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显子7和8杂合缺失携带者 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

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

2024-06-04 1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致死性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基因Dystrophin突变所致,男性活婴的发病率为1/3 500[1]。该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肌肉病,一般3~5岁隐匿发病,9~12岁丧失站立和行走能力,多于20岁左右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2]。Dystrophin基因是人体最大的基因之一,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含外显子(大片段)缺失/重复、单碱基点突变、微小缺失/插入、少量复杂突变和内含子突变等,导致DMD患者的基因诊断方法很难统一[3-4]。以往常用的分子诊断方法有: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基因芯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PCR、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及引物原位标记技术等,各有优缺点,单选一种技术方法常会存在漏检发生[5]。目前,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是唯一可以同时检测所有突变类型的平台[6]。刘敏娟等[7]于2012年初步探讨了NGS对DMD患者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6例患者成功检测到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缺失和重复,但该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于DMD的基因诊断。本研究中22例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和Dystrophin基因的MLPA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结果,采用Sanger测序验证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旨在进一步分析NGS技术在DMD基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2例临床拟诊断为DMD的男性患儿纳入研究。年龄50 d至11岁,均无神经肌肉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其中,因发现血清肌酶升高就诊4例;双下肢肌无力,行走姿势或步态异常,走路、跑步易摔倒就诊9例;行走费力、上楼和蹲下立起困难或不能就诊8例;另有1例因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先不会爬、后不能独立站立就诊。22例患儿家属均同意行致病基因检测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兄弟姐妹外周血各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冷链运送至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按照标准流程提取基因组DNA。

1.3 NGS检测及数据分析

选择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检测基因594个)检测。采用安捷伦SureSelect Human All Exon V6定制试剂盒进行全部外显子区域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DNA捕获并富集,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测序。测序片段通过Burrows-Wheeler Aligner(BWA)软件(版本:0.7.9a)和UCSChg19人类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结果采用Picard(版本:1.115)软件去除重复序列。

采用Genome Analysis Tool Kit(GATK,v3.2)软件进行变异检测,包括碱基质量分数校正,InDels位置和质量分数校正,SNVs和InDels变异发现和分型[8-9]。基于同批次一致性背景库和bed区域的测序深度计算基因外显子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10-11]。CNV分析主要分两步:一是计算每个测序目标的测序深度,在每个样本中,剔除所有中位测序深度 < 20或 > 4 000、长度 < 20 bp或 > 2 000 bp、映射系数 < 0.9、GC含量 < 20%或 > 80%的区域,采用k=5的k均值聚类算法创建一个参考集;二是均一化和CNV分析,采用默认参数的CNVkit工具对测序数据深度均一化和CNV分析,在均一化阶段,利用参考集去除系统误差和偏差,提高信噪比。

运用基因检测智能操作系统(Genetic Testing Intelligent Execution System)进行变异注释,SNPEFF软件(hg19, GRCh37)进行变异解读,其中功能性的编码区和剪切位点的变异将进入下一步分析。通过ClinVar、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和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 HGMD)等查找变异位点或疑似致病突变的收录情况,进行基因突变致病的分析等。

1.4 MLPA检测

采用SALSAP034和P035(MRC-Holland,荷兰)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步骤,将变性后基因组DNA与SALSA MLPA探针杂交18 h,加入连接酶和缓冲液进行连接反应,经PCR扩增后用ABI3500XL基因分析仪(Applied Biosystems, 美国)分析,所得数据用Gene Marker v2.2.0软件分析。每次检测都包括2个健康对照样本,通过计算健康对照人群平均扩增峰值,对所扩增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得出MLPA分析结果图。

1.5 PCR扩增及Sanger测序

通过NGS检测出先证者为基因点突变及微小缺失时,先证者及家属选择PCR扩增Sanger测序验证。根据NGS分析结果,使用NCBI中Primer-BLAST在线软件(https://www.ncbi.nlm.nih.gov/tools/primer-blast/)设计目标区域的扩增引物。以家系成员DNA为模板,使用TaqDNA聚合酶扩增。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纯化的PCR产物在全自动测序仪ABI377(Applied Biosystems, 美国)上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用Chromas(version2.23)软件分析,并在NCBI中与正常序列(NM_004006.2)比对分析。

2 结果 2.1 NGS检测结果

通过NGS测序,22例先证者均检出Dystrophin基因变异,检出率为100%:外显子(大片段)缺失突变13例(59%),外显子(大片段)重复突变1例(5%),无义突变2例(9%),错义突变1例(5%),微小缺失4例(18%),内含子突变1例(5%)(图 1)。患者均为半合子突变。通过在HGMD检索,本研究检测出的14例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大片段)缺失/重复均已收录,1例无义突变c.10171C > T(p.Arg3391Stop)和1例内含子突变c.31+36947G > A已收录;1例错义突变c.6290G > T(p.Gly2097Val),1例无义突变c.3487C > T(p.Gln1163Stop),4例微小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c.1208delG(p.Gly403fs)、c.7497_7506delGGTGGGTGAC(p.Met2499fs)、c.9421_9422delAA(p.Asn3141fs)、c.8910_8913delTCTC(p.Ser2970fs)在HGMD均未见报道,为新突变。SIFT软件和PolyPhen软件对c.6290G > T错义突变致病性评估分别为:SIFT预测为有害,PolyPhen预测为可能有害,综合分析该错义突变可能产生基因损伤效应,有致病性可能。

图 1 22个家系的Dystrophin突变类型分布图 2.2 MLPA检测结果

22例先证者通过MLPA检测,检出13例外显子缺失突变,1例外显子重复突变,检测结果与NGS测序结果完全一致。8例先证者母亲进行验证,2例为杂合突变携带者,6例为野生型(表 1)。

表 1 Table 1 表 1 22例DMD家系基因检测结果 表 1 22例DMD家系基因检测结果 编号 先证者NGS结果 MLPA结果* Sanger验证结果# HGMD收录 1 外显子49-52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野生型 - 有 2 c.6290G > T(p.Gly2097Val)半合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及妹妹野生型 无 3 c.10171C > T(p.Arg3391Stop)半合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及姐姐杂合突变 有 4 外显子45-61半合子重复 先证者阳性,母亲杂合重复 - 有 5 c.1208delG(p.Gly403fs)半合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杂合突变, 弟弟半合子突变 无 6 外显子45-54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未验证 - 有 7 外显子46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未验证 - 有 8 c.7497_7506delGGTGGGTGAC(p.Met2499fs)半合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及姐姐杂合突变 无 9 c.3487C > T(p.Gln1163Stop)半合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杂合突变 无 10 c.9421_9422delAA(p.Asn3141fs)半合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杂合突变 无 11 外显子61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杂合缺失 - 有 12 外显子22-44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野生型 - 有 13 外显子46-59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野生型 - 有 14 c.31+36947G > A半合子突变(内含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杂合突变 有 15 外显子45-52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未验证 - 有 16 c.8910_8913delTCTC(p.Ser2970fs)半合子突变 - 先证者阳性,母亲及妹妹杂合突变 无 17 外显子10-11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野生型 - 有 18 外显子3-17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野生型 - 有 19 外显子50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未验证 - 有 20 外显子46-52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野生型 - 有 21 外显子12-15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未验证 - 有 22 外显子49-50半合子缺失 先证者阳性,母亲未验证 - 有   注:*MLPA结果中的“-”表示先证者MLPA结果为阴性;#Sanger验证结果中的“-”表示先证者未进行Sanger验证。 2.3 PCR扩增Sanger测序验证点突变

8例先证者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经PCR扩增Sanger测序验证均为阳性,证实NGS检测结果是准确的。8例先证者母亲进行验证,7例为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为野生型;2例先证者姐姐及1例先证者妹妹为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先证者弟弟为半合子突变(表 1)。

3 讨论

DMD是由位于Xp21.2的基因Dystrophin缺陷所致,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病,患者多在20岁左右死于心、肺等功能衰竭。然而,本病迄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2],高效、准确的基因诊断和携带者筛查是有效降低DMD携带者患儿出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见的DMD基因诊断方法是采用MLPA方法检测[12],检测结果阴性患者再选择NGS检测点突变和其他微小变异[13]。本研究中,22例疑似DMD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进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MLPA检测,检测结果证实NGS检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和重复与MLP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点突变/微小缺失经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准确无误,进一步说明NGS技术是可以全面检测复杂突变类型的Dystrophin基因变异,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DMD患儿在婴幼儿期的临床表型难以与其他肌营养不良区分,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等。针对婴幼儿期的患者,如果直接选择MLPA方法检测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存在漏检点突变和微小变异的可能,也存在漏检其他肌营养不良疾病的可能。因此,本研究选择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进行NGS检测致病基因,虽未检测到其他致病基因的突变,但22例先证者的阳性率为100%,检出8例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微小变异,14例Dystrophin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

DMD患者中大约70%是由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造成,其余由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无义/错误)、微小缺失/插入导致[3-4]。王凤羽等[14]和王军等[15]报道的MLPA检测DMD患者的阳性率均在72%左右,其他患者临床未确诊。为了避免漏检,白莹等[13]报道的研究中,先采用MLPA检测先证者外显子缺失/重复,对MLPA检测阴性的先证者应用NGS检测点突变情况,应用PCR扩增Sanger测序对点突变验证。该研究时间为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此期间应用NGS检测DMD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是昂贵的,所以推荐的DMD基因诊断流程是以MLPA方法为基础。随着NGS测序成本的逐年下降,临床接受度提高。本研究中22例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和Dystrophin基因MLPA检测,NGS检测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外显子重复、微小缺失、单碱基点突变和内含子突变的比例分别为59%、5%、18%、14%和5%,与已报道文献结果一致[16-17],经MLPA和Sanger家系验证分析,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存在。本研究中,NGS检测的外显子拷贝数变异是基于同批次一致性背景库和bed区域的测序深度计算的,与MLPA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突变1例c.31+36947G > A,属于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NGS技术也会漏检部分内含子突变,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则可避免,但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应用。

本研究通过对先证者母亲进行携带筛查发现,Dystrophin基因新发突变率高达44%(7/16)。有研究报道,对于新发突变DMD患者的母亲,外周血没有检测出为携带者的不能排除存在生殖嵌合体,建议对其再生育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13]。鉴于Dystrophin基因新发突变率和突变特点,推荐选择NGS进行Dystrophin基因产前诊断。

本研究22例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和Dystrophin基因的MLPA检测,结果显示NGS技术在Dystrophin基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是值得推广的。NGS测序应用于Dystrophin基因产前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尚需进行大样本量Dystrophin基因突变分析。本研究中发现的6例新突变丰富了Dystrophin基因突变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