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跃进产生了什么后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2023-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几经尝试,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使中国的经济能够逐渐走上正轨,人民能够富强起来,甚至超越欧美等大国。于是,这种背景氛围,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埋下了基础。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争取在15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这次会议过后,“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终于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并且化作了一股狂潮,迅速的席卷了全国。

“大跃进”表现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着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产卫星”和“大炼钢铁”,农业“高产卫星”多是在农村,大炼钢铁则是影响了全国城乡,所以很多人一提“大跃进”就想到“大炼钢铁”。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随着热情的不断高涨,完成目标的时间不断缩短。在“以钢为纲”口号的推动下,农民在田间垒起小土炉就炼起钢来了。这是一场倾家荡产在所不惜的

战斗──铁器交光了,树木砍光了,劳动力抽光了。当时秋粮和棉花已是丰收在即,成熟的果实留在地里,没有人去收获。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终端理想,共产主义的终极体现,在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同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二者是独立的两个历史事件,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探索活动,都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二者共同的表象是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实质是一个体现在经济领域,一个体现在政治领域。它们都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从1961年起,国家不得不用5年时间进行经济调整。,国民经济跌入空前的萧条低迷。全国工厂关停近半,2千多万新招职工被驱回农村。因粮食的短缺,广大乡村爆发大面积的饿死人现象,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2千万,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况。

同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经济管理也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

(一)破坏了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造成了各种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社

会生产大起大落,打断了正常发展。

(二)打乱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开始研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等三个文件。文件的精神,是把工业、财政和商业方面的部分管理权力,从中央下放给地方和企业,扩大他们的权力。“大跃进”开始后,体制下放仍在进行,然而它的含义和目的已经不同,成为组织各地区实现“大跃进”、“大办工业”、自成体系的措施了。加上下放工作搞得又急又粗,中央各部的企业、事业单位,仅仅在十来天的时间内就下放了80%,势必打乱原来的协作关系,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到一九五九年六月,党中央为了收拾已经陷于混乱的局面,逐步采取措施收回下放的四权(人权、财权、商权和工权)。

(三)在城乡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把“第三产业”搞得所剩无几。一九五八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试行供给制,把全部或大部人民生活包下来,农村已经为数不多的小商小贩、手工业和服务业基本上全部并入公社,或者歇业,不复存在了。一九六〇年上半年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大办城市街道工业,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升级的升级、合并的合并、转业的转业。城乡“第三产业”的萎缩,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也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四)破坏了企业管理。在“大跃进”中,提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要求企业“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但在当时的“左”倾思想指导下,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不少企业里变成了不要规章制度。首先是生产行政的统一指挥系统和管理机构被削弱或打乱了;很多合理的规章制度被废除了,或者被贬为“清规戒律”。在这些企业里造成了生产无计划、产品无标准、质量无检验、消耗无定额、操作无规程、经济无核算和安全无保证的混乱局面。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忽略了它所有的成果。

在建筑方面,人民大会堂是十个月的奇迹。

在工业方面,12个第一,为钢铁、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电视及航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交通运输方面,兰新、宝成、黔贵、鹰厦、包兰五条铁路的建成,改善了西南、西北和中南内路交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科技方面,中国发展尖端科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国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年6月,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同时建成回旋加速器;1959年9月,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万次的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在水利方面也有很大贡献,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门峡截流工程全部结;1960年2月24日,黄河青铜峡水库拦河坝合龙截流;1961年3月17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排灌电力网第一期工程完成,受益农田250万亩。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4万座,绝大部分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修建。其中小型水库8.1万座,占水库总数的96.2%。一些大型水库,如十三陵水库,对城市繁荣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跃进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1958年以后,一直作为一面红旗高举若干年,对这次大跃进的经验与教训,应当认真地总结与思考。

首先,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因为经济是按照规律发展的,要有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工艺要求,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生产出来合格的产品,才能够持续的发展。只有尊重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科学技术,靠先进的管理,才能高速发展经济

其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生产力的变革,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2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1958年轻率发动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群众运动,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群众性的盲目蛮干。它打乱了国家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1960年冬,大跃进运动被迫停止。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国家带头人的前苏联经济发展也异常迅速,十多年的时间就赶上了英国。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超额完成,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空前高涨,这使我党主要领导人产生了冒进主义思想。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代表会议。会上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受其影响,中国定下了15年钢产量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提出1958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议错误预言,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一个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为了实现产钢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约有9000万人投入土法炼铁炼钢。一切现代化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也打破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生产秩序,大搞群众运动。尽管1958年全国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但只有800万吨是合格产品,同时还损害了大批树林,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全国各行各业都搞“全民大办”,都要“大跃进”。农业生产也竟放“卫星”,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为了达到高指标,避免被树为“白旗”单位,有些单位开始弄虚作假,出现亩产

13万多斤的试验田,超级玉米和巨无霸南瓜,一颗白菜重250斤和千斤大萝卜。这些造假当时不仅没有被批评,反而被树立为典型,从而,严重破坏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给思想领域造成了极大地混乱。

在“大跃进”的同时,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未经试验,仅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全国农户的99%以上加入了公社。号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将合作社财产及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甚至房屋都归集体所有,又人民公社统一调用、统一安排、统一分配,大搞平均主义。人民公司的典型做法是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这被当作共产主义因素。但是,当时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大跃进的结果导致基建投资、职工总数猛增,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和生产遇到很大困难;同时人民公社化大大损害了农民积极性,极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带来灾难性后果;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为此,国家不得不花费5年多时间进行经济恢复和调整。

第3篇:“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版)

第四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识记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

2. 能力培养

(1) 思考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左”倾错误的历史原因。

(2) 联系比较: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

3. 情感教育与价值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说明,浮夸蛮干违反经济规律,脱离实际、违背科学必受惩罚。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伟大成就,又有重大失误。这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现实,积极探索,总结经验,遵循规律,才是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造成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2.难点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失误和未能及时纠正的原因。

三、导课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后,我国开始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没有历史先例,加之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尽管取得了不少建设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四、自主预习

1.“大跃进”运动开始于

2.1958年,党中央提出的总路线是。

3.1961年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是

五、合作探究

1.为什么会出现急于求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的提出造成了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人民公社刮“共产风”不适合中国国情?

3.从片面追求高速度转向国民经济的调整,说明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课本30页的“小议论”

七、限时检测

1.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2.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

3.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4.科学探究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八、课堂总结

1.教师反思

2.学生收获

第4篇:国史研究论文(大跃进)

读国史有感

——关于大跃进的个人看法

20101031233 张良

摘要:以《“大跃进”的发动》一书为总的纲要,通过大跃进时期在农业,工业以及文化方面的表现,剖析大跃进运动的深层原因和大跃进对于国家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大跃进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农业高产“卫星”大炼钢铁文化大跃进浮夸风 客观规律经验教训

半个学期的对于国史的学习,让我对与“大跃进”时期的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将把我自己的关于阅读罗平汉教授的关于《“大跃进”的发动》一书的读后感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关于本书我想提一提个人的看法。《“大跃进”的发动》这本书本书全面回顾了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决策过程和发动过程,剖析了“大跃进”得以在中国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生动再现了“大跃进”中的各种荒诞之举,深刻揭示了违背科学发展的历史教训。 罗平汉教授在书中充分的为我们展现了“大跃进”提出至执行的发展始末,首先是“冒进”与“反冒进”的党内不同声音,随后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开始批判“反冒进”,提出总路线,最终使大跃进升温,全面发动!罗平汉教授用三个章节的内容分别阐述了“大跃进”在农业,工业和教科文事业三个方面的表现,在我们的面前完美的呈现了一幅“大跃进”时期我国各个方面的真实画卷。

对于本书,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大跃进”发生时期,在农业,工业以及教科文事业上所发生的种种怪诞的事情。

从农业来说,最先开始的就是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兴起。首先我要承认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这是不可抹杀的。全国水利工程按应有受益面积计算,可扩大灌溉面积3.5亿亩,可改善灌溉面积1.4亿亩,治理低洼易涝耕地2亿多亩,改造贫瘠耕地1亿多亩,植树造林

2.9亿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6万平方公里,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1957年预计增加8000万亩。这对于我国农业建设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人力,1957年11月为六七千万人,12月为八千万人,到1958年1月份达到1亿人。我想说的是当全国差不多六分之一的人都去修建水利工程,国家还能正常的运转没有发生大的**确实是个伟大的奇迹。这么多的人仅仅是去修水利工程,未免有些可笑!可想而知在这场运动中有多少的劳动力被浪费掉?同时这些修建好的水利工程中,只有50%至60%完全发挥出了应有的效益,而其余的很大一部分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水源问题,土地平整问题,提水工具问题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甚至最后废弃,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由于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合理的科学规划,有些地方照搬别处的经验,忽视本地生态环境,打乱了原排水体系,加重了内涝和盐碱化,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农业大跃进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全国各地竞放粮食高产“卫星”。大家都知

道,农业生产有自己的规律,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利用规律,却无法改变规律!就像拔苗助长一样,违背自然规律必定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跃进过程中突然冒出的所谓“科学种田法”让我感到很可笑,深耕,密植,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可想而知这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就是这样的科学种田法,让全国各地竞相放出“卫星”,什么亩产“万斤”“六万斤”的报道,甚至还有“亩产十几万斤”的可笑报道,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也难,以企及。更别说在当时还十分落后的中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国粮食要增产多少,是能够由我国人民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这些可笑的唯心主义口号竟然会在一个宣扬马克思主义相信唯物主义的国家出现!

在工业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全民大炼钢铁”。毛泽东当时提出1958年的钢铁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在8月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的这一提议被公开。而此时全国仅仅完成了380多万吨钢铁,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毛泽东的要求根本无法完成!因而产生了“确保钢铁元帅升帐”的口号和行动,炼钢成了国家的重中之重。随后各种口号和强制性措施在全国实行开来,而大炼钢铁也开始执行。“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口号传遍全国。炼钢人数从十几万人猛增至年底的九千万人之众,将近全国六分之一的人直接或间接的投入到了这场运动中。而炼钢的小高炉也多达百万座。我难以想象用这种原始的方法练出来的是什么东西?是合格的钢铁嘛?历史告诉我们,不是,整整一年,炼出来的钢只有800万吨,铁900万吨合格,其余皆为废品。我不知道这种将经济活动当作政治运动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我只知道这种不计成本的方法,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矿石,我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矿石,我只知道今天我们国家的钢铁产业还受制于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矿石出口国。原始的小高炉炼钢的方法,我不知道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能否炼出钢铁来,我知道的是很多都被炼成了大小不一,不平不整,含有大量杂质的铁块,甚至有很多连回炉重熔都无法进行,因为杂质太多了。由于全民炼钢,各地滥采矿石,乱伐树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对于之后的自然灾害也有一定的影响。“全民大炼钢铁”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导致了国家钢铁产业的畸形扩大,从而使与之相配套的产业被迫发展,而其他产业的发展就受到了一定的遏制,导致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同时由于过多地利用了产业资源,加之产业扩大化,职工人数增多,使得国家的负担加重,引起了国家经济生活的高度短缺和紧张。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抽调炼钢,全国有近10%的农作物无人收割,白白浪费掉烂在了地里,我不知道当时国家的粮食是不是已经吃不完用不尽了,我知道的是直到今天国家的粮食生产也只是勉强持平,略有盈余。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丰收年却迎来了饥荒!

文化方面的大跃进主要包括新民歌运动,工农兵学哲学运动,扫盲运动。这些运动无疑是对于中国普及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扫盲运动对于国家的发展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充实!但是文化大跃进中,违背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基本规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过分强调群众需要和科学文化事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科技文化工作脱离了正常发展轨迹而彻底的庸俗化。甚至有了“群众出生活,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的所谓的文艺创作公式,这无疑是走群众路线的简单套用和绝对化,忽视了科学文化事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违背了科教文事业的发展规律。

以上三个方面的运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夸大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干涉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超越了当时社会的客观条件。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错误。

对于“大跃进”我一直感到很是悲哀,许许多多至今想起来根本是怪诞之极的事情明明白白的发生在了我热爱着的祖国。其实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大跃进”,这场运动不是因为某个人,某群人而发生的,用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不能简简单单的归结为毛主席的错误!邓小平曾这样说过:讲错误,不能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少奇同志,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个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假象,这不符合事实。

同样,我希望的不是去探究这场运动到底是谁的错误,而是去探究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从而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的发生。

第5篇:大跃进始末观后感

2020096119

大跃进始末这个视频向我们讲述了大跃进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我对大跃进运动的始末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大跃进产生的影响也有了一些认识。以下是我对大跃进运动的了解与感想。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大跃进运动发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还有全民大炼

钢铁等。

这样的运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跃进造成的饥荒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

然而我们应该以史明鉴,不能再重蹈覆辙,犯以前犯下的左倾错误。大跃进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发展经济方面我们得到的教训是,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只有尊重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科学技术,靠先进的管理,才能高速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以上是我在看了大跃进始末这个视频的感想。

第6篇:充电桩规划大跃进 预热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1-9-6 10:11:14 中国经济导报

2011年4月19日,江西南昌市紫阳大道中段的南昌市电动汽车充电站12个充电机(桩)。 袁征/CFP

本报记者 吴 松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下的广阔前景让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产业链急剧升温,却无力改变下游市场推广遇冷的现实。一段时间之内,国内电动汽车消费的乏力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度降了下来。但在这种情况下,充电站建设的进程却一直在稳步推进。并且这一进程似乎正在遮蔽新能源汽车“降温”的这一境况。

一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热潮又显示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热度”的存在:各路资本涌入和多元建设主体、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让充电站的加速布局变得不可逆转。汽车行业专家分析,充电站建设将会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扫除基础性障碍,是顺应当前产业大势下的举措。而与此同时,围绕这一举措和现象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例如当下大规模修建充电站的时机是否成熟。

电力巨头燃起充电站建设大战硝烟

充电终端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多元化的充电站建设主体陆续快速呈现。这些主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电力巨头,也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石化巨头,也包括国内及外资汽车企业。

早在2009年8月份,国家电网便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该电站建造历时3年,总投资508万元。接着在2010年年初,国家电网不惜成本再下“重注”:2010年完成在经营区域内27个省市(区)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南方电网紧跟国家电网建设充电站的步伐。2009年12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批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深圳建成投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充电容量总计达2480千伏安。下阶段,南方电网预计充电站建设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至2012年将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及29500个充电桩。

另外,在汽车加油终端有着优势的石化巨头也纷纷动作。中海油与中国普天成立了合资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专门运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与此同时,普天海油与浙江众泰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初开始在中国多个省会城市启动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今年2月中石化与北京首科集团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

除了电网企业、石油石化企业之外,中外汽车厂商也加入到充电站建设的队伍中。之前有消息传出,国内汽车企业比亚迪、奇瑞等也在就充电站问题与电力公司展开合作。而与此同时,梅塞德斯-奔驰已经在国内7经销网点安装了20个Elektrobay充电站,并计划在下阶段安装更多。

在这一充电站建设的大潮中,各地方政府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从区域布局来看,充电站建设正在全国大范围内展开:山东计划下阶段在省内建成9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500个充电桩;吉林计划在长春、辽源建3座大型充电站,全省建设安装300个充电桩;江苏计划年内建设18座充电站;浙江则计划年内建6座充电站和500个充电桩;而湖北年内将投资1.27亿元建充电站16座、充电桩300个。

充电站建设与市场推广相互促进

“在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遇冷的情况下,充电站的大范围建设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成为目前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全国多个省市的充电站建设,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杨再舜这样评价说。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退烧”的迹象,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遇冷的原因,业内给了较多的分析。“主要是市场打不开,电动车很难销售出去。一方面是成本偏高,电池技术不成熟等,另一方面是充电设施目前不到位。”这是目前汽车行业给出的最普遍的说法。而在此,现有充电站数量不足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当前的充电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行驶百里以上,就必须得充电以继续行驶。

有资料显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上海,自4月份嘉定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项目实施以来,除了首批的8位车主之外,再没有后续的私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

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北京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投入的50辆纯电动公交已于去年全部停运,由于充电站数量少,后续采购的50辆北汽福田纯电动公交车只能躺在厂家“睡大觉”;类似的原因,去年雄心勃勃计划采购10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山东临沂,考虑到充电难等现实情况,最终将数量压缩至30辆。

充电桩的建设与市场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这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表现。前不久有消息称,在深圳的福田、罗湖等区有26名比亚迪私人车主、12名宝马MINI充电车主申报了46台充电桩的安装申请。在此之前,深圳供电局对外承诺:凡购买电动汽车的车主可向供电局提出申请,可由此获得两个充电桩安装地点。这种由电动汽车车主主动提出建设充电桩的模式表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深圳供电局已完成了当地小区共23个充电桩的安装。

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告诉本报记者,按照车主的要求在车库安装充电桩的模式推广前景广阔。“目前宝马已经在中国多地展开了此种模式的活动,并且成效不错,但目前国内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该如何在车库建充电桩,又有多少车库可以用来建充电桩”。因为电动汽车的充电通常得

8、9小时以上,亟待解决的是充电时间相对过长的问题。

快速扩展反映行业诸多问题

各类企业参与充电桩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业的配套设施的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当前国内政策标准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充电站建设的快速扩展也带来了多种问题。

尽管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等相关标准已通过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审查,但目前尚未出台。这正在给充电站建设带来麻烦:充电接口不统一的情况下,各类充电站建设主体都在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建造,“而这势必会为今后电动汽车的充电带来麻烦”。

与之类似,给充电站建设带来麻烦的还有商业模式不统一。最终的统一标准是选择“充电”还是“换电”,目前业内也并不明确。目前电网公司更倾向于“换电”模式,而汽车厂商更倾向于“充电”。而另一些主流车企也纷纷开始加大充电模式的研发投入。业内的担忧是:在商业模式还不统一的情况下,大范围建设充电站最终造成的浪费又该如何解决?

业内的另一大担忧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前景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国内大批量快速建造充电站商业成本利润又如何保证?

有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原计划今年4月中旬完成建设充电桩100个,年内完成建设800~1000个充电桩以及6个充电站。但是目前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只有45个,而且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而充电站建设该保持一个怎样的进度最为适宜?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对此答到:充电桩的建设还是应该更多地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挂钩,更多地切合产业发展大势。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领域,最受关注的可能还是在于政策层面最终确定的技术路线。“无论电动车的车型设计,还是相关充、换电设备建设,都要依政策而动。尽早确立电动汽车充电技术路线,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技术进步,更有助于避免资源浪费。”杨再舜跟本报记者分析说。

前段时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系列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这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关键核心技术、投入、政策支持等。

“相信政策层面在充电站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定也很快会确定下来。”一位汽车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预测说。他认为充电站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市场推广作用重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email protected]。举报文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