。

最后,智能的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和学习过程提供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实现学生根据自我学习需求选择适切的学习方式。这种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个性化语文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只能解决共性、浅表问题的缺憾。在这种深入融合的学习模式中,学生提前解决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些个性化、表层问题,之后由教师辅助其完成更深层次的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由此促成独特的语文学习结果,实现有意义的、深层次的个性化学习。图1呈现的是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路径。

图 1 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路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真正撬动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单向输出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愈加凸显。这种深度融合在更广阔的网络信息平台中为语文学习营造了真实、复杂的情境,帮助学生提升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进而综合提升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度融合的学习模式,承认每名学生独特的学习起点、路径和结果,尊重其语文学科能力的自主发展,并在适当节点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支撑与指导,实现语文学科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新生态。

(作者王彤彦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孙名谣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7期,文章有删减

喜欢吗?关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吧!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教育专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490/G4。

期刊以“面向教育现代化,引领数字化教学”为办刊理念,聚焦基础教育教学主战场,刊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分享数字化教学的新理念、新作法、新技术、新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