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安教师考编《语文考点备考指导》成语使用不当归类(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奋力追赶的成语 2019年六安教师考编《语文考点备考指导》成语使用不当归类(七)

2019年六安教师考编《语文考点备考指导》成语使用不当归类(七)

#2019年六安教师考编《语文考点备考指导》成语使用不当归类(七)|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

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

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务

令其他甲B 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比得上”,

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

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例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

“首先、首要”)

4、“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绝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5、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

公堂”是指“到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6、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

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

7、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侧目而视”意为

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三:重复赘余

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1、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

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耿耿于怀”就是“一直未能忘记”

的意思)

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就是

“笑起来”)

3、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就是“独自”)

4、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不

虞”就是“没料到”,与句中“没想到”重复)

5、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与“全身”

重复)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四: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从上文

的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的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差强人意”的

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

(2)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前后语意矛盾)

(3)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不期”即

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4)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

子。(“莘莘”有“众多”之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五:不分轻重

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词,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1、刚一起跑,初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 米时

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 米跑的第一名。(“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

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2、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

3、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

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用在这程度太重)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六:不辨色彩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3、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是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4、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

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5、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

千秋。(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

6、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汽冲霄汉”常形容大无

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七: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

及了。(“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2、他的学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3、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

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八:不当修饰

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的搭配。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

2、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饰“恐惧”这一中心语)

3、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

渐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4、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

反映了不少问题。(“畅所欲言”与前边的“还与调查组的同志”不搭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