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聚焦《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女性生存现状分析报告 科技日报:聚焦《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报告

科技日报:聚焦《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报告

2024-06-24 16: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迎来了第97个年头。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更加关注女性,鼓励女性参与科技活动”。 

  我国从事科技活动的女性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她们的所想、所做以及面临的困难问题又是什么? 

 年6月,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全国妇联共同组织了“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接受委托,承担了具体的研究工作。 

 年10月—2006年3月,课题组对在职的科技工作者和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硕士、博士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研究者力图较全面地反映从事科技活动的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和制度环境现状,并希望能更深入地揭示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长规律,同时为制定更有效地发挥女性科技工作者作用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报聚焦项目报告中的精彩观点,以飨广大读者。 

  女性从事科技活动的“事业动机”被淡化 

  据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女性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明显少于男性科学家,女性发表的成果数量仅是同年龄组男性成果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存在所谓的产出之谜(ProductivityPuzzle)。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科学家发表成果的差别越来越大。本次调查也反映出,在我国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从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的动机可以得到部分的解释。女性从事科技工作,对于众多的科技女性而言,正作为一种职业选择,而不是事业追求。 

  调查显示,“追求稳定”成为女性择业的重要指标。她们选择工作单位时相应将“高校”和“国家机关”列为最理想的选择。女性选择从事科技工作,也是以此为前提的,即科技工作最吸引女性的特征是“工作稳定”。 

  “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是女性报考研究生的最重要的目标。女性受教育程度是获得理想工作的重要途径,促使在越来越多的的女性热衷于高学历的女性中,许多人已将其作为获得理想工作的重要途径。 

  此外,“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是女性报考研究生最重要的目标。这些调查结果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女性研究生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为什么科技队伍中有女性的比例较高,超过了1/3。 

  另一个调查结果业也印证了女性将科技工作视为一种职业的倾向,那就是,女科技人员希望调换工作的首要原因是“获得更高收入”。 

  由此可见,从事科技工作,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看中的是其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即“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科技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工作对人提出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即如对工作本身的兴趣爱好和不懈的追求求索和创新精神,正在被淡化。 

  这样的一种倾向导致了女性在从事科技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关于“希望个人事业达到什么程度可以满意”的问题,年龄分组后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有由小到大,对事业的追求重点分别是“希望能成为本领域的著名人物”、“业务骨干”到“完成本职工作”,呈现出随年龄增长在事业追求上的下滑趋势。 

  女性在从事科技工作中显现的“工作认真、细致”优势,有助于她们“完成本职工作”,但却不能保证她们成为杰出的女科技人员。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产出之谜”和在高层科技队伍中女性比例偏低的现象。 

  性别差异对女科技人员影响有多大 

  问卷调查表明:40.57%的女性认为性别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负面影响,34.9%的女性认为没有影响。 

  为进一步分析源于性别因素的影响,课题组沿着女性事业发展各阶段进行相关分析。女性进入科研领域的门槛是否更高?女性的家庭角色是否产生了对工作的不利影响?作为对女性工作的承认,在“职称”、“职务”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进入科研领域门槛较高 

  报告指出:女性进入科研领域的门槛较高,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研究生入学时导师对男性生源的偏好。30%左右的受调查者遇到导师招生时倾向于招收男生,而只有不到3%的情况是导师更倾向于女生。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女生不受欢迎的情况更严重。 

  二是,应聘单位招收员工时偏爱男性,至少有93.8%的人认为遇到了性别区别对待,并有表面倾向。女科技工作者在应聘工作时,遇到最多的情况是“水平相当,应聘单位多选男性”占43%;其次是“明文规定只招男性应聘者”,占24.3%;第三位是“对女性提出的附加条件较多”,占17.3%,再加上“高职位招男性,低职位招女性”的9%左右,这四种情况遇到的比例占93.8%。也就是说,受调查者中至少有93.8%的人遇到了性别区别对待,说明目前科技领域的女性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受到的性别上歧视是明显的,虽然“明文规定”的歧视只占到24.3%,但应聘单位人为控制的附加条件和默认的接收标准,把女性关在了门外。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分类分析发现,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遇到的“明文规定只招男性应聘者”比例稍稍高些,而31岁以上的科技人员遇到的“对女性附加条件多”比例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认为,年轻一代女性科技人员进入的门槛与过去相比似乎更高了。 

  女性家庭角色影响事业发展 

  尽管大部分人认为家庭和事业应该协调发展,但这只在主观愿望层面,对女性而言,沉重的家庭角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具有不利影响。据调查,有78%的女性完全或基本上承担了家务劳动,而男性在此方面的比例仅为12%。 

  女性是承担子女教育和家务劳动的主体,相应地她们的工作精力被家庭事务挤用成为必然的结果,由此而使“生育家庭占用时间多”成为仅次于“传统观念偏见”的重要影响因素,被认为对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女性在“职务”获得方面更难 

  我们选择了“职称”、“职务”作为衡量事业发展状况的标准参照指标和对工作能力的体现。调查显示,“职称”与性别具有较弱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57);而在“职务”方面,在女性组中47%的人无职务,而男性只有22.7%。男性高职务占1.5%,女性这一比例为0.4%。由此看出,女性相对不容易获得职务,性别对“职务”的相关性较大。 

  子女教育成为困扰女科技人员的突出问题 

  报告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女性科技人员“母亲”的角色作用更加凸显。 

  女性的双重角色在我国女性职业生涯中的影响,既有着与其他国家女性科技人员相同的一面,又有着中国特色。其中,独生子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将子女教育问题已提升到了非常显著的位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的女性在职人员属于已婚并有子女者,“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目前最困扰女性科技人员的问题。 

  与老一代女科学家相比,年轻一代的女科技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付出一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她们对子女的关注程度比老一代的女科学家更高。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赋予了女性科人员在扮演“母亲”角色时更多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的双重角色显示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无论从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还是与老一代女科技人员的纵向比较,目前我国中青年的女科技人员面临的“子女教育”问题都更加显著。 

  外国怎么鼓励女性搞科研? 

  随着女性在教育中所占份额的增加,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和在公共研究部门就业的条件更受关注。为提高女性在学术和研究中的作用,若干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 

  美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职能中,也强调支持女性、其他少数群体和缺乏代言人的集团参与到科技事业中,相应地设有国家科学基金委的科技平等委员会(CEOSE)。例如:美国物理教师联合会物理女性委员会,旨在寻找招募女性的更有效的方式,留住女性在物理学和物理相关工作。 

  芬兰:目前芬兰是各级研究中女性所占份额最高的国家之一。2000年,科学院采取了一项平等计划:当该职位的申请者资格相当时,女性优先。2000年,约有32%的一般研究人员和43%的大学教师是女性。 

  韩国:要求科学委员会有30%的女性。韩国科技部“科技机会平等”法提出,高校2003年女性科学家达到10%,2010年达到20%。2002年还拨款350万美元用于帮助女科技工作者接受培训。设立专门项目,帮助女中学生正确认识科技,使有潜能的女学生可能会选择科学事业。 

  七项政策建议 

  课题组组长赵兰香认为,女科技人员已成为科技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她们的双重角色使她们既联系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又联系着支撑社会发展的家庭。 

  女科技人员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科技发展这一创造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显示着社会进步的步伐。 

  因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在科技立法和政策中澄清妇女发展的特殊障碍,纳入性别平等理念。比如在《科技进步法》中加入保护女性科技人员获得平等发展权利的内容;在科技政策与制度设计上,包括科技资源的配置、岗位设置、继续教育等方面对性别问题给予重视。 

  建议二:加强针对女性科技人员的组织体系建设。可以考虑在中国科协设立女性委员会,开展有关女性科技人员的宣传、交流、培训、政策研究等活动。 

  建议三:设立女性科学研究基金,锻炼和培养一批女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建议该基金可以考虑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协的女性委员会共同管理。 

  建议四:设立女性特别培训基金。建议培训内容包含自选的专业培训,也包含平衡事业和家庭关系的特殊培训。培训计划中与国际组织相关的部分,由中国科协的女性委员会统一协调管理;一般性的培训计划,应纳入科研机构教育培训计划予以执行。 

  建议五:广泛开展多种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议六:进一步加强正面舆论导向宣传。建议媒体宣传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贴近广大的科技女性,使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精神越来越多地成为女科技人员的追求。 

  建议七: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为女性从事科技创新提供更好条件。建议以社区建设为基础,在科技人员居住较为密集的社区,成立“中国女科技工作者联谊会”下属基层组织,针对女性科技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开展“非营利性”的咨询、交流、协助活动,将科技工作者的联谊活动与切实解决她们的难题紧密相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