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平壤之战:明军不但被打得全军覆没,而且劫掠朝鲜百姓,丢人现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连被侵略过吗 第一次平壤之战:明军不但被打得全军覆没,而且劫掠朝鲜百姓,丢人现眼

第一次平壤之战:明军不但被打得全军覆没,而且劫掠朝鲜百姓,丢人现眼

2023-03-13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国一番枪

1588年,入侵朝鲜前,丰臣秀吉在给小早川隆景信中写道:“连唐(明国)、南蛮(西洋)各国也要加以征服,九州之事则与五畿内相同。”充分暴露他要征服世界的野心。

随着1592年朝鲜之役开始,丰臣秀吉发现他根本没多于精力或则实力去入侵西班牙控制下的菲律宾,更别说打到西班牙本土。甚至连琉球这样的小国都没有额外精力去管。

尽管日军在朝鲜一开始打得很相当顺利,还有胁坂安治仅用2000士兵击溃5万朝鲜军队这样的惊人战绩——光教山之战,但这些无法转化为日军占领朝鲜半岛的动力。

首先日本远征军战线过长,朝鲜半岛虽然不大,但南北也有1100公里,放在中国大陆也算很长的距离。因为李舜臣的舰队出现在南方海域,朝鲜各道的日军没有海军的接应,无法与大本营取得及时联系,尤其是在朝鲜最远端的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他们统领的军团原本是丰臣秀吉的先锋军,随着深入敌境他们已成孤军。(出自《早稻田大学日本史》

根据毛利辉元等大名的书信,这些当时人所著的文献说日本人在朝鲜半岛大部分地方不得人心,不但没法从当地获得税收和粮食维持后勤,而且还随时面临各地朝鲜人组织的义军袭击,使得日军也付出不少伤亡。

在朝鲜负责督战的石田三成写信向丰臣秀吉报告诸多问题:远征军缺乏兵粮、而且马上朝鲜要进入冬天了,打仗会很受限。目前没有多余精力继续攻打明国。

而丰臣秀吉在当年7月15日颁布以巩固朝鲜半岛统治优先的命令。这时起丰臣秀吉的目标已经越来越小,从一开始征服东亚大陆和西洋各国,到现在已经退缩为蚕食朝鲜半岛。所以在明军进入朝鲜之前,日军已经面临许多致命性问题

7月中旬,石田三成带着秀吉的朱印状前往庆尚道,要求第六军主将毛利辉元派兵去帮助小西行长镇压平安道的义军。毛利辉元表示自从进入庆尚道以来就没少被当地义军问题困扰过,都自顾不暇了,哪有空去管在北方的小西行长。

渡海入侵朝鲜之前,毛利辉元态度是很积极的,但是现在他变得消极起来,他和国内一个朋友诉苦,声称日军时常遭遇义军袭击,他还指出明军虽然比朝鲜军还弱(当时日军普遍误解),但是明国比朝鲜更大,若统治那里会更加困难。(出自《严岛文书》

同一时间段,第六军将领立花宗茂在全罗道锦山城迎来一位客人,他是日军总军监,丰臣秀吉的军师——黑田如水(官兵卫),他向宗茂说明了平安道的情况。

黑田如水

由小西行长的第一军所负责的平安道处于朝鲜西北方,和明国辽东接壤。虽然小西行长黑田长政(第三军)联合攻陷了平壤城,但由于当地义军蜂起,无法使得小西再蚕食朝鲜领土。小西不得不委托三成向其他道的军团求助。加藤清正给丰臣秀吉信中提道:小西对平安道经营得十分差劲,如果八道都像平安道这般混乱,那就无法征服朝鲜。言下之意汉城分兵以后,小西行长是九大军团里表现最差的一个

黑田如水接着指出哪怕没有义军,第六军的小早川隆景、毛利辉元所在朝鲜南方,去增援在北方的小西也是鞭长莫及。只要宗茂代替军长小早川只身前往平壤给小西行长说明形势,这样第六军就可以不用分兵了。

立花宗茂向黑田如水鞠躬:谢谢您为我义父(小早川)着想。

黑田如水:其实是该我谢你,我要你去平壤是为了我儿子黑田长政。因为黑田长政统领的第三军镇守在黄海道,和平安道相邻,在汉城分兵以后,长政也经常前往平安道协助小西。万一平安道出啥幺蛾子,恐怕长政要被连累。

宗茂表示六年前(1586年)岛津军入侵大友家,正是黑田如水主张拯救大友,并和小早川隆景率领第一批援军登陆九州,迫使岛津军放弃攻打当时他所镇守的立花山城,挽救了他们,事后宗茂一直想回报这份恩情。

立花宗茂

黑田如水还指出这时小西行长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攻打明国的想法,因为自入侵朝鲜以来,同时身为先锋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就相互较劲,之前就比谁先攻入汉城,现在小西加藤在争夺“明国一番枪”的荣耀,是丰臣秀吉规定谁先杀入明国境内,即可获得“明国一番枪”称号。

而所在咸镜道的加藤清正要带领第二军进入更北方的女真地界,绕道当地攻入明国。(出自《宣祖实录》)加藤在攻打女真战斗中,其实已经进入今天中国境内的延边市局子街了。

朝鲜北方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

小西听说隔壁加藤要开始行动后,他安耐不住,就打算找机会继续北上跨过鸭绿江杀入明国辽东。可咸镜道当时基本被加藤平定,那里没出现义军,一堆朝鲜人还充当伪军给加藤带路,和小西负责平安道情况成反比。(出自《宣祖实录》)小西的第一军还有宗义智这样的“朝鲜通”,又不是没人提醒,小西脑子发热继续北上。

小西行长商人出身,平时油嘴滑舌,黑田如水还担心儿子长政被小西蛊惑,还有这层原因请宗茂前往北方。

但宗茂在平壤的时间不会很长,1592年7月9日立花宗茂参与锦山之战,在当年8月10日就在梁丹山击破韓楯统领的朝鲜军。(出自日文维基百科)所以可以确定宗茂在平壤逗留时间是7月中旬到8月之间。

而且宗茂负责镇守的锦山城是第六军在全罗道的要地,而当时小早川抽调主力军入侵全州,锦山城只有立花军稀薄兵力,这里还不断遭遇朝鲜义军威胁,所以宗茂顶多带百余名士兵前往平壤。

黑田如水见完宗茂后就回国了,5月16日他随石田三成渡海到此刻在朝鲜才待了不到两个月。如水返回日本的原因是他自称身体不好回去养病,尽管他后面再次来到朝鲜。据史料载来到朝鲜的许多日本大名都出现身体状况,比如毛利辉元、大谷吉继。(出自《郡文書》

七星门

1592年7月16日晚上,立花宗茂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平壤城,进城后他首先来到练光亭。练光亭位于今天平壤市中心,始建于11世纪高丽王朝时期,后来出使朝鲜的明国使者朱之蕃来到此处,他用“天下第一江山”这六个字来称赞练光亭。(出自百度百科)

练光亭

而练光亭此刻是小西行长第一军司令部,这里竖立着象征小西的祇園守紋旗(立花家也是祇園守紋旗,但有区别)。这天下起了暴雨,练光亭处于风雨之中。而宗茂在练光亭不光见到了小西行长,还见到了第三军军长黑田长政

长政是小西约来的,是专门来商议攻打明国的事情。年轻气盛的长政虽然赞成攻打明国,但他对小西提出现在攻打有诸多弊端。宗茂也对小西诉说了第六军在南方的种种困难,并代黑田如水传达放弃攻打明国的观点。

小西一心一意想跟加藤比较,深怕加藤这次真的绕道女真成功。所以他对黑田、立花二人不停的说攻打明国的好处,吸引他们二人支持自己。

黑田长政道:前往辽东路上若被土一揆(指义军)袭击,小西大人打算怎么办呢。

小西行长解释不一定要从陆路进攻,他负责经略的平安道离渤海较近,可以从朝鲜西海岸出发直接攻打天津,这样海路可以比陆路还更快到达北京。或则从海路进攻明国其他地方,当年九州人充当倭寇就是顺着东海、黄海的潮流飘向大陆烧杀劫掠。

黑田长政反驳道:你疯了,黄海海路已经被朝鲜水军掌控,胁坂安治的教训不知道吗,他贸然从海上出击结果被李舜臣大败。

黄海制海权被李舜臣水军掌握,日本无法水路进攻大陆

小西还是对攻打明国跃跃欲试,长政提议他俩加上宗茂三人分别作为第一军、第三军、第六军代表,对此事进行投票决议。

小西当然不干,他开始变得没耐心了,便说:黑田大人,别仗着你父亲是黑田官兵卫就可以压着我。我还有奉行大人(石田三成)的支持。

长政怒道:我在跟你讨论军略问题,没心思跟你谈这个!

黑田长政和小西行长就在军议上激烈地争吵起来,一旁的立花宗茂和其他将领只能试图劝架。最终这次军议不欢而散,长政打算这就返回黄海道,之后再也不跟小西合作了。宗茂也见劝说小西无望也打算就此离开,但奈何外面雨太大,又是黑夜,他们打算在平壤过夜,白天再离开。

小西行长和黑田长政

到了7月17日午夜,军议过后的小西忽然意识他先前已经跟加藤交恶,如果再跟长政交恶,那未免树敌太多了。于是小西托着脸去跟长政好声交谈。(出自《征韩伟略》

屋外依旧倾盆大雨,屋内小西和长政谈到了清晨,最终小西决定做出让步,总算答应放缓打明国了。就在这两人还在商议之际,忽然一名将佐来报:有敌袭,敌军从平壤的七星门杀入城内了,松浦镇信正在阻挡。

由于那天下起大雨,不适合两军作战,所以小西非常松懈,连城门都没关。届时敌人就是这么进入平壤城的。

黑田长政道:我没带兵马,请小西大人给我和立花大人一支人马,我来协助你剿灭朝鲜兵。

小西答允,长政便赶忙去准备。当小西带兵来到七星门以后,发现现场战斗十分激烈,枪声连绵,敌军不断地向松浦镇信队放箭。

这支敌军以骑兵为主,和以往朝鲜兵不同,他们砍杀动作非常熟练,骑兵冲击力惊人,由于平壤守军没有充分准备,不少松浦军士兵一时无法阻挡敌军冲击。小西忽然发觉这支敌军嘴里发出的声音不对劲,平时敌军三句不离“斯蜜哒”,由于雨天影响视线,小西行长费了好大劲儿才看清楚这支敌军样貌。

这支部队基本每个人骑着马,红衣装束为主,手持各种兵刃,极具杀气,身披铁甲,而且披甲率极高,还超过了他自己的部队,军旗蓝底,上面大写着汉字“”。他们不是朝鲜官军或则义军,而是明军

明军战旗

1592年7月17日,明军突然出现在平壤城的七星门,意味着明国正式介入朝鲜战事。

明国登场!

安定馆之战

有人可能会问明国首次出征盘踞在朝鲜的倭寇,为何只派五千名士兵。并非明国不重视朝鲜一事,而是当时宁夏地区蒙古人暴乱还未平定,一时无法抽调更多兵力。但祖承训所统领的五千名辽兵皆是精锐,而且都是骑兵。而许多朝鲜史料佐证也是5000人规模,还有7000人规模。总之祖承训统领的辽兵战斗力不容小觑。

指挥官祖承训更是当世名将,他是东晋名将祖逖的后人,祖逖闻鸡起舞的事迹大家都知道。而祖承训的十世祖祖世荣定居安徽,和朱元璋是老乡,朱元璋起事时祖世荣充当其护卫。而祖承训年轻时做过名将李成梁的家丁(可以理解为家臣),祖承训在北方对抗蒙古人战斗中很出色,后来官至副总兵,相当于军区副司令。

祖承训是6月17日进入朝鲜的,但文章前面提到明军7月17日才开始攻打平壤,也就是进入朝鲜一个月明军才开始行动。原来是明军进入朝鲜后人生地不熟,一开始不敢贸然行动,最主要是明军只带了3天口粮,朝鲜那边提供粮食速度太慢了,本来他们都没能力提供粮草,七月上旬辽东总兵抵达朝鲜边境,祖承训听说上级来了,于是就跑回去迎接,就又过了一阵子。

令朝鲜朝廷担心的事情总算发生了,明国辽军军纪很差,以杀良冒功出名,这点我国史料都有记录。毕竟不是所有明军都跟戚家军一样有优良纪律。祖承训部队跟倭寇作战前在当地四处掠劫,把当地朝鲜人都吓跑了。

《宣祖实录》记载:(明军)纪律不严。且令军马,拦入民家。人民骇散,城中一空。

不止朝鲜人,就是后来一同东征的浙江军(史料叫南军)都看不惯辽军的德行

祖承训的明军来时并不低调,而所在平壤城的小西行长对明军进入朝鲜一事竟浑然不知,这说明小西情报工作做得太差了。

不过祖承训对打倭寇倒是很积极,七月中旬,祖承训决定出动了,动力是平壤附近的官员黄瑗向朝鲜军主帅金命元报告小西行长要抽调主力南下,届时平壤空虚。金命元没有信这个情报,但祖承训信了。(出自《寄斋史草》

抢劫朝鲜百姓的明军

而且明军队伍里有名叫王蛮子的算命先生,王蛮子占卜7月17日行动必定出师大捷。祖承训迷信王蛮子的话,综上这些原因祖承训决定行动。

但当时平壤一带暴雨连绵,不适合出征,而且朝鲜高层柳成龙金命元最初是计划等他召集好士兵再和祖承训一起攻打平壤,这样一来他们还坐拥兵力优势。金命元就是那个连续丢掉汉城、开城、平壤的朝鲜草包将军,他都说不要去打,可祖承训拒绝了朝鲜方的建议。

辽东名将祖承训

祖承训说了一句话:“我曾以三千骑兵击败十万土蛮(蒙古),吾观倭贼不过蝼蚁,不久就随风而去。”

非常自信的祖承训

除了朝鲜方,明将史儒也建议不要现在进军。祖承训没听从部下建议,还是决定进军平壤,明军大部队只好继续行动,7月17日午夜,明军在暴雨中抵达平壤城附近,黑夜和天气让平壤城内日军丝毫没察觉他们行踪(出自《惩毖录》),此时小西行长正和黑田长政在争辩呢。

国内学者马伯庸认为当时平壤城中日军兵力并没有多少,主将小西行长虽在,可主力军都分散在平安道镇压各路义军,平壤城内的日军只有五千人或者更少。黑田长政和立花宗茂的部队也不在平壤,这场平壤之战明军人数相较日军占优一些

当祖承训来到平壤城下后,他发觉平壤城门都没关,于是带着5000士兵一齐冲锋从七星门那里杀进去,把守七星门的是松浦镇信,当时松浦镇信大部分军力都在平壤城外的牡丹峰,所以只有稀薄兵力。面对明军突如其来的打击,松浦军难以抵挡。当小西行长率主力赶来时候松浦军已经被击溃。

小西见明军骑兵打垮松浦镇信后,他急忙退到城内深处,勇敢的祖承训和明军继续追击。而接下来明军遭遇日军反击,小西行长躲在平壤城内暗处利用火枪兵不断地向明军射击,明军骑兵纷纷中弹坠马。

明军攻入七星门

其实明军有悠久的使用火器历史,就是辽东骑兵都有火器,骑兵一般装备连子铳这种便携式火器。性能不比日本火枪差。但由于明军在室外,下雨天无法施展火器,而且城内道路狭隘,没有躲避空间,明军只能给屋内日军火枪兵当活靶子。

连子铳

除了不少明军士兵被打死外,将领史儒被日军弹丸爆头身亡。

《西厓集》:辽东总兵祖承训进薄平壤。适大雨。乘雨攻七星门。贼(倭寇)从城内突出。鸟铳乱发。史(儒)游击中丸即毙。人马多死

见形势不利的祖承训霎时间想逃命了,可当时身在平壤的黑田长政、立花宗茂带着城内其余守军从不同方向杀来,理论上辽东骑兵野战能力是胜过日军的,但明军阵型已崩溃,才被日军剿杀。

城内的小西行长也带部冲了出来,和黑田、立花一同围歼明军。而祖承训虽然拼死杀出包围,但是他的部队不熟悉平壤城地形,和其他路将领走散了,祖承训也无空顾及其他人了,于是他和郭梦征、王守臣一起从进来的七星门逃离平壤。

祖承训逃出平壤

混战中,血淋淋的戴朝弁望着祖承训逃去的背影道:将军救我……随后日军士兵将他人钩下马来,拖到他们黑田长政面前,长政用太刀将他头颅割下。

另一名明军将官马世隆虽然率部杀出重围,但跟统帅祖承训走失,他便在平壤城迷路了,不久后就又遇到日军了,处于上风的日军全歼了马世隆的部队。

被砍伤倒地动弹不得的马世隆打量着方才与他交手的倭将,身披金甲,戴圆环壮头盔,身材高大,此人是立花宗茂

被明国称之为“金甲倭将”的立花宗茂

金甲倭将…”马世隆费力地说完这句话就被了结了性命。由于立花宗茂和他的部队身披金甲,所以被明军称之为“金甲倭兵”。立花宗茂在明清史料写作“立花宗贸”,其实是“”字,当时写错了。

这场战斗不到几个时辰(可能更短)就结束了,此战是为第一次平壤之战,日本史料《黑田家谱》记载为安定馆之战,安定馆是平壤附近一个地方,同时《黑田家谱》还提到当时黑田长政和立花宗茂也有参阵。

《黑田家谱》

第一次平壤之战大明精锐辽东骑兵被倭寇打得全军覆没,大将祖承训被搞成了光杆司令。

《明实录》:石星内言三辱四耻初遣祖承训全军覆没《明通纪》:遣𨖚阳副总兵祖承训援之。七月,至平壤,霖雨,不谙地利,史儒死之,承训仅以身免《西厓集》:七月。辽东总兵祖承训进薄平壤…人马多死。承训仅以身免《汉阴文稿》:祖承训等进薄平壤。为倭所败。史儒中丸死。承训仅以身免奔还辽东《白沙先生文集》:天将祖承训,史儒将兵七千先至…进兵平壤。果大败。儒死。承训仅以身免归。

中国和韩国(朝鲜)大多版本史料都提到祖承训仅以身免,《三国志》对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形容“仅以身免”。就是说随祖承训而来的五千明军大部分战死或则跑丢,战马也都损失了。这一战还有史儒、戴朝弁、马世隆、张国忠四员将官阵亡。

欧洲传教士编纂的《日本教会史》提到小西行长将俘虏的明军将领送到丰臣秀吉那里邀功,说明还有明军战士被日军俘虏了。

共有四位明军将官阵亡,而朝鲜人只给史儒修庙纪念,因为这批明军只有史儒的部队对当地百姓丝毫不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战后,被弄成光杆司令的祖承训仅用一天时间便跑了三百多里,先是逃到安州。祖承训对当地官员说他痛歼平壤的倭寇,可惜雨太大了导致他们未能拿下平壤,他现在要先回国去搬更多救兵。

祖承训之所以吹牛一方面是要面子,另一方面怕朝鲜人得知真相就把鸭绿江浮桥烧掉,这样他就无法回国了。朝鲜人信了祖承训的鬼话,然后祖承训横渡鸭绿江飞奔回国内。(出自《再造藩邦志》

平壤到辽东距离

祖承训回到国内就对上级辽东总兵杨绍勋说是朝鲜错误情报导致他大败。其实上面说过虽然朝鲜军有错误情报,但是朝鲜高级将领金命元、柳成龙都没有相信,祖承训还信了一个算命先生的话,才执意去攻平壤,这明显是推卸责任行为。

《白沙先生文集》:祖将躁而寡谋。军必败。果大衄。承训归至诬我兵反助倭贼。

第一次平壤之战后黑田长政立花宗茂离开平壤,回到各自所负责的道,并给其他道日军带来明军来袭的消息。

明军铠甲

明军在平壤战败消息传开后,《明史》是用“中朝震动”一词记载当时明国和朝鲜的反应。也就是明国和朝鲜当时都被震撼了。

明代官方史料《明实录》:天津震动,(京)畿辅则肘腋危,有如倭奴东寇登莱厄塞要害伺我粮道则咽喉危。明代人陈建编的《皇明通纪》:朝议震动,请止登莱、天津、旅顺、淮阳所在,添募设防。《明史稿》:中朝震动,濒海州县皆增戍。《两朝平攘录》:举朝震惊,京师戒严。明代海防

在平壤战败后明国在天津、大连、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加强防备,以防日军像登陆朝鲜半岛那样袭击大陆。北京城甚至都戒备了。

朝鲜方面,国王李昖听闻祖承训大败后,他慌了,倒不是担心明军打不过倭寇,而是担心明军不再过来了,这样朝鲜何时才能反攻倭寇。

果然李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当年8月29日,明国派出一名叫沈惟敬的人前往平壤跟小西行长议和了,沈惟敬代表明国跟小西讲明军不再介入朝鲜,日本也别再打明国主意,小西答应。明国没有跟朝鲜商量就跟倭寇谈和,朝鲜瞬间感觉他们被出卖了。

当时明国境内的宁夏之乱仍未平定,集结不了太多精兵去朝鲜,只能让朝鲜单独再扛日本一阵子了,而明军下次支援朝鲜要到1593年了。所以这几个月只能靠朝鲜自己撑着。

第一次平壤之战获胜的日军士兵都有这种感觉:啊哈哈哈,搞了半天明军就这种水平呀,原来还有点担心呢。

首战败北的明军

可是日军第一军军长小西行长虽然变得消极起来,虽然他赢得了胜利,但由于其他日军军长不配合,外加朝鲜义军和李舜臣掐断后勤等因素,总之他无法进一步攻打辽东。

但小西行长给朝鲜国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就是讲他如何击溃明军,嘲讽明军战斗力弱,意思就是朝鲜找靠山也没用。小西企图吓朝鲜与他妥协。

不久朝鲜那边有反应了,但不是向小西屈服的,而是来挑战他的。7月29日,黄海道的义军聚集在一起进攻平壤,但被加强防守的小西击退。义军失败后不久,朝鲜官军也开始行动,金命元总算凑集了数万人大军,他于8月2日反攻平壤,虽然官军杀死20名日军将佐,但依然没拿下平壤。此战是为第二次平壤之战。(出自《惩毖录》

第二次平壤之战是由朝鲜发起

以上就是第一次平壤之战后不久,朝鲜人对平壤的反攻。而国内熟知的李如松攻打平壤其实是第三次平壤之战,并非第二次,第二次是指这两次之间朝鲜人对平壤攻打。

再说第一次平壤之战明军表现,这也怪不了祖承训太多,其实辽东军后来在朝鲜表现也就那样。得第三次平壤之战胜利主要是浙江兵的作用,而辽东军单独去打碧蹄馆也是输,倭乱后期辽东军在泗川之战中还被日军大败,当时祖承训也在其中。(原来辽东军指挥李如梅被董一元替换),而且后面辽东军还有许多雷人的行为。

柳成龙在《惩毖录》里提到:辽兵…恐难制胜矣。

由于辽东军在朝鲜战绩欠佳,柳成龙直接认定辽东骑兵打不过丰臣秀吉的军队。

而且辽东军在朝鲜军纪一直都很糟糕,把他们在国内那套杀良冒功,欺凌百姓等陋习也带到朝鲜去了,反观同行的浙江军不拿朝鲜群众一针一线

精通朝鲜历史的加拿大学者赛缪尔.霍利说:李如松和他的部队没有什么爱国之心,(这些人)加入军队目的只是为了获取食物和搜刮战利品的机会,军纪只是上级对下属的死亡要挟…有时他们对友军的威胁比敌人还要大。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辽东军这些行为无疑是给整体明军以及民族形象抹黑。

因为《明朝那些事儿》等不良读物对辽东军(辽东骑兵)大吹特吹,而浙江军等真正有力的抗倭功臣则被忽视。

最后客观说一下明国在朝鲜对日本首战失败问题也不大。就像永乐皇帝派大将丘福率十万大军首次北伐蒙古也是惨败,而后面明国投入了更大兵力,调整好战术,都取得了最终胜利。现在的明国也需要这么去做。

参考出处文章第二段出自《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琉球史论》

2、石田三成报告丰臣秀吉没余力攻打明国出自《神田文书》

3、小西行长是八道国割以后对管理当地最差的大名出自《史学杂志》

4、丰臣秀吉7月15日更改命令出自《秀吉の朝鮮侵略》

5、石田三成要调毛利辉元去平安道出自《丰臣秀吉朱印状》

6、明国一番枪称呼出自《加藤清正 朝鮮侵略の実像》

7、九州人顺着黄海漂流前往大陆出自梁晓天《倭寇战争全史》

8、日本水师无法渡过黄海直接攻打大陆。《惩毙录》行长虽得平壤,而势孤不敢更进,国家得保全全罗、忠请以及黄海、平安沿海一带…而(明国)辽东、复、海盖(今天大连一带)与天津等地不被震惊…(李)舜臣因率三道舟师留吞于闲山岛,以遏贼(日本)西犯之路

9、随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侵攻全罗道的立花宗茂中途被调往过平壤。出自《黑田家谱》

10、黑田长政前往平壤出自《黑田家谱》

11、当时平壤下暴雨出自《乱中杂录》《惩毖录》等史料

12、日军和明军激战七星门。《乱中杂录》:喊杀连天,矢石如雨。

13、第一段出自《中国历代战争史》《万历抗倭援朝将士群体研究》

14、连子铳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

15、黑田长政和立花宗茂参与第一次平壤之战出自《黑田家谱》、国内书籍《大明帝国抗日史》也采用这个说法

16、据可靠说法立花宗茂身高180cm,也有说法188cm

立花宗茂身高

17、加藤清正攻打明国的野心出自《史学杂志》

18、《日本教会史》记载:(明军)驾起飞梯登城,然日本守卒能防,敌兵为之殒命者甚多。小西行长生擒敌将,送至太阁之处。明国的首将经此一败,滋生恐惧,以致向小西行长乞和,约定让明国皇帝派使者到日本讲和,乞求修战两个月。

19、第三次平壤之战浙江军首功。

《宣祖实录》:提督攻城取胜,全用南军(浙兵)。

《碧梧先生遗稿》:吴副总惟忠,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也,攻平壤,先登功最。

柳成龙:(李如松)及其论功,北军(辽兵)居上…若但以一胜为功…尤为痛闷矣。

辽东军碰上胜仗就会想方设法抢夺其他部队的功劳。一旦打败就会推卸责任,战败借口经常会说是“朝鲜人提供错误情报”

20、辽东军在朝鲜平时胡作非为,浙江军对朝鲜百姓丝毫不犯

《锁尾录》:且闻,唐兵(明军)不去湖南者,缘路民家,掠夺财物,无有纪极,如经贼变。至于全州宋持平英耆家,不忌乱入,夺牛屠食,尽夺宝器。宋公妻氏,仅得逃免云,此皆李提督(李如松)麾下,而不戢军卒,故至于此极,皆是蓟辽兵云。宋、骆二将之兵,不犯秋毫,号令严肃。所过安堵,此乃浙江之士云。可嘉可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