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作何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地万物以万物为刍狗是谁说的 老子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作何解释?

老子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作何解释?

2024-07-13 1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五章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

很多人却为完全理解这句话,都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

萧鼎著名小说《诛仙》,是06年最有名的网络小说,它开启了修仙小说的先河,《诛仙》中的中心思想,就是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本小说里的解释是,天与地是没有感情的,不会理会人间的恩怨情仇,把人间万物都当做操作的狗而已!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一千个人读《道德经》,就有一千种解释,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无所谓好与坏。

就像老子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看到了一切勾心斗角,真假善恶的斗争,遂写下五千言,道理只有一句——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一味追求事物的“好”的一面只能导致另一面的反弹。之后老子便认为,最好的社会秩序应该是没有“仁”这个概念的。因为没有“仁”,也就意味着没有“不仁”。

展开全文

因此在老子看来,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这里的“刍狗”,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牺牲)。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生了万物,它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它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更没有想从万物那里取回什么报酬。而人之所以对万物差,甚至人帮助了人,往往都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是因为人的自私的观念使然。所以,老子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