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丨逐星书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文望远镜官网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丨逐星书单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丨逐星书单

2022-12-29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了解浩瀚宇宙的好帮手。「逐星书单」是逐星科技开设的一个荐书栏目,不定期向大家推荐一本主题与天文宇宙相关的新书。

《从浑仪到海尔望远镜》

程景全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定价:45.0元

ISBN:97873052309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丛书“天文望远镜史话”中的第一本,详细介绍经典的天文光学望远镜的全部发展过程。从古代天文仪器到光学天文望远镜的诞生,从折射光学望远镜到反射光学望远镜的发展,从口径几厘米的光学望远镜一直到发展到直径5米的海尔经典光学望远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好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长镜筒的折射光学望远镜独领风骚;第二阶段,结构紧凑、没有色差的反射光学天文望远镜成为光学望远镜的主角;第三阶段,消色差透镜的发明使折射光学望远镜重新获得新生;第四阶段,折射光学天文望远镜到达了尺寸的极限;第五阶段,经典反射光学望远镜也到达了尺寸的顶峰。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可以了解古代天文仪器的种类、光学望远镜的色差和像差、长镜筒望远镜的演变过程、消色差透镜的原理和设计、折射光学望远镜的极限、不同镜面材料的反射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以及经典反射光学望远镜的极限。

原文摘录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很多十分精美的古代天文仪器。不过由于历年征战,朝代替换和外族入侵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古天文仪器均已经遭到破坏。现在仅仅在南京紫金山山顶和北京的古天象台上还保存着为数不多的几台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在南京紫金山顶上的原紫金山天文台台址内,保存着精美的圭表、浑仪、简仪和天球仪。在北京的古观象台上保存着的是十分珍贵的天球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等。

1932年中国筹建第一座近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为了防止战争破坏,1933年南京政府下令抢运北平文物。6月,浑仪、简仪、圭表、漏壶以及清末新制的小地平经纬仪、小天体仪运至南京浦口。1934年2月1日,十余件仪器装上平板车,挂到一列客车后渡过长江,经南京下关,运抵太平门车站。后由三吨半卡车运至紫金山山顶。这批从北平抢运出来的古天文仪器至今还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山顶台址内。其他的一些古天文仪器,如玑衡抚辰仪等,仍然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台上。

——中国古天文仪器的遭遇

逐星短评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数字:1.2厘米,是伽利略在1609年制造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口径;12厘米,是赫维留在1641年制造的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但它的镜筒长度长达46米;1.22米,是赫歇尔在1789年制造的巨型反射望远镜;5米,是1948年建成的地面天文望远镜口径。

本书从最早的天文仪器——浑仪开始,把天文观测史和望远镜发展史浓缩在这本书里面。三百多年间,天文学家们先是追求“长”,在镜筒长度上不断突破,赫维留的口径12厘米,镜筒46米的望远镜,需要建在他的屋顶上,使格但斯克市一举成名,成为欧洲的又一个天文观测中心。反射望远镜出现后,天文学家们开始追求“大”,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不断增大,口径从1.22米开始,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口径达到了5米。

书中还有许多天文学家和望远镜的故事,你可以走进这本书里,和天文学家们一起见证望远镜在过去三百多年间的发展历程。

——地理科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