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利用地震波划分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PPT

2023-10-21 0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探究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学生汇报总结-----教师小结、理清思路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教学法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从一个很大的空间上学习了各种天体,从而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些,一起解剖一下地球,看看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过渡】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同学们,有谁能告诉我我们平时吃的鸡蛋可以分几层?(学生回答)

要想知道,切开就能看清楚了,但是要想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结构,怎么办呢?

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

【讨论】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请学生讨论一下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讲解】钻探取样分析(我们能够用钻探了解地球内部,可现在最先进的钻探也不过能穿透14千米),火山喷发温泉、热泉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

【学生回答】地震波。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对地震波传播特点的研究,可以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P波)的传播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而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通过的物质密度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快,物质密度小,传播速度就慢。

【板书】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1.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

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过渡】 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

【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教师解释】读多媒体“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其中横轴表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轴表示地表以下的深度,原点为左上角。虚线表示在横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相应的实线表示的是纵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讨论】请同学们就21页图1.25“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讨论一下两个曲线的运动特点。

【归纳讲解】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

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①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

②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

③定义不连续界面:莫霍洛维奇发现,在地下33千米的地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猛然加快,这表明这里的物质密度很大,物质成分也与地球表面不同。地球内部这个深度,就被称为“莫霍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又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的地方,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则消失了,这说明,这里的物质密度变小了,固体物质也没有了,地球之心在这里,只剩下了液体和气体。这个深度,就被称为“古登堡面”。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21页的读图思考一下第一个问题: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解】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纵、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

通过分析图表总结(利用表解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壳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提问】那下面情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这幅图,同学们发现它的传播速度是不是有两处(900千米和5150千米)的规律有些变化啊?

【教师讲解】又进一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900千米),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5150千米),前面我们知道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的变化时发现,上地幔接近顶部的位置有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的层推测此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慢的原因是物质的密度增大,故称为“软流层”。软流层的范围是80千米和400千米之间 ①纵波在地下5 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②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5 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内核为何是固体

讲解】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33千米以下),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人们常常用鸡蛋来描述地球的结构,是生鸡蛋?熟鸡蛋?还是半熟的鸡蛋?(半熟鸡蛋。即蛋壳为地壳,物质形态为固态;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和地壳合起来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物质形态为液态。)

【课堂小结】

地球在结构上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圈层构造。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是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下地幔为可塑性固体。

【探究性作业】P25活动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新教师,从教几年来,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