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质量优秀的书推或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好书推荐公众号文案 如何写一篇质量优秀的书推或书评?

如何写一篇质量优秀的书推或书评?

#如何写一篇质量优秀的书推或书评?|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谢谢涂涂邀请。现在写书评、拆书都是有固定模板的。照着模板套,成型很快,阅读量也很好。它还有个优势,就是即便书没怎么翻过,也可以写。

我个人不太推崇这种。真心喜欢一本书,要么是学习,要么是享受,那么写书评也是为了把读书过程中和作者的交流成果记录下来。首先自己就是第一读者。不太厚道地讲,就我而言,自己是最重要的读者。所以重点考虑我的感受,他人看不看懂,喜不喜欢,不太重要。

出于这样一种心情,我写书评时是想自己比较多,考虑别人感受和接受会比较少。我在公众号上发起了一个500份阅读计划的活动,搞了有一两年了,才进行三十多本。很多自己喜欢的书都还没写。这些书评虽然没有系统收拢,归置目录,但是我仍旧会不嫌麻烦地时不时翻出来看。

写书评不见得要总结书的主旨,或者介绍这本书、这本书作者。如果目的是为了学习和交流,那么应该认识到这是个兴发的过程。

赋比兴的兴,

就是说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突然就来劲了,写那么几段。前后文不见得有严密的起承转合,要在言简意赅。乘兴而来,尽兴而止。

我写书评的对象,不少是我重读过很多遍的书。比如说庄子。现在庄子随便选取一截,拿个话头就足够我写一篇长文了。自己没事儿也经常写,有公开也有不公开的。如果说要我写一个推介性的书评,讲庄子姓甚名谁,这书都说了啥,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反而觉得拘谨,这打第一步就已经非常不庄子了,我也不太愿意写。

如果能做到兴发。有感而发,言之成文。那么即便你不能把这本书很好地推荐给别人,你留下来的思想记录,也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书评需要有一些掌控感。

不能只会说,卧槽这太漂亮了,言语无法表达我的激动,“难以名状”,或者说一些类似“完成度很高”、“作者的业内地位多牛叉”、“教科书级的”、“殿堂级的”、“呈现了一种什么什么思想”这样的空话。别糊弄自己。不要装。学习不能偷懒。这个反刍的过程更不要偷懒。

要对自己的表达有自信。你要能感受到,你就能写到。

当你有所感受的时候,请相信自己可以把这种感受形诸于文字,而不是陈词。

你得搞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看法,搞明白自己究竟明白啥了,究竟是怎么想的,不要似是而非或者人云亦云。你可以去参考别人的观点,比如某某人的某某作品是什么流派,什么主义,这个流派或者主义的特点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时代性。这些东西你可以看,但它不是最终性的结论。一个外行人会觉得相似的东西有很多共性,但是只有行家里手能够看到其中的细微差异。如果是只满足于别人提供的共性描述,就很难产生自己的东西,最后就成了盲从,屈从。

还以庄子为例,普通读者会把庄子和老子都列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会去陈说他们在无为、自然方面的一致性。但如果仔细阅读庄子和道德经,你会发现两本书从学说主张到文辞风格都有显著的差别。甚至单看文本内部,《道德经》全文整体感非常强,风格非常统一,而《庄子》不同篇章的文风都有很大差别,观点和主张更是有很多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当你对阅读有了掌控,对阅读过程有了一种内在觉知后,把它写出来就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我自己写东西的过程,更像是一种速记和抢救,打字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最终写下来的是少部分,甚至未必是核心部分。我更愿意直接和朋友口头交流,他们也反映,同一个话题,我说的会比写的更有吸引力。

在读过麦克卢汉之后,我对口头表达更加迷信。

其三,其实中国是个阅读经验异常丰富的国家,可以多去看看别人写的笔记。

其它自古以来我闹不清,但是中国的学术共同体确实称得上是自古以来的。从古到今,这些学人留下了很多非常具有可读性的读书笔记,你可以找出来看,看别人怎么写,尤其是看别人怎么读的。自己也可以跟着长长经验——当然,更是长长见闻。

我推荐几本自己觉得非常不错的,这方面的书籍。写法上多数是有感而发,下笔成文。用《庄子》的说法,叫卮言。这个说法非常美妙,卮是酒器,言语像酒从酒器里倾泻而出一样,无心为文,不工而巧,言说像静默一样美妙、适宜: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下面推荐书。

1.容斋随笔

大名鼎鼎的容斋随笔,很笔记很闲适,看了陶冶心情又长见识。

老人家晚年很喜欢的一本书,据说也是他生前看的最后一本书。

2.读通鉴论

这是王船山读通鉴的读书笔记。

船山先生讲究治实学,要学以致用,史学就是那会儿最大的实学,放到今天,我们也应该多读读历史。

如果对资治通鉴感兴趣,尤其推荐读通鉴论。

3.知堂书话

周作人的知堂书话。书话就是书评,周作人的书话,在当时就非常出名,今天再看,仍旧很有意思,很有味道。

篇幅很短,范围很广,趣味很足,书品很高。单纯看读书的话,周作人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他曾经写过一首自寿诗,起首两句是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很有味道。

本来想录一段知堂书话里的文字,可惜网上找不到合适的,对着书本打又太费手,你们自己去找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