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夫人 ·说:中国包袋发展简史(三) 唐代的包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红包袋尺寸多大图片 唐夫人 ·说:中国包袋发展简史(三) 唐代的包包

唐夫人 ·说:中国包袋发展简史(三) 唐代的包包

2024-07-17 0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到了唐朝(618-907年)前后, 配囊已是很自然的事,大概和现在的人都带着钱包差不多, 而且唐朝时, 人们配囊的装饰性作用也日益突现出来, 首先表现在材料上, 不仅用动物的毛皮来制囊, 而且用了光滑鲜亮的丝织物, 而且在丝织的囊表面, 绣上了五彩缤纷的图案。

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的一件,以羊皮为之,呈长方形,长6.7厘米,宽3.7厘米,在口部有一拴系的皮带,以备挂佩。

随着朝代的变更,佩囊的材质、用途都发生了改变,其称谓也随之变化。唐代开始,佩囊被称为“鱼袋”、“香囊”和“香袋”。配戴佩囊在唐代已是很自然的事,大概和现在的人都带着钱包差不多。

用金子装饰并盛放金质鱼符的鱼袋,称为“金鱼”或“金鱼袋”,这是当时最高档次的包,唐韩愈《示儿》诗称:“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唐朝低级官员出使国外时,常会借高级官员的紫金鱼袋抬高身份,谓之“借紫”。

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最高指示”和自己要上奏的话。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

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也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宋书·礼志五》记载:“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

腰间挎包的隋代官员(陕西潼关高桥税村隋墓壁画局部)

其次, 囊的形状也不再是原来一尘不变的方形或矩形, 而是出现了圆形、椭圆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同时, 囊的属性也有了变化, 某些材料做成的囊被做为了身份的象征, 更突出了其装饰性的做用。

持笏佩囊的唐代官员(山西太原金胜村唐墓壁画局部)

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也特别喜爱香囊。据宋乐史《杨太真外传》,杨贵妃临死时身上还挂着香囊:“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胸前犹有锦香囊在焉。”由此可见,在唐代,妇女们日常佩戴“香囊”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唐朝女性的包最新潮华贵。如在敦煌莫高窟第17窟北壁有一幅壁画,画面上一位近事女头梳双丫髻,一手执杖,一手持巾,身边的树枝上挂着一只豪华女包。令人惊艳!

唐 包袋(敦煌莫高窟 第17窟“近事女”壁画局部)

唐 陶俑(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唐 包袋(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就已经出现现代背囊的发明(见下图《唐僧西行图》)。这种背笼,以竹或藤制成,上下分成几层,可以放置不同的物品,而其月弯的造型,除了将重心前移,还考虑了人体还考虑了“人体工程学”,确实是了不得的设计。

同时,古代女性喜欢香囊,其实还有一层特殊意思,往往把“包”视为“定情之物”。唐孙光宪《遐方怨》词即称:“红绶带,锦香囊,为表花前意,殷勤赠玉郎。”

本图文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触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

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