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历史深处的桨声灯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夫子庙旅游路线图 【画舫】历史深处的桨声灯影

【画舫】历史深处的桨声灯影

2023-12-17 1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画舫】历史深处的桨声灯影——秦淮画舫游船小记

2016-06-14 智慧夫子庙

桨声轻咏六朝风雅,

灯影醉弹十里琴弦。

桨声灯影秦淮河

十里秦淮两岸

是“六朝金粉”、

“十朝都会”的繁华之地。

流经夫子庙的秦淮河,

萃集了晋代风流、南朝风雅、

唐宋风情和明清风俗。

自孙吴建都以来,

诸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

富商巨贾和红粉佳人的事迹与掌故,

蕴藉着六朝烟水气,

这“六朝烟水气”

又从画舫游船里飘散开去,

氤氲成一帧帧“桨声灯影秦淮河”的历史剪影。

那些凌波的画舫游船,

承载着两岸风情、

金陵风雨和朝代兴衰,

无疑是金陵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载体。

画舫

 

华彩雅丽冶游风游秦淮者,必资画舫,在六朝时已然,今更益其华靡。

颇黎之灯,水晶之盏,

往来如织,照耀逾于白昼。

两岸珠帘印水,画栋飞云,衣香水香,

鼓棹而过者,罔不目迷心醉……—— 清·捧花生《秦淮画舫录》

秦淮画舫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六朝时期。东晋时的三月三称为“上巳节”。随着民俗活动的演变,秦淮河边祭祀色彩的游乐发展到平时风和日丽或是细雨霏霏之时的冶游活动。民国初年的秦淮画舫

 

清末夫子庙秦淮画舫

 

灯船彩灯照水映六朝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

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耀天地。

扬槌击鼓,蹋顿波心。

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达旦,

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 明末清初·余怀《板桥杂记》 

龙舟

五月竞渡端午乐

秦淮五月水气薄,榴花乍红柳花落。

新荷半舒菡萏高,对面人家卷帘幕。

晚来列炬何喧阗,鼓吹中流一时作。

火龙一道灯船来,众响啁嘈判清浊。

—— 清·汪懋麟《秦淮灯船歌》

清代康熙年间的诗人汪懋麟,在《秦淮灯船歌》一诗中,把秦淮龙舟赛的热烈火爆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

 

清代秦淮河上的龙舟

卖唱船

歌声婉转动心魄卖唱船在秦淮河上是极有风致的,品位颇高,历史也悠久。卖唱,不同的时代,演唱的内容也不一样。明清两朝,有的唱民间小曲,有的唱戏曲片断,也有的唱古典诗词;但不论唱什么,卖唱船上的歌声总是令人销魂的。

 

今夜有酒今夜醉,今夜醉在秦淮河畔。月映波底,灯照堤岸,如花美眷依栏杆。歌的歌,舞的舞,声声相思为谁诉?步步爱怜为谁踱,蜜意柔情为谁流露?歌的歌,舞的舞,朵朵樱唇为谁涂?层层脂粉为谁敷?眉语眼波为谁倾吐?—— 民国时期 流行歌曲《秦淮河畔》

藤篷船                           

羊角灯下河风凉   

藤篷船为凉篷船的一种,是清朝晚期用藤子扎成的凉篷船。这种小型游船在夏日炎炎或秋雨潇潇时,可以遮阳避雨。那篷子是活的,可以装在船上,也可以拆卸。有的客人喜欢藤篷,有的为了凉快,索性把藤篷抬走。只要有人来雇船,船工就问:“抬不抬藤篷?”如果回答:“抬篷。”藤篷就会立即抬走。当去掉藤篷后,小船便敞开了。每当夜幕降临,船上挂起羊角灯,忽明忽暗,隐隐约约,迎着河风,品着茗茶,二三好友谈古论今,实在是赏心乐事。此情此景,虽为盛夏,也觉清凉。

民国时期夫子庙泮池藤蓬船

漆板船

清丽静雅闲吟诗

 

漆板是藤篷船的改装船,属小型游船,精巧而华丽。文人雅士、纨绔子弟喜欢追逐新潮,他们乘漆板船,要的是奢华。二三个文人学士吟诗作画,需要幽静,便在漆板船上雅集。随着漆板船的出现,老式的藤篷船生意逐渐淡了,船家都急急忙忙地跟着改装成漆板船,秦淮河的游船也随之焕然一新。这是随着市场的需求,秦淮河的游船在悄然地更新换代了。

简朴无华亦逍遥凉篷船国子监的武书是四月尽间的生日,他家穷,请不起客。杜少卿备了一席果碟,沽了几斤酒,叫了一个小凉篷船,和武书在河里游。清早请了武书来,在河房里吃了饭,开了水门,同下了船。杜少卿说:“正宇兄,我和你到冷处走走。”叫船家一路荡到进香河,又荡了回来,慢慢吃酒,吃到下午的时候,两人都微微醉了。荡来利涉桥,上岸走走……——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20世纪初夫子庙泮池的凉篷船从夫子庙上船,竟然能够荡到进香河,由南朝北横穿整座南京城,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古代的河道逐渐淤塞,青溪九曲只剩下一曲。那时,因为穿越城市路途很远,所以船上必须要有凉篷,遮阳挡雨,否则客人就难以长时间坐船了。  

楼船

 

灯红酒绿夜不歇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重新恢复夫子庙的市面繁荣,选中了三艘退役的战舰,经过改装,驶入秦淮河,加入到画舫的行列。千年画舫一直都是单层的,此时第一次出现有楼的船,人们便把这改装的游船称为楼船。冷清的夫子庙骤然升温了,三百六十行也加入进来,夫子庙又呈现了灯红酒绿的景象。

 

伙食船

流动厨房扑鼻香 伙食船是楼船的配套设施。楼船上寸土寸金,只能把小船当厨房,这小船就叫伙食船。只要楼船一开张,伙食船也跟着忙乎起来,全都是现做现卖。

 

东水关一带的秦淮河游船

围棋船  

 

十里秦淮一局棋

清末时,有个安徽举子在贡院屡试不中,觉得回乡无颜见江东父老,就在夫子庙承包了几条船,船上既可以让客人喝茶,还提供围棋。结果生意不错,其他游船也随之效仿,受到棋迷们的欢迎。那个安徽士子很得意,在船头的两个门柱上写了副对子:六朝古都千秋画十里秦淮一局棋游人见到这围棋船,都夸船主有文化,却不知那船的主人原本就是秀才,只不过没能在贡院金榜题名而已。 

 

民国时东牌楼一带的秦淮画舫

小边港

闲情简约乐陶陶

小边港是一种比一般的船要小的游船,可以自由地从夫子庙驶向其他地方。哪座桥都能通行,这对客人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客人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吃着茶水小食,灵巧而自在。

 

20世纪30年代桃叶渡游船

小卖船

水上货郎尽时鲜小卖船类似于陆地上的货郎担。有妇女用的针头线脑,儿童玩的拨浪鼓,老人爱吃的甜酒酿,还有刚刚采摘的鲜花,应有尽有。小卖船小而轻捷,到了泮池,在大中型游船间穿梭,四周打转转,卖货人手中的小铃铛摇得当当响;而大船上的铜板,叮叮当当地抛在小卖船上,游客要买什么就给什么。

 

民国初年秦淮河上街市小卖船只做河里的生意是吃不饱饭的,必须要会赚沿河两岸河厅河房人家的钱。小卖船一旦划到哪家的河房下,随着叫卖声,河房的窗户“咣当”一声便推开了,女主人的脸露了出来,对着小卖船问道:“还有新鲜的茉莉花啊?”小卖船上回答:“新鲜的,还带露水呢!”于是从窗户吊下来一只小篮子,钱放在篮子里。小卖船伸手从篮子里取了钱,然后把顾客要的东西放在篮内,上面的人把篮子吊回窗口,这笔生意就做成了。

木兰船

 

莲叶田田夕阳归这是一种女子采摘莲蓬、菱角的船只。古代的秦淮河连接着大大小小的池塘,特别是在青溪与秦淮河交汇处,水网密集,荷叶田田,白鹭洲就是青溪与小运河向南延伸的水域。 采菱女们荡着小船,在荷塘里穿梭,她们喜欢唱着《江南》这一则南朝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古词古调,古风古味,小船悠悠,满载而归。 

 

夫子庙和城南一带是刘伯温经常到的地方。他看见这采菱景象,写了一首《江南弄》的词:采菱女子木兰船翠裾红袖青玉钿摇光荡影惜婵娟 惜婵娟,愁夕晖拔蒲歌断鲤鱼入归去芰荷香满衣 刘伯温的词,真切描绘了秦淮河上采菱女划着木兰舟,在夕阳下晚归的情景。

柴禾船

 

沿河卖薪水门开

历史上的十里秦淮,每天都有一些柴船来回游荡,船上的柴禾是向沿岸店家和居民供应烧火的劈柴。由于南门外丘陵起伏,林木茂盛,所产山柴数量充足,枝桠干燥,容易发火,成为夫子庙地区店家经营和民众生活的基本燃料。十里秦淮,烟火万家,靠的就是南郊的山柴。运柴的大车在镇淮桥把柴搬上船,然后就分东、西两路,分别划向东水关和西水关。划向夫子庙的柴船,大多卖给沿河的酒店、茶馆。柴船一边划一边喊:“卖柴嘞……”河房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推开窗户,招呼买柴。柴船就会停在岸边,卖什么价,买多少柴,都在讨价还价中完成,柴船把柴禾称好,这时河房的主人就会打开水门。这水门家家都有,是面对河边开着的一人多高的小门。卖柴的背着柴,踏上水门,把柴交给买主。

图文来自江苏省地方志

智慧夫子庙微信:zhfzm201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