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范文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2024-01-13 0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文1

[关键词]目标管理 绩效考核 指标体系 高校辅导员

[作者简介]罗君(1980- ),男,四川内江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党政办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徐华(1962- ),男,江苏南通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84-03

辅导员工作处在为学生服务的第一线,涉及的日常管理事务繁多,辅导员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而与公办院校辅导员不同,独立学院辅导员往往是人才派遣制或是人事制人员,与公办院校有编制辅导员待遇上差别比较大。因此,要加强对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使用,必须要明确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条例和岗位职责,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正确评价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独立学院辅导员考核体系,从而使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考核机制的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岗位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了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维护校园稳定、创业和创新工作等多个方面,具体项目有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学风教育、党团组织建设、班级建设、文化建设、关心学生、规划指导与就业工作、心理健康指导、奖励惩处、日常安全与稳定、突发事件处理等。考核形式一般多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成立院、系两级考核小组,由学生工作部门或是党政办公室牵头,组织部、人事处、团委等部门参与,辅导员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多数院校的考核时间是在年底进行,也有不少院校是按照学年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考核结果也多是按照一定比例评选优秀,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

1.对辅导员进行考核,不仅是一个客观评价的过程,也是辅导员自己全面检查和重新认识的过程。通过此项工作,既可以发现个人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还能及时发现平时并未察觉到的问题。如部分辅导员工作得到领导的好评,但学生评价较低、同行评价较低;还有同样的工作任务,有些辅导就可以及时完成,但还有些辅导员需要加班加点都不能按时完成;还有同一个办公室的有些辅导员在学生中声望比较高,但有些人就经常被学生排斥。这些都是辅导员在平时工作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考核,辅导员会针对这些凸显的问题去反省自己的工作,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的目的。

2.辅导员考核应该是以目标为导向,调动辅导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在制定目标时,辅导员就应参与到对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从而对自己开展的工作目标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样辅导员开展工作目标清晰,参与积极性就高,导向非常明确,完成目标就是做得好。但现在常见的目标都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并不能通过考核而发现辅导员工作的不足,不能发现辅导员工作存在问题。把考核结果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几种等级进行区分,也没有在辅导员当中体现出真正的差距。哪些辅导员工作是真正做得好,哪些辅导员工作是敷衍了事,这在考核的目标中并没有明确。

(二)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一些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还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考评,这明显是沿用老一套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除“绩”外,其他三块内容实质较虚,缺乏考评实际意义。另外,还缺少类似“廉”这种指标。许多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中没有什么权和利。但是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各种的评优、评奖、推荐入党、担任学生干部、勤工助学岗位申报、奖助贷以及涉及学生考研、就业的思想鉴定,甚至是违反校规校纪的处理、学生成绩分数等方面,这些存在于辅导员手中可以操作的权力和各种利益难免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因此,也要加强此方面的约束,不能忽视考核工作中“廉”指标的设置。

(三)考核方法不合理

就辅导员考评工作的开展而言,目前很多高校只面向学生进行测评。有的高校甚至由辅导员指定所带学生的10%~30%参加测评。首先,由于对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辅导员将学生干部、建党对象等学生统一召集施策。而有的辅导员随意指定学生进行测评。由于与辅导员的熟悉程度、对辅导员工作了解程度及情感倾向上的差异,必然导致考评结果的大相径庭。其次,10%~30%的施测学生比例也存在不科学性,由于样本数量较小,容易发生偏差,很难反应辅导员工作的实况与全貌;再次,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的家长学生、院系领导和学工同事等都很少或没有参与对辅导员工作的测评。

(四)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脱钩

现存的考核结果通常是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给出结果,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质激励手段单一并逐步弱化。激励手段主要是非工资性收入激励,作用有限,而且越来越被弱化。二是精神激励流于形式。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对立,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倾向。三是竞争性激励存在缺陷。辅导员缺少竞争压力,“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论资排辈现象依然严重,优秀的青年干部难以脱颖而出。四是各项激励手段相互脱节。缺乏配套的教育培训、任用晋级及辞职辞退制度,激励效果不佳。

三、绩效考核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确保组织成员的工作及其产出能够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管理者与组织成员在确定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向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利益与责任共同体,共同制定并促进组织与个体努力创造高业绩,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绩效管理效果要依据绩效考核来体现。绩效考核通常在组织中有两种作用:一是为制定报酬标准和有关的人事决策;二是识别员工的潜能和规划其发展机会及方向。具体地说,绩效考核具有以下几方面目的:第一,作为用人决策的依据。绩效考核获得的信息既可以作为人员任用的根据,也可以作为人员调动和升降的依据。第二,完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确定报酬的依据;同时,绩效考核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手段。在已有的高校辅导员考核制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评价的准确度和信度,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值得商榷,导致被评价的辅导员对考核结果的认可度欠缺,对考核结果产生的奖惩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士气,降低了效率。

四、独立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实施

确定独立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标准,应以多层次全方位考核为出发点,考核体系中,个人自评、学生评议、班主任及教师评议和同行评议是重要参考,领导(包含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评议是必备环节。五者权重分别为5%、25%、10%、30%、30%,考核成绩为五部分评议的加权总分。

(一)辅导员绩效考核自我评估

辅导员自我考评是辅导员考核的重要内容。辅导员通过给自己工作评分,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寻找差距和不足,但是出于自我评价可能导致评价失当的考虑,因此辅导员绩效自我考评仅占5%的权重。但是辅导员自我考评却极具重要性,可以说自我考评是其他考核开展的基础。辅导员在自评的基础上形成述职报告,并在学生测评前举行述职报告大会,进行个人年度工作介绍,以此作为学生打分的参考依据。此外,同行及领导评价也应参考辅导员自评的写实材料及述职报告,并在考察确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开展量化评价。作为辅导员绩效自我考核的重要依据,应将辅导员常规工作、团建、党建及分管学生表现集中纳入辅导员自评体系,以全面翔实地反映辅导员工作内容。最后,由考核小组根据辅导员上报数据及相关记录核实并确定辅导员写实考核成绩。

(二)辅导员绩效考核学生评议

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辅导员教育工作的直接服务者,也是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所以,学生对辅导员的评议在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应占重要的参考意见。将学生评议的权重设为25%,是“以生为本”工作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评价意识比较主观,一方面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并不能够全面理解,另一方面存在对自身利益考虑也不愿意对辅导员进行过多负面的评价。因此,学生的评价从政治道德素养(理论政策水平高,开展教育指导效果;执行学校、学院的有关规定、政策情况;树立良好风气;注意关爱同学,在同学中的威信)、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强,并且积极投入、认真负责;与学生交流沟通情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促进作用)、密切联系学生情况(深入寝室情况;随堂听课情况;与学生谈话情况;召开会议情况)和综合评估等个大项按一定权重打分,但不能给予过高权重。

(三)辅导员绩效考核班主任、教师评议

高校的班主任工作原则上由辅导员进行安排与沟通联系,也就是班主任与辅导员在工作思路是一致,在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是有所区别,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同时,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目的也是一致的,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共同的目的都是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有用的高层次人才。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课堂与班级又是高校日常工作的两个主阵地,在学生学风建设方面,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之间也是需要经常的交流沟通。

(四)辅导员绩效考核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是由同一系的辅导员或是所带学生专业接近的几个系的辅导员,以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对辅导员的工作行为与业绩所进行的评价。因为处于相同或是相近的工作背景、工作环境、工作状况、工作内容,辅导员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因此同行评议的数据也是最真实、最可靠、最客观。同时,基于此考虑,“学习和借鉴他人好的经验和做法,经常探讨如何改进工作”等考核条款用于同行评议,也是为弥补学生评议的不足,使考核工作更具全面性。

(五)辅导员绩效考核领导(包含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评议

传统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往往由单一部门用单一标准对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新时期随着学生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辅导员考核急需跟上辅导员的工作实况。当前辅导员的工作除了要对本身所在院系领导负责外,与其他职能部门(如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宣传部、组织部、团委、保卫处等)也是紧密相关的。如沿用传统考评模式必然导致“评不促建,评不导建”现象的发生,导致评价机制失效。其理由为:一方面,当代高校辅导员虽然兼做学生党建、奖贷补助、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指导等学生工作,但分工各有侧重,与相应部门的联系也是各有不同。单一部门已无法胜任辅导员工作的评估;另一方面,由于专家、领导基本上都从事过学生工作,甚至很多领导专家担任过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较为熟悉,而且由于现任更高级别的学生工作职务,往往工作视野较为开阔。

另一方面,鉴于当前“家校合作”机制在高校的运作,一些高校辅导员与家长联系较为密切。如果在一定的条件允许下,也可以适当增加家长代表对辅导员进行评议。如要求每位辅导员建立学生家庭详细档案,辅导员每学期联系分管学生家长至少一次,而且每学年通过个性化书信与学生家长进行书面联络,互通有无。此外,学院层面上,通过学院“请进来,走出去”工作的实施,开展家长会与学生家访工作,辅导员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家长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间接对象。因此,从校、院层面通过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抽样调查辅导员的工作情况,是符合辅导员工作实况的,也具备良好的工作导向作用。

已有的高校辅导员考核制度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评价的准确度和信度,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值得商榷,导致被评价的辅导员对考核结果的认可度欠缺,对考核结果产生的奖惩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士气,降低了效率。当前,大部分学校都是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水平,但忽略了辅导员等基层管理工作。希望学校能有良好的学风、考风、校风,校园安全稳定,但忽视了辅导员工作对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使得辅导员对自身的规划不确定、不稳定。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有效、合理的考核既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业绩和效果的评定,也是对辅导员选拔、晋升的重要依据。而且会对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起到积极正确的政策导向,进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教学、科研质量。

辅导员是实施国家人才战略、保持学校稳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这支队伍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科学有效地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素质、推动辅导员工作,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员绩效考核和导向机制,激励更多的辅导员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国家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邓高权.绩效考核中的核心问题及对策研究[J].战略研究,2007(3).

[2]蒋明军.高校学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10).

[3]乔娟.提高辅导员工作考核信度与效度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4]王克斌,梁金霞.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5(21).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文2

大学寝室文化实质是指大学生以寝室生活为基础,彼此之间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沟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维度的总和。大学寝室文化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硬件是指寝室室内学习和生活用具陈设等;软件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作息休息过程中形成的交往习惯和思想观念。优良的寝室文化是学风严谨、校风和谐的重要体现,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完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辅导员完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每天必须面对不同的大学生,处理若干相似题,但是走访寝室,倾听大学生心声对寝室文化建设是尤为重要的。高校寝室作为大学生生活起居的重要媒介,辅导员应将开展寝室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而能够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培育效果。

1.辅导员做好寝室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寝室文化中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与同伴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共同提升专业学识素养。辅导员应该以寝室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学风教育,有意识地增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浓厚兴趣,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面对学业挑战,强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2.辅导员做好寝室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形成优良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高校日常教学行政工作的重点。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更应该时刻洞察大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迫切愿望。辅导员应该通过完善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及时改善自己的品行,增强与寝室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丰富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大学校园里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完善自我内在修养。

三、辅导员完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寝室文化建设需要高校若干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分头部署,将寝室管理相关规定与寝室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有效结合,听取学生主管部门、辅导员、学生代表和寝室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寝室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将寝室文化建设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义,逐一落实,使大学生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中形成乐观开朗的人格,在学术上求真务实,在生活上互相助力、互相包容。

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坐标。没有理想,就会使人迷失在汹涌的人海之中,没有稳定的坐标就会失去对自我的管控能力。寝室物质文化是指寝室宿舍实体物质孕育的文化产品,其文化理念反映的是大学育人理念与宿舍实体物质相结合所凝缩的文化形象。因此,辅导员应该从新生入学之初起,在寝室文化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和生活阅历提升指标。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寝室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各项相关寝室文化建设管控指标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关爱集体意识,使寝室成为互帮互助的和谐之家,寝室成员之间也会通过各种管控指标的评比形成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的和谐寝室氛围。

四、关于辅导员完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辅导员完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需要按照高校若干学生职能部门统一部署,结合所带班级、所带专业学生寝室文化开展的实际情况,听取相关管理人员的意见和有益经验,有目的、多途径、有方案地开展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将寝室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延展性、文化性作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宗旨要义,在寝室文化建设中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高校寝室文化建设能够在多方关注、齐抓共管的氛围中有效开展实施。

1.大学生辅助辅导员参与寝室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寝室学习和生活的主体,要让其主动参与到寝室的日常管理中,使其发挥“主人翁”精神。辅导员在进行寝室管理相关规定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大学生对寝室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相关规定落实的过程中,给予大学生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开展寝室文化活动,可以在墙壁布置名言警句,还可以将在选修课上自己制作的雕塑或者模型进行适当摆放,向大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强化大学生自我管控、自我督促、自我服务的意识,使大学生从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参与寝室各项管理活动。辅导员可以有步骤、有方法、有措施地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和服务他人的意识,为其走出校门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2.辅导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郁的寝室文化氛围

辅导员应该听取主管学生领导的建议和大学生相关文体活动的诉求,丰富大学生寝室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辅导员还可以利用与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座谈的机会,提出将宿舍楼的部分空置寝室改造成自习室,使大学生在温暖舒适的自习室高效学习,这么做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大学生寝室环境的关注程度。辅导员可以在课上课下宣传教育大学生主动爱护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寝室的主人,发挥自主管理意识。

3.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大学生对寝室文化建设的热情

如今是多媒体时代,各种媒体上的表彰先进事例层出不穷。辅导员也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微博、微信、QQ群等媒体形式,将大学生寝室的典型先进人物进行表彰,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并通过各类班会团会进行有效宣讲。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可以与思想政治教师形成有效合力,进一步促使大学生争优创新,使大学生寝室中能够涌现出一批优秀示范寝室,以此更好地推动寝室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五、结语

辅导员完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辅导员通过完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能够更加有效地深入大学生群体,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化解寝室矛盾,使大学生寝室生活更加和谐、更加温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大学校园生活环境更加有序、安全。

参考文献:

[1]封 军,蔡云国.高校以寝风促学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9-42.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文3

【关键词】辅导员 班主任 高素质 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实际状况出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我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由各系负责。在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观点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学院实际,专职辅导员按照学生数与辅导员数的200∶1配备,各个班级按照每班1名兼职班主任配备。并按实际需要对低年级的班级配备班主任助理。兼职班主任从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干部中选配,班主任助理主要从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中选配。

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作风建设,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学院把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作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上下工夫,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的工作成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管理的主要保障。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考核、津贴评定办法,并结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实际,设计了辅导员、班主任年度考核表。学院对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通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政治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坚持“四结合”的原则,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晋职和各类津贴挂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称职的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调离工作岗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学院每年都召开学生工作会议,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学院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评聘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和发展定位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按照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加大职称评聘力度,提高职称层次,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同志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注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家访;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84-03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1]在《实用教育大词典》中的解释是: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到学生家庭与其家长取得联系的活动。[2]

高校辅导员家访,是辅导员有目的地同学生家庭进行沟通、联系,以期得到家长的配合,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的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3]

一、对高校辅导员家访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西方的思潮和价值观影响着我国社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身心都不成熟,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表现出了不良言行。作为“90后”的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活跃、独立自信,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差,自律性差,这表现在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面,都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对学生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孩子从小到大的言行都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中,孩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思想和做事的方式,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家长不是教育学者,家长的素质也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言行可能有助于孩子全面成长,也可能不利于孩子成长。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合力。

如何进行这种合力教育,家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4]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长的桥梁,能与家长和学生近距离地沟通交流,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根源,从而能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管好学生,培养好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5]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此,深入家庭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访谈、访问,是学校和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家访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使家长、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上能交换意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作用,家访还可以听取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意见,使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方面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辅导员家访的工作内容

辅导员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有困惑或者有问题的学生,还可以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家访。笔者认为,根据家访对象的特点家访的工作内容如下。

1.辅导员家访时要跟家长讲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制度、规定等,以及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的班规等,更要客观地跟家长讲明学生的在校表现,如学生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思想状态、人际交往情况等。

2.辅导员在家访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家庭情况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等;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共同探讨管理学生的方法、如何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等,还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在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辅导员还要告诉家长多和学生交流,要根据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学习、人际关系、感情、心理等方面的困惑;还要和学校教师多沟通学生的情况。

4.通过家访,辅导员和家长之间可以加强彼此的了解,建立长期联系的关系,并努力达成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的共识。

三、家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2012年和2013年的暑期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家访,走访了5个地方,对30个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笔者发现在辅导员家访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家访时有些家长和学生不愿予以配合

有的教师在家访时感受到家长和学生都缺乏对家访的意义和目的的认识。有的学生不愿意辅导员家访,认为自己能管好自己,不用教师管太多,而且认为教师是向家长告状;有的家长认为,当学生在校时不听话或者惹了事辅导员才会家访,他们认为家访只是“走过场”,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以至于在家访过程中,不如实告知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不配合教师的家访。

(二)家访受时间和地域限制

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和地区,地域差异性较大,由于家访经费等原因,高校辅导员多在省内学生中进行家访,而且辅导员日常工作很多,只能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进行家访,这使家访工作不全面,可能会造成辅导员和家长不能及时沟通,使真正需要家访的学生不能及时得到辅导员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不能使家长和教师达成教育管理学生的共识。

(三)家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进行家访的工作人员中有高校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者,他们平时是做学生管理工作的,而且他们所学专业可能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或者专业性不强,对家长提出的专业发展或者就业指导等问题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这也是家长认为“家访无用”的原因。

(四)家访的积极性不够

在家访工作中,辅导员是重要力量,他们的日常管理事务很繁杂,而且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家访,再加上家访的经费、补助很少,这都会使家访的积极性不够。

(五)家访缺乏对学生的继续跟踪

根据家访后的反馈信息了解到,辅导员家访后,学生的表现往往比家访前有所进步,但是如果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又会重蹈覆辙。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多,比较繁忙,很少有多余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没有注重后续家访的效果,这样会使家访前功尽弃,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对高校辅导员家访的建议

根据对辅导员家访的认识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笔者对家访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家访的经费投入

经费不足,使辅导员家访受地域限制,也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教育部门应该每年出一定的经费作为辅导员家访的费用。

(二)学校要重视家访,形成制度

学校要把家访的形式、内容等形成制度,使家访有据可依,促使其成为一个常态的工作,在平时日常工作时间,也可以进行家访。只有学校、教师共同重视,才能把家访工作做好。

(三)提高辅导员的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主要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他们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增强家访的实效性。辅导员对学生要有耐心、信心、爱心、责任心,才能做好家访工作。近代教育家夏D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6]辅导员要真正爱学生,让爱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下快乐成长。

目前,很多辅导员专业化不足,缺乏与家长沟通的经验,甚至不能发现学生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高校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辅导员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对学生的专业化指导能力,这样有助于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学业、生活等问题。

(四)家长要提高对家访的认识

学生的性格、习惯、思想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但是,在家访过程中,很多家长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他们认为,自己不会教育学生,主要靠教师和学校管学生。每次家访,家长都会说“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什么都不懂,还是要靠教师费心”,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忽视了自己的言行等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在家访中,还感受到家长对学生在学校遇到的人际交往、情感、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很少过问。这些都是学生成长的烦恼,他们在大学期间遇到的这些烦恼或者问题,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作为家长最了解学生,要和学生经常交流,在了解到学生的困惑后要及时与教师沟通,以便结合学生的特点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家长还要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积极参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7]

(五)大学生提高对家访的认识很重要

当学生遇到成长中的问题时,家长和教师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大学生总是反感教师和家长的强加式的管理。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应该让他们自己管好自己。作为大学生要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要意识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要有什么样的发展。

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指导学生未来的成长。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家访的价值,使学生理解教师、家长,接受家访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共同教育培养的目的。

(六)家庭和学校要建立尊重、平等的合作教育关系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在教育学生方面,教师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出问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能力不够,没有管好学生,没有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长担心学生会因出现的问题受到不良影响,总会被动地听教师们的“教诲”。但是家长的教育能力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家长,平等地沟通,要听取家长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家长也要尊重教师,配合教师和学校,把学生共同培养成一个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七)建立有效的家访方式,促进家访的长期效果

为了使家访有成效,笔者提出如下有效的家访方式。

1.制定学校、家庭和学生情况信息表。学校在开学伊始可以制定学生、学校和家庭情况信息表,表上有学校的简介、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校规校纪等,也有辅导员的个人信息,还有需要家长填写的家庭和学生的信息等。学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家长送学生上学的机会与家长见面,让家长看信息表上的信息,并填写相应的内容,这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也方便家长、学生与辅导员联系。辅导员在对学生家访后了解到的学生成长经历、家长教育方式以及家长、辅导员共同商讨的学生成长计划等要进行总结,也可做成信息表,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利用电话、短信、书信等方式。辅导员要每学期给家长写封信,信中要客观地写明学生的在校表现,包括学习、人际交往、生活等各方面,并希望家长能及时和辅导员交流沟通,给予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或者是学习退步的学生,有心理困惑或者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和家长电话或者短信沟通。对于家访后的学生,要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在校表现,这样才能延续家访的效果,更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建立家访的网络平台。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工具进行。辅导员与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箱、QQ、微博等加强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在网上建立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专栏,家长和辅导员可以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还可以在专栏上介绍家访中家庭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的成功案例,促使家长能自觉参与到家访中,使家长能认识到家访的意义;还可以建立辅导员的工作专栏,公示班级的日常管理规定,还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参加活动等情况在专栏中记载,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还可以请家长在专栏中发言、互动,对专栏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可以建立家访专栏,辅导员利用暑假寒假时间家访后,把家访心得放在专栏上供家长阅读,使家长能进一步了解家访目的,了解家访对学生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专栏上教师还可以与被访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及时了解被访学生的在校情况,共同督促学生进步,使家访的效果得以延续。

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物质和地域条件的不同,与家长联系的渠道也会不同,辅导员教师要根据与家长联系的方便程度和解决学生问题的效果程度来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

4.家长、学生都要参与家访。在开学初新生报到时,学校可以让辅导员召开家长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参加,由辅导员向家长和学生介绍学校的概况、宿舍管理规定、教务管理规定等校规校纪,并与家长互动,对家长关心的就业、考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疑问进行解答;还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参观学校的实验室、重要教学设施等,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学校的良好校风、学风;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等,请专家讲关于大学生在学校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家长也可以针对学生问题和家庭教育中的疑问向专家提问;还可以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可以到学校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督促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家访[EB/OL].[2014-05-05].

http://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白雪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研究[J].教育求索,2012,(5):189.

[4]马晓玲,王韬.浅谈高校家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湘潮,2012,(4):109.

[5]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思考[EB/OL].[2012-05-25].

http://

[6]教师能否多给学生一些母亲般的关怀[EB/OL].[2009-05-14].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文5

一、德育环境

1.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德育工作

主要议题:研究、部署学校德育工作,讨论德育工作计划,制订德育工作政策与措施。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每学期至少2次,可随其他工作一并研究。要做好会议记录。

2.学校德育工作大会

主要议题:总结学校德育工作,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今后德育工作;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及文明学生等;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年召开一次,也可结合开学典礼、学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等进行。

3.校园文化氛围

主要内容:维护好校园环境,用好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牌、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感染陶冶激励师生的校园文化。

负 责 人: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品味高雅。

4.共建共育

主要内容: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协调公安、司法、文化、宣传、妇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协调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学校突出问题,磋商小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德育师资与教学

5.班主任管理与考核

主要内容:完善班主任聘任、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负 责 人:校长、德育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把工作绩效作为评先选优的基本依据。

6.班主任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布置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学校、班级德育现状,制订整改措施;交流经验;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包级领导、少队辅导员,可邀请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参加。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

工作要求:随即或者定期召开,德育处要留有会议记录。工作培训、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要留有相关资料。

7.德育科研

主要内容:分析、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围绕德育管理、活动、评价等开展应用性研究。学习德育工作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撰写德育论文。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负 责 人: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研究确立本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课题,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实施。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做好学科渗透和德育科研工作。提倡研究编写校本德育教材。

三、德育活动

8.班会

主要内容:总结、布置班级工作,表扬好人好事,进习惯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交流学习、生活的经验体会,组织道德实践活动。

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负 责 人:班主任,学生干部。

工作要求: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班主任要认真备课,增强班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主题班(队)会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依据重大事件、时事状况、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结合学生实际具体确定主题班(队)会内容。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负 责 人:班主任(辅导员)、班(队)干部。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月一次。学校统一确定教育主题,班主任要有工作记录。学校要对主题班(队)会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10.升降国旗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班主任、主要领导。

负 责 人:少队辅导员

主要内容及程序:升国旗,奏(唱)国歌;介绍旗手、护旗人员和负责升旗的班级情况;宣读国内外时政要闻、校园一周新闻;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先进班级;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宣誓。德育处可根据实际调整升旗仪式的程序和内容。

工作要求: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可作为国旗下讲话人员。少队辅导员要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把关,并负责整理和保存每次升旗仪式的材料,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汇编。

11.法制、安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教育

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邀请公检法人员、校外辅导员、英模先进人物等,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事迹报告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法制、安全教育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其他教育讲座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要保存好会议的相关材料。

12.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节日和纪念日的内容、性质适时确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期间要组织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建队节、公民道德宣传日、环保日、助残日、重要历史人物生卒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学校传统纪念日等,以及配合国家有关重大政治事件组织教育活动。可以是学校集体组织,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

13.主题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长期的、系列的教育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校长、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结合上级统一部署的重点德育工作或根据学校情况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要主题鲜明、形成序列,针对性、实效性强。主题教育活动要有方案、有过程性材料、有活动评价。

14.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到农村、工厂、社区、大自然、德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参观、访问、远足、生产劳动、生活体验、军事训练、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学校集体组织或以班级、小组(队)为单位组织。要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要保存好相关活动资料。

四、家校合作

15.家校联系

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征求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参加人员:班主任。

负 责 人:主要领导。

工作要求: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班主任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与家长每学期至少联系一次。

16.家长会

主要内容: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要求;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交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参加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负 责 人:德育处、教导处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 次。学校要对家长会提出统一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备会,政教处要对备会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17.家长学校

主要内容: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优化学校办学环境,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

①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根据学校情况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委员会例会。

②家教知识宣传。通过专家讲座、印发材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研究编写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③家教咨询。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要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排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问题。

④学校意见征询。通过座谈会、信函、家校联系卡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征询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⑤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一日活动,如听课、评课、活动等,体验学校生活。学校要主动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解决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每学期组织一次。要保存好开放日活动的相关资料。

五、班级团队

18.学生常规管理与德育评价

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作为学生德育评价和班级评价的依据。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选拔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负责检查监督,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定期公布,学期末予以总评,将其作为评定先进班级的主要依据。按照道德认知、日常行为和班(组)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学校情况定期汇总,以书面形式(家校联系卡、家长通知书等)通知家长。

19.评选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市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原则上每年一次。学校要设置各种特色奖项,并组织评选表彰。

20.学生代表会议

主要内容:征求学生对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师德师风、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意见。

参加人员:每班3-6人。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年一次。要做好会议记录,保存好相关材料。

21.少先队辅导员主要工作资料

总辅导员:工作手册,荣誉薄,文件资料,各大队的工作计划与总结、活动方案与总结,各大队辅导员的情况,各大队的组织情况,组织集中活动的资料,队前教育、入队仪式资料,组织活动的资料,主题班队会材料等。

22.少先队工作制度

(1)。队干部选举制度。队章规定每半年至一年改选一次队委会和队长。这是发扬民主精神,进行当家做主教育的一种制度。改选一般在学年或学期初进行。

(2)。队干部轮换制度。每个队干部有一定的任职期,期满无特殊情况不再连任。这种制度能够使更多的少先队员有机会参加队的组织管理,得到锻炼。

(3)。队干部例会制度。一般每周或隔周进行一次。主要内容是汇报、研究和布置工作。大(中)队例会可由委员轮流组织,并负责向辅导员汇报。

(4)。队干部培训制度。培训少先队干部,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方法和技能技巧,这是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的必要手段。培训的方法有举办队长学校、听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

(5)。队前教育制度。新队员入队前要对他们进行队前教育。如学习队章、学唱队歌、学习敬队礼及呼号、系红领巾、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入队时要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6)。表扬奖励制度。少先队组织应当经常在广播、队报、光荣簿上表扬好人好事,在"六一"儿童节、10月13日建队纪念日,集中表扬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集体。

(7)。活动制度。小学少先队的活动一般要求大队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至二次;中队活动每月一次;小队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要繁杂,要注意年龄特点。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文6

>> 浅析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机制构建探析 从科学发展观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刍议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路径与困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研究 试析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关于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探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发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初探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 职业化建设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路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5-

01—19/2011-09-26.

[2]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中发[2004]16号.

[3] 吴麟麟,陈龙,周西安.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3,(1).

[4] 施永红,祝水富.职业化——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5] 张继平,罗汝坤.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适应性转变[J].思想理论教育,2005,(7,8):145.

[6] 于信汇.构建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的科学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6-04-29(3).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ccup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YANG Wei

(Liaon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Dalian 116052,China)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