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 627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型设备吊装安全规程内容 SY 6279

SY 6279

2024-07-06 1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ICS 13.100 E 09 备案号:53351-2016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6279-2016 代替SY6279 2008 大型设备吊装安全规程Safety code for lifting large equipment 2016-01-07发布2016-06-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SY 6279-2016 自次前言. . . . . II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吊装组织与职责5 吊装准备25 1 一般要求25. 2 吊装技术措施25. 3 吊装机具、索具及配套设施36 梳杆起重机的安装和使用66. 1 一般要求66. 2 榄杆起重机的安装(

2、拆卸)6 6. 3 榄杆起重机的移动66. 4 榄杆起重机的使用67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安装和使用77. 1 一般要求77. 2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安装77. 3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使用88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择及使用88. 1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择88. 2 流动式起重机的使用89 吊装过程的控制89. 1 作业环境89.2 吊装作业810 应急管理I SY 6279-2016 前言本标准中第5.3. 2. 3条、第5.3. 8. 3条、第5.3. 9. 3条、第6.3. 1条、第6.3.5条、第6.4.1 条、第8.1. 3条、第8.1. 6条、第9.2.12条和

3、第9.2. 13条的部分内容为推荐性,其他条款为强制性。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SY6279-2008大型设备吊装安全规程,与SY6279 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修订了范围的内容(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一增加了拉板、吊盖的定义(见第3章);增加了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安装和使用及拉板、吊轴和吊盖、液压提(顶)升千斤顶系统的要求(见第7章);修订了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见第10章,2008年版的第9章)。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TC20)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4、: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中石化胜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QHSE管理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金保、李景乐、王启宇、徐志刚、粘桂莲、刘卫星、李清君、解明军、刘冬勤、宋华、陈磊。本标准代替了SY6279-2008。SY 6279一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SY6279-1997 II SY 6279-2016 大型设备吊装安全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型设备的吊装组织、吊装准备、梳杆起重机的安装及使用、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安装和使用、流动式起重机(履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的使用、吊装过程的控制、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和检修的油田地面工程、

5、陆上石油和化工工程的大型设备吊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2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T 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 6067. 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50798-2012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规范NB/T 47013. 147013. 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 术语和定义GB 50798-201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大型设备吊装lifting large equ

6、ipent 质量大于或等于100t或一次性吊装长度或高度大于或等于60m的设备(泛指塔器、反应器、反应釜、模块及构件)的吊装过程(以下简称“吊装勺。3.2 拉板tensile connection plate 用于连接吊钩和被吊设备吊耳的板式构件,通常以轴作为连接件。3.3 吊盖flange connected lug 以被吊设备上的法兰为连接件,用以固定到设备上的吊耳型式,通常为焊接件或锻件。4 吊装组织与职责4. 1 吊装应成立吊装组织机构,应设总指挥、吊装技术负责人、吊装责任工程师、吊装指挥和安全监督。4. 2 吊装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包括:一一总指挥:全面负责吊装施工,对吊装安全质量负总责

7、;SY 6279-2016 一一吊装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大型吊装技术方案,并负审核责任;吊装责任工程师:负责吊装方案(措施)的编制及实施;一一吊装指挥:负责现场吊装的正确实施;一一安全监督:参与吊装方案(措施)的审核,负责现场吊装安全检查和监督。5 吊装准备5. 1 一般要求5. 1. 1 吊装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5. 1. 2 吊装准备应按经批准的吊装技术方案(措施)的要求执行。5. 1. 3 首次使用或经过大修的指杆、卷扬机、滑轮(组)、液压提(顶)升装置和专用吊具等,使用前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载荷试验或检查,其结果应作好记录并存档。s. 1. 4 起重机具使用前,吊装技术负责人

8、应组织相关人员确认其技术性能符合使用标准后方可使用。s. 1. 5 起重机械应有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证。5. 1. 6 起重机具、索具的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5. 1. 7 起重机具、索具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做好防腐保护。s. 1. 8 吊装作业前,应由吊装责任工程师对吊装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作好记录。技术交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一吊装工艺方法;设备、构件的规格、质量及摆放位置、安装位置;一一吊装起重机具、索具受力情况:一一一吊装起重机具、索具选用及安全系数情况;岗位分工及职责;指挥信号;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及应急预案。5.2 吊装技术措施5. 2. 1 吊装方案或吊装技术

9、措施(以下统称“吊装技术措施”)应经过审核、批准。编制人员应具有工程师资格,审核人员应具有高级工程师资格,批准人应为企业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如需对吊装技术措施进行更改,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进行审批。5. 2. 2 首次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时,应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评审、批准。5. 2. 3 吊装技术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z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一一设备、构件主要参数和吊装工艺方法;一一吊装工艺受力计算;吊装作业人员构成及岗位职责;一一技术、质量和安全要求;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一一起重机具、索具汇总表;施工手段用料表;吊装工艺流程图;SY 6279-2016 一一自行设计吊具、设施的

10、设计图纸及计算书,包括吊耳、拉板、连接轴、平衡梁、加固件等;一一吊装平面布置图等。5. 2. 4 受力计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一计算载荷;一一设备重心位置的计算;设备吊装状态(过程)受力计算,按最大受力选择机具、索具,并进行安全系数核算;起重机地基承载能力的核算;一一必要时,对设备、构件整体或局部进行核算。5. 2. 5 吊装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吊装周围环境;地下设施;一一设备运输路线;一一设备组装、吊装位置;一一吊装过程中机具与设备的典型相对位置;一一起重机组装、拆除位置、吊装位置及移动路线;一一榄杆、门式起重机地锚、缆风绳的平面布置及编号;一一卷扬机或门式起重机的控制室

11、等摆放位置;地基处理范围及预留场地;一一电源;消防点;吊装警戒区;紧急集合点和撤离路线。5.3 吊装机具、索具及配套设施5. 3. 1 钢丝绳5. 3. 1. 1 钢丝绳的使用和检查应符合GB/T5972的规定。5. 3. 1. 2 钢丝绳使用时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表1钢丝缉的最小安全系数用途| 缆风绳I 手动起重设备跑绳| 机动起重设备跑绳| 吊索无弯距| 捆绑吊索| 夺绳安全系数3. s I 4. s I s. o I 6. o I s. o I 4. o 5. 3. 1. 3 钢丝绳破断拉力应按产品出厂质量证明书选用。5. 3. 1. 4 钢丝绳作绳扣单圈或多圈使用时,每一固的

12、破断拉力按单根钢丝绳破断拉力的1.5倍计算。5. 3. 1. 5 无接头绳圈应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5. 3. 1. 6 钢丝绳端部的固定连接应按GB6067. 1的规定执行。5.3.2 绳卡5. 3. 2.1 绳卡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5. 3. 2. 2 绳卡应与钢丝绳的直径相匹配,最后一个绳卡离绳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绳卡的数量、间距见表2。5. 3. 2. 3 绳卡拧紧程度以压扁钢丝绳直径1/3左右为宜,并应将U形部分卡在绳头(即活头)一边。3 SY 6279-2016 表2绳卡使用表钢丝绳直径11 12 16 19 22 25 28 32 口1口1绳卡的个数3 4 4

13、 5 5 5 5 6 绳卡间距离80 10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口1口15. 3. 3 卸扣5. 3. 3.1 卸扣应按其规定的使用场合和标识的额定载荷使用。5. 3. 3. 2 卸扣应使其纵向受力,合力作用点不应偏离其对称中心线。s. 3. 3. 3 卸扣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无损检测。5. 3. 4 卷扬机34 6 230 5. 3. 4. 1 卷扬机应选用有资质生产厂家的产品,应严格按卷扬机的说明书使用。5. 3. 4. 2 卷扬机的牵引力、容绳量和跑绳速度应同时满足使用要求。38 50 60 6 8 8 250 250 300 5. 3. 4.

14、 3 卷扬机的卷筒与选用的钢丝绳直径应匹配,通常卷筒直径应为钢丝绳直径的16倍至25倍。s. 3. 4. 4 用多台卷扬机吊装设备时,其牵引速度和起重能力应相匹配。s. 3. 4. 5 多台卷扬机吊装设备时,每台卷扬机应单独设置开关。5. 3. 4. 6 电动机等电器设备绝缘电阻应大于或等于O.SMD。5. 3. 4. 7 卷扬机的制动装置应安全可靠。5. 3. 4. 8 卷扬机保护接地的电阻值应小于100。s. 3. 5 滑轮(组)5. 3. 5. 1 滑轮(组)应按其额定起重量进行使用。滑轮组部分使用时,应按对应的轮数比例降低载荷。5. 3. 5. 2 使用前,应检查滑轮的轮槽、轮轴、夹板

15、、吊钩、吊环、吊梁等零件,不应有裂纹、损伤和变形等缺陷。5. 3. 5. 3 滑轮(组)与钢丝绳选用应匹配,使用滑轮的直径通常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6倍,且钢丝绳进入滑轮槽的倾斜角应小于15。5. 3. 5. 4 滑轮组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轮径的5倍。5. 3. 5. 5 滑轮(组)应定期维护保养。5. 3. 6 地锚5. 3. 6. 1 地锚设置时应根据吊装技术措施进行开挖和埋设。必要时应进行拉力试验。5. 3. 6. 2 地锚前方2.5倍坑深范围内,不应有地沟、电缆、地下管道等。5. 3. 6. 3 地锚设置过程中应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隐蔽工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坑的几何尺寸、混凝土强度等

16、级、埋件材料和焊接质量、埋后穷实情况和锚坑位置的地质地貌等。5. 3. 6. 4 地锚设置时应进行预拉紧。5. 3. 6. 5 地锚回填时,应使用净土。分层穷实,每层填高不大于300mm。回填高度应高出基坑周围地面400mm以上,并防止积水。5. 3. 6. 6 捏凝土地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4 SY 6279-2016 5.3.6.7 利用建筑物或构筑物作地锚时,应履行审批手续并进行相应的核算。5. 3. 6. 8 采用压重式地锚,应经计算和试验后方可使用。5.3.7 吊点位置和吊耳5. 3. 7. 1 吊点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一有利于设备就位;易于观察吊装机具、索具受力情况;

17、一一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一一吊装机具、索具应有足够的工作空间。5. 3. 7. 2 吊耳应满足下列要求:结构应满足自身强度和设备局部强度要求;一一吊耳应有质量证明文件,材料不应有裂纹、重皮、夹层等缺陷;位置、数量、方位与标高应满足吊装技术措施要求。5. 3. 7. 3 吊耳与设备的连接焊缝及加固件间的连接焊缝应按焊接工艺施焊,按设计的要求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执行NB/T47013. 147013. 13的规定。5. 3. 8 平衡梁5. 3. 8. 1 平衡梁应按其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和使用。5. 3. 8. 2 吊索与平衡梁的水平夹角应不小于60。5.3.8.3 双机抬吊时,平衡梁上宜设角度指示

18、器。5. 3. 9 拉板、吊轴和吊盖5. 3. 9.1 拉板、吊轴和吊盖等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5. 3. 9. 2 拉板轴孔采用机械加工方式制作,应保证配套使用拉板的轴孔中心距相同。5. 3. 9. 3 吊轴材料宜采用锻件,必要时应进行调质处理、渗氮处理。5. 3. 9. 4 吊盖应根据设备连接法兰的结构尺寸、设备重量进行设计。5. 3. 9. 5 吊装前,应对拉板、吊轴和吊盖的表面进行检查,同时按照NB/T47013. 147013. 13的规定对其表面进行100%超声波检测,I级合格。5. 3. 9. 6 拉板、吊轴和吊盖应有质量证明文件。5. 3. 9. 7 拉板、吊轴和吊盖出现下列情况

19、之一时,不应使用:一一塑性变形超过设计要求偏差或裂纹;磨损量达到原尺寸的5%;配合出现卡阻;一一出现严重锈蚀。5. 3. 10 施压提(顶)升千斤顶5. 3. 10. 1 液压提(顶)升千斤顶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应按照制造厂家的技术文件进行。5.3. 10.2 使用前,在油路和控制系统连接完毕后,应进行系统检查、调试合格,并进行试运行。5.3. 10.3 液压提(顶)升千斤顶及其构件夹持器应有牢固可靠的支撑,加载后夹持器或固定锚块的压板螺栓应进行二次紧固。5. 3. 10. 4 吊装时,钢绞线束的滑出路径宜采用滚动摩擦形式的轨道,发生堵塞时应及时排除。5. 3. 10. 5 吊装过程中,钢绞线有

20、松弛现象时,应停止操作,分析原因,并采取调整措施。5 SY 6279-2016 6 榄杆起重机的安装和使用6. 1 一般要求6. 1. 1 榄杆起重机安装、使用的单位,应具备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的资质。6. 1. 2 梳杆应具有下列出厂技术文件:设计与制造单位资格证书;一一梳杆制造图、榄杆使用说明书、榄杆设计计算书;材质合格证(含主材、焊材、配件等);制造工艺和质量检验记录;一一载荷试验记录及载荷试验合格证书。6. 1. 3 榄杆起重机的地基应满足吊装技术措施中地基承载力的要求。6. 1. 4 梳杆起重机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6. 1. 5 榄杆安装后,其顶端应设安全警示标志。6.

21、1. 6 梳杆安装后,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6.2 幢杆起重机的安装(拆卸)6. 2. 1 榄杆的安装(拆卸)应编制技术方案,并依据技术方案实施。6. 2. 2 紧固榄杆连接螺栓应使用统一扳手,必要时应用力矩扳手,并按一定的次序对称交叉进行,保证接合面贴合紧密。6.3 梳杆起重机的移动6. 3. 1 榄杆走移方向的倾斜度应小于5。,且倾斜幅度不宜超过Sm;榄杆的侧向倾角不大于3。6. 3. 2 榄杆移动时,应至少有四根缆风绳均布控制。6.3.3 榄杆移动的道路应平整坚实必要时进行地基处理。6.3.4 当榄杆移动路线存在下坡或转弯时,应设榴尾装置,并使用间歇法移动。6. 3. 5 门式榄杆宜使用间

22、歇法移动,并符合以下规定:一一门式檐杆下部两支腿间设置刚性连接;门式榄杆向前倾斜度应小于5。且倾斜幅度不宜超过Sm;底部的两个底排应同步移动相对偏差不大于lOOmmo6.4 榄杆起重机的使用6. 4.1 缆风绳的设置应满足:6 缆风绳设置数量应根据使用条件决定。一般情况下,单榄杆时,缆风绳设置不宜少于六根;双榄杆或多榄杆时,每根榄杆的缆风绳设置不宜少于六根;使用门式脆杆时,每个门式榄杆不应少于六根;一一缆风绳与地面夹角以30。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45;梳杆的缆风绳卡设时,第一个绳卡距地锚滑轮的净距离不应小于其轮径的4倍;一一缆风绳及其调整装置应有安全裕度且达到安全系数的规定;缆风绳跨越主要

23、道路的离地高度不应低于6m,一般道路不应低于4.Sm;如不能满足上述高度时,应在通行路口设“禁止通行”标志及夜间警示标志;一一缆风绳及其他起重机具、索具、设备与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必要时,应设置保护架或其他绝缘隔离防护设施,并应悬挂警示标志。SY 6279-2016 表3缆凤绳及其他起重机具、索具、设备与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1 110 35110 220 330500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4.0 6. () 8. () 口16. 4. 2 主吊跑绳不应通过榄杆底排上的导向滑轮直接上主吊卷扬机。6. 4. 3 榄杆站立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应小于50mm。6.4.4

24、梳杆及附件与设备外部附件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500mm。6. 4. 5 榄杆使用时执行第9章的相应条款。7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安装和使用7. 1 一般要求10. () 7. 1. 1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吊装时,最大荷载不应超过所选择工况的额定载荷。7. 1. 2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安装使用前,应作全面检查,并进行试运行。7. 1. 3 门架的垂直度、吊装梁水平度执行设计文件要求。7.2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安装7. 2.1 地基处理7. 2. 1. 1 地基处理应按吊装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承载力应满足吊装要求。7. 2. 1. 2 门架基础的水平度、门架两个相邻基础

25、的高差应按设计文件执行。7. 2. 1. 3 地基处理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监控和检测,并作好施工记录。7. 2. 2 轨道安装7. 2. 2. 1 轨道的安装应符合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安装技术要求。7. 2. 2. 2 轨道的水平度、高差应按设计文件执行。7. 2. 3 地锚设置7. 2. 3.1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地锚设置执行5.3. 6的规定。7. 2. 3. 2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地锚方位、型式、承载能力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7.2.4 缆凤绳设置7. 2. 4.1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缆风绳的设置及使用应执行设计文件要求。7. 2. 4. 2 缆风绳预紧力

26、应满足使用工况的最大设计值要求。7.2.5 液压提(顶)升干斤顶及自控系统安装调试7. 2. 5. 1 每台被压千斤顶穿入钢绞线的数量应根据荷载确定。7.2.5.2 承载钢绞线与铅垂线的夹角不应大于2。7.2.5.3 自控系统使用前,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和控制的对象及控制精度设定参数。7.2.5.4 控制系统应配置不间断电源设施。15. () 7 SY 6279-2016 7.3 灌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使用7. 3.1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使用应满足使用(操作维护)说明书要求。7.3.2 液压提(顶)升式门式起重机的使用执行第9章的相应条款。8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择及使用8. 1

27、流动式起重机的选择8. 1. 1 单台起重机吊装的计算载荷应小于其额定载荷。8. 1. 2 起重机应根据其性能选择合理的工况。8. 1. 3两台起重机作主吊吊装时,吊重应分配合理,单台起重机的载荷不宜超过其额定载荷的80%,必要时应采取平衡措施。8. 1. 4 吊臂与设备外部附件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0mm。8. 1. 5 起重机、设备与周围设施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0mm。8. 1. 6 两台以上起重机作主吊抬吊时,起重机的吊臂长度、工作半径、提升滑轮组的提升速度及吊索长度宜相匹配。8. 1. 7 起重机提升的最小高度应使设备底部与基础或地脚螺栓顶部至少保持200mm的安全距离。8.2 流动

28、式起重机的使用8. 2.1 汽车式起重机支腿应完全伸出。8. 2. 2 起重机吊装站立位置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使用要求。8. 2. 3 使用超起工况作业时,应满足超起系统改变工作半径(伸缩、旋转)必备的场地和空间需要。8. 2. 4 两台流动式起重机吊装应限定起升速度及旋转速度。8. 2. 5 流动式起重机负载行走,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必要时应编制负载行走方案。9 吊装过程的控制9. 1 作业环境9. 1. 1 应提前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掌握吊装时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夜间、大雾、风速大于或等于10.Sm/s(五级)以上、气温小于或等于一20时,不应进行大型设备吊装。如气温小于或等于一20。C

29、要进行吊装作业时,其设备本体材质、吊耳材质及其他吊装用机具、索具均应具有适用于在此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证明文件,方可进行吊装作业。9. 1. 2 吊装作业应在设置的警戒区域内进行,无关人员不应通过或停留。9. 1. 3 进行吊装作业应遵守作业区域的防火防爆规定和要求。9. 1. 4 吊装前,应清理大型设备内外、起重设备上的残余材料、工具等。9. 1. 5 应清理起重机回转范围内及行走方向的障碍物。9. 1. 6 起重机在沟边或坑边作业时,应与其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坑深的1.2倍。9. 1. 7 在易燃易爆物附近的吊装作业,应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9. 2 吊装作业9. 2. 1 大型设备吊

30、装前应办理吊装作业许可。9. 2. 2 吊装前,应对起重机械进行空转检查或试验,应确认制动装置、保险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正8 SY 6279-2016 常后,方可工作。9. 2. 3 卷扬机使用前,应检查机械传动与电气控制部分,保证其性能正常。吊装过程中,应有电工和钳工值班维护,吊装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掘。9. 2. 4 卷扬机、电源安放处应有防雨措施。9. 2. 5 吊装前应作好联合检查,联合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一一已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已熟悉其工作内容;一一起重机械及吊装机具的选用和布置与方案一致;技术交底记录、机具、索具设置记录、自检记录、互检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及其他质量证明文件;设备吊装总

31、重、设备附件安装及机具、索具设置;一一设备摆放位置;一一备用工具、材料的配置;一一妨碍吊装工作的障碍物;吊装技术措施中所确定的施工道路及场地;一一供电能力;一一一参与吊装人员指挥信号演练;气象预报;应急预案;其他必要的检查。9. 2. 6 大型吊装联合检查完成后,检查人员应在联合检查记录中签字。9. 2. 7 吊装总指挥在确认联合检查符合要求后,签署吊装命令,方可进行试吊,确认无问题后正式起吊。9.2.8 吊装的指挥信号应符合GB5082的规定。9.2.9 吊装指挥应对参与吊装作业人员进行信号传递演练。吊装指挥发出的信号应清晰、准确、传递及时。9.2. 10 吊装作业人员应按照指挥的命令和信号

32、进行操作。出现问题应停止操作,并报告吊装指挥。9. 2.11 吊装设备时,卷扬机卷筒钢丝绳余留圈数应不少于5圈。9.2. 12 卷扬机卷筒到最近一个导向滑轮的距离,宜大于或等于卷筒长度的25倍,且导向滑轮的位置宜在卷筒的垂直平分线上。9.2. 13 起重机不宜同时操作两个动作。9. 2. 14 起重机工作时,吊臂的最大仰角不应超过其操作手册中的规定值。9.2. 15 起重机应在各限制装置的限制范围内工作,不应利用安全装置代替正常操作。9. 2. 16 起重机具、索具不应与电焊把线或导线等带电体接触。9.2.17 钢丝绳使用时不应有死弯、扭劲等现象。钢丝绳绳扣排列时不应有重叠、挤压现象。9.2.

33、 18 钢丝绳受力后,应检查绳卡是否有滑动。如有滑动,应对绳卡进行二次拧紧。9.2. 19 滑轮(组)受力后,应检查各运动部件的工作情况,不应有卡绳、磨绳现象。9.2.20 吊装时,所有人员不应在起重机臂下、被吊设备下方及受力索具附近通行和停留,任何人员不应随同吊装设备或吊装机具升降。9. 2. 21 吊装时,应平稳起升,避免晃动及摆动。9.2.22 吊装过程中,若起重机械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应放下重物或采取措施,使机械停止运转后进行故障排除,不应在运转中进行调整及检修。9. 2. 23 吊装过程中,突遇恶劣天气变化影响,不能继续吊装时,应采取有效的应急保护措施,不应9 SY 6279-201

34、6 强行吊装。9.2.24 在吊装过程中,因故中断吊装应按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9.2.25 榄杆吊装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以下部位的变化情况:缆风绳及地锚;吊点及主吊滑轮组;一一一跑绳及导向滑轮;一一主吊卷扬机;一一吊装安全距离;地基变化情况等。9.2.26 流动式起重机吊装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以下部位的变化情况:吊点及吊索具受力;起升卷扬机及变幅卷扬机;超起系统工作区域;一一起重机吊装主要参数仪表显示变化情况(吊臂长度、工作半径、仰角、载荷及负载率等);一一吊装安全距离;起重机水平度及地基变化情况等。9. 2. 27 门式起重机吊装过程中,应重点监测以下部位的变化情况:缆风绳系统及地锚;主吊点及

35、主吊系统受力;主吊系统、行走系统受力和速度参数仪表显示情况;一一一吊装安全距离;一一塔架垂直度、吊装梁的水平度变化情况;地基变化情况等。9. 2. 28 设备就位后,应及时固定。经吊装指挥确认同意后,方可拆除吊装索具。9.2.29 吊装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10 应急管理10.1 应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吊装总指挥担任,小组成员由现场管理人员等组成。10. 2 应根据吊装作业具体情况,进行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10.3 应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紧急情况、事件类型和性质、分级;应急组织机构与人员及职责分工、联系方式;应急响应;应急保障。10. 4 根据紧急情况事件类型制定具体处置程序。10.5 吊装作业前,应对全体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交底和培训。10. 6 应组织应急演练,依据演练的实施效果,对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应进行修订。10.7 应急事件发生后,应根据事件分级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10.8 发生吊装事故应按时限要求和事故级别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1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