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太原城址变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原古县城百度百科 浅析古代太原城址变迁

浅析古代太原城址变迁

2024-05-22 1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秋至隋唐五代时期太原城址演变示意图,转载自老童《龙城记》

同时,宋太宗在封官赏爵大赐功臣之余,也盘算起了善后的事宜。太原“盛则后服,衰则先乱”的先例令他厌恶,太原军民顽强的抵抗令他愤怒,太原屡出帝王的历史令他感到恐惧,太原距都城开封旬日可至的地理位置更令他担忧。

于是决定在晋阳城附近临时筑新城,将晋阳城内余民尽迁新城,然后放火烧毁了晋阳城。赵光义作“平晋记”,并将其行营改为平晋寺,将“平晋记”刻寺中。同时,谕旨《禁毁晋阳城诏》:“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使奸臣贼子违天抗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宋会要辑稿》)晋阳城被火烧了,赵光义还不放心,又于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四月“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堕其故城”。既火烧,又水灌,晋阳城就被彻底毁灭了。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现场,邓寅明拍摄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宣徽南院使、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潘美率部驻守太原城北三交镇(今太原尖草坪区十里铺),开始在唐明镇(今太原市西羊市附近)扩建太原新城。在旧街四周砌筑围墙,形成城中之城,当时称“子城”。子城中建有官衙、仓库、监狱等。并将在榆次的新并州移治唐明镇(《宋史·太宗本纪》)。官衙在子城中心的唐明镇后街,此处原有一座晋文公庙(今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即辛亥革命后的督军府)。新城中,故晋阳城著名的北齐十二院、唐代巨刹法相寺及商号、匠户等,先后得到恢复和重建。为了便于军事上的防御,街道修成了“丁”字街。

█ 太原城址演变图,转自老童著《龙城记》

太原新城周长十里又二百七十步,筑四门,东门“朝曦”,西门“金肃”,南门“开远”,北门“怀德”。当时太原新城的大致范围是,东起今儿童公园(海子边)、桥头街、国师街一带,西至水西门,北起后小河,南达起凤街。即今日五一路以西、新建路以东、东西缉虎营街以南、迎泽大街以北这样一片地方。

█ 宋代太原城金肃门残留的夯土城墙,上世纪九十年代拓宽水西门街时拆除

据此历史事实,太原城址变迁,发生在宋代北宋初年,即在太平兴国七年 (982)年,晋阳城被完全破坏迁移至现在太原市市区。其中迁移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来看是战争原因。五代十国的最后割据政权在太原建立,而且抵抗激烈,战争残酷。北宋初年,宋朝政府对当时的割据政权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略开始了对于全国的统一。而在太原的北汉却凭借着自身的地理优势与外界契丹的力量与宋政权抗衡。宋太祖与开宝元年(968)、开宝二年(969)、开宝九年(976)三年派兵北伐,但是由于辽兵南下救援,几次围攻仍未攻克。到了宋太宗时期,北汉经过之前的几次围攻,力量已经大不如前,而宋朝却因为统一南方,力量有所增强。同时宋军又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兵分四路进行北伐,相继攻克下沿路州县,四月底,宋太宗至城下亲自指挥攻城。五月初六城破北汉投降。至此经历将近10年的进攻结束。可能因为对于北汉的进攻过于艰难亦或是宋太宗对于此地人民的报复,下令毁晋阳旧城,火烧之后引大水漫灌,将古城夷为废墟。同时将太原的行政等级降低,改为一般州县,同时改名平晋县,将并州治所移至榆次。

█ 民国时期航拍的明清太原府城,dingdangmaook标注

其次是政治原因。在太平兴国四年将并州治所移至榆次之后,到了太平兴国七年(982),又命潘美主持另建新城,将并州的治所又移至唐明镇(今太原市城区)。由此可见,晋阳旧城作为并州地区的治所是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其多年以来形成的中心地位。当宋政府将并州地区的治所移至榆次之后,可能发现了榆次作为州治所的不足以及整个地区的区域发展水平,最后又不得不将州治所移回太原。当然这只是依据另建新城的史实所推测出的结论。由此可以发现,当时将榆次作为整个并州的中心只是一个替代,而不论从历史上看还是当地人民以及政治经济作用上,太原地区确实是整个并州实际上的中心。所以最后宋政府不得不选择将中心又迁回太原地区,但是又不想在原有旧城的城址上重建,所以选择了将城址迁移,向东北方向迁移30公里,依旧保持旧有名称与城市功能。

█ 明清太原府城格局与街巷

第三是文化因素观念。从现有旧城区保留的古城遗址以及建设方面上看,现在太原市区依旧保有大量丁字路口。同时现在看明清时期的太原地图可以发现,这一现象也大量存在。同时在很多历史记录中也发现了这一状况的存在。在现有的、现代写作、出版的地方志或者普及性历史读物中,对其的解释是,宋太宗为了钉住所谓的“龙脉”而将城中路口修成了丁字路口。这一解释虽然没有历史根据,但却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解释。而我也曾多次听过长辈说起这个事情。虽然很多人并不能说出是谁,在哪个时期所做的将城区全部修城丁字路口,但是确实有解释说为了“钉住龙脉”。由此可见,当时修城的时候,确实是受到了当时文化观念与思想的影响。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解释这一现象,但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与野史的解释,可以发现不论那个时期,建设于迁移城址时确实会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最后一个因素是,地理地形的影响。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在太原地区汾河河谷是从北往南接近于直线的流向,到了晋阳古城附近开始转向西南方向。同时,现在太原市区是一块较大的平原河谷,相对于旧晋阳城的河谷平原更为宽敞。而因为旧晋阳城毁坏严重,在原城址附近的河谷地区再建城已经没有相对应的地区。而在东南方向同样也是平原地区,但是因为没有河流流经从而不能将新城建设到东南方向的小平原上。同时在东南方向将近50公里处就是榆次县城,没有必要在同一地区建立两座规模较大的城池。所以宋朝政府才将城址选择在了现在的太原市区附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太原市,同时也发展成了现在的山西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奠定了太原城两千多年并发展至现代的历史。

现在的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虽然现在还依然存在污染、经济等问题,但是我相信现代太原的智慧,一定可以将太原建设的更加繁荣,同时作为山西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更能使山西的经济文化不断进步发展,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晋源文史集粹 晋源区文史委员会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

山西历史与文化 杨秋梅 三晋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三晋史话 杜学文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版

《太原市和太原县的历史沿革》 (日)水野清一 比野大夫著 谢鸿喜等译

《古都晋阳刍议》 靳生禾 太原大学学报 2003.12.30

《晋阳县建制沿革与辖境考》 王杰瑜;王尚义 晋阳学刊 2008.9.25

太原 百度百科词条 引用日期2017.6.20

晋阳 百度百科词条 引用日期2017.6.20

晋阳古城 百度百科词条 引用日期2017.6.20

《地图上的太原——龙城古城变迁史》 引自百度贴吧 引用日期2017.6.2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