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央行资产负债表逻辑图 解读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解读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2023-03-26 1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包括法定准备金存款及超额准备金存款、发行债券(主要包括央行票据)等;资产端包括外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包括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本文将带您了解央行资产负债表。

大家好!在上一篇“降准相关知识(一)存款准备金率”中,我跟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为了进一步理解央行降准的作用,今天我将继续和大家聊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资产和负债。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拿个人来举例子。比如我们简化一种场景,一个人买了一套价值300万的房子,那么他的资产是300万的房子(假设他没有其他资产),他的房子是借钱买的,那么他的负债是300万。

同样的道理,央行也有资产和负债。央行的资产可以理解为她拥有的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等。央行的负债可以理解为她“欠”别人的,比如,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这些不是央行的资产,而是商业银行的资产,因此记在央行的负债中。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外汇

货币发行

货币黄金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其他国外资产

法定准备金存款

超额准备金存款

非金融机构存款

对政府债权

政府存款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发行债券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国外负债

其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自有资金

其他资产

其他负债

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端

1. 法定准备金存款及超额准备金存款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第一项为储备货币(基础货币),其中的子项“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下包括法定准备金存款及超额准备金存款。

法定准备金存款就是上一篇提到的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最低水平,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超出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存款。

当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存入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多余的法定准备金存款转入超额准备金存款。相应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准备金存款”项下,超额部分原来的法定准备金转入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可以提取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增加了,银行可提取资金增加,可用于给企业发放贷款的资金增加,支持了企业经营,进而对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相反地,当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存入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增加,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

2. 央行票据

央行资产负债表右边负债端的“发行债券”项主要包括央行票据。

中央银行票据(Central Bank Bill)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

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

1. 外汇占款

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国外资产”中的“外汇”即俗称的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币需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才可以流动使用。央行需要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要投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因此增加了负债端的“储备货币”,形成了外汇占款。

2. 中期借贷便利MLF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如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属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左端资产端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

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市场昵称“麻辣粉”,是指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向符合一定资质的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种特殊贷款。MLF以质押方式发放,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期限为3个月、6个月、1年。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历史上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历史上央行如何调节流动性呢?下一篇“降准”相关知识(三)将带您回顾中央银行流动性调节历史。欢迎继续关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